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帝國之征服者

正文 第82章 惠民政策 文 / 冷月寒殺

    這支鐵蹄的進入很快就驚動了漳州府所有的人。

    一時之間,大街上到處都是驚恐的人群,人們紛紛不顧一切地回到家裡。

    好在這些玄甲精騎並沒有殺戮平民的意思,他們的兵鋒直指漳州知府衙門和漳州府海防同知衙門。

    沿上的人們紛紛避讓,一些穿著軍士或者捕快服飾的則被他們毫不客氣地殺死。

    現在可是戰時,他們必須消滅一切不穩定因素,拿下漳州。

    漳州府知府汪康謠正陪著自己的美妾用飯,他的師爺就慌慌張張地衝了進來。

    「大人,不好了,一群賊寇衝進了城門,我們還是快逃吧。」

    聽到這裡,汪康謠不由大驚:「賊寇,哪裡來的賊寇?師爺你莫不是在開本官的玩笑。」

    那個師爺不由又氣又急,然後捶兄頓足地說道:「不知道是哪裡來的賊寇。大人,我們還是快走吧,再不走就來不及了。」

    說完他就來拉汪康謠。

    汪康謠被他沒頭沒尾的話弄得迷迷糊糊,就在這個時候,外邊忽然傳來一陣騷亂聲。

    「發生什麼事了?」

    汪康謠連忙問道。

    師爺卻是臉色煞白,然後一臉失魂落魄地說道:「完了,賊寇殺進來了。」

    果然,很快就有幾名捕快慌慌張張地衝了進來,然後對汪康謠說道:「啟稟大人,外人突然來了數騎兵。他們全部黑衣黑甲,正向府裡殺了過來。」

    「數騎兵?」

    聽到這裡,汪康謠不由驚得連站都站不穩,差點坐到了地上。

    師爺連忙扶住了他,只是他卻一臉的苦澀,早知如此,他就應該自已先逃的。

    很快,大群的丫環和家僕就尖叫著衝了進來。

    然後大批的黑甲士兵緊跟著他們走了進來。

    他們的腰刀上正不停地向滴著鮮血,同時滿臉殺氣地看著汪康謠。

    嚇得汪康謠雙腿發軟,他強忍著心裡的恐懼,然後對這些黑甲士兵說道:「你們到底是什麼人?難道你們擅自衝進知府衙門殺人形同謀反嗎?只要你們退去,本官可以為你們美言一二,保證你們無事。」

    聽到這裡,那些黑甲士兵不由縱聲狂笑起來。

    這個知府難道不知道他們現在幹的正是謀反的勾當嗎?

    很快,一個身穿金色明光鎧的中年武將就排眾而出,然後對他說道:「你就是漳州知府汪康謠?」

    汪康謠仔細地打量了他一眼,發現這個人雖然年紀並不是很大,但是面含威儀,有種不怒自威的神色,很明顯是一個久居上位者。

    於是他小心翼翼地說道:「沒錯,正是本府。你是何人,為何要殺官造反。」

    「本官乃前遼東守備呂巖帳下大將李靖,我家大人深感當今聖上昏庸無道,寵信乳娘客氏與權閹魏忠賢,故欲率精兵十萬,起兵勤王清君側,不知道你可願追隨我家大人。」

    李靖一臉微笑地說道。

    「你說什麼?十萬精兵?起兵勤王?清君側?」

    聽到這裡,汪康謠和師爺不由驚訝地合不攏嘴。

    「你沒有在說笑嗎?」

    汪康謠忍不住問道。

    清君側這東西是能隨便喊的嗎?

    大明朝最有名的一次清君側就是靖難之役了,燕王朱棣打著清君側的旗號將自家侄兒的江山給搶了。

    對於大明朝來講,清君側甚至比造反還要敏感。

    因此汪康謠才會有此一問。

    「那是當然。」

    李靖笑道。

    「你們哪來的十萬大軍?」

    師爺問道。

    「這個你就不需要知道了,你們只要知道我家大人很快就會率領十萬大軍前去勤王就行了。」

    李靖搖了搖頭道。

    「哈哈哈,你以為隨便說點謊話前來騙我,我就會相信。我汪康謠生是大明之臣,死是大明之鬼。想要讓我背叛大明,那是絕無可能。」

    汪康謠放聲狂笑道。

    他的這點倒是讓李靖感到為欣賞,現在呂巖的大業只是處於起步階段。

    幾乎沒有官員會相信呂巖能打贏大明,真當大明的萬大軍是說笑的。

    至少剿滅一般的亂民叛亂那絕對是輕而易舉的。

    因此汪康謠只是稍微審時勢,就決定不向這伙賊寇投降,這樣就算是死了也能保全一個清名。

    當然,大明的官員接二連地投靠滿清,那是因為他們看出滿清和李自成可能得到整個天下才做出的決定。

    只要呂巖能夠表現出自己的潛力,那麼大明的官員很快就會沒有節操的接二連的投靠。

    「那就先帶下去,看押起來。」

    李靖說道。

    平定漳州知府的時候,漳州海防同知衙門很快也被平定了。

    大大小小

    的官員不知道被俘虜了多少,全部被李靖關進了大牢。

    於是李靖接下來命令,關閉城門,禁止任何人進出。

    同時放榜安民,讓人們不要驚慌。

    至於幾十個想要趁大軍進城之際搶劫一番的地痞**也被李靖砍了腦袋,然後懸屍示眾。

    漳州府失陷的消息很快就流傳了出去,得知這個消息後,駐紮在泉州外的一個浙兵營把總不由驚得滿頭大汗。

    敵人佔領了漳州府他竟然絲毫不知情,而且據他所知,好像根本沒有多少官員逃出來,幾乎被敵人給一鍋端了。

    這個消息對於他無疑是天塌地陷,這麼多官員被俘,如果讓朝廷知道了,非得要他的命不可。

    於是他不敢怠慢,連忙糾集了附近幾個衛所的士兵向漳州府發動了進攻,希望能夠將功贖罪。

    但是卻被李靖派出五精騎一陣猛衝,先是衝破了那些衛所士兵的陣形,然後順勢趕著他們衝散了浙江兵。

    最後就是一砍殺,那些明軍幾乎被砍了個精光。

    殺散這股明軍後大約五個時辰,又是300名玄甲精騎來援,仍然是一騎雙馬。

    得到這支援兵後,李靖終於鬆了口氣。

    有了一千餘名騎兵,他終於算是牢牢地控制住了漳州府。

    又是一天過去,呂巖終於帶著300餘名騎名和500名步軍姍姍來遲。

    李靖則帶著眾將出城相迎。

    「衛國公果然不愧是當世名將,能夠突襲漳州成功,衛國公當居功。」

    呂巖大笑著說道。

    「大人過譽了,如果沒有這些精兵我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李靖一臉謙虛地說道。

    玄甲精騎身為李唐身經戰的精兵,其素質當然是一流的。

    眾人寒暄了一陣,然後一齊進了城。

    得知大量的官員被俘虜後,呂巖僅僅只是思了一陣,就將那些官給全部放了。

    正所謂無一用是書生,現在的人可不是國時期的人,一個個牛逼得一塌糊塗。

    放在牢裡也是浪費他的糧食,就算是還給大明想必他們也掀不起多大的風浪。

    至於武官仍然先關著,他暫時沒有想好怎麼處理他們。

    當然,接下來他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

    比如說是抄大戶,現在他的資源有限,唯一能做的就是以戰養戰。

    而那些作惡多端的大戶是他唯一的資金來源。

    由於大明鄉紳隱匿戶口,很少繳稅甚至不納稅,將納稅的義務完全轉嫁到那些貧民的頭上,因此那些大戶個個有錢得要死。

    漳州由於緊靠大明唯一的對外港口月港,更是近水樓台先得月,很多大戶都靠出海或者走私賺取了巨量的財富。

    因此呂巖找人打聽了幾家惡名遠揚的大戶之後,立刻毫不猶豫地將那些大戶給抄了。

    這一抄果然抄出了大筆的金銀,僅僅是金銀就達萬兩之巨。

    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糧食、古玩字畫以及各種各樣的物資。

    不過呂巖相信,那些大戶一定還隱匿有大量的財富。

    因為李靖進城後為了保持穩定,沒有對那些大戶下手,給了那些大戶大量的時間以隱藏自己的財富。

    有了這麼多的財富,呂巖終於鬆了口氣。

    自己的軍費終於有了著落,接下來就是得為長遠打算了。

    於是呂巖接下來頒布了一系列大分闊斧的改革。

    立功就得有賞,他先是拿出十萬兩銀賞賜眾將士,幾乎每人都分了五十兩銀,算是對於這段時間他們英勇表現的獎勵。

    緊接著他派出大量的騎兵外出,用市價強制徵用了幾乎所有的鐵、鉛、硝石、硫磺等軍事物資。

    然後他拿出2月兩銀的月銀強制徵召那些衛所的匠戶來為他打造各種武器、火藥和炮彈。

    對於如何提高匠戶的積性呂巖可是非常有心得,制定了計件獎賞的制。

    做得越多,可以拿到越多的賞銀。

    對於呂巖的強制徵召,那些匠戶先是感到非常恐懼,很多家人尋死覓活不願放他們過來,以為這將是和他們的最後一面。

    但是他們又如何是那些凶狠的賊人的對手,到了漳州府後,先是2兩銀到手,他們的心就定了下來,知道最起碼自己的小命暫時保住了。

    因為這些賊人是不會給死人發銀的,2兩銀在福建絕對算是高薪了,絕對要比免費給官府做事要強多了。

    接下來就是計件獎賞了,那些匠戶有心磨洋工,擔心做了多之後擔上從賊的罪名。

    但是實在是禁不住銀的**,後來是越做越多,最後乾脆是起早貪黑地幹。

    也不是沒有人想過這些賊人會殺掉他們,然後貪墨掉他們的銀。

    但是看到允許他們派信任的人將這些銀送到家裡後,他們就徹底地放下心來。

    不管他們以後會承擔什麼罪名,至少現在先將銀賺到手再說。

    &nbs

    p;當然,呂巖這些政策也不是沒有招到一些惡果。

    那就是一些大戶擔心家產被查抄,甚至是官兵打過來,紛紛打算出逃,對此呂巖也沒有阻止。

    只是規定,如果打算出逃,就將一半家產留下來。

    正所謂是財帛動人心,更何況是那些大戶不知道祖祖輩輩多少代積攢下來的銀。

    於是一些大戶只能哭天抹淚地將家中幼送走,萬一他們有個長兩短也好為家中留個後。

    對此呂巖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反正那些大戶大筆的產業都在漳州府,他們就是想走也走不了。

    當然,還有一個就是分田地了。

    這次呂巖沒有打算將全部田地都分出去,而是打算將抄來的田地拿成一成分給那些匠戶,以收那些匠戶之心。

    四成則分給貧苦姓,以安定漳州府的民心。

    其餘五成則用來養軍,呂巖打算將這些田產全部設為官田。

    劃成每一畝一份,然後分給那些軍士,重現唐代府兵制的榮光。

    當然,由於他的田地過少,根本無滿足他的需要。

    因此他暫時交這些田地給一些農民租種,由他來收取租金。

    打土豪,分田地果然不愧是打天下的無敵手段

    此令一出,整個漳州府一片嘩然。

    如果不是他們擔心呂巖會失敗,然後遭到政府的清算,估計那些貧民早就將呂巖的門檻給踏破了。

    不過即使如此,那些匠戶還是對呂巖分外感激,至少呂巖給他們帶來了好日。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貧民和流民前來登記領地。

    呂巖也為大方地將這些地給分了出來,每人十畝上好的耕地。

    分到田地後,那些貧民和流民當然是分外感激,到處都說呂巖的好話。

    但是那些沒有去領地的平民卻是嗤之以鼻,等官府的大軍打過來有你們好看的,真當那些大戶是泥涅的,那些大戶個個都通著官府呢。

    緊接著,呂巖再次宣佈,本年不加遼餉,而且所收的賦稅一律減半。

    這絕對是惠及所有姓的德政,遼餉絕對是個吃人的政策。

    雖然朝堂收的並不多,但是經過那些官員和胥吏層層加派下來,足以讓無數的農民破產。

    徵收遼餉之後,因為交不起遼餉而不得不去當流民的姓越來越多,流民也成了大明一個揮之不去頑疾。

    對此,漳州府的姓是又喜又憂。

    他們既對呂巖的政策感到高興,又為感到為擔心。

    如果一直能夠只收半稅,那麼他們身上的負擔將大大地減輕,說不定又能過個好年了。

    但是朝廷的大軍卻是一定會打過來的,到時候恐怕整個漳州都要遭殃了。

    不過對於呂巖的政策,很多人都是歡迎的,至少那些底層和中層的姓都能夠緩一口氣了。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詔告天下,起兵勤王了。

    ******

    非常感謝獨孤求書有進無退的打賞

    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