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三國英雄譜

《》第二卷 :董卓造逆 第一百七十八回:變天了 文 / 大墨

    冬去春來,一年又始。在2014年裡感謝朋友們給大墨那麼多的支持和陪伴,大墨無以為報,唯有筆耕不輟。如果能在新的一年裡,給朋友們多送去一些茶餘飯後的歡樂,我也就心滿意足了。2015年,祝願朋友們第一身體康健、第二事事順心、第三天天歡樂、第四家庭美滿、第五財源廣進、第六喜事頻頻。在這新年的第一天,大墨衷心祝福大家,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曹操採納荀彧的計策,修書兩封,派快馬送給袁紹和高雲。

    袁紹收到書信,便跟眾文武商議。

    審配道:「此乃曹操避禍之計也,董卓遣呂布領兵襲略陳留,曹操兵寡而不能御,故此欲借主公之力以自保耳。審配以為,主公不必理會。先讓董操兩家互相廝並,待其兩疲之時,主公出兵收之可也」。

    沮授乃道:「非也!非也!審正南此言大謬!董卓篡國,天下震怒,四海之內皆以主公為力挽狂瀾之不二人選,故而九州豪傑紛紛歸附。今曹孟德勢急來求,主公若置之不理,失天下之望矣!斷不可為。況主公與國賊董卓仇深似海,若董卓坐大,必對主公十分不利。沮授以為,此正主公登高一呼,集天下群雄伐卓之時也!主公切莫猶疑」。

    袁紹雖然並非無才之輩,但卻器量狹小,對董卓一直深恨不已。早就有意討伐董卓,但有恐怕力有不逮。此時曹操說明利害,要聯合號召天下諸侯,袁紹覺得機會來了。

    聽完沮授的計策,袁紹一拍桌子,站起身來,怒道:「董卓奸賊,謀權篡國,罪不容誅!我袁氏一門,世受皇恩,豈能坐視篡逆之賊而不理會耶?陳琳安在!?」

    「屬下在」。

    「速速起草檄文,號召天下英雄,與本公一同討伐國賊董卓!」

    陳琳令了號令,剛要轉身去辦。

    堂下田豐急忙出列,說道:「主公且慢!」

    「嗯!?元皓因何阻令!?」

    「啟稟主公,董卓勢大,更兼荊州丁原之鑒在前,天下諸侯中多有畏懼之心。群雄之中,唯獨徐州刺史高雲與董卓累次交鋒,每戰皆勝,董卓甚是懼之。田豐以為,主公可聯合高雲,共同傳檄天下,以消諸侯畏懼之心,則各路諸侯必欣然而至矣」。

    這幾句話把袁紹點醒了,其實袁紹很清楚,自己的勢力是打不過董卓的。虎威軍的戰力他親眼所見,要是有高雲助陣,確實安全很多。

    袁紹是個極度愛面子的人,心裡雖然這麼想,但嘴上可不那麼說,故作淡定的點了點頭,」恩,小小董卓,本不足懼。既然是元皓這麼說,本公便給他高雲三分面子。此事便由元皓你去辦吧」。

    袁紹這話說完,連下面的顏良、文丑都聽不下去了,心想:「哎呀主公,你還給人家三分面子呢?當初在濮陽,要不是人家出兵救咱,恐怕咱連今天在這裡說話的機會都沒有了,這話說的……」。

    田豐跟袁紹許久,自然也知道袁紹的秉性。領命之後,也不多說,回到下處,以袁紹的身份擬書信一封,派快馬送往徐州,交給高雲。

    其實,虎威軍斥候眼線遍佈司隸,早就知道董卓派遣呂布出兵陳留的事了。另外也早收到了曹操的書信。所以見到袁紹來書,也並不稀奇。

    把書信交給眾人傳閱,高雲笑道:「哎,董卓、曹操、袁紹,皆為天下人眼中之梟雄,而其行事,卻皆不出我小明侄兒所料。思來想去,令人感慨啊!哈哈哈哈!」

    在場眾文武知道這件事之後,無不驚歎,無不以小諸葛亮為神童。

    高雲早就跟郭嘉商定好了出兵事宜,便回信給袁紹,約期舉事。

    公元一九零年,二月初二,呂布領兵剛出滎陽,便被董卓快馬叫回。洛陽金殿之上,告急邊報,如雪紛至。袁紹、高雲、曹操三方聯合,傳檄天下,召集諸侯起兵,討伐國賊董卓。

    檄文到日,天下間一十三路諸侯起兵響應,九州之內,刀兵四起,戈戟曜日。

    第一路兵馬起南陽,南陽太守袁術,字公路,汝南汝陽人,是袁紹同父異母的兄弟。官拜後將軍之職,見檄文後,起大兵三萬,以紀靈為先鋒,投酸棗而來。

    第二路,乃冀州刺史韓馥,字文節,穎川人士。領兵馬兩萬,任高覽為大將,前來會盟。

    第三路,豫州刺史孔胄,字公緒,陳留人。以潘睿為大將,起兵一萬五千響應。

    第四路,兗州刺史劉岱,字公山,東萊牟平人。領兵馬三萬,使大將王彧為督。因地之便,劉岱兵馬先到酸棗,與曹操匯合。

    第五路,河內太守王匡,字公節,兗州泰山人。起兵馬一萬,領胡母班、吳循二將,也早到酸棗會盟。

    第六路,陳留太守張邈,字孟卓,東平壽張人。應曹操之約,領五千兵馬與曹操匯合。

    第七路,東郡太守喬瑁,字元偉,梁國雎陽人。領三千兵馬,也來會盟。

    第八路,山陽太守袁遺,字伯業,汝南汝陽人。袁遺跟袁紹、袁術是一個太爺爺的兄弟。領兵馬五千前來響應。

    第九路,濟北相鮑信,字允誠,泰山平陽人。自幼習武,膂力過人,官拜濟北相,領兵馬一萬,前來匯合。

    第十路,北海太守孔融,字文舉,魯國人,建安七子之一。領兵馬一萬,離北海,先至徐州,與高雲匯合。

    第十一路,北平太守公孫瓚,字伯珪,遼西令支人。公孫瓚貌美如玉,機智且勇武善戰,極善騎射,官拜中郎將,任北平太守。見檄文後,公孫瓚領騎兵一萬,使嚴綱、公孫續為副將,投渤海,與袁紹會盟。

    第十二路,上黨太守張揚,字稚叔,雲中人。勇武過人,驍勇善戰,領兵馬一萬,使楊丑為副將,也來會盟。

    第十三路,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字文台,吳郡富春人。智勇雙全,頗有大將風範,通曉兵法,明辨機要,為人果敢。起兵兩萬,使程普、黃蓋、韓當、祖茂為將,往酸棗會盟。

    董卓聞聽邊報,大驚失色,急忙派快馬召呂布回,商議禦敵之策。

    賈詡道:「太師無須憂慮,關外群賊雖眾,皆糾合之眾,不足懼也。可先遣一員上將,領重兵駐守虎牢關,遏其咽喉,使群賊不得而進;再令荊州刺史劉表、宛郡太守張繡起兵襲敵之左翼,必可勝之。所慮者,唯有孟津一處,若群賊渡河而來,防不勝防。賈詡不才,蒙太師大恩,無以為報,願請纓固守孟津,定保萬無一失!」

    董卓本來就沒什麼主意,一聽賈詡獻計,連忙說道:「好好好!文和廣有良策,數次解我燃眉之急。今番定計,必不會差。就依文和之計。你可領精兵兩萬,往孟津駐守,小心在意,莫讓本公失望」。

    賈詡領命謝恩,去軍營點調兵馬糧輜,趕奔孟津。

    董卓依照賈詡計策,使李傕、華雄領兵馬五萬,駐守虎牢關;使呂布領兵馬三萬屯平皋,以為應援。又派快馬分往荊州、宛郡,知會劉表和張繡,讓他們早做準備,伺機攻盟軍側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