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俄人儘管反應大,卻沒什麼太好的反應渠道。阿甘因為楊寰宇的關係,民國政府依舊承認的是高爾察克的俄國臨時政府,和蘇俄並沒有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原先和蘇俄建立了外交關係的孫文政府又已經解散,雖然在北京派駐有代表,但卻沒多大用處。除了利用華夏gcd向楊寰宇施加壓力外,實在沒有什麼好辦法。
現在,陳紹禹和楊寰宇的會談不歡而散,蘇俄人也就只能看著乾瞪眼了。倒是原本要派考察團的法國,強硬的取消了考察團的考察計劃,並向民國政府提出了抗議,並且揚言要對華夏進行禁運和制裁。可有了德國人的合作,僅僅一個法國的制裁又能起什麼作用呢。
和法國人態度相反的是美國。美國人在得知華夏和德國的高調合作之後,則是加快了與華夏合作的步伐。除了立即派出了小洛克菲勒領銜的工業考察團之外,更是委任在天津的美軍第十五步兵團任職的喬治.馬歇爾為軍方代表,與華夏國防軍探討協調兩軍之間的更緊密的合作的可能性。
態度最混亂的當屬日本了。日本內閣、陸軍、海軍三者對華夏和德國的大範圍合作態度各異。日本內閣期望改善與華夏政府關係,通過向華夏政府提供巨額貸款,用經濟侵略的方式在華夏的大發展裡分一杯羹。日本陸軍則加快了實質性佔領滿州的計劃,他們擔心華夏在德國人幫助下,工業和科技能力得到迅速提高的話,會對以後佔據滿州增加難度和成本。而日本海軍的親英派們,則在觀望英國人的態度。他們覺得沒什麼海上力量的華夏是不足為慮的,百年海軍,可不是有幾艘軍艦就能建立起來的,何況,華夏連幾艘像樣的軍艦都還沒有,不可能對日本造成實質性的威脅。
最糾結的莫過於英國人了。由於萬縣事件的影響,英國人非常清楚華夏人對英國的排斥心理。他們一方面不希望華夏通過和德國人的合作強大起來,一方面又希望能給德國人一點喘息機會。他們本來就對法國人對德國這樣強硬的*迫持不同意見。他們既想參與到華夏的建設裡多分點好處,並且保持原有的利益,又怕華夏借此崛起,連原有的利益都無法保障。這樣一來,事情就變成了支持也不是,反對也不是。上下兩院為此爭論的不亦樂乎,卻拿不出一個明確的意見。
德國人的嚴謹和效率無疑是十分出眾的,僅僅一個多月的時間,相關的報告就逐漸遞交了上來。但也引來了很多的爭論。最大的爭論來自於教育一塊的合作。
馬科斯.普朗克計劃在武漢籌建的是純理工科的大學。數學、物理、化學、機械、農學等等都包括了,卻對文學、歷史、哲學這些文科完全排除在外。這引起了陪同考察的陳獨秀的嚴重不滿,一所大學怎麼可以沒有文化和思想教育呢?最讓陳獨秀覺得無法接受的是,這樣一所純理科大學,執教的教授裡,竟然找不出一個華夏人。這樣的大學裡會不會到最後,教育出來的都是些洋奴呢?
當陳獨秀為此專程趕回北京,找到楊寰宇之後,楊寰宇聽了他的意見也呆了半響。他怎麼也無法理解陳獨秀們的腦袋裡是怎麼想的。
「我覺得這不是什麼大問題吧?就當裡面的學生是在國外留學不行嗎?」看著陳獨秀,楊寰宇試圖從另外一個角度來開解他。
「這不一樣,這所大學的規模很大,每年將會招收上萬名學生。留學的話,一年能有幾個?以後這些學生會在各行各業產生巨大的影響,如果他們都對外國抱有好感,在潛意識裡傾向外國人,或者說,向許多現在國外回來的留學生那樣,充當洋人的買辦的話。用不了多少年,我們沒有在武力上被洋人征服,卻在文化上被洋人征服了。畢竟能考上這些學校的,都是我們華夏的精英。」陳獨秀眼前彷彿看到無數個穿著西裝,打著領帶的華夏人,幹著洋人的買辦,出賣著華夏的利益。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這麼大一所學校裡,為什麼沒有華夏教授呢?你看在北京,街上走過的學生,大多都是學文學、學歷史、學哲學的,可這些人,除了讓以後的華夏多幾個官僚,還能有多大作用?你去過張家口的那些工廠,那些工廠裡絕大多數的工程師和高級技工都是白俄,在張家口的技工學校教書的也大部分是白俄,為什麼呢?」楊寰宇繼續開導著陳獨秀。
「我不否認,我們需要理工科的人才,但也不能這樣極端啊。把學校辦成一個綜合性的大學也可以啊。你不要認為我是在危言聳聽,看看我們留洋回來的學生。日本人學校裡學出來的,多數傾向日本人,英美學校裡學出來的多數傾向英美。特別是在你們軍界,這個現象尤為明顯。」陳獨秀堅持自己看法。
「你說的問題確實存在,不過,我認為,這是因為語言和生活環境的關係,比如你在日本讀書幾年,長時間在日本生活,多少會受到日本人的文化的影響,和日本人之間能很快找到共同的話題,加上用日語可以和日本人很快的溝通,自然就會容易對日本人產生好感。其它國家也一樣。但是,這個大學是建立在我們華夏國內,除了在學校裡,生活環境和在校外,接觸的依然絕大部分是華夏的國人。那麼他們除了在學術上、專業上,其它方面很難和這些外國人產生共同話題,還會有那麼多傾向性嗎?」楊寰宇倒不覺得陳獨秀的擔憂是完全的多餘,但在這個問題上,他也有自己的認識。
「可是,如果建成綜合性大學不是更好?」陳獨秀想了想楊寰宇的說法,覺得也有道理,當他還想努力一下,爭取能得到一個更滿意的結果。
「學習國學的大學,我們已經有不少了。我們和德國人合作辦這個學校,就是衝著他們的理工科去的。我希望的是在十年二十年後,我們有自己的科學家,建立我們自己的科學研究機構。有我們自己的理工科教授,在我們自己的理工科大學教授我們自己學生。完全沒有必要節外生枝。」楊寰宇明白得說出自己的想法。
雖然楊寰宇有基地這個超強作弊器,可他覺得,那個東西並不能保證華夏長久的發展。沒有自己實實在在的科研力量,萬一這個基地靠不住呢?只有建立起現實中實實在在的工業體系、教育體系、科研體系才是華夏保障長久繁榮的根本保障。
「你說的也有一定的道理,我不否認。可是,你看在台灣、在朝鮮、在遼東,日本人正在建立從小學開始的學校教育,目的不就是想通過教育來達到他們同化當地民族的目的嗎?而我們華夏,幾千年來不也是通過文字、語言來同化黃河流域以外的民族,把這些民族慢慢同化成漢族的嗎?所以,我看到這所學校的模式,才會有這樣的擔心。」陳獨秀儘管已經基本上被楊寰宇說服,但還是說出他擔心的來源。
「那是在消滅了其〔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本章共2頁當前是第1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