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戰國之亂世無雙

龍騰世紀 日本戰國軍制-職制與役割 文 / 太過分了吧

    一、軍陣的基本構成

    日本戰國時代,大名軍陣由大名本陣和若干獨立軍團組成。

    本陣成員包括總大將、副將、軍師、佑筆(執筆)、軍奉行(管轄其下的旗奉行、弓奉行、槍奉行、小荷馱奉行、兵糧奉行)、軍目付、使番、物見番頭。此外還包括馬回、小姓、藥師、祈禱僧等保障人員。

    獨立軍團一般包含侍大將、槍大將、鐵炮大將、足輕大將、弓大將以及其下的兵吏、兵丁組成,獨立軍團中的各個作戰分隊之間也有使番負責聯絡。

    二、本陣

    1.總大將。總大將坐鎮本陣,為全軍最高統帥,類似現代司令員一職。戰國大名本人出陣之際,自動成為全軍的總大將,如果大名本人年老、年幼或者生病不宜出陣之際,一族中的重臣便代替其出陣成為總大將。戰國初期,戰役的規模一般很小,參戰雙方兵力只有幾百數千,在較小規模的軍勢中,總大將一人便可使軍隊調度自如。但是,經過數百年的混戰,不斷的兼併,逐漸形成了一些佔據一國乃至數國的強大家族,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動員一、兩萬人參加的大型合戰日漸頻繁,甚至在戰國後期出現二、三十萬的龐大軍團,於是建立一個效率高、職責明的指揮首腦機關便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這直接導致了本陣的形成和規模的擴大。

    2.副將。本陣中有副將,一般是由總大將的親族擔任,輔佐主將,類似現代副司令員一職。不用多說。

    3.軍師。軍師想必大家都很熟悉,負責出謀劃策,手握軍配,觀星象、占陰陽、算成敗,一副諸葛亮、劉伯溫在世的模樣。戰國歷史上著名的軍師有太田道灌、雪齋、山本勘助、山中鹿介、立花道雪、鍋島直茂、安國寺惠瓊、片倉小十郎、島左近、直江兼繼、真田幸村、本多正信等人,有時間我會專門寫一個《日本戰國名軍師列傳》系列文章,所以這裡就不詳說了,先吊個胃口。

    4.佑筆。本陣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文職人員,名叫佑筆,又稱執筆,相當於我國古代歷史上的書記、文書之類,也就是現在的秘書類型的角色。他的主要工作是做會議記錄,起草各類書狀(包括功名狀、感狀等),還保管著總大將的花押(印章)。

    5.軍奉行。軍奉行負責按照總大將的授意調動部隊、指揮作戰,類似於現代的總參謀長。軍奉行手下的旗奉行、弓奉行、槍奉行、兵糧奉行、小荷馱奉行聽他指揮,對他負責,類似於現代的機關各部門首長。我主要來說說軍奉行這一役職。

    日本的戰國時代是職制分工加快發展的時代,很多專門的職責被劃分出來,根據當時文書、記錄的記載,有普請奉行、寺社奉行、檢地奉行、船奉行、公方奉行、藏奉行等,分別管理修建、宗教、土地、海上交通、外交、經濟等各項事務,由於戰爭的關係,當然也劃分出專門的軍奉行掌管征討事宜。由於攻防戰守關係到一個家族的興衰榮辱,所以軍奉行位列奉行之首。根據大致成書於江戶時代中後期的《武家名目抄》的解釋,軍奉行是「總裁軍中一切,擔當軍國大任」。《保元物語》中的源為朝、《盛衰記》中的平知康,還有《平家物語》中的源義經都是軍奉行,雖然那個時候軍奉行還不是常設之職,而且名稱還叫作尚軍奉行,但其職責和戰國時代想必也沒有太大的出入。特別值得注意的一點是,越前的戰國大名朝倉氏制定的《朝倉孝景條》中對軍奉行這一職務做了特別的規定。按照規定,軍奉行由得力的侍大將中選拔,出陣之際職掌軍配,幫助總大將指揮全軍。

    與軍奉行相類似的職役是武者奉行,這一名稱出現在後北條氏、武田氏的資料中,也出現於《武家名目抄》中。根據歷史資料的記載,在不同的家族中,有軍奉行這一役職的就沒有關於武者奉行的記載,反之亦然。由此推斷,我覺得所謂武者奉行其實就是軍奉行的不同稱呼吧。

    6.軍奉行屬官。軍奉行手下的弓奉行、槍奉行等作戰兵種主官,都不多說,我要多說幾句的是小荷馱奉行、兵糧奉行等後勤部門主官。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化以及戰爭時間的長期化,參戰士兵的兵糧、弓矢、彈藥、被裝等輜重給養的輸送和存儲就變得越發地重要起來,甚至到了能夠決定戰爭勝負的程度。相應地,一系列以為戰爭提供有力的後勤保障為職責的奉行職位就設立起來,並逐漸完善成熟起來。小荷馱奉行的主要職責是後勤物資的運輸,只要能夠將各種物資由後方運達前方就算完成了任務,當然這個差使也不是容易當的,被徵調來當民工的農民時常集體逃跑,而如果不能將軍需物資及時送達戰場是會被砍掉腦袋的。兵糧奉行負責兵糧的籌措、囤積以及糧倉的維護管理,責任自然也十分重大。此外,有的家族還設有兵站奉行,例如武田家、後北條家等,歷史上最出名的兵站奉行當屬豐臣秀吉麾下的長束政家了,相信聯盟中沒有幾個朋友不知道這個人的名字吧?

    7.軍目付。軍目付就像總大將的眼睛,是「軍陣監督者」,負責監督全軍將士的行動,對於違反軍紀者、私通敵方者和臨戰退縮者堅決取締,類似於現在的憲兵或者軍事警察。在蒲生氏軍中對軍目付有一個非常特別而生動的稱呼--大橫目,也許,在一般人看來,軍目付成天到處糾察軍兵,一副橫眉冷對的樣子吧。笑。

    除了糾察違章違紀之外,軍目付還有一個職責是記功。戰場上看到誰又討取了敵將的首級、誰又立下了什麼功勞都要記錄下來,報告給總大將和軍師。戰鬥結束論功行賞的時候,由立功者自己申報,然後同軍目付的記錄進行對照,如果屬實就對其戰功予以確認,才能夠進行封賞。

    8.使番。使番就是傳令兵,遂行傳達命令給下級、友鄰部隊和傳達我方意見給敵方知曉兩個方面的任務。信息傳遞的順暢、及時、準確有利於確保各部隊的協調一致行動,提高整體協同作戰能力。同時,如果能夠成功寢返敵軍,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更是減少我軍消耗,達到戰略目標的上策,所以使番還有一項重要工作是積極地進行勸降工作。

    電影裡面經常出現這樣一個鏡頭--一名使番騎馬飛奔,結果被敵軍埋伏的絆馬繩絆倒,活捉,搜出重要情報文書。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重要機密事務都是口授給使番的,然後由使番抵達目的地後親自口述。這幾乎是當時的通例,而且以武士對主家的忠誠,即使被捕也不見得能審問得出什麼,所以,前面所說電影裡面的情節在當時是不大可能發生的。使番還有特別的標誌,比如武田家的使番背後有三面小靠旗,德川家的使番背後有一面「五字」靠旗,這些都是眾人皆知的了。

    9.物見番頭。日語中的專有名詞有的非常形象,比如這個物見就是觀察、偵察的意思。而物見番頭就是偵察分隊的首長,負責偵察敵軍的動靜以及地形、戰況等,及時為本陣參謀團提供有用的情報。

    10.馬回。馬回為本陣警衛力量,負責本陣指揮機關的安全,類似於現代的機關直屬警衛隊。根據記載戰國大名軍團編成的《陣立書》的記載,馬回眾主要是由總大將的直臣團構成,是最忠誠的部隊。馬回眾中最有名的當數織田信長的赤幌眾(赤母衣眾)和黑幌眾(黑母衣眾),後來成為「加賀百萬石」的前田利家當初就是以赤幌眾起家的,而名將佐佐成政和河久秀隆則是黑幌眾出身。後來,豐臣秀吉也仿照信長的赤幌眾和黑幌眾成立了自己的警衛部隊--黃幌眾。家康軍中,馬回被稱為旗本,由神原康政、本多忠勝、鳥居元忠等一大批名將率領的家康的親衛隊--「旗本先手役」作為德川軍中戰鬥力最強的精銳部隊屢次在戰鬥中擔當突擊隊。

    11.其他。本陣中還有一些保障人員,主要有太刀持小姓、大馬印持、小馬印持、本陣旗持、旗差、太鼓、法螺貝、祈禱僧、藥師等,主要就是負責為總大將攜帶武器旗印、指揮作戰、祈禱勝利和療傷治病之類。

    三、獨立軍團

    1.侍大將及其軍團

    侍大將是獨立指揮一支部隊的領導,以前一般是出戰之前臨時由家臣中選擇信賴者委任,是一個臨時職務,戰前授予,戰後削去。後來隨著戰亂狀態的恆長化,這一臨時職務逐漸成為了常設職務。前面說過,侍大將獨立領導一軍遂行作戰任務,其麾下部隊有統一的旗印,甚至連鎧甲的顏色也有統一的要求。關東後北條氏的「五色備」就是典型,其軍團鎧甲分為紅、白、青、黃、黑五種顏色,編成五隊,獨立或協同作戰,想想紅彤彤的或黑壓壓一大片衝擊的情景吧,對敵軍也有一種心理上的巨大震懾力。眾所周知,德川家康手下「四天王」之一的井伊直政就以其麾下赤備聞名。作戰之前,總大將會從侍大將眾人中挑選前鋒(先手)、後衛(殿軍、後詰)等,侍大將中的重臣還可以擔任旗頭,緊急情況下(如與本陣聯絡中斷等)可以率領其他侍大將軍團作戰。史料記載,三河時代的德川家康軍就有東西兩名旗頭,其家臣團組織如下:

    a.旗本:

    旗本先手役--神原康政、本多忠勝、大久保忠世、鳥居元忠、植村家存、大須賀康高

    馬回眾

    b.西三河旗頭--石川數正(家成之侄,岡崎城主)

    松平一族--松平親乘(大給城主)、松平直勝(佐佐木城主)、松平信一(籐井城主)、松平重吉(能見城主)、松平家吉(吉良東條城主)

    城持眾--酒井正勝(西尾城主)

    家康直臣--內籐家長、平巖親吉、酒井忠利、島田平藏、鈴木信愛、鈴木喜三郎

    c.東三河旗頭--酒井忠次(吉田城主)

    松平一族--松平忠正(櫻井城主)、松平親俊(福釜城主)、松平伊忠(深溝城主)、松平清善(竹谷城主)、松平家忠(形原城主)、松平康忠(長澤城主)、松平景忠(五井城主)

    城持眾--本多廣孝(田原城主)

    國眾--鵜殿康孝、牧野康成、菅沼貞通、西鄉正勝、奧平貞能、戶田忠重

    以侍大將為中心的獨立軍團是大名家軍團編成的基本單位,其下的足輕大將統領全隊足輕,弓大將統領全隊弓兵,槍大將統領全隊槍兵,鐵炮大將統領全隊銃兵。足輕大將這一稱謂出現在武田信玄軍中。根據《甲陽軍鑒》中《武田法性院信玄公御代物(日本漢字,心字底)人數之事》的記載,信玄軍**有足輕大將十三人。此十三人中,武籐喜兵衛昌幸麾下有騎兵15人,足輕30人。後來以騎兵戰術聞名的真田幸村、信之兄弟之父真田昌幸也名列足輕大將名薄之中。

    2.游勢。游勢也就是游擊隊或者別動隊,採用的是諸如破襲、伏擊、夜襲等戰術擾亂敵方補給線、支援戰鬥的小股分隊,一般由土豪以及自願參戰的浪人甚至於想藉機撈一把的強盜山賊組成。由於人數少、規模小,故而對戰爭的勝負並沒有決定作用,但是由於其行動迅速、戰法靈活,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也會使得被他纏上的目標傷透腦筋。

    日本戰國合戰年表

    ○:勝利方x:失敗方△:平手●:未戰勝

    西曆(年號)戰國事件(對陣、協力雙方、發生地點)

    1467年(應仁元年)應仁之亂爆發(△細川勝元vs△山名宗全)

    1472年(文明四年)馬借一揆動亂(近江阪本)

    1474年(文明六年)一向一揆動亂(△富堅政親vs△一向宗)

    1483年(文明十五年)犬田城之戰(○田山義就vsx田山政長)

    1484年(文明十六年)土一揆動亂(京都)

    1485年(文明十七年)山城國一揆動亂(x田山義就+田山政長vs○國人眾)

    1488年(長享二年)加賀一向一揆動亂(○一向宗vsx富堅政親)

    1491年(延德三年)後北條家台頭,侵佔伊豆(北條早雲+北條氏綱)

    1505年(永正二年)立河原之戰(○扇谷上杉顯定vsx山內上杉朝良)

    1511年(永正八年)船岡山之戰(○足利義植vs足利義澄)

    1521年(大永元年)山內·扇谷之戰(關東兩上杉氏爭奪關東管領)

    1523年(大永三年)寧波之亂(○大內義興vs細川高國)

    1524年(大永四年)第一次江戶城之戰(○北條氏綱vsx上杉朝興)

    第二次江戶城之戰(△北條氏綱vs△關東上杉軍)

    1530年(享祿三年)田手畦之戰(x大內義隆vs○少貳資元)

    1531年(享祿四年)湊川之戰(○朝倉教景vsx加賀一向宗)

    1534年(天文三年)勢場原之戰(大內義隆大友義監)

    1538年(天文七年)第一次國府台之戰(北條氏綱vsx足利義明)

    1540年(天文九年)第一次吉田郡山城之戰(x毛利元就vs○尼子晴久)

    1541年(天文十年)第二次吉田郡山城之戰(○毛利+大內軍vsx尼子晴久)

    1542年(天文十一年)入侵諏訪(○武田晴信vsx諏訪賴重)

    1543年(天文十二年)鐵炮傳入種子島

    1546年(天文十五年)河越之夜戰(○北條氏綱vsx上杉憲政+上杉朝定+足利晴氏聯軍)

    1547年(天文十六年)加納口之戰(x織田信秀vs○齋籐道三)

    1548年(天文十七年)上田原之戰(x武田晴信vs○小笠原+村上)

    鹽尻岡之戰(○武田晴信vsx小笠原長時)

    小豆阪之戰(○今川義元vsx織田信秀)

    1550年(天文十九年)戶石崩塌(○武田晴信vsx村上義清)

    江口之戰(○三好長慶vsx細川晴元)

    1551年(天文二十年)陶晴賢反叛(○陶晴賢vsx大內義隆)

    戶石城攻略(○武田晴信vsx村上義清)

    1552年(天文二十一年)三好長慶擁立將軍(三好長慶+足利義輝)

    1553年(天文二十二年)第一次川中島之戰(△上杉謙信vs△武田信玄)

    1554年(天文二十三年)善德寺會盟(武田&北條&今川三家同盟)

    1555年(天文二十四年)

    1555年(弘治元年)第二次川中島之戰(△上杉謙信vs△武田信玄)

    嚴島之戰(毛利元就vsx陶晴賢)

    1556年(弘治二年)長良川之戰(x齋籐道三vs○齋籐龍興)

    稻生之戰(○織田信長vsx織田信行)

    1557年(弘治三年)第三次川中島之戰(△上杉謙信vs△武田信玄)

    1559年(永祿二年)門司城之戰(○毛利元就vsx大友宗麟)

    1560年(永祿三年)桶狹間之戰(○織田信長vsx今川義元)

    1561年(永祿四年)小田原攻防(△上杉謙信vs△北條氏康)

    森邊之戰(○織田信長vsx齋滕義龍)

    第四次川中島之戰(△上杉謙信vs△武田信玄)

    1562年(永祿五年)清州同盟(織田信長&松平家康)

    久米田之戰(x三好長慶vs○田山高政)

    1563年(永祿六年)三河一向一揆動亂(松平家康vs一向宗)

    1564年(永祿七年)三河一向一揆被鎮壓(○松平家康vsx一向宗)

    第二次國府台之戰(○北條氏康vsx裡見義弘)

    第五次川中島之戰(△上杉謙信vs△武田信玄)

    竹中半兵衛奇襲稻葉山城(○竹中半兵衛vsx齋籐龍興)

    1565年(永祿八年)白鹿城之戰(○毛利元就vsx尼子義久)

    1566年(永祿九年)月山富田城之戰(○毛利元就vsx尼子義久)

    箕輪城之戰(○武田信玄vs長野業盛)

    墨俁築城成功(○織田信長vsx齋籐龍興)

    1567年(永祿十年)高橋監種叛亂(○大友宗麟vsx高橋+築紫軍)

    攻落稻葉山城(○織田信長vsx齋籐龍興)

    1568年(永祿十一年)信長上洛(織田信長&足利義昭)

    立花監載叛亂(○大友宗麟vsx立花+毛利軍)

    駿河進攻開始(○武田信玄vsx今川氏真)

    1569年(永祿十二年)攝津攻略(○織田信長vsx三好三人眾)

    安芸城之戰(○長宗我部元親vsx安芸國虎)

    立花城之戰(○大友宗麟vsx毛利元就)

    駿河壓制(○武田信玄vsx今川+北條軍)

    三增岡之戰(○武田信玄vsx北條氏照)

    掛川城城落,今川氏亡(○德川家康vsx今川氏真)

    常陸全領地制壓(○佐竹義重vsx小田氏治)

    1570年(元龜元年)六角攻略(○織田信長vsx六角義賢)

    金崎退卻(x織田信長vs○朝倉+淺井聯軍)

    姊川之戰(○織田+德川聯軍vsx淺井+朝倉聯軍)

    伊勢長島一向一揆爆發(織田信長vs一向宗)

    石山戰爭爆發(織田信長vs本願寺一向眾)

    布部山之戰(○毛利輝元vsx尼子晴久)

    今山之戰(○龍造寺隆信vsx大友宗麟)

    1571年(元龜二年)下野攻略(佐竹義重vs北條氏康)

    1572年(元龜三年)木崎原之戰(○島津義久vsx伊東義祐)

    三方原之戰(x德川家康vs○武田信玄)

    1573年(天正元年)一秉谷·小谷城之戰(○織田信長vsx淺井+朝倉聯軍)

    足利義昭追放(○織田信長vsx足利義昭)

    1574年(天正二年)伊勢長島一向一揆被鎮壓(○織田信長vsx一向宗)

    越前加賀一向一揆暴動(○織田信長vsx本願寺一向眾)

    高天神城城落(○武田勝賴vsx德川家康)

    1575年(天正三年)長篠合戰(○德川+織田聯軍武田勝賴)

    四萬十川之戰(○長宗我部元親vsx一條兼定)

    1576年(天正四年)波多野秀治叛亂(○明智光秀vsx波多野三兄弟)

    第一次木津川口之戰(○毛利輝元vsx織田信長)

    1577年(天正五年)手取川之戰(x柴田勝家vs○上杉謙信)

    松永久秀叛逆(○織田信長vsx松永久秀)

    播磨攻略開始(○羽柴秀吉vsx宇喜多+別所+播磨諸大名)

    1578年(天正六年)第二次木津川口之戰(○織田信長vsx毛利輝元)

    荒木村重叛亂(○織田信長vsx荒木村重)

    耳川之戰(○島津義久vsx大友宗麟)

    1579年(天正七年)石山戰爭和睦(△織田信長vs△本願寺一向眾)

    1580年(天正八年)攻落三木城(○羽柴秀吉vsx別所長治)

    1581年(天正九年)鳥取城斷糧(○羽柴秀吉vsx毛利輝元)

    1582年(天正十年)天目山合戰(○織田+德川+北條聯軍vsx武田勝賴)

    備中高松城攻圍(△羽柴秀吉vs△毛利輝元)

    本能寺之變(○明智光秀vsx織田信長)

    山崎之戰(○羽柴秀吉vsx明智光秀)

    神流川之戰(○瀧川一益vsx北條氏直)

    清州會議(羽柴秀吉vs柴田勝家)

    1583年(天正十一年)賤岳合戰(○羽柴秀吉vsx柴田勝家)

    引田之戰(○長宗我部元親vsx十河存保)

    1584年(天正十二年)小牧·長久手之戰(△羽柴秀吉vs△德川家康)

    沖田畦之戰(○島津+有馬vsx龍造寺隆信)

    1585年(天正十三年)四國征伐(△羽柴秀長vs△長宗我部元親)

    上田城之戰(○真田昌幸vsx德川家康)

    人取橋之戰(●伊達政宗vsx蘆名+佐竹+二本松聯軍)

    1586年(天正十四年)巖屋城之戰(○島津義久vsx高橋紹運)

    戶次川之戰(○島津義久vsx仙石秀久)

    1587年(天正十五年)耳川之戰(○島津義久vsx大友宗麟)

    九州征伐(○豐臣秀吉vsx島津義久)

    1589年(天正十七年)摺上原之戰(○伊達政宗vsx蘆名盛重)

    1590年(天正十八年)小田原城包圍網(○豐臣秀吉vsx北條氏直)

    一統天下(○豐臣秀吉)

    1591年(天正十九年)九戶政實之亂(○蒲生氏鄉vsx九戶政實)

    1592年(文祿元年)文祿之役(豐臣秀吉vs朝鮮軍)

    1593年(文祿二年)平壤之戰(x豐臣秀吉vs○朝鮮軍)

    日韓簽定休戰協議

    1597年(慶長二年)慶長之役(x豐臣秀吉vs●朝鮮軍)

    1598年(慶長三年)日本軍朝鮮撤退

    1600年(慶長五年)關原之戰(○德川家康vsx石田三成)

    1614年(慶長十九年)大阪冬之陣(△豐臣秀賴vs△德川家康)

    1615年(元和元年)大阪夏之陣(x豐臣秀賴vs○德川家康)

    日本戰國分國制

    1)分國制起奈良時代,根據日本天武天皇所創的「近畿七道」作行政分區而劃分,共有六十六國。

    戰國六十六國:

    關東八分國房總三國——下總、上總、安房

    上野、下野、常陸、武藏、相模

    奧州六分國陸前、陸中、羽前、羽後、巖代、磐城

    東海七分國伊豆、駿河、遠江、三河、尾張、美濃、伊勢(志摩)

    申信越三分國甲斐、信濃、越後

    北陸六分國越前、越中、加貿、能登、若狹、飛彈

    近畿十分國近江、山城、大和、伊賀、河內、和泉、攝津、紀伊、丹波、丹後

    中國山陰五分國石見、出雲、伯耆、因幡、但馬

    山陽八分國周防、長門、安藝、備後、備中、備前、播磨、美作

    九州肥前、肥後、豐前、豐後、築前、築後、薩摩、日向、大隅

    四國伊予、土佐、讚岐、阿波

    三島種子島、隱岐島、對馬島

    近畿以東為東國近畿以西為西國

    (2)近畿。

    近畿地區9國,田產總計300萬石。分別是丹波國、丹後國、山城國、南近江國、北近江國、伊賀國、紀伊國、和泉國、懾津國。

    (3)九州。

    九州有9國,田產總計290萬石。分別是:大偶國、薩摩國、日向國、豐後國、豐前國、築前國、築後國、肥前國、肥後國。

    (4)四國。

    四國地區有4個國,田產總計120萬石。分別是:伊予國、土佐國、阿波_淡路國、贊歧國。

    (5)東海280萬石。

    美濃國、尾張國、伊勢國、三河國、遠江國、駿河國。

    (6)北陸180萬石。

    越前國、加賀國、能登國、越中國、越後國。

    (7)山陽道+山陰道(偶不喜歡用中國這名稱)280萬石播磨、備前、備中、備後、安芸、周防、長門、丹波、丹後、但馬、因幡、伯耆、出雲、石見、隱岐。

    (8)甲信120萬石。

    北信濃國、飛彈國、南信濃國、甲斐國。

    (9)關東300萬石。

    上野國、武藏國、伊豆國、上總國、下總國、常陸國、下野國。

    (10)東北地區250萬石。

    巖代國、陸前國、羽前國、陸奧國、羽後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