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重生科技狂人

正文 第0057章 計算機和周易 文 / 傑奏

    路上,林鳳皎悄悄地看了幾眼神色已經緩和下來的唐煥,然後壯著膽子開了口,「都怪我把胡音夢帶了過來,弄了一堆麻煩。」

    「和你有什麼關係,只能說是倒霉啊。」唐煥不以為意地擺了擺手。

    林鳳皎輕輕地鬆了一口氣,心上人不介意就好。

    因為唐煥打算在金馬獎過後,帶林鳳皎一起去美國玩幾天,所以當回到寓所後,林鳳皎便開始收拾各種物品,比如需要看的劇本之類的。

    不久,簡明仁、施崇棠等人陸續前來拜訪。

    之前通過從美國哲儒總部空運過來的零部件,簡明仁他們組裝了50台方圓電腦成品,讓寶島官方統計部門在大人物誕辰之際,實現了辦公現代化,相關各方都得到了成績和面子,因此公司公關更加如魚得水了。

    「有關方面想請你明天去大學做個演講,介紹一下最新的計算機前沿技術。」簡明仁笑道。

    唐煥沉吟了一下,下個月就要爆發美麗島事件了,任何矛盾都是有積累過程的,現在肯定已經有各種跡象了,他實在不想在這個時間段上在非商務場所過多地拋頭露面。

    「有什麼好介紹的,不早早地提前打招呼,我都沒有準備相關的資料。」唐煥推辭著。

    「其實就是一個拉關係的幌子,過去閒侃一頓就行了,這可是一次非常好的拓展我們品牌的機會。別的好處不說,起碼有助於招聘一些精英學生進入公司。」簡明仁倒是非常熱心。

    唐煥一聽此話,覺得也是這個道理,便點了點頭,「好吧,那我明天就去吹吹牛吧。」

    大家又聊了一會,見時間不早,便紛紛起身告辭離開了。

    既然明天要演講,那就要準備一個大綱,於是唐煥讓林鳳皎幫自己拿來紙筆。

    「你的金筆在餐廳弄丟了,先用別的筆對付一下吧。」林鳳皎解釋了一句。

    唐煥點了點頭,開始構思明天的演講內容,計算機看起來高精尖,但說起難免枯燥乏味,又不知道這裡的大學生是什麼樣的層次,還真得花費一下心思。

    等忙得差不多了,唐煥便起身輕輕地走進了臥室,見林鳳皎正坐在床頭看劇本。

    「怎麼還不睡啊,明天就要金馬獎頒獎了,不攢足精神可不行。」唐煥打趣了一句。

    「等你一起睡。」林鳳皎嫣然一笑。

    「嬌嬌好體貼。」唐煥說完便將林鳳皎擁入懷內,俯首吻了下去。

    「你都說過了,要為明天金馬獎頒獎攢足精神,所以,咱們今晚只做一次。」林鳳皎含羞要求著。

    「行啊,一次就一次,不過要做到天亮。」唐煥嘿嘿地笑了起來。

    「討厭。」林鳳皎抱怨了一句後便嗚嗚地說不出話來了。

    ……

    次日,唐煥吃過早餐後,看完了報紙便出門去大學了,林鳳皎則收拾著屋子。

    不久後,電話響了,原來是胡音夢打來的,說是昨天在餐廳找到了一支金筆。

    林鳳皎一聽,大喜過望,「要不麻煩你送到大學去吧,唐煥正在那裡演講,說不定簽名的時候會用到。」

    胡音夢想了一下,反正今年金馬獎的女配角提名就是一個陪襯,沒有她什麼事,不用特意準備什麼,去大學跑一趟倒真算不上麻煩,於是便滿口答應下來。

    ……

    唐煥掃視了一番台下人頭攢動的學生們,心裡不由地腹誹了一句,自己肯定不可能如此地受人歡迎,應該是活動組織者拉壯丁了。

    幸虧昨晚他沒準備講什麼枯燥的技術話題,要不然人群裡睡倒一大片,也太影響心情了。

    唐煥瞥了一眼陪同人員,見對方示意已經準備就緒後,便緩緩開口道:「咱們華人都喜歡講史,那我今天就跟大家隨便聊聊,在電子計算機出現之前的那段發展歷史。」

    可以說,現代的電子計算機起源於機械計算器。

    古代,最有名的計算器當然是咱們老祖宗發明的算盤了,但和四大發明一樣,只是發起了一個燦爛的開端,然後便在漫長的歷史長河當中,漸漸淪落成了旁觀者。

    1642年,未滿19歲的布萊茲?帕斯卡,為了減輕父親重複計算稅務收支的負擔,製造出了可以運行加減法的十進制機械計算器,即帕斯卡計算器。

    在巴黎工藝美術博物館和德國德累斯頓的茨溫格博物館,可以看到最先製造的兩台帕斯卡計算器,這些機械後來成為早期電腦工程的先驅。

    ……

    胡音夢趕到大學的時候,發現自己來晚了,唐煥的演講已經開始了。

    看見現場來了那麼多的觀眾,女文青自然要在心裡罵上活動組織者一句,好大喜功,然後躲到角落裡無聊地看熱鬧。

    ……

    1667年,戈特弗裡德·威廉·萊布尼茨在巴黎博物館看到了帕斯卡計算器,立即被其吸引。

    他認為,機械計算器既然能夠運算加法,那麼就應該可以運算乘法。

    1673年,萊布尼茨終於發明了第一台乘法器,經過不斷改進,最後成了可以運算加、減、乘、除、求平方根的真正意義上的計算器。

    大家都知道,沒有二進制,就沒有現代的計算機,而正是萊布尼茨提出了二進制,研究了運算法則,初步創建了邏輯代數學。

    萊布尼茨是歷史上少見的通才,被譽為十七世紀的亞里士多德,在數學史和哲學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

    在數學上,萊布尼茨和牛頓先後獨立發明了微積分,而且他所使用的微積分的數學符號被更廣泛地使用,因為牛頓使用的符號被普遍認為比萊布尼茨的差。

    在哲學上,萊布尼茨的樂觀主義也極為著名,他還算得上是最早接觸中華文化的歐洲人。

    1689年,萊布尼茨在意大利遊歷,結識了從大清回來的傳教士,看到了宋代學者重新編排的《周易》八卦。

    從本質上來講,《周易》的陰陽八卦裡就蘊含了一種二進制的思想,萊布尼茲發明二進制,是否受到《周易》的影響,犯不著糾纏不清,我們這樣具有源遠流長底蘊的民族,沒必要為了所謂的面子,去強拉硬拽地找什麼自豪感。

    我只想說明的是,在計算機發展的漫長歷史當中,我們華人的思想也曾經在這個領域裡閃過智慧的光芒。

    ……

    胡音夢握著唐煥的金筆,一邊在筆記本上隨意地寫寫畫畫著,一邊偶爾抬頭往台上望去,至於旁邊男生驚艷的目光,則直接被女文青忽略掉了。

    所謂演講,講之外還要演,美國各種名人都要如此地秀,胡音夢自然對此不陌生。

    看著唐煥也不拿稿子,就那麼揮灑自如地站在台上侃侃而談,女文青心裡閃過一個念頭,這個唐煥看起來和那些滿肚子銅臭的商人還是有些不同的。

    ……

    19世紀,號稱日不落的英國,擁有大量海外殖民地,其航海業一直被統治階層所重視。

    早在1776年,英國就發佈了航海表,供軍隊和商業組織使用。

    但航海表計算複雜,需要很多人協同工作,單調的數據計算以及計算人員彼此配合失當,使得計算出來的結果經常有誤而又不易察覺。

    在使用過程中,航海表被發現的錯誤和漏洞越來越多,甚至有數以百計的船隻因此觸礁沉沒,到了不得不進行修正的地步。

    1823年,英國發佈懸賞,尋找可以修正航海表的人,數學家查爾斯·巴貝奇揭榜。

    他認為可以製作一台自動計算的機器,來代替人類完成那些複雜的工作,從計算到輸出的過程完全自動化,如此就能全面去除計算錯誤、抄寫錯誤、校對錯誤、印製錯誤等等的人為疏失。

    雖然這個想法遭到很多人的嗤之以鼻,但在滑鐵盧戰役中擊敗拿破侖的威靈頓公爵阿瑟·韋爾斯利卻認可了它的可行性,並且出資1500英鎊做為巴貝奇研發自動計算機器的啟動資金。

    1835年,巴貝奇的差分機研發成功。

    在設計上,巴貝奇借鑒了帕斯卡和萊布尼茨的基本思想,而創新之處在於,差分機用三個齒輪組,做為計算過程中所涉及到的數據的存儲器。

    這就是差分機與計算器的區別所在,不是每一次只完成一個算術運算,而是可以按照預先安排好的步驟,進行多項式計算。

    在完成了具有三個存儲器的差分機之後,巴貝奇開始設計具有七個存儲器的差分機。

    不過在製造過程中,他為了追求完美,反覆修改設計,很多部件的加工誤差超出了當時的技術能力,最終以失敗而告終,半成品被送進了博物館。

    第二個差分機雖然沒有製造出來,但現代計算機的思想開始萌芽了。

    巴貝奇把差分機分成了三個部分:存儲器部件、讀寫數據部件和數據運算部件。

    三大部件分工合作,各司其責。這個思路,一直被現代計算機的設計者所採用。

    唐煥拿起粉筆,轉身在黑板上畫了一個示意圖。

    ……

    失去研發資助後,巴貝奇繼續工作,在圖紙上設計出了一台更為複雜的機器——分析機,提出了程序設計的概念,而且引入了穿孔卡片。

    穿孔卡片不僅可以用來記錄數據,還能夠存儲控制機器的指令。

    機器工作的時候,讀取穿孔卡片,按照指令順序執行,這個序列動作就是機器的工作程序。

    在卡片上打上排列不同的孔,機器就有不同的工作程序。

    當要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務時,不必更換機器本身,只需設計卡片上的穿孔排列,這就是現代計算機的軟件設計思想。

    分析機的結構更像現代計算機,但受限於巴貝奇自身的經濟情況和當時的技術加工能力,分析機同樣沒有完成製造。

    巴貝奇在分析機上的設計思想,被當時的人們認為是荒唐可笑的,機器怎麼可能代替人腦工作?絕對不可能實現的。甚至在1871年,巴貝奇去世的時候,《泰晤士報》還在訃告中嘲笑了他的失敗。

    巴貝奇去世後,其分析機的設計圖紙和散件被博物館收藏,人們就此遺忘。

    直到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才被幸運的哈佛大學計算實驗室的霍華德·艾肯博士,在為設計計算機查閱資料的時候發現。

    人們這才意識到,巴貝奇的計算機設計思想是如何的正確和重要。

    正是由於提出了差分機與分析機的設計概念,並有實際製造的部分機器,巴貝奇才被視為計算機先驅。

    不過這中間人類浪費了多少年呢?唐煥在黑板上寫下1871和1940兩個數字。

    ……

    胡音夢下意識地在筆記本上計算了一下,然後哼了一聲,直接口算就是了。

    ……

    隨著人類從蒸汽時代進入電力時代,一些工程師和科學家開始考慮用電器元件代替機械計算機當中的齒輪和一些傳動部件。

    1884年,霍勒裡斯利用電學和二進制運算原理,發明了電動製表機,首先在美國人口普查當中成功應用。

    1896年,霍勒裡斯成立了製表機器公司,電動製表機之後在各種統計當中廣泛使用,逐步發展成了一個新興產業。

    1911年,由於健康和經營不善的原因,霍勒裡斯的公司與計量公司、國際計時公司合併成為計時製表計量公司即crt,但之後三年依然虧損嚴重,於是董事會請來了托馬斯·沃森。

    沃森從銀行貸款研發新的電動製表機,加上出色的營銷,公司業績蒸蒸日上。

    1924年,沃森將ctr改名為ibm,成為藍色巨人的實際創始人。

    由於沃森的推動,電動製表機在商務計算當中極受歡迎,甚至到了六十年代,還有公司使用。

    1939年,沃森提供給霍華德·艾肯100萬美元的現金和設備資助,在巴貝奇分析機的基礎上,採用機械和電氣元件,研發通用計算機。

    1944年,由多台ibm電動製表機、數千個繼電器,以及承擔存儲器功能的齒輪所組成的mark-i研發成功。

    1946年,全部由繼電器組成的mark-ii研發成功。

    到此,機電式計算機的發展,走到了巔峰。

    之後,就是大家所熟悉的電子計算機時代了,阿蘭·圖靈、馮·諾依曼這些人物紛紛登場,計算機內部結構從電子管、晶體管,發展到如今的集成電路。

    ……

    唐煥笑了笑,「別看計算機的組成零件花樣眾多,但其主要的設計思想還是那一套。在腦海裡想像一下,先人伏羲,用樹枝在地上擺出陰陽八卦的八種符號,相互組合進行推演,似乎我們也沒有那麼落後嘛。」

    網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