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寰宇被安排在第五期步科四連一排三班。也許是因為在考核時的優異成績給步科的程長髮教官太深刻的印象,楊寰宇被安排為三班的班長。整個三班住在同一間宿舍裡。當楊寰宇來到位於北區的宿舍的時候,全班已經列隊在等候了。孔慶桂、劉翼飛、嚴重、李生達、張振漢、周濂、傅作義、溫玉如、石華平、李文田,聽著班副王靖國一一介紹,楊寰宇心裡樂開啦花。班裡這十一個人裡,竟然有著日後的三個上將!
不過,三期的同學以後在一起的時間還長呢。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怎麼盡可能多的結交些馬上就要離校的二期同學和八月份就要離校的三期同學。
組織個社團!經過幾天的苦思冥想,一個念頭出現在楊寰宇的腦海。如今的華夏,雖然已經推翻了滿清的統治,實現了民主共和,但列強和滿清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並沒有廢除,北方被沙俄佔據的五百八十餘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並沒有歸還、南滿鐵路還駐紮著日本兵、膠東半島還在德國的控制之下、庚子賠款還在支付、天津、上海、廈門、廣州、武漢等地還是租界林立、長江上列強的軍艦還在肆無忌憚的橫衝直撞。做為一個有血性華夏軍人,這些都是莫大的恥辱!成立一個以收復國土、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驅逐列強為目標的,以復興華夏為己任的社團,應該會有一大批熱血男兒的加入!復興華夏!就叫「興華會」好了!
想好了計劃,楊寰宇立刻就行動起來。一有空閒,就在同學們中間四處遊說,重點就是二期和三期的同學。首先響應這個倡議的就有二期的劉文輝、廖磊、熊式輝,三期的徐庭瑤、白崇禧、張治中、劉建緒,四期的胡宗鐸、何競武,五期的溫玉如、傅作義、劉翼飛等十二人。
1916年6月25日。在保定城內的趙記酒樓三樓的一個包間裡。首先響應倡議的十二人和楊寰宇一起開了一個密會,宣告「興華會」的成立。會議決議由與會的十三人組成興華會的第一屆理事會,就是後人俗稱的「十三人團」,推舉「興華會」的首倡人楊寰宇為第一任理事長,廖磊、張治中、胡宗鐸、溫玉如為副理事長。由楊寰宇負責興華會的日常工作和經費募集、廖磊負責紀律監督、張治中負責對外聯絡和宣傳、胡宗鐸負責組織發展、溫玉如負責情報收集,其餘各人以籍貫區分負責在各省發展組織,四川劉文輝、雲南熊式輝、安徽徐庭瑤、廣西白崇禧、湖南劉建緒、浙江何競武、山西傅作義、東北劉翼飛。各省的情況定期匯總,報給胡宗鐸。
「興華會」的發展非常迅速,短短兩個月,僅在學校裡,成員就發展到了四百多人。這個時代,滿懷救國救民理想的熱血青年確實很多,而軍校就是他們扎堆的地方。儘管是秘密組織,可這樣大規模的擴充發展,還是有一些風聲傳了出去。已經升任校長的楊祖德在一次早*時,聲色俱厲地警告:軍人不要過於關心政治!
可是在這個風雲變幻的時代,能不關心政治嗎?答案是否定的!八月十一日,當了八十三天皇帝後又灰溜溜下來的袁大頭,終於被尿憋死了。這比楊寰宇原來那個時空晚了兩個多月。看來不同的時空,歷史雖然大體相同,可還是有差異的。
副總統黎元洪宣佈恢復因袁大頭稱帝而解除的國會,並恢復「臨時約法」後,順利繼任大總統。而在上海蟄居的孫文也代表中華革命黨發表通電:停止一切軍事行動。蔡鍔、唐繼堯也通電撤銷護**務院。放佛華夏立刻就要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了。
在保定軍校*場的一角,興華會還在學校的幾個骨幹和一些會員們聚在一起議論著時局。
「現在政府和護**不打了,等我們畢業,真要去打歐戰嗎?」一個新加入的會員略帶興奮的問。
「等我們畢業,歐戰早都結束了,打什麼打?」回答他的是溫如玉。
「段總理不是正在和英美日的列強談判,要加入協約國對德國宣戰,要編練參戰軍嗎?」
「哈,等參戰軍編練好,估計歐戰也打完了!」
「哦,怪不得呢,我說大總統和孫文他們怎麼都反對加入協約國對德宣戰呢!」
「那還不是段總理想借這個機會壯大皖系的力量麼,孫文就是為這個反對的,說段總理是想借口參戰,借款自肥!」
「你們先聽我來說說吧!」聽著同學們的議論,楊寰宇不由得搖頭!打斷了同學們的談論。
「歐洲的戰爭,誰會贏呢?毫無疑問,是協約國一方!德國已經快支撐不下去了,在索姆河戰役的膠著,就說明了這一點。那麼,我們國家加入協約國有沒有好處呢?有,不但有,還是巨大的好處!」
楊寰宇停頓了一下,看到已經吸引了全部人的注意力,才繼續說下去。「首先,戰爭結束後,做為戰勝國,我們對德國的庚子賠款就不用再付,甚至還可能討回已經付給他們的,德國可是佔據了庚子賠款20%的份額啊!另外,德國在我們膠東半島的權益還有他們在華夏的租界也可以收回!其次,英、法、美、日、俄他們要求我們參戰,總不能空口白話吧?美日英都表態要給我們政府以財政貼補和借款,那麼這些款項對我們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和發展經濟是不是也有好處呢?」
「有這麼多好處,孫文他們為什麼要反對?」另一個同學問。
對於這個問題,楊寰宇是有答案的!熟知這段歷史的他對孫文是很鄙視的!楊寰宇認為,政治人物可以不擇手段,但是不能沒有底線!這個底線就是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孫文就恰恰沒有守住這條底線!依據前世的資料:1914年五月十一日孫文曾有密函致當時的日本首相大隈重信,恭維大隈為非常之人,可成非常之事,勸其助己倒袁。一旦倒袁成功,孫氏返華當政,當讓予日人前所未有之上述政治、軍事與經濟上之特權。並在1915年三月十四日,日本對華夏提出「二十一條」後,再度密函大隈內閣之外務部政務局長小池張造,重申前函之建議,並加重出讓中國權益之具體內容。孫之所允者,較之「二十一條」之內容,實有過之而無不及。此外,還接受日本軍部秘密資助七十萬美元用於其對gmd的改造。
而這一次反對華夏加入協約國對德宣戰,所舉的「恐軍閥借口參戰,借款自肥」的理由或許是真的,或許,做為一個政治家他也沒看到參戰對國家帶來的利益。如果這是還沒有接受德國二百萬銀元「支持」的情況下。但在這個時空,這些資料都沒解密!誰會相信這個偉人會如此不擇手段毫無底線呢?哎,既然沒法說,那就轉移視線吧。
「最終,華夏參戰是一定的!」楊寰宇急忙下了論斷。
「大總統反對啊,段總理堅持參戰,大總統可以撤他的職,換個不同意參戰的總理上來!」一個反對的聲音響起。
「呵呵,你沒讀過臨時約法吧?臨時約法上第四十五條規定:大總統的一切命令,須有國務員的副署。你說,段總理會副署撤他職的命令麼?更何況,段總理背後有各省督軍組成的督軍團的支持,黎大總統有誰支持啊?」聽了楊寰宇的解說,所有人都啞然了。
既然參戰是一定的,那也一定會編練參戰軍!這倒是個掌握軍隊的好機會!楊寰宇突然想到。編練新軍不同於原來各個軍閥的隊伍。軍閥隊伍從上到下都已形成了一整套的控制體系,外人很難打進去。編練新軍卻是從頭開始,從主官到下面的基層軍官都是各處拼湊起來,還沒形成系統,主官掌握軍隊就要依靠基層軍官。應該多安排些會員過去,爭取多佔據些基層軍官的職位。那麼,現在包括自己在內,在校的還離不開,誰去主持為好呢?
已經離校的七個理事會成員裡,白崇禧回了廣西,加入了桂軍;廖磊去了廣東,加入了粵軍;劉文輝回了四川,入了川軍;張治中也去了廣東,加入了駐粵滇軍;熊式輝回了雲南,入了滇軍;劉建緒回了江西,入了湘軍;這些人現在都不在北洋系統裡,到了參戰軍也很難受重用。只有回了安徽,加入了皖系安武軍的徐庭瑤了。段祺瑞、徐樹錚都是皖系大佬,徐庭瑤同為皖系過去的話,應該比較容易得到信任!一番思量後,楊寰宇做出了決定。
1916年12月,楊寰宇調徐庭瑤前往加入參戰軍,主持參戰軍內興華會的一切事務,所有加入參戰軍的興華會會員聽從徐庭瑤調遣。興華會控制下的第一支軍隊形成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