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都內的御林軍和禁軍,全部換上了鷹師駐守。整座寧都盡在左梟的掌握之中。
駐守寧都的軍隊,必須是左梟從天茫山上帶下來的親兵,餘者都重新整編入軍隊,將領之間亦來個大換血。總之,要消彌所有可能會團結一致起來反抗的苗頭。
關於軍隊的重新整編,在沈寒月的疏理之下,整整進行了一個月。
而在左梟進入寧都的當日,也只是將御林軍和禁軍撤底換掉。隨之,在駱毅也率軍進入寧都之後,左梟立即下旨,將寧都城門緊閉,令武百官上朝議事。
此時,梅皇后的外戚和忠於梅皇后的官員們立即活躍起來了。他們帶頭響應,主動幫忙召集武百官上朝,多年來被蘭太后壓制的屈辱,瞬間揚眉吐氣了。
武百官莫敢不從。再說,不從者本來也少。武百官親眼見識到左梟的本事,見識到左歆的懦弱和不堪一擊,見識到鷹師入城後的嚴明紀律,及時而有條理地安撫百姓,莫不感到欣慰。
待上朝之後,親眼見到左梟本人的英俊無匹、冷傲霸氣,更加心悅誠服。
因此,當左梟言明:不從者自刎,從者論才封賞的時侯,惟有丞相蕭安一人站出行列。
蕭安啟奏:「左歆畢竟與太子殿下同父所出,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若太子殿下能以仁愛之心治理天下,寬宥蘭太后以及左歆之罪,不取他們的性命,那蕭安願意盡心為太子殿下打理政事,鞠躬盡瘁,死而後己。」
左梟冷笑:「蕭丞相,此事不必再言!母仇不共戴天!不報母仇,是為不孝!素聞仁政者,乃是以孝治天下,本太子何敢不遵!」
「若太子殿下執意孤行,微臣只有一死以諫陛下,將仁政施行到底。所謂仁政,不僅要善待你的百姓,更要寬宥你的敵人。如此,才可福壽綿長啊!」蕭安苦口婆心。
左梟冷笑:「原來蕭丞相是在詛咒本太子死!那本太子倒要看看,不寬宥我的敵人,是否福壽就不會綿長!」
蕭安苦笑:「好,太子殿下執意報仇,老臣無話可說!惟有以死相諫了!」
言畢,蕭安以視死如歸的爆發力,衝向了殿上的大朱柱,「彭」一聲磕頭巨響響徹金鑾殿,聞者無不動容!
「丞相……」武百官紛紛脫口而出。
看著蕭丞相額際冒出的鮮血順著他下滑的身體,在大朱柱上蜿蜒出一道道,一抹抹血路,大臣們忍不住以袖拭眼,欷歔不已。
左梟聞之見之忍不住煩躁起來,拍著龍椅的扶手,霍然站立,大怒:「住口!再有嚎哭者,給本太子推出午門斬首!」
瞬間,眾人噤若寒蟬!驀然發現左梟就是左梟,縱然紀律分明,縱然愛民如子,可是也有其無比暴戾的一面。
「若有不服者,就再站出來,尋蕭安丞相而去!蕭丞相的確是個人才!不過個性過於迂腐,本太子為梅皇后報仇,是為人子女天經地義該盡的孝道,又有何錯?本太子問你們,假若是你們的父母被殘害至死,你們又會如何?何況我母后是你們的皇后,你們的皇后被冤死屈死,難道你們就不感到憤慨?反而要替那蛇蠍心腸的女人說話,這是什麼道理?你們說,蕭丞相是不是迂腐?這樣迂腐之人,即便再有治世之才,也無法開創出東夏盛世,要他何用?況且,又是他要自盡而亡,與本太子何關?」
「太子殿下說得對!太子殿下英明!梅皇后慘死,此仇不報,枉為人臣!蕭丞相迂腐至死,與人無關!」梅皇后的外戚立即出來聲援!此人正是梅皇后的堂侄子梅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