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一秘

《》正文 第1121章 有人通風報信 文 / 西風烈馬

    省委一秘-第1121章有人通風報信

    會後,吳蔚一直琢磨著喬君夢和楊衛東的表演。他覺得,這是楊衛東挖了個坑,讓他往下跳。當然,如果沒有喬君夢的配合,他這個坑是挖不成的。

    吳蔚最不怕的就是跳坑,他的彈跳力好,掉下去也照樣能跳得出來。不過,照這樣下去,楊衛東恐怕得給他來個連環坑,大坑套小坑,坑裡面還有某些雖不致命卻讓人膈應的東西。

    環境整治這活兒,弄不好會把下面的人惹翻,這項工作,什麼時候都是一顆雷,再好的排雷手,也找不到最關鍵的那根線,因為這顆雷處處都邊著線,哪一根都是最關鍵的。

    任務領下來了,就得佈置下去。吳蔚組織了一個協調會,各縣區的一把手都來參加。——這種事情,單靠一個副職根本無法下手,必須得一把手發力才行。這一點,吳蔚最清楚不過。

    會上,吳蔚說得很嚴肅。誰壞了泉城的發展環境,市委就壞他的個人前程。要求全市各縣區認真排查本轄區內的污染源,把對污染源進行分類,關也好,停也好,轉也好,一個污染源就有一個相應的治理方案,一源一策,務必讓硬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在吳蔚的強烈建議下,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一個綜合執法大隊,專門接受污染舉報,有些舉報線索,會轉給當地去處理,但對一些極具代表性的污染源,綜合執法大隊就會出動。

    環境綜合執法大隊直接對吳蔚負責,用楊衛東的話說就是吳蔚的「槍」,他的手指到哪兒,執法大隊就打到哪兒。

    吳蔚聽說這個說法後,不由暗笑:雙拳難敵四手,泉城的環境整治單靠他吳蔚一人,怎麼可能會有成效?眼下這種情況,如果他無所作為,肯定對市委無法交代。有「槍」就好,但願他成為一把利器。

    環境綜合執法大隊成立不過一周,便接到了若幹起舉報,最典型的一起是清武區的龍海染織廠污染事件。據當地老百姓反映,龍海染織廠是清武區規模較大的染織企業,有員工近千人。近年來一直在偷排廢水,經常把穿城而過的泉河搞得臭氣熏天,河兩岸的老百姓怨聲載道。

    吳蔚把執法大隊隊長,市環保局副局長孔祥兵給請了過來,讓他馬上帶人過去,對龍海染織廠的污染情況進行督導檢查。一旦發現有偷排行為,當場發放整改通知書。

    孔祥兵領命去了。下午就回來匯報,說龍海染織廠沒有偷排情況。

    吳蔚一愣,上午他曾經接到過崔亞洲的求情電話,說經過他們自查,龍海染織有輕微偷排行為,已經做了嚴肅處理,讓他們增上新型環保設備。同時還匯報了龍海染織的一些基本情況,說什麼這個企業每年為區裡納稅2000萬左右,是個利稅大戶,企業文化也相當有特色等等。

    雖然崔亞洲並沒有直接替龍海染織廠求情,但他卻能明白崔亞洲話裡的意思。吳蔚打著哈哈,應付了過去。

    現在孔祥兵回來說沒有偷排行為,難道是舉報不准?吳蔚當然不會輕易相信孔祥兵的話,詳細問了去龍海染織的一些情況,他可以斷定。龍海染織肯定是提前得到了消息,趕緊開啟了排污設備。

    「祥兵局長,依你看,龍海染織的環保設備運轉情況如何?」吳蔚若有所思的問道。

    孔祥兵如其名字一樣,是當過兵的。但他的心思卻很縝密,想了想,說道:「依我的經驗看,龍海染織肯定是存在偷排行為的。只是我們還沒有抓到證據。那一段的河道,我老早就認真查過,肯定有企業在偷排。兩岸的企業除了龍海染織可能排污以外,還有其他的企業,我雖然不敢下定論,但從排污物的顏色和成分來看,肯定會龍海有關。當然,兩岸的企業也不是很多,像龍海染織只有一家而已,不是他們排的,又是誰排的?」

    「既然你基本能斷定他們有偷排行為,為什麼沒有進行處理?」吳蔚冷臉問道。

    孔祥兵攤開雙手,「吳書記,這個龍海,盯了有段時間了。可是,他們就像長了眼睛長了耳朵一樣,我去的時候,人還沒到,他們就已經準備好了。所有的環保設備都啟動起來,排出的水也是合格的,怎麼查?」

    吳蔚覺得,他在找借口,但他不能明白地說出來。沉吟片刻,眉毛一挑,吳蔚道:「你的意思,是說有人通風報信?」

    孔祥兵馬上答道:「肯定有人通風報信。到底是誰,我不是沒查過,一直沒查出來。原來的時候也遇到過這種情況。我們大車百輛的去了,到那兒根本抓不住人家的把柄。這種事兒,提上褲子不認賬的事多去了。」

    他說的這種情況,吳蔚相信肯定有。不過,孔祥兵把這話說的太絕對了。如果保密工作做得好,怎麼可能再有人通風報信?

    他不能批評孔祥兵,只好讓他回去了。

    樓上,楊衛東辦公室。看到孔祥兵上了車,楊衛東的嘴角露出一絲嘲諷的笑。這種事情,他楊衛東見的多了。吳蔚出兵不利,肯定會學乖的。——他想錯了,對面樓的吳蔚,也站在窗前,看著高大的梧桐樹,他就不信,他抓不住這些企業破壞環境的把柄!

    楊衛東翻開手裡的手機,點開尤金池的號碼。

    「金池,事情已經過去了?」

    「過去了,過去了……這傢伙要是真查出來,還帶了記者,肯定有我們好看的!」

    「記著,讓你轄區內的少惹點麻煩。別往槍口上撞!這種事兒,鬧得大了,別說我,喬書記也兜不住。告訴九熙,讓他把設備開開,差多少錢的勾當?被人抓了把柄,打點倒行,被吊銷許可不就全完了嗎!眼下的形勢還看不出來啊?收斂點兒!」

    「是!是!我一定告訴他。今天晚上安排了一桌兒,一個很偏僻的地方,我去接你。」雖然沒在楊衛東面前,但尤金池仍然表現出一副點頭哈腰的奴才相。

    楊九熙是楊衛東的堂弟,是龍海染織的老闆。在泉城,鮮有人知道二人的關係。尤金池就是其中一個。

    作為楊衛東圈內的人,尤金池清楚楊九熙在這個圈子裡的重要性。雖然幹的是染織企業,但市政工程楊九熙也沒少插手。明裡暗裡,楊衛東在其中參與了多少,尤金池心裡明明白白的。

    吳蔚到泉東,馬上組織召開了一個專題會議,傳達並部署環境整治的工作。

    泉東大大小小的煉鐵廠雖然數量不多,但都是難啃的骨頭。表面上看這些小企業不大,要是翻出幕後出資人來,個個後面站著一個科級以上領導。

    前些年,鋼鐵形勢好的時候,心眼活泛的大小老闆們遍地開花,這裡建爐那裡開礦,把個泉東搞得烏煙瘴氣。後奧運時代,鋼鐵疲軟,倒了一批。現在又有回暖跡象,一些人又躍躍欲試,想要大幹一場,賠了的,想再撈回來;沒賠的,想再重回盆滿缽滿的時代。

    栗明珠在會上說道:「眼下,泉東關停這些小型污染企業的難度不是特別大。掐住了頭兒,後面的就好說了。縣裡大大小小的企業加在一起有50多家,都掌握著名單。這些企業,我看不能讓鄉鎮去做工作,鄉鎮沒有執法權,容易出問題。也跟市裡一樣,成立一個綜合執法大隊吧。人員就從紀委、兩辦、公安、環保、國土等部門出。」

    「這個主意不錯。如果不聯合執法,恐怕不容易取得成效。不單是煉鐵的,還有開礦的,該取締的取締,該關停的關停。這些企業,沒有什麼存在的價值。泉東的產業,現在正處於轉型的關鍵時期,我們不能單靠市場的自然淘汰,那樣付出的代價太大。這次是個好機會,可以重新佈局縣內產業!」

    孟昭東是最清楚這裡面的事情的。大大小小的上訪,不管是群體的還是個人的,都特別棘手。有的人,從鋼鐵行業亂相叢生的時代中得利,錢來得太快,完全可以用日進斗金來形容。錢來得容易,去的也特別快。有些農民有了錢以後,不是正八經地過日子,而是找小姐、養小三兒、賭錢、買豪車,沒多長時間就把錢敗進去了。

    而那些沒有錢的,羨慕這些有錢的,跟在這些所謂的有錢人屁股後面,不學好的,專門學人偷雞摸狗,哪裡有利益,哪裡就有爭鬥,架沒少打,苦沒少捱,到頭來錢沒剩下幾個!

    會場上的眾人紛紛議論起來。吳蔚跟往常一樣,聽的多,說的少。他聽出來了,班子裡有些人在擔心,這樣的整治活動已經進行過不少次,每次都說整治取得了重大成果,可是整治以後沒過多長時間馬上會死灰復燃。吳蔚清楚,這部分人的擔憂並不是多餘的。這次他組織這次環境整治,也有這方面的擔憂。

    最後,他敲了敲桌子,道:「諸位,大家的議論我都聽到了。不管工作有多困難,既然是市委、省委的決定,我們都必須無條件執行。剛才明珠縣長的建議很好,就成立一個綜合執法大隊吧。這個執法大隊直接向明珠同志負責,情況和問題都直接向明珠同志匯報。如有必要,明珠縣長可以召開黨政聯席會解決。大家都知道,全市的環境整治工作由我牽頭,這段時間我會很忙,縣裡的工作以明珠同志為主。」

    栗明珠聽完吳蔚的話,心裡「撲通、撲通」猛跳。吳蔚說這些話,是不是在傳遞什麼信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