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戰國之亂世無雙

龍騰世紀 關於石高 文 / 太過分了吧

    日本戰國1石米=現在17∼20公斤左右,1石稻穀=13∼15公斤左右

    每個士兵耗糧=1.8石/月,21.6石/年

    領地的糧食產量稱為石高,是通有」檢地」得來的,在戰國以前就已經測量過了,只是數據不太準確,由於石高的準確度關係大名的收入,因此每一代新領主繼任家督後通常又會重新檢地

    檢地:

    中世後期至近世時代,領主對於農民的保有地所進行的測量調查,稱為檢地。其性質很類似古代莊園制下的檢注,豐臣.德川兩政權時代,為了強化農村支配的基礎,乃實施檢地法。一五八二年(天正十年)在全國統一的背景下,乃徹底施行檢地法,史稱太閣檢地。透過檢地的實施,重新清算原有莊園制的支配關係,並制定一套新的租稅體系、以及確立對農村的支配體制。到了江戶幕府時代,修正了部份的太閣方式,訂定檢地條目。從慶長∼元和年間(一五九六∼一六二三年)至幕末為止,這套檢地條目被適用於幕府與諸藩領內。檢地的方法,首先將傳統一反=360步改為300步制,並將1間=6尺3寸(但江戶時代的石見檢地、備前檢地則定為6尺1分)、1間四方=1步、30步=1畝、10畝=1反,的計算法統一起來。派遣檢地役人以村為單位,將每一筆土地依照其所在(小字)、地目(農田房舍等)、面積、等級(上、中、下、下下)、生產高(分米)事先公定,在一地一作人的原則下,確認納貢責任者(名請人),登錄於檢地帳,稱為繩打。這種做法在實施過程中,曾經引起農民激烈的反抗。

    國名州名石高量

    北陸奧奧州九十萬七千石

    南陸奧奧州八十二萬二千石

    出羽羽州八十七萬石

    能登能州二十一萬石

    加賀加州四十四萬五千石

    越後越州四十萬六千石

    越中越州五十三萬六千石

    越前越州六十八萬六千石

    若狹若州九萬八千石

    佐渡渡州二萬石

    下野野州四十六萬四千石

    上野上州四十六萬八千石

    常陸常州七十五萬六千石

    武藏武州八十四萬石

    下總二十九萬六千石

    上總三十七石八千石

    安房房州九萬一千石

    甲斐甲州二十四萬二千石

    相模相州十九萬四千石

    伊豆豆州七萬二千石

    駿河駿州十七萬二千石

    遠江遠州二十八萬石

    三河參州三十五萬石

    尾張尾州五十二萬石

    信濃信州五十四萬七千石

    飛驒飛州八萬三千石

    美濃濃州五十八萬一千石

    近江江州八十三萬二千石

    山城雍州二十一萬六千石

    伊勢勢州五十七萬二千石

    伊賀賀州九萬五千石

    志摩志州一萬七千石

    大和倭州四十四萬四千石

    河內河州二十萬八千石

    和泉泉州十三萬三千石

    懾津津州二十九萬九千石

    紀伊紀州三十九萬五千石

    丹波丹州二十八萬五千石

    丹後丹州十二萬三千石

    但馬但州十二萬三千石

    因幡因州十三萬一千石

    伯耆伯州十三萬一千石

    出云云州二十二萬三千石

    石見石州十三萬七千石

    隱岐隱州四萬一千石

    播磨播州五十二萬一千石

    備前備州二十八萬九千石

    備中備州二十萬七千石

    備後備州二十三萬八千石

    美作作州二十二萬七千石

    安芸芸州二十五萬九千石

    周防防州十六萬四千石

    長門長州十三萬四千石

    淡路淡州六萬三千石

    阿**州十八萬六千石

    讚岐讚州十七萬一千石

    伊豫豫州三十八萬一千石

    土佐土州二十萬二千石

    築前築州五十二萬二千石

    築後築州二十六萬二千石

    豊前豊州三十二萬一千石

    豊後豊州二十七萬四千石

    肥前肥州五十六萬一千石

    肥後肥州五十七萬四千石

    日向日州十二萬石

    薩摩薩州二十一萬五千石

    大隅隅州十七萬石

    壹岐壹州一萬五千石

    對馬對州二萬石

    蝦夷三萬九千石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