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三國隨章侃

龍騰世紀 第五十七章 大都督 文 / 沉睡的天空

    三國隨章侃第五十七章大都督

    (演義第五十七回柴桑口臥龍弔喪耒陽縣鳳雛理事)

    我曾說過,諸葛亮是《三國演義》的主角,所以受盡了優待,可說只有他欺負別人,沒他被人欺負的時候,就像本來在正史裡好端端的周瑜,到了演義裡就活生生被諸葛亮欺負得氣死了,還落得個「既生瑜,何生亮」的說法,而演義本回裡諸葛亮連死人都不放過,還要去弔喪一番,顯示一下自己的本領,這劉備前次去東吳演義已經把功勞歸於諸葛亮的錦囊了,演義嫌此還不夠直接,這次乾脆讓諸葛亮自己前去,這也未免太過頭了。其實演義將諸葛亮寫的太過神通廣大,有時甚至顯得有些刻薄,比如對周瑜,對魏延都是如此,所謂物極必反,演義裡被諸葛亮欺負的人,這現在都被翻案了,曹操自不必說,周瑜魏延這兩位在演義裡被諸葛亮是欺負的最深的,現在都揚眉吐氣了,這想必是當初羅貫中寫此書時未嘗想到的吧。

    其實歷史上的諸葛亮和周瑜沒什麼瓜葛,諸葛亮那時還未成名,而周瑜雖說只是孫家手下一將領,但是也比諸葛亮要出名的多了,何況在他眼中,只怕只有曹操劉備這般的人物,諸葛亮只是劉備手下一謀士,何須他來費心。尤其周瑜和劉備之間的關係也沒演義中那般糟糕,周瑜或許不如魯肅那樣鼎立支持孫劉聯盟,但是在他生前,和劉備之間的合作表面上還算融洽,雖然在劉備前往江東時他進言孫權軟禁劉備,但是也沒到如演義那樣yu殺劉備諸葛亮而後快的程度。實際上周瑜在赤壁前後為對抗曹操需要和劉備合作,而劉備為保持劉孫聯盟刻意交好,此時江陵還為周瑜所領,借荊州之事尚未發生,孫劉雙方處於蜜月期,又無瓜葛,至於演義中的諸葛亮設計奪江陵等事都是胡謅出來的,除了劉備入江東引得周瑜一陣心動外。劉備和周瑜之間尚還保持著表面上的合作關係,與劉備尚且如此,赤壁之後才被任免為軍事中郎將的諸葛亮自然不會和周瑜相鬥了。

    言歸正傳,演義中稱周瑜為大都督,不過這並非事實,東吳只有等到劉備東征時才拜陸遜為大都督,之前演義中稱周瑜魯肅呂蒙為大都督都是演義中言,大概出自於周瑜在征江夏時為前部大督和在赤壁時與程普為左右督的關係。但是演義中所說的也並非沒有道理。大都督乃是三國起始的官職,並非常設官,主要是戰時加領,對外出征時授予統領各路兵馬的權力,日後漸漸成為在邊地總領軍事的官職。而周瑜魯肅呂蒙這三人都自領一軍,鎮守邊地,位高權重,深受孫權信任,說他們是實際上的都督也不委過,尤其是周瑜在赤壁一戰時扮演的角色確實與日後大都督陸遜無異。

    三國誌將陸遜列一傳,周瑜魯肅呂蒙列一傳,其實大有深意,陸遜姑且不說,而周瑜魯肅呂蒙三人確實有著相通之處,此三人都為東吳的統兵大將,其位在眾將之上,又是一人繼承一人,魯肅繼承周瑜,呂蒙再繼承魯肅之位之兵,而最關鍵之處,他們三人都是孫家在江東的一大支柱,是孫權的嫡系力量。

    江東勢力複雜,本土勢力強大,自孫策入主江東之後,雖表面服之,但是勢力仍盛,孫策死的又早,這一重擔基本上是孫權所承擔的,而孫權在軍隊上除了自己的族人之外,最依仗的便是周瑜魯肅呂蒙之兵,甚至可以說,孫權的地位與這三人有著密切的關係,尤其是周瑜,若沒有周瑜,可說就沒有孫權。

    周瑜,廬江人,祖輩也任過三公,顯赫一時,少時與孫策交好,又與孫策為連襟,在攻江東時又助過孫策,後至江東後孫策對之也頗為倚重,所以演義中孫策死前囑咐時多次提到周瑜,有對母親說的:「倘內事不決,可問張昭;外事不決,可問周瑜。恨周瑜不在此,不得面囑之也!」對妻子說的:「早晚汝妹入見,可囑其轉致周郎,盡心輔佐吾弟,休負我平日相知之雅。」如此一看,孫策對周瑜真是信任備加。不過以上的兩事都是演義杜撰,尤其那著名的「內事不決,可問張昭;外事不決,可問周瑜。」並無此事,他只是囑咐張昭好好輔佐孫權,並沒有一句涉及周瑜。

    雖然沒有孫策所說的「內事不決,可問張昭;外事不決,可問周瑜。」但是周瑜所決之事,卻不單是外事而已。《三國誌周瑜傳》中記載「五年,策薨,權統事。瑜將兵赴喪,遂留吳,以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而到了建安十一年,才看到周瑜再度領兵出鎮外地的記載。周瑜自來江東,一直在外征戰鎮守,孫策死前本受孫策之命在巴丘鎮守,而孫策死後他帶兵入吳奔喪,而之後六年又一直在吳掌事,其意不言而明。周瑜對於孫家來說,是一支絕對可以依賴信任的力量,孫策死後,本土大族蠢蠢欲動,周瑜帶兵入吳並鎮守之才能威懾眾人,保住孫權之位,直到孫權年長,威信建立,周瑜才可出鎮外地。

    其實雖然說孫策與周瑜交好,周瑜帶兵赴喪也可能是孫策之遺命,不過在我看來,孫策與周瑜之關係尚不如孫權與周瑜來的緊密。孫策與周瑜確實自幼交好,周瑜又助孫策奪下江東,然周瑜也並非之後便投入孫策之下,而是在看到袁術實在無能之後才終於決定投奔孫策;另一方面,孫策手下有諸多孫堅舊部,孫策固然對周瑜信任,但是有程普太史慈等人在,周瑜要出頭也頗難。而孫權則不同,他年少登位,需要眾人支持,而那些父兄手下的將領個個資歷過人,豈會輕易服從於他,而周瑜與孫家交好,年齡又相近,相較起來,更值得信賴的多,他的入吳主事,更得孫權之心。所以說,相比孫策,孫權更依仗於周瑜。(從某種程度上說,周瑜也更能被孫權所用,孫策雖然才智過人,但是在舉賢任能確實不如孫權,吳書記載,魯肅也曾見過孫策,孫策雅奇之卻不能留用,而周瑜推薦魯肅給孫權卻能用之。)而周瑜對孫權也是忠心耿耿,相比張昭等人,他建策獻謀更為孫權著想,正如孫權日後所言:

    「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確實,假如沒有才智過人又忠心耿耿的周瑜先是帶兵在內扶持,之後又力排眾議,出戰曹操,只怕孫權的位置都保不住,何況日後的三分天下,登基為帝了。

    而如周瑜一般,之後的魯肅呂蒙也都是孫權親手提拔信賴的將領,而且這三人都不是江東世族出身,只有他們這三位孫權所信賴的「大都督」統領大軍在外,孫權在內才能真正的安心。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