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戛納國際電影節,總會吸引許多的電影人和電影商人紛至沓來,而戛納也一直都以把電影節的藝術性和商業性結合完美著稱。
戛納電影節每年會吸引上萬名電影商人來到戛納電影市場交易,如此火爆的生意場地,自然也會吸引很多美國電影人的目光。
戛納對於美國電影的心情可謂是非常複雜。雖然美國是在戛納奪得金棕櫚次數最多的國度,可是要知道,戛納電影節設立之初的目的之一,就是對抗美國好萊塢領軍的商業大片潮流,讓更多的人關注藝術電影。因此戛納電影節對於美國的商業大製作歷來持不歡迎的態度,但是近年來,美國的商業電影在戛納獲得了更多的展映的機會,因為主辦方很難拒絕來自好萊塢的人氣巨星,這些閃耀的明星為電影節帶來的曝光度是無可比擬的。
美國的很多電影藝術家為他們的國家在戛納電影節上贏取了無數的榮譽,保羅·托馬斯·安德森,科恩兄弟,亞歷山大·佩恩,馬丁·斯科塞斯,伍迪·艾倫等人都曾經在戛納這片電影聖地贏得過勝利,但是,戛納依然不歡迎商業大製作。
也正是基於此,陳天陽編劇的作品《瑪麗·斯圖亞特》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入圍資格的消息傳出後,引起了法國媒體的廣泛質疑。很多人都認為,《瑪麗·斯圖亞特》剝奪了很多低成本影片入圍主競賽單元的機會。
《瑪麗·斯圖亞特》是蘇格蘭傳奇女王瑪麗·斯圖亞特的自傳電影,這部華納兄弟電影公司出品的歷史巨製,斥資2。5億,主演陣容裡面有妮可·基德曼,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尼古拉斯·霍爾特,亞歷克斯·沃特森,蕾切爾·薇姿等人等人的名字。
法國最大的全國性日報《費加羅日報》報道稱:「《瑪麗·斯圖亞特》這樣的電影入圍戛納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因為戛納正在失去寶貴的傳統。戛納電影節能有今天的成就,就是因為我們始終堅持藝術至上,正是因為藝術至上,孟加拉國,哥斯達黎加,馬達加斯加,厄瓜多爾,摩爾多瓦這樣的電影小國可以在戛納電影節拿到更多的關注的機會。
「或許《瑪麗·斯圖亞特》是一部非常優秀的電影,或許這是一部藝術氣息濃厚的電影,但是不要忘記,《瑪麗·斯圖亞特》2。5億美元的製片成本,幾乎佔到了所有入圍主競賽單元的十七部電影製片成本總和的一半。
「類似於商業大片《瑪麗·斯圖亞特》這樣的電影,好萊塢的那些電影公司每年可以出很多部,如果戛納電影節任憑好萊塢大片在這裡展映,那麼這裡早晚還是美國人的天下。」
法國著名電影雜誌《電影手冊》也撰稱:「特呂弗,戈達爾等電影大師經典作品很多,但是他們的製片成本累計起來也沒有《瑪麗·斯圖亞特》的2。5億美元這麼多。電影正在逐漸喪失藝術性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是讓《瑪麗·斯圖亞特》這樣的電影參展戛納無疑是一個糟糕的決定,我們應該把機會留給那些低成本的藝術電影,而不是這樣的電影大製作。」
儘管法國媒體對於戛納電影節組委會讓電影《瑪麗·斯圖亞特》入圍主競賽單元普遍表示不滿,但是也有法國電影人力挺這部電影。
法國著名導演讓·克·阿諾,在接受法新社的採訪時就說道:「我認為《瑪麗·斯圖亞特》這部電影應該得到人們的尊重,畢竟這是一部嚴肅的歷史電影。
「這部電影的導演是雷德利·斯科特先生,他執導的作品《角鬥士》,《黑鷹墜落》,《天國王朝》和《異形》,《銀翼殺手》等都非常經典,所以我認為《瑪麗·斯圖亞特》是一部值得期待的作品。人們不能因為一部電影投資過大就質疑他的藝術水準,評價一部電影應該站在藝術的角度而不是僅僅依靠直覺就做下判斷。」
《瑪麗·斯圖亞特》在法國遭受廣泛批評的聲音,出品方華納兄弟卻已經習以為常。法國媒體總是喜歡對美國大片指指點點,這種情況已經屢見不鮮了。
往年華納兄弟在戛納電影節展映的一些電影就遭到了一些法國媒體的不滿,更何況這次《瑪麗·斯圖亞特》入圍了主競賽單元,華納兄弟早就猜到批評聲會到來。
《瑪麗·斯圖亞特》的女主人公瑪麗·斯圖亞特,是蘇格蘭女王和法國的王妃,還是英國國王詹姆士一世的母親,因此法國,英格蘭和蘇格蘭都是這部電影希望賺錢票房的地方,這次法國媒體大範圍報道《瑪麗·斯圖亞特》,正中華納兄弟的心思,為電影好好地做了一把宣傳。
瑪麗·斯圖亞特是英國傳奇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表侄女,相對於表姑伊麗莎白在好萊塢大螢幕上上頻頻亮相,瑪麗·斯圖亞特這位蘇格蘭女王就要「低調」了很多,關於她的電影在好萊塢歷史上極少出現。
伊麗莎白一世的確是英國歷史上的傳奇女王,她的傳奇性恐怕只有維多利亞女王可以比擬,但是在很多人心中維多利亞女王都無法達到伊麗莎白的那個高度,因為維多利亞女王時期的英國已經處於日不落帝國的全盛時期,而伊麗莎白一世還需要和西班牙帝國,法國帝國已經國內的蘇格蘭反對勢力作鬥爭。
伊麗莎白一世時期,英國湧現出了無數的海上探險家——或者說是海盜,伊麗莎白女王默許弗朗西斯·德雷克,約翰·霍金斯等人從事罪惡的黑奴貿易,甚至默許這些人劫持大西洋上裝滿黃金和珠寶的西班牙運寶船,伊麗莎白則和他們分享這些財富。
英國政府對海盜的縱容行為激怒了海上霸主西班牙,他們派出號稱「無敵艦隊」的船隊來教訓英國,伊麗莎白派出一群海盜船迎戰,最終無敵戰艦在大西洋上慘敗而歸,英國開始崛起於海上,這種優勢持續了數個世紀。
隨後的幾百年間,英國人在海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戰績,在爭奪殖民地的過程中競爭對手法國人的艦隊節節敗退,英國人
依靠他們的船隻和海盜精神,佔領了非洲的大部,印度,中國香港,北美等地,建立龐大的帝國就是從伊麗莎白一世時期開始發跡的。
伊麗莎白一世個人也充滿了傳奇色彩,小的時候,她是姐姐瑪麗·剛鐸的眼中釘,瑪麗·剛鐸沒有孩子,擔心自己死後伊麗莎白會繼承王位,一心想除掉她,但是這種機會始終沒有到來,瑪麗·剛鐸又沒有子嗣,最終英國宣佈伊麗莎白繼任。
伊麗莎白成為女王后,手腕強硬,推崇新教,排擠天主教在英倫的勢力,正是因為如此,信仰天主教的瑪麗·斯圖亞特才成為伊麗莎白一世打擊的目標,將她囚禁並送上斷頭台。
伊麗莎白一世是童貞女王,終身未嫁,她死後,死在她手上的瑪麗·斯圖亞特的兒子繼承了英國的王位,不可一世的剛鐸王朝就此終結,斯圖亞特王朝開始。
伊麗莎白一世是英國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女王之一,和英國化聯繫密切的美國,自然也喜歡拍攝她的故事。
好萊塢歷史上的巨星貝蒂·戴維斯,澳大利亞女演員凱特·布蘭切特英國國寶級演員朱迪·丹奇和老牌影星海倫·米倫都在不同的電影中出演過伊麗莎白女王。
美國電影學院似乎也非常喜歡伊麗莎白一世的電影,凱特·布蘭奇特出演電影《伊麗莎白》收穫了人生的第一個奧斯卡金像獎的提名,那是在1999年的第71屆奧斯卡金像獎上,而在那屆奧斯卡上,凱特·布蘭切特不是唯一一個依靠伊麗莎白這個角色入圍的女演員,英國女星朱迪·丹奇依靠《莎翁情史》當中的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收穫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英國的另外一位著名女星海倫·米倫,被譽為是「女王專業戶」,她曾經多次在大螢幕上出演伊麗莎白女王,不過都是現任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海倫·米倫曾經在電視劇當中出演過伊麗莎白一世,並成功斬獲艾美獎。
在電影《瑪麗·斯圖亞特》當中,伊麗莎白一世以配角的身份出場,在這部電影裡,伊麗莎白一世的扮演者是蕾切爾·薇姿。
相比較於表姑伊麗莎白一世在大螢幕小螢幕上的頻頻亮相,瑪麗·斯圖亞特在好萊塢只有兩部電影而已。
1936年,好萊塢歷史上最偉大的女星之一的凱瑟琳·赫本主演了電影《蘇格蘭的瑪麗》,這是瑪麗·斯圖亞特第一次出現在好萊塢的電影當中。1971年,美國女演員瓦內莎·裡德格瑞夫主演了電影《瑪麗:蘇格蘭女王》。
凱瑟琳·赫本和瓦內莎·裡德格瑞夫都是非常出色的演員,但是由於這兩部關於瑪麗·斯圖亞特的電影都沒有嚴格按照歷史來拍攝,只從野史當中取材,影片上映後反響平平。
華納兄弟出品的《瑪麗·斯圖亞特》嚴格尊重了歷史事實,演員陣容奢華,力圖重現瑪麗·斯圖亞特的坎坷人生路以及那個時候風起雲湧波瀾壯闊的英格蘭,蘇格蘭和法國的社會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