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仕途保護傘

《》章 節目錄 75、下村調研之胡家村論政(下) 文 / 政治保鏢

    「李書記,請你解釋一下,你是如何帶著那些村民進行脫貧致富掙大錢的。我看見又不少村子都是過著饑一頓飽一頓的生活,可是你卻能帶領他們賺大錢,這是你的本事了。我們互相交流一下好了。」鄭克主動說道。

    「好的,鄭鄉長。別的村子之所以沒有能夠掙到大錢,那是因為他們不夠團結,而且沒有一個計劃。」李副書記直接說明了問題。

    「團結和規劃?」

    「事情是這樣子的,別的村子他們雖然都是出去打工,可是他們都是獨自一個人去闖蕩,沒有抱團。而那些工廠的老闆都是一個強勢的一方,對於那些散戶當然要拚命的壓搾,能給少公子就盡量的少。而散戶因為勢單力孤,所以無法和一個工廠的老闆抗衡,只好答應了工廠老闆的壓搾。結果他們都過著饑一頓,飽一頓的生活。」

    鄭克想了想,確實,一個集體比個人抗風險的能力確實要強大的多。人類從原始社會發展而來,就是不斷與惡劣的自然環境拚搏,才有今天的。大家發現自己一個人的實力不足以對方自然環境和競爭對手的時候,他們就結成了同盟,這也就是民族和國家的開端。李副書記這個主意就是把一個村子的農民工集合成一個集體,這樣談判和抗風險的能力大大加強。可是鄭克又再次想到了一點,主動問李副書記。

    「李書記,你說你們抱團起來和老闆談判。可是這樣子的話那些企業老闆們可都是唯利是圖的,你們這樣抱團是影響到了他們的利益,那他們完全可以不聘用你們啊!這樣你們不吃虧了嗎?現在工作這麼難找,他們怎麼會擔心找不到農民工?」鄭克問道。

    「這就是關係到我的第二個原因,就是要有一個計劃和發展規劃。如果沒有一個完善的規劃,確實是像你說的那樣,老闆都不打算聘用你了。」李副書記回答說道。

    「願聞其詳。」

    「其實我在我來到這裡的第一年之後,我就把這些準備外出務工的農民工給按照他們各自的能力和自身條件給他們做了一個粗略的職業規劃。比如說那個適合做車工,鉗工之類的。當然也未必是這些工種,甚至是掃地的。這樣每個人都能做適合自己的工種。」李副書記休息了一會,讓鄭克消化一下。

    鄭克想了一下,這個確實是個好辦法,可是好像並不是關鍵原因。鄭克接著沉默,想要聽接下來李副書記講什麼。

    「我分配好了工種,然後根據每個人的工種情況我們制定了計劃,就是為什麼類型的企業打工。比如說是為了製造那種產品的企業打工。我們目前就是為一個製作小五金的工廠打工。鄭鄉長應該知道,有很多工種都是需要經驗的,不然當年為什麼要分技工等級呢?」

    鄭克好像抓住了什麼問題,可是一時也不知道到底是什麼。不過鄭克知道,幾乎任何工作都是有經驗的比沒有經驗的要好得多,沒有經驗的要不斷培養,才能有經驗。一個新手進入工廠,那是沒有任何經驗的,工廠需要花費時間來培養。可是這個過程會讓工廠減產不少,這也就是工廠變相的損失。

    「我們確定了要為小五金企業打工的想法,我們就集體去找一個中小型生產小五金的場子,和他們談判。萬幸,我的談判水平還可以,我就把整個胡家村的務工人員都塞進了這個小五金企業。等同於我們胡家村間接的承包了這個小五金廠。」

    「接著,我們按照之前的內部分工,把工廠裡面各個工種都按照各自的情況分配給了不同的人。當然,開始的時候工資還是比較低,甚至因為為了報復我們抱團,所以工廠還特地壓低了我們的工資。」

    「那你們為什麼不停止工作,去那些工資更高的地方呢?」鄭克疑惑道,為什麼不去那些工資高的,反而要拿著一份吃不飽飯的工資。

    「鄭鄉長你知道嗎?其實企業需要的不是普通的農民工,反而是那些有一技之長的農民工。這也是為什麼現在職業學校的學生比較好找工作的原因,關鍵就在這個一技之長的上。這些農民工有不少都錯過了學習的好機會,所以只能靠工作中逐步積累經驗了。而現在農民工流動大,今天在這個場子工作,明天又在另一家工資稍高場子工作,很不穩定,可是這些都是蠅頭小利。你想想,如果剛剛在這個工種積累了一些經驗之後,馬上就放棄這個工種的經驗,去做一個不熟悉的工種,那到時候還是一事無成。工廠的老闆雖然一時會拿出更高的工資吸引那些民工,可是到了最後發現得不償失的時候就會降低工資,這些工資也未必長遠。」

    鄭克若有所思,經常在不同類型的工種裡面跳槽,那積累的工作經驗都白費了。現在這個情況大多數都是要求有工作經驗的,可是你每個工種做一點,到時候還是一點經驗都沒有。這個李副書記另闢蹊徑,讓這些農民工積累某個工種的經驗,有了工作經驗以後各家工廠就反而會搶著要這些農民工。

    這個方法讓鄭克想起了以前新聞上那些種田的農民,什麼作物賺錢就種植什麼作物,結果等種出來了那樣作物反而因為氾濫而貶值,甚至賣不出去。這到底怪誰?鄭克其實早在電視面前就知道了,這些農民種植的時候都往錢看,沒有一個完善的種植規劃,也就是說他們沒有遠見。而這個李副書記就是靠他在學校裡面學到的經濟規律,讓這些外出打工的農民工首先不要浮躁,專注做一個工種,不要到處想著跳槽到更高工資的崗位。結果一旦連續幹了一年多,經驗有了,都成了熟練工,那就成了香餑餑。

    「李書記,你這個方法不錯。看了國家派大學生進入農村當村官的原因並不是帶來什麼新的農業技術,反而更重要的是帶來新的思想,新的眼界。你讓這些農民工都成了熟練工,他們就會被那些工廠搶著要。工資就高了。」鄭克不吝嗇稱讚說道。

    「鄭鄉長,還沒有完。我們大家都成了熟練工之後,並沒有散伙,反而更是團結。我們就和我們那個工廠談判,要求加薪,而且是大幅度加薪。因為我們是熟練工了,能給工廠帶來很多利益,不想那些新手,還要話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培養。這個培養成本也是造成普通農民工收入低的一個原因。工廠如果不答應,我們就馬上集體跳槽。」李副書記好像說到了興奮的地方,有些手舞足蹈的樣子。

    鄭克在心裡再次叫了一聲高明。這個手段高明啊,因為一次找到幾百個熟練工不容易,如果自己工廠裡面的工人都是熟練工,那自己工廠的生產效率那該大到令人髮指的地步。這可是工廠大發展的大好機會,任何一個工廠都不願意錯過。如果這家工廠不允許加薪,那就集體跳槽好了。別的工廠老闆也不蠢,知道這麼多熟練工的好處,還怕不願意開高薪。而且隨著工作年限的增加,工作越來越熟練,可以向老闆要求的工資反而就越高。難怪這些農民工一個個都看起來紅光滿面,看來待遇不錯。以後可以在三石鄉進行大規模普及。

    「鄭鄉長,你是不是想要大規模普及這個方法。其實這個說難也不難。」李副書記說道。

    「願聞其詳。」

    「首先這個組織者要有一定的戰略眼光,能看見什麼工種合適自己負責的那些民工。還要有比較好的口才,因為不管是要民工裡面樹立威信,還是和工廠談判,或者是讓那些工作中的民工不為那些蠅頭小利而動心,都是要有口才的。至少要把那些民工和工廠老闆說服才行。我當初為了獲得民工的信任,我也是非常困難的。」

    鄭克有些頭痛了,這個方法要求這麼多,還真死不好處理。

    「其實有個變種,就是讓鄉鎮裡面的工會來組織這些民工,用政府的威嚴來讓那些民工暫時臣服從命,不讓他們因為一點蠅頭小利而跳槽。政府對於那些工廠還是有一定威力的,至少比單個民工更有信任感,工廠也願意賣政府機關的面子。而政府機關裡面人才有不少,至少眼界方面也是沒有問題的,能幫助民工規劃職業。還有一個原因,鄭鄉長也應該知道,現在的工會組織是個什麼個樣子,說是尸位素餐也不為過。這是給他們找點事情做。而且這些是維護本土工人的利益,當地政府一般不會多管的。」

    鄭克看見自己的難題居然被這個李副書記給那麼快就解決了,更是大呼人才啊!可是這個李副書記為什麼對政府裡面的事情如此明白,這個問題鄭克主動問了出來。

    「不瞞你說,我父親是省直機關的一個處長,用通俗的話來說,我也是個官二代。」李副書記吐露了實情。

    鄭克再次感歎,都是官二代,怎麼差距這麼大呢!

    「李書記,你既然要去考公務員,有沒有興趣來三石鄉?」鄭克主動發出了邀請。

    「家父已經安排好了我去哪個崗位,不需要鄭鄉長擔心了。」李副書記拒絕說道。

    「好的,在哪裡都是為人民服務啊!」鄭克有些失望了,一個大大的人才就這麼溜走,有些不甘心啊!

    「你能告訴我你的名字嗎?」

    「我叫李朝陽。」

    當然,在做的幾位都不知道,他們今天的談話在一百多年後,他們兩人都被神話了的時代,這次談話被稱為不亞於三國時期的隆中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