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雄霸天下

《》章 節目錄 第103章 諸葛一家入彀 文 / 東一方

    縣衙,大廳。

    諸葛玄一臉感激,答謝道:「這一次,多虧了縣令幫助,如果沒有縣令,我恐怕要坐實王家的誣陷。一塊地而已,沒想到鬧出這麼大的動靜。」

    王炎並不居功自傲,很隨意的道:「諸葛先生客氣了,我和諸葛瑾一見投緣,更喜歡小亮這聰明伶俐的孩子。」頓了頓,王炎又說道:「諸葛先生被污蔑的事情,我明天會讓縣衙的官員處理,證明先生的清白。」

    「縣令大恩,諸葛玄感激不盡。」

    諸葛玄心中也是感到慶幸,幸好諸葛瑾認識王炎,否則這一次,恐怕不得不答應王銘。

    有了第一次,王銘肯定會接連出手,不斷吞沒諸葛家的財產。到時候,諸葛家的祖業可能都會被王家吞沒。想到那樣的後果,諸葛玄背上驚出一聲冷汗。

    王炎目光掃過諸葛瑾和諸葛亮,心中琢磨著怎麼留下這一家子。王炎熟知歷史,知道諸葛瑾、諸葛亮,甚至諸葛亮弟弟諸葛均的本事。

    這三兄弟,都是才華驚人。

    如果能留下這三人,他未來的發展,必定潛力巨大。然而,根據歷史記載,諸葛玄因為琅琊國的家業難以為繼,不得不南下投奔劉表。

    如今諸葛玄困頓,正是招攬的好機會。

    一旦錯過了,等諸葛玄真的離開了琅琊國,一切就晚了。

    王炎說道:「諸葛先生經此一事,有什麼打算?」

    諸葛玄仔細的想了想,說道:「雖說諸葛家是陽都縣的望族,但和琅琊王家相比,終究難以抵擋。我已經考慮好了,與其被逼得背井離鄉,不如變賣家產,把諸葛家的家產賣掉,然後南下找一找出路。畢竟,在南方還認識一些好友。」

    王炎問道:「諸葛先生打算投奔誰呢?」

    諸葛玄一陣搖頭,道:「暫時還沒有考慮好。」

    歷史上,諸葛玄入荊州,是劉表擔任荊州刺史之後。而劉表的荊州刺史,是董卓任命的。現在董卓沒有入洛陽,諸葛玄一時間也沒有找到投奔的對象。

    王炎心中一喜,立即拋出橄欖枝,道:「先生暫時沒有投奔的人,陽都縣的令史一職暫時沒有人擔任。不如,先生暫時擔任令史一職,可好?」

    令史一職,管理文書檔案。

    這個官職通俗的說來,是掌管資料文件的。

    說重要,也重要,因為負責資料文件,有很多的機會見到縣令,容易得到權柄。說不重要,也不重要,因為這一職務,不像縣丞、縣尉等具備執法的權利。

    這樣的官職,讓諸葛玄一時也有些猶疑。

    對他這樣飽讀詩書的人而言,擔任一個小小的令史,有些屈才了。

    王炎察言觀色,知道諸葛玄猶豫的原因。

    一方面,諸葛玄擔任令史不甘心;另一方面,諸葛玄家境落魄,沒有背景,需要一棵大樹支撐。王炎在陽都縣短短半年,解除了琅琊國的危險,更和國相荀威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混得風生水起,是不錯的靠山。

    兩種情況,讓諸葛玄難以決定。

    王炎知道這時候就欠一把火,說道:「諸葛先生擔任令史一職,的確很屈才了。但在我看來,諸葛先生擔任令史一職,卻有三個好處。」

    諸葛玄聞言,眼前一亮。三個好處是什麼,他不知道,卻很感興趣。

    諸葛亮年紀小,說話沒顧忌,問道:「大哥哥,有哪三個好處?」

    王炎豎起右手食指,道:「第一,諸葛先生可進可退。」

    諸葛亮搖頭道:「不明白!」諸葛玄的臉上也浮現出一絲疑惑,沒明白王炎這個可進可退的意思。

    王炎微微一笑,解釋道:「諸葛先生滿腹經綸,才華出眾。在我看來,以諸葛先生的能力,別說是一個縣的縣令,縱然是一個郡國的國相,或是一個郡的太守,那也擔當得起。然而,朝廷局勢動盪,想擔任一縣的縣令,亦或是一郡的太守,沒有大量的錢財賄賂朝中的宦官,根本不可能。」

    「先生能力出眾,如果留在家中,難以造福百姓,還浪費了滿腹的韜略。但是擔任陽都縣的令史,官職不大,卻足以讓諸葛先生發揮才幹,為民造福。」

    「這半年來,諸葛先生應當看出了陽都縣的情況,是努力在為民造福。」

    「我想,陽都縣的官職不大,卻可以讓諸葛先生發揮才幹。」

    王炎語氣篤定,更誠懇的說道:「我更可以保證,如果諸葛先生遇到更好的地方,或者是有更好的前途,我絕不阻攔,任由先生前往。如此一來,不正是可進可退嗎?進可以往高處走,退可以造福百姓。」

    諸葛玄聞言,眼中出現了一絲波動。

    諸葛瑾、諸葛亮眼前一亮,都贊同王炎的說法。

    反倒是管亥,坐在廳中很無聊,眼珠子滴溜溜的轉動,不知道想什麼。他是一個粗人,能赤-裸-著膀子上陣殺敵,可王炎分析的大道理,彎彎繞繞的事兒,他分不清楚。

    王炎豎起中指,繼續道:「第二,諸葛先生擔任令史,能照顧一家的老小。」

    「諸葛先生膝下有子嗣,而且諸葛瑾、小亮等兄弟姐妹的父母早逝,諸葛先生還要擔起照顧他們的重任,可謂是扛起了一家的重擔。」

    「先生擔任陽都縣的令史,不用四處漂泊,更不用讓孩子受盡白眼。」

    「作為一個過來人,我深刻明白漂泊在外的苦楚。我父親王允受宦官迫害,不得不流浪在外。但這樣的日子,每天都提心吊膽,每天都心驚膽戰,真的很苦。」

    「諸葛先生是成年人,可以承擔一切,可以忍受一切,但孩子呢?」

    「他們都還小,不應該承受這樣的痛苦。」

    「再者,他們需要入學讀書,需要穩定的環境成長。如果整日為生計發愁,孩子的將來怎麼辦?諸葛家詩書傳家,難道要在這裡斷掉。所以,這是為諸葛先生的一家老小考慮。」

    王炎一番話,諸葛玄頓時意動了。

    諸葛玄目光落在諸葛瑾和諸葛亮身上,眼中浮現出一抹憐愛。他兄長的幾個孩子,雖然年幼,卻極為懂事,而且極為好學。在他看來,這幾個孩子將來都是大有前途的。如果因為漂泊流浪,導致孩子的前途受損,他肯定不願意的。再者,他不願意自己的妻兒受苦。

    一時間,諸葛玄的心動搖了。

    王炎知道火候差不多了,豎起第三根手指,道:「第三,諸葛先生遭到王家誣陷,蒙受不白之冤。難道,先生真的能嚥下這口氣嗎?先生擔任陽都縣令史,是陽都縣的官員,便有一雪前恥的機會。身為男兒,哪能****活得憋屈?沒有一點血性,枉為男兒身。」

    最後的一番話,帶上了激將法。

    諸葛玄握緊了拳頭,也被撩起了仇恨。他向來是一個老好人,可這一次被王家帶去,著實受了不少的委屈。諸葛玄還沒有答應,諸葛亮插嘴道:「叔父,留下吧。為了您,也為了咱們諸葛家的名譽,不能讓王家囂張。」

    諸葛瑾老成持重,呵斥道:「亮弟不要胡鬧,這件事,全憑叔父做主。」

    諸葛玄明白諸葛瑾不想讓他難堪,但一想到遭受的屈辱,再想到諸葛亮的話,他心中已經有了決定,站起身,拱手道:「在下領命!」

    王炎聞言,臉上笑意燦爛。諸葛玄在他麾下任職,諸葛一家想跑掉便不可能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