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縱橫三國史

正文 第二十節 陳豐遷長沙太守 張繡成宛城統帥 文 / 貼拉所依朵

    來日校場點兵,居然有一千降兵。陳豐想那零陵剛剛打下,只怕很多土豪們不服,而且又有很多失散的劉度軍隊,如果全軍出擊,只怕又有人作亂,就讓徐晃帶領五百將士守城以穩民心,自己和黃忠帶剩餘兵馬奔武陵而來。

    那武陵太守鞏志,聞劉度已降,大駭,不敢應戰,早叫眾人關緊城門,堅守不出。黃忠領軍到城門下叫罵,鞏志卻死守不出,只叫城上亂箭射下。

    黃忠見傷亡慘重,讓軍士先退,自己斷後。那鞏志聽說黃忠軍退,大喜,爬上城樓來看。黃忠見有賊將在城上笑罵,大怒,拔箭便she,那箭去勢如流星趕月,可憐鞏志還沒笑完,便遭此橫禍,墜下城來。

    卻說那鞏志之弟鞏秀向來膽小,黃忠來前早勸鞏志投降,鞏志不聽勸,最終命喪黃泉。鞏秀怕事,馬上開城投降。

    那桂陽太守趙范,聽陳豐先後收伏了零陵,武陵,那裡還敢興風作浪,不等陳豐領軍前來,早率眾來武陵投降。

    劉表聽說三賊已破,大喜,表薦陳豐為長沙太守(皆因長沙諸地土豪,山賊很多,流表向來治理不好,所以把這個燙山芋丟給了陳豐),兼管零陵等三郡。陳豐大喜,任命徐晃,黃忠為都督,分別守零陵,武陵,小郭為校蔚,守桂陽。自此每日操練兵馬,安撫民心,收剿山賊等不在話下。

    話說那李儒聽說我不攻打曹操,反而屯兵宛城,大怒,視我為眼中釘,肉中刺。

    一ri,董卓想起討伐曹操的事情,李儒趁機**:「現在林霧攻佔宛城,離洛陽不到三百里,實在是丞相的心腹大患,不如我們趁他羽翼未豐,將他滅了?」

    董卓聽了動容,對手下諸臣說道:「那個替我去擒賊。」

    呂布上前說道:「布願為父親效勞。」

    李儒不想呂布建功,諫道:「呂將軍乃國家棟樑,不可輕動,我推薦一人,必可擒賊。」

    董卓忙問是何人,李儒答:「張繡的叔叔張濟。」

    董卓大喜,任命張濟為都督,叫他領本部兵馬萬餘人,自洛陽出,直取宛城。

    張濟領命,命胡車兒為先鋒,自己和張繡統三軍望宛城而來。

    我在宛城聽說董卓派兵來伐,忙聚眾商議。張遼聽說是張濟前來,笑道:「主公務憂,我這就去取張濟人頭來獻。」

    這邊周倉爭道:「何勞張將軍大駕,周倉兄弟降主公以來,未有寸功,今張濟來犯,周倉願統軍擒拿。」

    我見諸將戰意盎然,雖然和我想的不一樣,心裡還是十分受用,問賈詡道:「軍師以為如何?」

    賈詡沉思片刻,緩緩道:「以眾將軍之勇,就算十個張濟也砍得了,但是主公問我,自然不是要如何破敵,是在問我那裡安身。以我之見,這中願雖好,但上有曹操,下有劉表,將軍何不先往上庸,再盡收東川之地,則進可攻,退可守。」

    我聽完賈詡一番話,心想這賈文和果然厲害,竟一眼看穿我的心思,讚道:「知我者,軍師矣,像張濟這種垃圾,我想什麼時候砍,就什麼時候砍,根本不放在心上,只是砍了張濟,若來了呂布,不知眾將軍有何退敵良策?」

    諸將聞知皆低頭不語。於是,我先叫賈詡貼榜告民,上書宛城黃巾已平,朝廷不ri將派大將前來鎮守,百姓務憂,今上庸賊寇氾濫,林將軍特前往擊之,若有熱血男兒,身強體壯者,請速前來參軍,明日即刻動身。

    再吩咐諸將整頓軍馬,令王穡,俞昆打點糧草,若有不夠,則向百姓購買,斐元紹,廖賈等協同保護糧車。

    第二日,清晨便離了宛城,不料糧車很久沒用,出城便壞,眾將士不得不停下來歇息,等修復並檢查完所有的糧車,已經是午後四點左右,待眾將士收拾行李,繼續前進,忽聽背後一聲大喝:「賊將休走,快快下馬受死。」

    原來是那張濟手下先鋒趕到了。我忙從馬車中探出頭來,見一將滿臉胡腮,頭大如鼓,眼大如銅鈴,提一把大鐵錘,往後趕來,小不點見其長相兇惡,更是嚇昏過去。這邊負責斷後的周倉早提刀來迎賊將,喝道:「來降通名。」

    那賊道:「莫便是那力能負五百斤,ri行七百里的胡車兒是也,汝特來尋死乎。」

    周倉大怒,揮刀來敵胡車兒,賊漸漸勢大,那張濟和其侄張繡一起統兵追來,我見那胡車兒嚇昏小不點,怒罵道:「媽的你長的醜我也不怪你,敢出來嚇人就是不對,誰替我斬了他,賞黃金兩。」

    關旭聞言,拍馬來雙戰胡車兒,這邊張濟叫張繡出營,來戰關旭,張遼見雙雙久戰不下,拍馬直取胡車兒,可笑那張濟不自量力,竟親自來敵張遼,被張遼手起刀落,砍作兩斷,張繡見勢不妙,引兵劇退。

    張遼也不追趕,再取胡車兒,那胡車兒單挑周倉,已是欲罷不能,再加一個張遼,那是對手,戰不數合,被張遼砍於馬下。

    我見張繡跑回宛城,也不搭理,逕自往往上庸而去。卻說那張繡,好大喜功,貪生怕死,自撰了一份奏折給董卓,盡說那賊勢如何如何之大,戰鬥如何之辛苦,最後他得叔叔張濟一個不小心,戰死沙場,最後將賊盡數殲滅,只留少數餘黨逃之夭夭等等。董卓見了大喜,封張繡為都督,統兵鎮守宛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