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重生科技狂人

正文 第0051章 再給英特爾一剪刀 文 / 傑奏

    唐煥所推出的電子錶格、文字處理和數據庫三大個人電腦軟件,之所以能在蘋果二代機上把各種實用功能表現得如魚得水,主要得益於沃茲在設計之初所留下的開放式擴展插槽。()

    通過這種接口,集成了微處理器、存儲器和專門電路的增強卡,可以顯著提高計算機的數據處理效率,把軟件硬件結合的威力發揮到最大限度。

    這種模式的解決方案長盛不衰,比如到90年代初期,用戶要想在個人電腦上流暢地觀看視頻,還要在聲卡、顯卡等設備之外,配置專門的加速解壓卡硬件和與之搭配的播放器軟件。

    此外,這種模式還能有效地對抗盜版。

    尤為重要的是,這種模式迎合了現在人們對有形硬件的盲目崇拜。畢竟在很多人的習慣性思維裡,磁盤上無形的軟件東西不值錢、不可靠,只有安裝在電腦主機箱裡面的硬件實物才值得花錢購買。

    在原本時空當中的1984年,蘋果公司全年的銷售額達到了15億美元,而同期的微軟是1億美元。這個事實在某種程度上說明了此類現象的流行程度。

    不管從哪方面來考慮,唐煥的產品都需要這種模式來領先當下時代的競爭對手。

    但隨之有一個問題比較麻煩,就是放置程序代碼的只讀存儲器,要想對其內容進行必須的更新,費時費力。

    在半導體只讀存儲器發展的歷史上,初期廣泛使用的是可編程只讀存儲器prom,其內部有行列式的鎔絲,可根據使用者的需要,利用電流將其燒斷,從而寫入所需資料。

    鎔絲一經燒斷便不能恢復,也就意味著資料無法更改,這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只讀存儲器。

    接下來出現的是可擦寫可編程只讀存儲器eprom,其利用高電壓寫入資料,並且可以通過預留的石英玻璃透明窗口,用紫外線照射一段時間,從而清空原來的資料,供重複使用。

    eprom就是當下廣泛使用的只讀存儲器,其麻煩之處在於,紫外線照射清空存儲器的過程,往往需要半個小時才能完成,效率實在不敢讓人恭維。當初基爾代爾編寫cp/m的時候,就深受其苦。

    按照唐煥的記憶,eprom的繼任者,電子可擦寫可編程只讀存儲器eeprom的技術已經在1978年的英特爾出現了。

    eeprom的原理類似eprom,但是擦寫的方式是使用高電場來完成的,因此要比通過透明窗使用紫外線照射方便快速多了。

    新技術產品的應用必定意味著不低的成本,但唐煥認為,如果英特爾的eeprom實用的話,列為採購目標還是值得的。

    這就是他要在第二次去寶島之前,抽空拜訪英特爾的主要原因。

    ……

    現在的英特爾稱得上是高富帥,唐煥正在看著的這份文件顯示,就在去年,英特爾成立10週年的時候,其年銷售額便達到了4.006億美元,贏利4430萬美元,員工人數為10900名,首次進入了全球財富500強。

    英特爾已經成為了存儲器的代名詞,沒錯,別看它研發了cpu4004、8008、8080,還在去年發佈了16位cpu8086,但其主營業務是dram、sram與rom。70年代,英特爾是市場上這三種產品的領導廠商。

    說起英特爾的出身,也可謂是根正苗紅,其創始人是集成電路技術的牛人,以至於僅憑幾頁簡單的計劃書,花費5分鐘時間便贏得了硅谷風險投資四大巨頭之一阿瑟·洛克的青睞,籌集到了250萬美元的創業資金。

    1955年,「晶體管之父」威廉·肖克利離開貝爾實驗室,來到硅谷,創建了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並吸引了許多有才華的年輕科學家加入。

    不過很快,肖克利的管理方法和怪異行為引起了員工的不滿。其中,被肖克利稱為「八叛逆」的羅伯特·諾伊斯、戈登·摩爾、朱利亞斯·布蘭克、尤金·克萊爾、金·赫爾尼、傑·拉斯特、謝爾頓·羅伯茨和維克多·格裡尼克聯合辭職,並於1957年10月共同創辦了仙童半導體公司。

    由於仙童半導體的快速發展,其內部組織管理與產品問題日益失衡。

    1968年7月,仙童半導體共同創始人中的兩位,羅伯特·諾伊斯和戈登·摩爾請辭,並於同年創辦英特爾公司,而傑裡·桑德斯在離開仙童半導體後,創立了amd。

    兩家公司的關係一度親密無間,但從八十年代中期開始反目成仇,上演了一場處理器市場中你爭我奪的好戲。

    汽車到了英特爾位於硅谷聖克拉拉的總部後,唐煥放下英特爾的相關資料,和西蒙尼一起走進了英特爾的辦公區,不經意間看到了英特爾當下的標語口號,「inteldelivers」。

    唐煥突然想笑,「intelinside」已經被自己卡嚓一剪子剪了下來,不知道將來的奔騰cpu時代,英特爾會拿什麼口號去忽悠用戶,沒準直接升級到「intelleapahead」呢。

    英特爾公司內沒有個人專屬辦公室,一個開放式樓層使用各式隔板隔出空間,員工們便在裡面工作,高管也不能例外。

    唐煥大老闆如今在硅谷也算得上是一位有頭有臉的人物了,因此他毫不費力地得到了今年剛升任為總裁的安迪·葛洛夫的親自接見。

    葛魯夫和西蒙尼是老鄉,1936年出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的一個猶太人家庭。

    因為二戰所帶來的複雜形勢和痛苦遭遇,葛魯夫在20歲的時候逃到了美國,投奔叔叔和嬸嬸。

    1960年,葛魯夫差一點以全優的成績從紐約市立大學畢業。不過,他仍然是同學中的翹楚。當他畢業時,《紐約時報》對他的學業成功作了專題報道,極盡讚美之辭,並預言他將是未來科學界的一顆新星。

    之後,葛魯夫進入加州柏克萊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一如既往,他的學業出類撥萃,成為了博士中的明星。

    1963年,在摩爾的邀請下,葛洛夫加入了仙童半導體公司。

    1968年,葛洛夫追隨摩爾,成為英特爾第3位員工,並且一直工作到現在。

    唐煥打量了一番面前的葛洛夫,別看對方身材矮小、其貌不揚,但卻氣勢十足。

    唐煥深知,葛洛夫工作作風異常強悍,將來會被評為最嚴厲的老闆。

    據說,葛洛夫曾經對一位女員工咆哮:「如果你是男的,我會打斷你的腿」。

    在目前英特爾的高管當中,如果說諾宜斯和摩爾唱的是紅臉,那麼葛洛夫唱的就是白臉。

    稍作寒暄之後,雙方直接說到了這次會見的目的——eeprom。

    葛洛夫領著唐煥和西蒙尼看了一下產品演示,然後直言不諱地說道:「目前這種技術只有英特爾具備,並且製作工藝難度不小,所以產品價格不會低了。」

    唐煥點了點頭,「對於這個情況,我有心理準備,你們先給我生產一批樣品,好評估一下實際的應用效果。」

    葛洛夫點頭應允,生意雖然不大,但卻極有前景,由哲儒這樣的新星公司主動上門來做實驗的小白鼠,英特爾實在求之不得。

    嚴格來講,eeprom技術屬於無心插柳柳成蔭。

    1978年,英特爾工程師geeperlegos開發intel2816的時候,在eprom技術的基礎上,改用薄的閘極氧化層,以便無需紫外光,芯片就可以用電氣方式抹除自身的比特,於是便開發出了型號為2816的b的eeprom。

    據唐煥所知,perlegos後來與一些同事離開英特爾,創立seeqtechnology公司生產eeprom。

    seeq發生內訌後,perlegos又聯合一位華人創辦了頗有名氣的atmel公司,即愛特梅爾。

    由此可見,eeprom的發明者perlegos,並非英特爾的忠臣,自己完全有機可乘,借此機會進軍半導體產業。

    「我想和eeprom的研發工程師瞭解一下接口電路的問題,我可以見一下他們麼。」心裡暗自打著小九九的唐煥,不動聲色地問葛洛夫。

    網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