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戰國之亂世無雙

龍騰世紀 日本戰國事件 文 / 太過分了吧

    今日多數認為日本戰國始於1467年的應仁之亂,但結束時間則大致上有以下幾種說法:

    1568年織田信長上洛(進入京都)。

    1573年織田信長攻陷室町御所,室町幕府滅亡。

    1590年豐臣秀吉消滅關東地方的北條氏,收服奧羽地方,完成日本大致上的統一。

    1603年德川家康創立江戶幕府。

    1615年德川家康於大阪夏之陣打敗豐臣秀賴,豐臣氏滅亡。

    由於目前尚無定論,故在此皆採用最後一種說法,以完整表述這段歷史。

    日本戰國重要大事年表年號西元紀年發生大事(日本古歷)

    應仁元年1467◎應仁之亂始(1.18)◎大內氏參與西軍(7.3)

    文明五年1473◎山名宗全歿(3.18)◎細川勝元歿(5.11)

    文明九年1477◎應仁之亂終(11.11)

    文明十年1478◎享德之亂終

    文明十三年1481◎一休宗純圓寂(11.21)

    文明十六年1484◎界港的商業工會結成(11.21)

    文明十七年1485◎山城國一揆爆發(12.11)

    長享二年1488◎一向宗控制加賀國(6.9)◎長享之亂始(2.5)

    延德元年1489◎將軍足利義尚歿(3.26)

    延德二年1490◎足利義植繼任征夷大將軍(7.5)

    明應二年1493◎明應之變(4.22)◎山城國一揆被平定(9.11)

    永正五年1508◎足利義尹重任幕府大將軍(8.15)

    永正十六年1519◎北條早雲歿(8.15)

    大永元年1521◎足利義晴繼任征夷大將軍(12.25)

    享祿元年1528◎大內義興歿(12.20)

    天文十二年1543◎火槍傳入日本(8.25)

    天文十五年1546◎河越夜戰(4.20)◎扇谷上杉氏滅亡(4.20)

    天文十八年1549◎攝津江口合戰(6.24)◎細川氏滅亡

    天文廿一年1552◎第一次川中島合戰(8月)

    天文廿三年1554◎武田、北條、今川三家同盟

    弘治元年1555◎嚴島合戰◎第二次川中島合戰(7.19~)

    弘治三年1557◎大內氏滅亡(4.3)◎第三次川中島合戰(8月)

    永祿三年1560◎桶狹間之役(4.20)◎今川義元戰死(4.20)

    永祿四年1561◎第四次川中島合戰◎長尾景虎接任關東管領

    永祿五年1562◎織田、德川清州同盟(1.11)

    永祿七年1564◎第五次川中島合戰

    永祿八年1565◎將軍足利義輝被松永三好聯軍圍攻自殺

    永祿十一年1568◎足利義榮繼任征夷大將軍(2.8)◎織田信長上洛(9.7)◎足利義昭繼任征夷大將軍(10.18)

    永祿十二年1569◎今川氏滅亡(5.23)

    元龜元年1570◎姊川合戰

    元龜二年1571◎毛利元就歿◎織田信長火燒比睿山延歷寺(9.12)

    元龜三年1572◎三方原合戰

    天正元年1573◎武田信玄歿(4.12)◎室町幕府滅亡(7.18)

    ◎朝倉氏滅亡(8.20)◎淺井氏滅亡(8.28)

    天正三年1575◎長筱合戰

    天正六年1578◎耳川合戰◎上杉謙信歿

    ◎尼子氏滅亡(11.21)

    天正十年1582◎武田氏滅亡◎本能寺之變

    ◎山崎合戰◎明智光秀被殺

    天正十一年1583◎賤岳合戰◎柴田勝家自殺

    天正十二年1584◎小牧.長久手合戰◎沖田畷戰

    天正十三年1585◎羽柴秀吉就任關白一職

    天正十六年1588◎豐臣秀吉下達刀狩令

    天正十七年1589◎折上原合戰◎蘆名氏滅亡(6.5)

    天正十八年1590◎北條氏滅亡◎豐臣秀吉統一天下(8.9)

    文祿元年1592◎文祿之役

    慶長元年1596◎慶長之役◎伏見大地震(閏7.13)

    慶長三年1598◎豐臣秀吉歿(8.18)

    慶長四年1599◎前田利家歿(潤3.3)

    慶長五年1600◎關原合戰(9.15)◎石田三成被斬(10.1)

    慶長八年1603◎江戶幕府建立(2.12)

    慶長十年1605◎德川秀忠接任征夷大將軍(4.16)

    慶長十九年1614◎大阪城冬之陣

    元和元年1615◎大阪城夏之陣◎豐臣氏滅亡

    戰國歷史

    雖然室町幕府自足利義滿之後便分擾不斷:政治上,除了關東的古河公方與幕府之間的對抗外,層出不窮的政治謀殺以及各地諸侯的反抗或私戰破壞了各地的政治生態。社會上,各地爆發的一揆暴動如同一顆顆不定時炸彈,對整個社會秩序造成大小不一的傷害。可是室町幕府從未放棄穩定全國局勢的決心,直到這一切努力因1441年的一場意外引發的全國混戰而化為烏有。

    應仁之亂,幕府衰敗

    嘉吉元年(1441年)6月24日,播磨、美作、備前三國的守護赤松滿佑在京都自宅刺殺將軍足利義教。面對這樣的突發狀況,幕府當局一方面擁立義教之子足利義勝擔任幕府大將軍;一方面派遣以山名部隊為主力的大軍討伐赤松氏。而山名宗全也不負眾望於同年9月10日平定赤松氏。為了獎賞持豐幕府當局將原本由赤松氏擔任守護的三國交由山名氏管理。於是原本就是但馬、因幡、備後、石見、伯耆五國守護的山名氏接下了三國後,很快就成為西國最強大的勢力。

    面對新崛起的勢力,三管領之一,控有贊岐、丹波、攝津、阿波、備中、土佐、淡路以及半個和泉的細川氏一開始採取聯合的態度;不但家督細川勝元娶了山名宗全的女兒,兩家也結盟對抗田山氏。可在田山氏衰退後,兩家之間的衝突也浮現出來。尤其是在三管領之中的斯波氏和田山氏兩家陸續發生繼承問題後,細川氏與山名氏的積極介入加深了雙方的隔閡。偏偏在這火線引燃的時刻,幕府也爆發了繼承問題:將軍足利義政的妻子日野富子為了兒子足利義尚的繼承權,與將軍繼承人義政胞弟足利義視發生衝突。身為義視的監護人,細川勝元自然與義尚的監護人山名宗全發生激烈的正面衝突。最後在足利義視謀反的謠言和斯波氏內鬥再起這雙重影響之下,雙方各自集結大軍,在京都正式開戰。

    戰事一開始,由於東軍首領細川勝元早有準備:不但爭取到將軍與天皇的支持,還聚集了相對優勢的兵力,因此開戰頭幾個月可說是佔盡優勢。可是到了同年七月,支持西軍的中國地方大霸主大內政弘率領2萬大軍進入京都,整個戰況頓時改觀。同時西軍首領山名宗全擁立南朝遺族和被東軍遺棄的足利義視(開戰後不久,日野富子轉而支持東軍。義視因此被迫逃離京都)與京都當局相抗衡,讓整個戰局陷入膠著。為了打破僵局,細川勝元策動西軍各國國人以及其鄰近的敵對勢力在西軍諸大名後方發動動亂。於是這場原限於京都一帶的戰爭進而演變成全國大混戰,然後又演變到兩軍首領無法控制的局面。最後經歷山名氏與細川氏多次和解,以及足利義視逃到土岐氏帳下,繼承糾紛解決後,全國混戰的局面才逐漸平息。戰後京都幾乎完全化為廢墟,位在首府的朝廷與幕府同時陷入嚴重的財政困難之中。

    自此以後幕府日漸衰敗,其控制全國大名的能力也被完全破壞殆盡。而各地原有的守護大名有的受到本國國人的國一揆暴動挑戰(如安藝武田氏被毛利氏發動國一揆取代),有的被底下的權臣取代(如斯波氏守護的越前、遠江、尾張三國依序被朝倉氏、甲斐氏、織田氏三守護代控制)有的甚至被一向一揆推翻(如加賀守護富堅氏被一向一揆完全消滅)。「下克上」的風氣瀰漫著整個日本戰國時代,同時也成了這個時代的最大特色。

    明應之變,關東大亂

    雖說應仁之亂後幕府的影響力大幅喪失,可是歷任將軍仍試圖改變整個局面。不但多次討伐鄰近的細川氏、六角氏等強大大名,還屢屢頒布爭討令令諸國大名對抗各地方對京都當局具影響力的國主。可畢竟這已經不是將軍強勢的時代了:將軍的詔令除了作為大名奪權的工具外,幾乎無人願意服從。甚至到了1493年將軍足利義稙親自討伐細川氏,反而遭到細川氏策動京都當局罷免其將軍職位。此事史稱明應之亂。自此以後室町幕府的威信完全喪失,剩下的也只是諸侯控制上洛(進入京都)後操控政局的傀儡角色罷了。

    而除了京畿動亂不安外,關東的局勢也不甚安穩。早在幕府中期

    群雄爭霸,將軍被弒

    信長崛起,天下布武

    織田信長為尾張國守護斯波氏門下重臣織田信秀之子。由於尾張守護斯波氏無力掌權,織田氏統閤家中族人勢力,逐漸掌控尾張諸郡。到了信秀時,除了一面對抗斯波氏的勢力,另一方面也借由婚姻政略以加強本身的軍事力量,例如:與齋籐氏作戰失利後,讓信長迎娶領有美濃國大部的齋籐道三之女歸蝶以消除來自西方的軍事壓力,以便集中力量與北方的今川和松平兩家作戰。

    信長,於西元1534年5月出生於尾張國的那古野城,少年時便以孤傲怪癖聞名於當時,繼任家督之職後一方面進行改革,同時展開一系列統一尾張之戰:先後與織田族人交戰,最終擊敗以弟弟信行為主的反信長力量,完全掌握織田氏的主導權。

    此時,以遠江、駿河、三河三國守護今川義元,已成為三河的實質掌控者,並在叔父太原雪齋主導下與關東北條氏,甲斐武田氏達成三國同盟,解除了後顧之憂,轉而往南面發展。1560年5月,義元親率2萬5000大軍直撲那古野城,身居清洲城的信長於倉卒間親率2000多人直奔今川本陣,在田樂桶狹間發動奇襲,擊潰今川軍主陣並襲殺今川義元。1562年正月,織田信長與自今川氏旗下獨立的松平氏家督松平元康(即後來的德川家康)在清洲城結下盟約,解除了側翼的威脅,織田信長從此可以專心於美濃的攻略。

    1567年8月,憑藉著丹羽長秀及木下秀吉等人努力,織田信長成功策反了美濃三人眾(稻葉良通,氏家卜全及安籐守就)並與他們合力攻取了稻葉山城,平定美濃一國。織田信長很快便將主城移到稻葉山城,並將其更名為岐阜城,開始其天下布武的路途。次年(1568年),織田信長擁立將軍足利義輝的弟弟足利義昭上京繼任將軍,並與德川組成6萬聯軍上洛,佔領京都一帶。1569年,織田、德川聯軍攻打不聽其號令的『朝倉氏,途中於金崎城得知盟友淺井氏叛變,苦戰後迫撤退,隔年織田、德川聯軍在姊川與淺井、朝倉聯軍發生激戰。由於德川軍奮力猛攻,淺井、朝倉聯軍轉勝為敗。1571年,織田信長借口比睿山延歷寺包庇敵對勢力,殺入山中將整片宗教聖地燒成一片白地。1572年,武田信玄響應足利義昭討伐織田信長的密召,撕毀與德川家康的盟約,親率二萬五千大軍直撲德川家康的根據地遠江、三河,以圖進京。織田信長礙於畿內形勢險峻,只派出為數約三千的軍隊支援德川。處於劣勢兵力的德川軍本擬死守,但被信玄用計誘至三方原並被殲滅。信玄雖勝,但之後在德川拖延戰術下難越雷池,最後病逝陣中,武田軍全面撤退。1573年,織田信長與足利義昭正式決裂,信長強攻幕府所在二條御所,並逮捕義昭,將其流放至河內若江城,室町幕府滅亡。同年,滅淺井、朝倉兩家;又平定了三好義繼、松永久秀等在近畿的叛亂。1575年,武田信玄的繼承人武田勝賴率軍攻擊三河長筱城,德川家康一如既往向織田信長請求援軍。織田與德川聯軍在地勢狹隘的設樂原佈陣,以大量的火槍配合龐大的陣城抵抗武田猛烈攻勢。在激烈的戰事中,人少的武田軍多位主要將領先後被擊斃,最後不得不全軍撤退,如此人力上的慘痛損失導致其日後由盛轉衰的命運。同年,信長大致平定了越前的一向一揆勢力,並留柴田勝家、前田利家等留守北陸一帶。此後,織田信長陸續派出大將加緊對鄰進大名的侵攻,又先後平定了松永久秀及荒木村重的叛亂。1579年,織田信長將主城移到新建的近江安土城。1580年在天皇主持下與本願寺顯如媾和,結束了持續十年的石山戰爭。1582年,滅掉了苟延殘喘的武田家。同年6月2日,織田信長在馳援正在與毛利氏交戰中的羽柴秀吉,下榻於京都本能寺,突然被部下明智光秀率軍襲擊,織田信長激戰後焚燒本能寺並失蹤(關於織田信長是生是死有很多說法,在此不一一論述),之後光秀又猛攻其長子織田信忠藏躲的二條御所,逼其交出親王后切腹自殺。此事史稱本能寺之變。

    在信長大放異彩之時日本各地局勢也千變萬化。在九州,毛利氏與大友氏為爭奪大內氏滅亡後的領地打的不可開交;1554年雙方於門司城爆發第一次衝突,毛利扼殺而歸。1558年毛利元就趁大友義鎮與龍造寺隆信對戰時攻佔門司城。之後兩家持續纏鬥至1564年,毛利元就為消滅尼子氏才放棄征服九州的想法,在將軍足利義輝調停下和解。此後,大友氏進入全盛期,成為控有北九州6國的新霸主。但同時,南九州的島津氏日益興隆,逐漸成為足與大友對抗的新勢力。1572年,雙方爆發耳川合戰;統有45000兵力的大友氏被率領25000兵力的島津義久擊潰,從此一蹶不振,北九州的霸主地位被龍造寺隆信取代。1584年島津氏與龍造寺氏又為了有馬氏歸順問題爆發戰爭,這場被稱為沖田畷戰的衝突中,人僅6000的島津有馬聯軍在島津家久率領下大敗近60000人的龍造寺軍,龍造寺隆信與數位大將戰死。不久龍造寺家滅亡,島津氏幾乎成為全九州霸主。

    在四國一度滅亡的長宗我部氏復國後在家督長宗我部國親領導下慘澹經營

    在中國,毛利元就統合安藝國的國人勢力展開與尼子氏的長期對抗1555年元就聯合地方海盜起兵對抗叛變大內氏的名將陶晴賢雙方在安藝附近的嚴島展開決戰僅有2000兵力的毛利軍善用地形氣候與水軍優勢在暴風雨中擊潰大內10000大軍而後迅速佔領大內在中國地方的領地並徹底消滅其勢力。取代大內氏後,毛利氏與南邊大友氏北邊尼子氏進行兩面戰爭16在甲信越在關東在奧羽

    秀吉統一,二攻朝鮮

    本能寺之變後三天內,身在北陸地方負責攻打上杉氏的柴田勝家、與在中國地方負責攻打毛利氏的羽柴秀吉陸續得知明智光秀叛變的消息。其中秀吉立刻與毛利氏和談,以信長名義號召織田家臣齊力討伐光秀。同年6月13日羽柴秀吉與明智光秀展開山崎合戰,力單勢薄的明智軍慘敗,兩天後光秀被殺。羽柴軍奪回京都與安土城一帶領地。

    之後織田氏族人為家督繼承問題召開清州會議,決定擁護織田信忠之子織田秀信為家督。可羽柴秀吉與柴田勝家為了爭奪會議主導權發生爭執,兩人隔年展開賤岳合戰,開戰之初柴田軍在佐久間盛政指揮下攻勢不斷,幾乎攻破秀吉本陣。但秀吉戰前拉攏的織田大將前田利家陣前倒戈,導致勝家與其所支持的織田信長三子織田信孝最終敗北,被迫切腹自殺。至此以後織田信長所建立的根基被羽柴秀吉完全接收。

    另一方面德川家康與相模的北條氏政同盟,趁織田內亂時,接收甲信故武田氏的部分領地;然後在羽柴秀吉獨掌織田氏領地時,結合織田信長次子織田信雄,反抗秀吉。1584年雙方展開小牧-長久手合戰;可最後卻因為誰也消滅不了對方主力,而以談和收場。德川家康向羽柴秀吉稱臣,羽柴秀吉則正式展開其統一天下的霸業。1585年至1590年之間,秀吉被天皇任命為關白,並賜苗字豐臣。在內政上,秀吉遷入大阪城,並以此作為政治上的中心;同時下達刀狩令(沒收所有具攻擊性的武器以示天下已無戰亂)。在軍事上則依序征討四國的長宗我部、九州的島津,迫使其相繼請降,最後於1590年率聯軍消滅了相模北條氏,並接受奧羽地方諸大名的稱臣納降,於1590年在名義上完成全國統一。

    完成統一的豐臣秀吉,除了持續以各種手段削弱強勢大名外,還於文祿元年(1592年)和慶長元年(1596年)兩度發兵攻打朝鮮,史稱文祿-慶長之役。其中參戰諸將各有勝負,最盛期曾一度攻佔韓庭都城漢城,陪都平壤。但終究仍不敵明韓兵力與武器上的優勢以及李舜臣率領的龜甲船艦隊,僅能死守沿海堡壘。1598年豐臣秀吉病死於伏見城,豐臣密使入韓密商,才結束這場龐大的軍事遠征。這場戰爭改變了當日日本的政治生態:傾權一時的豐臣氏財力耗盡,不再風光;島津氏與毛利氏等打頭陣的大名死傷慘重,軍力大受影響。相反的,沒參戰的德川氏與伊達氏則致力於整頓內政,在秀吉死後成為要角。但最重要的是,因為此役,豐臣氏內部發生嚴重衝突:支持戰爭的文官派(以石田三成為首)和反對戰爭的武將派(以福島正則為首)完全決裂。雙方產生嚴重的摩擦,由於前者獲得豐臣氏的支持,後者轉而投向統有關東八國的大名德川家康。於是德川與豐臣為爭奪天下即將再度對陣。

    關原合戰,元和偃武

    1598年,豐臣秀吉病逝豐臣家其幼子豐臣秀賴繼任家督,全日本頓時陷入混亂:自朝鮮返國的豐臣諸將對以石田三成為首的五奉行大表不滿,甚至試圖起兵暗殺;另一方面,五大老之首德川家康卻私結諸侯,任意分封領地,激起其餘四位大老的不滿。1599年,四位大老中最有力的前田利家病逝,豐臣家臣與德川家康關係迅速惡化。1600年,也就是秀吉死後兩年,德川家康因上杉氏重臣直江兼續的訴狀直江狀,起兵征討上杉景勝。豐臣家重臣石田三成便以此為德川家康違反私戰禁令,召集各地大名聚集於大阪城發表內府違反條文,隨即起兵北討伐德川氏;德川家康則將上杉戰事交給次子,親率大軍與支持他的豐臣武將回師對抗。兩軍主力最後在近江一帶進行會戰(史稱關原合戰)。開戰之初,以石田三成為實際領導的西軍(名義上的統帥為毛利輝元)攻勢犀利,打得東軍(統帥即德川家康])前線喘不過氣;可是大約中午時刻,家康以大炮襲擊其事前收買的西軍大將小早川秀秋,迫使他與吉川廣家等西軍大將陣前倒戈,直逼西軍主陣。於是戰況急轉直下,西軍從小佔優勢轉為被打到完全崩潰。在日落之前,這場大戰便以東軍大勝收場。幾天後石田三成被捕,與小西行長以及安國寺惠瓊三人以首要戰犯的罪名遭到處決,德川家康實質上取代豐臣氏奪取政權。

    1603年,德川家康獲得天皇賜與征夷大將軍一職,正式成立江戶幕府;可隨著豐臣秀賴年紀漸長,豐臣氏對德川家康的不滿之聲也越來越大。同樣在德川方面,有鑒於豐臣氏財力漸豐,大有重振旗鼓之勢,德川家康也顧不得兩家密切的聯姻關係,決心斬草除根。

    1614年,德川家康以豐臣家重建的方廣寺梵鐘銘文上出現「國家安康,君臣豐樂」這件事上大造文章,指責豐臣家有詛咒自己之嫌,脅迫秀賴交出澱殿(秀賴母親)到江戶城作為人質並退出大阪城。豐臣家斷然拒絕,並積極召集浪人與流亡大名共約11萬人,並儲備糧食以備作長期抗爭。德川方立刻發出動員令討伐豐臣家,並輕易召集了二十多萬大軍對大阪城進行包圍。可是由於豐臣方的積極抵抗,特別是名將真田幸村等人的指揮,再加上大阪堅城之利,德川方進展緩慢。於是德川家康利用大炮襲擊大阪城天守閣,震撼居住其中的豐臣氏,之後假意求和,以大阪城填去外護城河作為和談條件。可是在和談進行中,德川家康突然出動數萬人在一夜之間不但把外護城河填平,就連二城與三城及內護城河也一一悉數破壞。大阪冬之陣便是在大阪城城防要塞完全被解除之下結束。次年(1615年)五月,德川家康再度出動軍隊討伐大阪城,這次史稱大阪夏之陣的戰役最後以大阪城被攻陷,秀賴母子自殺告終。德川家康消滅了豐臣家,結束自應仁之亂以來混亂的戰國局面。

    諸侯

    足利氏、細川氏、山名氏、田山氏、斯波氏、犬懸上杉氏、山內上杉氏、扇谷上杉氏、古河公方、今川氏、北條氏(後北條氏)、伊達氏、南部氏、蘆名氏、戶澤氏、安東氏、最上氏、佐竹氏、淺井氏、朝倉氏、大內氏、尼子氏、毛利氏、三好氏、武田氏、長尾氏(上杉氏)、本願寺、織田氏、德川氏(松平氏)、龍造寺氏、豐臣氏、島津氏、長宗我部氏、一條氏、河野氏、伊東氏、肝付氏、大友氏、波多野氏、別所氏、赤松氏、浦上氏、三村氏、一色氏、六角氏、北田氏、神保氏、結城氏、裡見氏、相馬氏、二本松氏、南部氏、蠣崎氏

    大名

    細川勝元、山名宗全、北條早雲、尼子經久、足利義輝、三好長慶、大內義興、足利義昭、齋籐道三、北條氏康、武田信玄(武田晴信)、上杉謙信(長尾景虎)、今川義元、毛利元就、大友宗麟(大友義鎮)、織田信長、長宗我部元親、島津貴久、豐臣秀吉(木下籐吉郎,羽柴秀吉)、伊達政宗、德川家康(松平元康)、安東愛季、宇喜多直家、上杉景勝、最上義光、淺井長政、朝倉義景、龍造寺隆信、津輕為信

    名臣名將

    朝倉宗滴、陶晴賢、太原雪齋、立花道雪、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山縣昌景、馬場信房、內籐昌豐、柴田勝家、前田利家、竹中重治、本多忠勝、真田幸村、大谷吉繼、明智光秀、服部半藏、豐臣秀長(羽柴秀長)、石田三成、加籐正清、福島正則、本多正信、山中幸盛、細川籐孝、直江兼續、島津義弘、立花宗茂、島勝猛、丹羽長秀、前田利家、吉良親貞、最上義光、伊達成實、島津義弘、高橋紹運、武田信繁、九鬼嘉隆、村上武吉

    名人

    日野富子、千利休、上泉信綱、柳生宗嚴、今井宗久、茶屋四郎次郎、路易斯-佛洛伊斯、林羅山、宮本武藏

    合戰

    關原合戰、山崎合戰、三方原合戰、長筱合戰、桶狹間合戰、姊川合戰、手取川合戰、賤岳合戰、三木合戰、小豆阪合戰、川中島合戰、嚴島合戰、野田福島合戰、折上原合戰、大阪之戰、國府台會戰、河越夜戰

    相關名詞

    一揆、安國寺、種子島火槍、基督教、樂市、大名、早合、蘭奢侍、手明、旗本、關白、征夷大將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