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漢末蒼天

正文 第四十一章 諸侯並起 文 / 何處是酒家

    (感謝sidneyliu大大的打賞和評價,感謝各位朋友的厚愛和支持。)

    十一月下旬,一場大雪過後,有兩萬白波軍從東垣縣北面襲來,被姬平利索的擊敗。

    這支白波軍並不是主力,還帶著以前黃巾軍的一些作風,打起仗來,後面跟著全家老小。

    姬平讓盧植將他們的家小安頓在東垣縣,發了一些糧食暫時賑濟,恩威並施,這支白波軍很快歸心,姬平又收編了兩千多青壯,與五千精兵一道操練,包括騎戰、步戰和巷戰。

    騎戰步戰,關中來的將士終年野戰,都頗為擅長,唯有巷戰,他們沒有太多經驗。巷戰是小團體配合作戰,包括十人、五十人、百人的配合。

    姬平也不太懂,但這些都是經驗豐富的將士,擺出地形,通過集思廣益,實戰演練,摸索配合,也頗有成效。

    除此之外,姬平讓畢嵐等人全力設計打造雙馬鐙,這件事在十常侍之亂後,他爬上閔貢的馬時就開始思考了。

    這個時期,馬鐙都是單側的,主要用於上馬,而不是輔助控馬,因此要訓練一支騎兵極為艱難。

    雙馬鐙看似簡單,卻能讓將士更加容易駕馭戰馬,使人與馬連接為一體,釋放雙手,在飛馳的戰馬上且騎且射,在馬背上左右大幅度擺動,完成左劈右砍。

    只此一事,讓皇甫酈帶來的關中騎兵戰力大增,便是那些新訓練不久的士兵也能湊乎著控馬拉弦。

    由於鐵製馬鐙打造太慢,姬平又動員那些宮女製作皮革馬鐙,雖然耐久度不如鐵蹬,但支持一兩次大戰還是沒有問題的。

    除此之外,他一直沒有間斷修煉御龍經,體質越來越強,力氣越來越大,加上數個月操練,馬戰之時,連挑關中軍幾員頂尖戰將,面不紅氣不喘。

    自古軍中最重武力,經此兩事,樹立了姬平在關中將士心中的尊崇地位。

    不久,荀攸從上黨傳來消息,已經掌控了治所壺關,並利用張遼的關係,收編了在上黨一帶剿匪的張楊千數兵馬。

    張楊當初和張遼一道被何進派遣去并州募兵,張遼被姬平截下另作了安排,張楊卻依舊按照何進的命令去了并州上黨募兵,之後何進和丁原先後身死,張楊便留在了上黨剿匪。

    如今聽到張楊也被收編,姬平不由欣喜,他這時才明白了荀攸要張遼隨行的目的,感情主要是為了謀算在上黨的張楊!

    如此一來,荀攸他們在上黨就有了兩千多兵力,足以立足,姬平相信憑荀攸的手段,只要再招募一些士兵,完全控制上黨郡只是時間的問題。

    對於雒陽之戰,姬平的初步計劃是:

    在董卓遷都前,他先帶一千人從東垣東南的小平津關附近過河,營救將士們在雒陽的家屬,同時與段謹的六百鐵壁、耿忠的三百鬼影尋機戰於雒陽。

    待董卓動身遷都後,由蓋順率一千人從東垣正對岸的新安縣附近登陸,埋伏在董卓的西行之路上,新安縣有函谷關,董卓必然會在此地滯留。

    隨後由荀棐率一千人在東垣西南對岸的陝津附近登陸,在弘農澠池一帶設伏。

    盧植和唐方則率兩千士兵和整編的兩千白波軍坐鎮東垣縣,隨時策應。

    姬平來到東漢的第二年,年號初平。

    正月,黃河冰凍三尺六寸,關東各州郡,十三路諸侯起兵討伐董卓,依舊是推舉被罷免的勃海太守袁紹為盟主。

    可笑的是,當初士人放棄他這個皇帝和何後,如今起兵,又以匡正皇統為名,否定董卓立的皇帝劉協,重新支持他這個被廢掉的弘農王。

    他「死」在皇宮之事,董卓原本並未宣揚出去,不過關東諸侯起兵後,很快,從雒陽傳出董卓鴆殺弘農王之事,斷了關東諸侯起兵的根由。

    正月初十,立春,天子劉協親率三公九卿,到東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豐收,大赦天下。

    正月十二,牛輔在平陽、臨汾一線被郭太率領的白波軍打敗,白波軍向南跨過汾河,進擊河東郡治所安邑以及聞喜、絳邑一帶。

    一直關注安邑的姬平第一時間收到消息,本在操練的他立時回到東垣縣城內,召集盧植、荀棐和蓋順,部署兵力,一邊讓盧植佈防東垣北部,抵禦白波軍,一邊準備雒陽戰事。

    關東諸侯大兵壓境,白波軍即將控制河東郡,董卓的關西老巢還有馬騰韓遂作亂,如今雒陽四面皆敵,他知道,董卓怕是已經在思慮遷都之事了。

    正月十五,姬平正與盧植等將領在探討作戰計劃,士兵來報,何後和唐婉在皇甫酈的陪同下,從邵亭趕來,已到門外。

    「平兒,董卓佔據京師,兵力雄厚,你帶三千人過去,不是羊入虎口?吾不許你去!」何後面色沉肅,語氣嗔怒。

    「娘,婉兒,你們先不要急,且聽我說。」姬平看到母親面帶惱怒,眼裡又滿是擔憂,連唐婉也是一臉反對之色,他忙安撫她們坐下,笑道:「董卓如今不過是只紙老虎而已,孩兒這次要做得好,說不定能直接滅了這個禍害。」

    看到何後有些著急,姬平忙耐心的分析道:「如今關東諸侯起兵討伐董卓,共分三路,威脅雒陽北部的有自稱車騎將軍的袁紹、河內太守王匡和河西太守崔鈞,崔鈞這個河西太守被白波軍搞得丟了老巢,如今沒什麼兵力,而王匡一向唯袁紹馬首是瞻,他們二人,有兩萬兵力在河內。」

    「雒陽東部,關東諸侯勢力最強,有陳留郡太守張邈、兗州刺史劉岱、廣陵郡太

    太守張超、東郡太守橋瑁、山陽郡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和曹操駐軍酸棗,總兵力不下七萬。

    雒陽南部,豫州刺史孔岫駐軍穎川,後將軍袁術駐軍魯陽,這二人也有近三萬之眾,再往南,還有長沙孫堅,毋丘儉等人也在遠道而來。

    三路軍馬,總計超過十萬之眾,從東、南、北三面圍困雒陽,而雒陽的董卓兵馬不足四萬,他還要分兵去雒陽八關守衛,因此留在雒陽的兵力不過三萬。」

    「而要遷都長安,天子劉協的車駕必然先行,董卓又要派兵馬護送監督,至少分兵五千以上,如此董卓留下的不過兩萬有餘。」

    姬平正在分析,何後一口打斷他:「關東諸侯雖強,但雒陽有八關守衛,董卓還能從涼州調兵,平兒為何認定董卓一定會遷都?」

    姬平笑了笑,他總不能說前世就知道吧,只能從實際情況分析道:「關東有諸侯起兵十萬,而董卓的關西老巢有馬騰韓遂作亂,最關鍵是的,董卓在河東的主力牛輔被白波軍打敗了。」

    他打開地圖,手指壓著東垣縣西部隔山的大陽縣向南一劃,道:「牛輔既敗,白波軍隨時會從大陽縣渡河到弘農郡陝縣、澠池一帶,直接切斷董卓與關中的通道,如此一來,加上其他三面諸侯,董卓便會被四面包圍,成為甕中之鱉,所以,他為形勢所迫,必須遷都。」

    「如今關中多年戰亂,百姓流離,以董卓的性格,一旦遷都,很可能會燒燬雒陽,驅趕數百萬百姓入關,充實人口。」

    姬平眼裡閃著自信:「雒陽何其之大,要分散驅趕百萬百姓西行,又要押運搶掠的輜重,從雒陽到關中,有二百多里,董卓的兩萬多兵力必然會大大分散,這就是我們的機會。」

    這時,一旁的盧植道:「董卓雖然殘暴,但還不至於冒天下之大不韙吧?燒燬京師,驅趕百姓,可是前所未有的大禍!」

    姬平深吸了一口氣,雖然這是自己前世就知道的事,但此時,他只能腦海裡努力思考分析著,嘗試說服盧植和何後:「涼州古來遠離京師,多有武將,一代代嘗試著融入朝堂和士人集團,前有涼州三明皇甫規、張奐和段熲,他們通過經學、外戚和宦官嘗試著融入,但都失敗了,而董卓同樣出身涼州,也想著融入士人,而他更有野心,想要掌控朝政。」

    「自董卓入京以來,先是廢帝立威,然後全力拉攏士人,為黨人謀反,任命士人為官,他未嘗不想著中興天下,但事實往往是殘酷的。」

    姬平笑了笑:「士人有高風亮節,滿腹經略,但也有自命高貴,自以為是,看不起天下人的臭毛病,他們從來就沒看得起董卓這個涼州武人,即便董卓為了拉攏他們做了這麼多,但沒用,士人有士人的想法,他們必須自己親自掌控朝政。」

    「所以,先是在那些假意依附董卓的士人,如伍瓊、周毖建議下,袁紹、袁術、張邈、張超、橋瑁等士人紛紛在地方州郡任以重職,隨後他們招募士兵,起兵討伐董卓,如今董卓恐怕已經在疑神疑鬼,他和士人的關係變得脆弱。」

    「而遷都這個問題則會導致他們徹底決裂!」看著何後有些疑惑、盧植有些似懂非懂的神情,姬平歎了口氣,又道:「我可以料想到,董卓遷都的想法一旦提出來,必然會遭到士人的全力反對,引起嘩然大波,這恐怕是董卓料想不到的。」

    姬平冷笑一聲:「因為當初董卓要廢我這個天子時,除了盧尚書外,公卿士人全部沉默,偏偏如今遷都這件看似比廢立還小的事,卻遭到了公卿士人的堅決反對。董卓初時應該也感到迷茫,他對士人可謂推心置腹,平**人,大力任用士人為官,可換來的卻是外放士人起兵討伐,朝內士人齊聲反對他。」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