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三國霸主公孫康

龍騰世紀 第六十七章 慕容談判 文 / 道心連衣

    盧植隨後走過一個縣城都會去觀察一下縣城內的情況,平舒縣位於高柳的最後一戰,當盧植走到這裡的時候卻是發現縣城內加緊了防備城門口多出來不少士兵,老百姓們出入城門都需要檢查身份,隊伍都排了十米遠了。

    盧成在遠處和守門的士兵說了什麼隨後笑嘻嘻的過來說道:「主公,問清楚了是因為鮮卑南下所以各處城池加緊防守了。」

    鮮卑南下了,看來公孫康的奏章是說了實話啊,盧植放心的想著對盧成道:「看來這次很嚴重啊,郡內剛剛經過大亂,不知道成德是否能守得住了,我們也不用進城了,連夜前往長城。」

    盧成嚴肅道:「喏。」……

    鮮卑南下是因為第二天就傳來的烽火急報,本來是要等到盧植的公孫康只有率領一萬大軍前往邊境支援,給鮮於輔留下了五千人馬同時還叫鮮於輔再徵召兵馬去訓練等著運送邊境。

    高柳城,鮮於輔本來打算出發去迎接盧植,誰知道盧植派人來說他直接去長城那裡了,這個可讓鮮於輔害怕不已,他馬上派人給公孫康傳信而去。

    這時候的公孫康已經帶領兵馬到達長城那裡,公孫康用手遮著陽光看向遠方的長城,這座被秦始王勞累了數百萬人而搭建出的功業是秦始王統一之後最大的功績之一,正是因為有了長城阻擋了北方游騎的南下,巍峨的長城豪氣的挺立在那裡,那散發的黑暗在光芒中好似在哭泣著無數冤魂的魂魄,呼呼的風聲之中卻似帶著一片哭泣聲一般,讓人不由的想起這長城建造時候殘酷的場景。以及這裡無數因為戰亂而死亡的人們。

    帶領兵馬進入這段屬於代郡的長城內,已經提前到達的關羽、張飛、華雄以及長城校尉李玄帶領公孫康到了長城的前段。

    李玄給公孫康介紹了各個區域的防禦:「那裡一段地勢容易守,因此屬下派遣了八百的士卒足夠守護了,只有東面的一段卻年久失修曾經有過塌方,屬下多處向郡內請求修築而不得,只是靠軍士們慢慢的修復卻不足以修復全部,因此屬下派去了三千多士卒,可是看情況還是有點不足啊…。」李玄一般介紹各處防區一般卻在大量這公孫康,他發現公孫康年紀才不過二十左右的樣子卻擔任了這代郡的太守而感到內心的妒忌,只是外表卻沒有流露出來,不過也沒把公孫康當小孩,那種從戰場上殺出來的氣勢李玄還是能感覺到的。

    公孫康也在腦中回憶自己看到的李玄的檔案,這個李玄是長安人,自幼貧苦,十六歲從軍在漢和鮮卑的邊境歷經大小百餘戰因為功績而升任了校尉,據傳李玄為人正直又善待士卒而無餘財所以一直不得上官的喜歡,不過勝在李玄為人溫和待人上這才能得到長城校尉一職在代郡駐守。

    聽完後公孫康看向一望無際的草原問道:「慕容鮮卑已經到哪裡了,不是說已經到長城下了嗎?」

    李玄一點也沒有倚老賣老的道:「回太守,這次鮮卑攻來不簡單啊,好似是慕容一族全族都來了,前不久來長城這裡好似看出了我們的防禦後就跑到遠處的一片石崗紮營,屬下看去這次鮮卑恐怕是老弱婦孺一起算進有近十五萬人,不知是那麼原因而南下。」

    公孫康沒想到這裡慕容氏鮮卑南下竟然是舉族的看來他們為了得到代郡是煞費苦心啊,要不然郡內那麼多郡望怎麼會大部分都投靠了他們,不肯投靠的也許早讀搬出去了可惜這些都是猜測啊大部分證據都被消滅了:「也許是鮮卑內部出現內亂,我可聽說鮮卑現如今分成三部這部鮮卑是無法在三部待下去了就看上這代郡之地了吧。」

    這時候長城一段那裡突然有點小混亂了一下,公孫康等人都注意了,連忙帶人過去。

    李玄心裡很憤怒,自己帶兵可是說過的不能隨便燥亂,可是這次因為得到新兵太多還是沒法控制他打算等下給他們一個教訓。

    公孫康故意放慢速度慢了李玄一步,李玄懂得深意快步上去:「誰叫你們在這看的,都回到自己的崗位上去。」

    一個看起來似什長身份的人上來回答:「李校尉,不是我等要違反規矩,是對面鮮卑派了一個人手裡拿著白旗呢,正走來,手下等第一次看鮮卑這麼做感到好奇呢。」

    李玄看去也發現了那個鮮卑人手裡拿著一面白旗正在那裡招呼然後緩緩走過來對那些人道:「以後出現這種情況不許離開崗位只需派人來通知本校尉就可以了。」

    公孫康等人都聽清楚了,也一起看向那人,一個五十餘歲的老人,好似祭司一般的服裝正在緩緩的下來手中一個木桿上面有一面小白旗,被草原那風吹得緊緊的好似要脫離而出。

    老人人老身體不老那上來的速度一點也不慢,而且如此陡峭的山坡卻一氣也不喘,老人會漢語到了上面喊道:「我是族長派來談話的,請你們的長官出來,我們族長有話傳給他。」

    李玄雖然年長可是還是看了公孫康一眼得到後者的同意後上去道:「我是長城校尉李玄,你們有什麼話可以直接和我說。」

    老人不知道郡府已經派兵過來了所以就道:「敬愛的大漢校尉,我代表我們族長告訴您,這次我們部族因北面戰亂有意得到大漢朝的庇佑,此次帶領族人前來不是為了挑起戰事,而是希望大漢朝能將代郡借於我們放牧,可以讓我們的族人開始融入漢族成為漢朝北面的屏障,還請敬愛的大漢校尉能將此事告知你們的皇帝陛下讓他同意這件事。」

    李玄聽出了來意就道:「竟然你的族長要歸附大漢朝,那麼我希望他能讓士兵們放下手中的兵器並解散隊伍,待我派人將此事稟報給我皇帝陛下後,再做決定如何?」

    老人卻搖頭道:「敬愛的大漢校尉,我們的背後有其他部族的入狼群一樣的忽視,加上草原上野獸很多,不能解散部隊,不然等您通知了您的陛下我們已經被狼群給襲擊了,還請校尉您能先放我們進去,到時候我們的族長隨您一起去面見你們的漢人陛下,而我們自然會解散部隊放下武器的。」

    背後的狼群,我看你們才是那狼吧。李玄想著臉色不變的道:「如果狼群來了,我自然會派兵保護的,只是希望你們的族長能將你們的兵器送過來,同時解散軍隊先和我一起去見陛下還有從我大漢朝的叛徒們,他們前不久離開了長城前往草原上了,。」其實李玄就說說,他哪有資格去見皇帝啊。

    老人認真的道:「可憐的上天啊,漢朝竟然不接納我們,而我們的後面又有那麼多的狼群,如此還請大漢的校尉你小心了,我們的族人必須在狼群之前入長城如果有什麼得罪的到時候我組長定會派人向您和大漢的皇帝陛下賠罪的。」說著就離開了。

    李玄哼的一聲道:「既然貴族執意如此,那麼別怪我不客氣了。」其實李玄早知道鮮卑沒有真誠了,如果真誠的話早就把那些個從這裡逃出去的那些漢吏給送來,而且一定是部族裡族長的子嗣這次只是個祭司而已,雖然祭司地位很大卻可以不顧生死,自己殺死的話還給鮮卑人一個借口呢。

    公孫康一直聽著卻不插話,他知道自己和鮮卑的交道也少了,雖然知道鮮卑一定是假意投降卻不會有常年和鮮卑作戰的李玄來的瞭解。

    見使者走遠李玄立刻過來對公孫康道:「公孫太守,看情況明天鮮卑就會進攻來了,不知道您有什麼安排呢?」

    公孫康過去扶起李玄:「李校尉,康初來代郡對於慕容鮮卑瞭解不足,一切作戰還請李校尉指揮,康在東面那段塌方處助防。」他能體會一些李玄的內心深處那個感覺,前世的公孫康畢業後本來以為有一番事業,可是不成想還不如當初讀書時候成績不如自己的那人,公孫康還得被迫在這個自己看不起的人面前陪笑臉的感覺。

    李玄連忙道:「這怎麼可以,還是請太守指揮,玄帶人去那塌方之處吧。」

    公孫康眼神真切道:「李校尉切勿推辭,康雖然略有微功,卻不懂此道,還請李校尉指揮。」解下了自己的佩劍道:「傳你佩劍,如果軍中有誰敢不聽指令的你可以處罰。」

    李玄看著那佩劍,他當然認得那劍當年雌雄劍時候他去了這時候見公孫康把如此佩劍給自己霍地跪下道:「屬下定然不負所命。」

    公孫康拉起李玄的手向四周的人看去,特別是關羽三人他們自持武勇除了自己誰都無法指揮的。

    李玄感到眼睛有一股酸意,卻強制忍住了,他戎馬三十年來此時在得到了認可,一個年紀輕輕的太守把一個郡的未來托付給了自己,而且還有他自己的生命,這時候他才感到一個軍人的榮耀在哪裡,那就是在這裡一刻。

    關羽三人早來了這裡,也知道這個李玄的佈置沒有不心服的,雖然知道李玄武勇不足,可是三人還是很好的尊重公孫康向李玄拜了一下。

    李玄隨後就安排了軍卒,他沒有為自己的部隊安排好的地方反而是把公孫康帶來的部隊安排在了那些好防禦的地方這不是為了恭維,他看的出除了公孫康本部那兩千多騎兵外其他人雖然訓練不錯,可是好似都是新整編的,對於郡內的事情他知道所以就給安排了好的位置。

    李玄府內,

    李玄手中拿著寶劍仔細的打量著,眼中尚有一絲淚痕存在。

    李蒙是李玄的兒子,今年十六歲年前剛來父親軍中效力,李蒙對李玄道:「父親,不就是一把寶劍嘛,有必要那麼喜愛,如果真喜愛大不了咱不還了。」

    李玄怒喝道:「你休要胡說,為父不是喜愛這把寶劍。」看到兒子怕的樣子,李玄平息下來道:「為父戎馬戰場三十年了,你是知道的,可是就算當著校尉以來也沒有得到哪些官員的尊重過,這次可是實打實的尊重啊,為父當年讀到韓信每每妒忌,可是現如今才能感到那感覺啊。孩子啊,為父這戎馬一生是看出來了,沒有一個看得起你的人又沒有錢財和獨特才華是無法愛軍中混的,現如今這公孫太守看重為父,為父打算向太守舉薦你到時候就在公孫太守身邊要好好的侍奉太守,前途必然無限啊。」

    李蒙抱住了李玄的大腿道:「父親,我不要離開你,要陪著你。」

    李玄罵著這個孩子:「你這不懂事的,如果跟著太守,將來前途不說,我這李家也可以興旺啊,何必做這女兒姿態。」可是李蒙左右還是抱著,隨後李玄好說歹說才讓李蒙放手而同意了。

    另外一邊的公孫康營內,同樣不借的關張華三人都追問公孫康原因。

    公孫康只是淡淡的一句:「我等初來不懂邊塞這代郡軍事為由給推辭了。」

    出了軍帳很遠後張飛還是嘀咕道:「那個李玄能力也不咋滴,竟然要我聽他的真煩惱。」

    「這個是主公的命令,我們必須遵守。」關羽這話不知道是在勸自己還是勸張飛。

    華雄還是仔細的思考後道:「其實主公這意思也對,我等兵馬混編不久,能戰的除了那兩千騎兵外也就剩下了四千當初的兵馬了,而且我們確實不懂邊境這邊慕容氏的兵法,所以按照叫李校尉統領全局是最好的方法。」

    關張二人畢竟很少研究這個這時候想想也是就壓下了各自的怒氣,也許這就是他們最好的理由吧……

    正當第二天,慕容鮮卑族的騎兵還是沒有來卻迎來了朝廷的御史盧植。

    公孫康就帶人去迎接,他們沒想到盧植沒去郡城反而來長城了。

    盧植到後也很大方的一句,你們打你們的我來做你們的參謀,同時對於公孫康把指揮權交給常年在邊境的李玄而很認同,其實盧植來這裡也就是想用權利讓公孫康把指揮權給李玄,不是公孫康不會打仗,而是鮮卑多騎兵非是常年在邊境的李玄其他人這時候一定會吃虧的。

    李玄也在時機裡給公孫康推薦了自己的兒子做公孫康身邊保護的親兵,公孫康自然看出了李玄的意思,同時對於身邊的李蒙也很好奇,這個李蒙身材高大結實是在是一塊練武的材料,雖然李蒙築基不是很好,可是公孫康還是打算好好培養一下,他就不信在自己十兄弟的教育下這個李蒙不成材。

    (李蒙,在正史記載為董卓部曲。長沙太守孫堅率豫州諸群兵討卓。卓先遣將蒙、徐榮四出虜掠。初平三年,蒙隨卓餘黨李傕、郭汜與卓故部曲樊稠、王方等合圍長安城。在演義裡也這麼記載還記載了西涼馬騰韓遂起兵,李蒙和王方前去禦敵被馬超所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