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只有在事後才能看出玄妙來。
比方說。如果「女王號」沒有搭載東方的那三個「政治避難」的傢伙。多半會在遇到海盜襲擊後就失去他們的船長。然後在人們接近回到大陸之前,又因為壞血病死去大半——不分貧富貴賤,在這艘船上的,都有可能死。那麼又多半,那位比較養尊處優的約翰王子,很難活著回到自己的國度。
所以說,加入了那幾個東方人,意味著「女王號」返航後多了許多活人麼?不僅如此。
多了那幾個東方人,在造成影響的許多事件中,首先當提的是沈如是被科學學會看重,迅速成為新教的小標桿。然後著小標桿人物出門閒逛,捲進兇殺案,對方急著立威下手太狠。於是,提前觸發了「光榮革命」。
不錯,這事情……早有預謀。
國王和內閣成天在各種雞毛蒜皮的事情上爭吵打鬧。內閣早就忍不了了。忍不了的選擇有兩個,或者狠,或者滾。內閣沒打算自己滾。於是決定狠一點滾走國王。
在事發前,這是相當……叛逆的想法。就是多少年後看,這也是令人驚歎的。「君權神授」啊。內閣是給皇家幫忙打工的。就好像ceo一氣之下炒了董事長,透著那麼一股子霸氣測漏的味道!
內閣沒打算炒了董事自己上位。那麼誰來繼任?放眼歐洲就出現大量的候選者。其中同樣信奉新教,看起來特別通情達理的威爾士親王夫婦就成了不錯的選擇。然後某一日,財政大臣拜訪威爾士親王回來,攜帶了半船的土特產。據說是從遙遠的東方才運下船的!是威爾士親王的弟弟帶回來的。
拿人手短。於是威爾士親王夫婦得分又增加了些。
此後,約翰王子風度翩翩的往返於威爾士和白金漢宮之間,得到了許多權貴的認同……
沒有這些鋪墊,內閣怎麼可能失心瘋一樣送走國王?甚至許多權貴心中都有了默契。所以威爾士親王夫婦「入主白金漢宮」,才顯得那麼順利無比,水到渠成。
…………
鄧肯回想著這些。面上冷冷一笑。自從「革命」結束後,財政大臣就在不斷的找他麻煩。甚至一直追查到他在葡萄牙的那些「老夥計」身上了。
鄧肯在葡萄牙,當過船長。「農閒」時候,也客串海盜。後來意外的解釋了小王子約翰,並取得了對方的信任,這才帶著老部下轉戰島國,洗白了從前的底子。不然一般的商船怎麼會配備本國最先進的武器。一般的商船——哪怕是遠洋商船呢,又怎麼可能一半以上的人,都能立刻拿起武器開始海戰!
鄧肯做過海盜的事情,約翰和他那位兄長,還是知道的。大家心照不宣。
可如今約翰牛一路追查,這是想判人絞刑的步驟。鄧肯當然不願束手就擒!他是當過海盜的人,不管看起來如何文質彬彬,下手狠著呢。
於是約翰牛的某位遊覽耶路撒冷的老部下,偶然的「發現」了一個從城外通向城內的密道,恰似《聖經》裡關於所羅門寶藏的一段描述。甚至他在密道裡發現了一卷羊皮紙!
這位島**官在回鄉召集人馬的時候,被他的老上司「發現」了。於是軍官暴斃,約翰牛開始召集人馬。
鄧肯雖然沒想到,這一位居然鬼迷心竅的把國王邀請這一起去探險了。可是對於他來說,這相當無所謂。那地圖記載的島嶼早已布好了埋伏和毒藥。甚至那的確是一個充滿金銀的島嶼——只不過與所羅門無關,那是鄧肯做海盜的時候開始經營的老巢。
至於國王如何,是生,是死。誰在乎!
現在約翰牛果然一命嗚呼。地圖已經燒燬,線索已經滅掉。按理說鄧肯應該高枕無憂才是!然而,不是這樣的。他有了某種非常不好的預感。甚至比被約翰牛追查的時候,更加緊急的感覺。
…………
沈如是被彼得一打眼色,心知有什麼自己沒考慮到的內容。她和林庭胤褆相處已經形成了習慣,在政治上的一般問題,都靠這些頭腦天生複雜的人來作決定。於是不清不願的說,國王的病應長期調養。
卻沒想到,沈如是這樣宣佈,女王竟然好像對這個結果更歡喜了些。連向來遲鈍的沈如是都發現了這一點。她奇怪的抬頭看「西雅諾」。見到對方一臉「果然如此」的意味一閃而過,然後恢復了平靜。
「請允許我們先告退。」「西雅諾」搶在沈如是面前說。約翰點頭對他們表示感謝,目光犀利的好像刀子一樣的皇家總管帶領他們出去。
一行人穿過大廳,沈如是衝著鄧肯遙遙擺擺手。卻發現鄧肯有點心不在焉,居然都沒有回應她。
他們的馬車沒有返回鄉下,而是直接到了沈如是在城中西北方的那座屋子。這裡離白金漢宮只有半個小時的距離。然而馬車才停下,甚至沈如是還沒有來得及下馬車。就有一輛瘋狂的馬車從後面疾馳而來,幾乎撞了上來。
薩爾諾一身煞氣,抱著什麼東西走下馬車:「鄧肯死了。」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