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雅典帝國是如何建成的

龍騰世紀 前言——歷史背景 文 / 巨人肩膀上的木木

    伯羅奔尼撒戰爭——西西里戰爭(公元前415∼前413)

    50年和平條約的簽定,只不過是交換了一紙關於「和平」的空文。雙方都沒有履行他們的諾言,誰也不願意交出土地。在簽約後的幾年中,雖然沒有進行大的戰役,但違犯條約的事時有發生。

    公元前415年初,雅典人討論是否出兵西西里。尼西阿斯陳述利弊,再三勸阻雅典人不要遠征西西里。野心勃勃的將軍亞西比得(即阿爾基比阿德斯)卻煽動民眾,通過了遠征的決議。幾乎每個人都充滿了熱情。老者對勝利滿懷信心;年青人希望開開眼界,看看遠地的風光;一般的人知道自己可以在遠征期間得到工錢,而且,如果雅典的勢力擴大,他們將會獲得永久的薪給工作。少數實際上反對遠征的人,怕被說成不愛國,也就緘口不言了。狂熱的雅典人立即進行出征準備。大奴隸主和大商人們,期望通過遠征獲得更多的土地和財富。他們不惜花費巨資,使自己裝備的船比別人的更漂亮、更快速。

    就在這時,城內的大量赫爾密斯像突然被毀。亞西比得涉嫌此案,但他還是作為將軍之一帶兵出發了。這次遠征是雅典人離開故土最遠的一次,已經耗費了巨資並將繼續用掉大筆財物。雅典人及其同盟者們共有136艘三列槳戰艦,兩條五十列槳大船,一條載著30匹馬的船。總實力計有:1300名輕裝步兵,5100重裝步兵,480名弓弩手,700名投石手,共有槳手2.6萬人。此外,由30條商船承運麵包師、石匠、木工以及穀物和全套建築要塞的工具。還有100多條徵集來的小船和許多自願隨遠征軍去作生意的小船。

    雅典遠征軍航行到了意大利的頂端利吉姆,靠岸同當地人談判,希望得到合作,但未成功,擔任指揮的3位將軍討論下一步該如何行動。尼西阿斯主張用武力和協商的辦法使厄基斯泰與棲來那斯和解,然後,沿海岸航行,炫耀

    雅典的力量,表示雅典如何願意援助它的朋友和同盟者,之後回國。亞西比得卻認為不該一事無成地回去,主張首先爭取麥山那的支持,因為此地是西西里的門戶,又是一個絕好的海港,可以作為軍隊的根據地。拉馬卡斯提出應該直接開赴敘拉古,給敵人一個出其不意的打擊,但他最後支持了亞西比得的計劃。亞西比得率領他自己的艦船前往麥山那,吃了閉門羹,麥山那人根本不願意讓雅典人進城,他只好返回利吉姆。不久,雅典方面來了命令,要求涉嫌赫爾密斯神像案件的亞西比得等人回國,就國家對其控告進行答辯。亞西比得乘著自己的船,佯裝回國,半路上卻溜之乎也,逃到了斯巴達。雅典人對其進行缺席審判,宣佈了他和他的同伴們的死刑。

    留在西西里的兩位將軍把軍隊分成兩部分,用抽籤決定各指揮一部。他們陸續取得了一些較小的勝利,進到卡塔那,準備進攻敘拉古。敘拉古人也在準備進攻雅典人。雅典將軍派一個可信的人去見敘拉古的將軍們,聲稱他是卡塔那城內親敘拉古的人所派來的。他建議敘拉古人在黎明時發動進攻,以便利用雅典人晚間睡在距離武器較遠的城內的好時機。他說,屆時卡塔那城的內應會及時把雅典人關在城內,同時他們也會放火燒船艦。敘拉古人輕信了他的話,在約定的日子,全軍出發開往卡塔那。雅典人看到敘拉古人已經上鉤,全軍連夜登船,駛往敘拉古。黎明時分,雅典人已經在奧林匹昂對岸搶佔了一個有利地點,並設置了防禦工事。敘拉古的騎兵先到達卡塔那,發現情況不對,立即把消息告訴步兵,全軍馬上返回來保衛自己故園。

    第2天,雅典人首先發動進攻,被迫倉促上陣的敘拉古人毫不示弱。雙方相持不下了很久。可是突然下起了大雨,雷電交加,第1次作戰的敘拉古人開始感到十分恐怖;而富有作戰經驗的雅典人及其同盟者,對此早已司空見慣。他們所擔心的,是敘拉古人抵抗了這麼久而不退卻。阿哥斯人首先迫使敘拉古人的左翼退卻,接著,雅典人突破了抵抗他們的敵軍。敘拉古人的部隊被截斷為兩部分,開始逃跑。這一戰中,敘拉古人和他們的同盟者有260人被殺,雅典人及奠同盟者損失約50人。

    從敘拉古回到卡塔那的雅典人,又駛向麥山那。但由於亞西比得的出賣,雅典的內應被處死,雅典人進不了城。他們在那裡停了約13天,因風雨襲擊,糧食缺乏,戰事難以進展,不得不退到那克索斯和卡塔那過冬,並趁機拉攏西塞爾人,以獲得糧款和馬匹支援。同時,雅典人又去向迦太基人表示友好,去埃特魯斯砍爭取到一些盟友。敘拉古人也利用冬季建築城牆,並派人去說服意大利沿海城市抵抗雅典的侵略。

    公元前414年chun,在西西里的雅典人加上新從雅典派來的援軍,悄悄地出發,在離厄庇波利不遠的地方登陸,陸軍跑步直奔厄庇波利。在敘拉古人尚未弄清發生了什麼事的時候,雅典人已經強佔了一塊高地。敘拉古人慌忙進入戰鬥狀態,軍容不整,很快被擊潰,死者約300人。

    雅典人一面建築雙重城牆,要把敘拉古人從陸上完全封鎖起來,一面破壞敘拉古人的地下飲水管道,迫使他們提出投降條件。可是,科林斯人和斯巴達人及時地趕來,恢復了敘拉古人的信心。吉利普斯率斯巴達人的突然出現和敘拉古人的進攻,在雅典人中間造成紛亂。連尼西阿斯也認為,吉利普斯的到來,已經使雅典人在陸地上取勝的希望破滅。他帶著他的艦隊和一些陸軍渡海移到普利姆密里昂。這裡用水困難,取水要到很遠的地方,他們出去收集柴草時,又常常受到敘拉古人的襲擊,造成傷亡。

    吉利普斯幾次主動發起攻擊,終於破壞了雅典人完成包圍敘拉古城的計劃,也使敘拉古人的信心大增。尼西阿斯感到形勢危急,寫信向國內請求:或是立即撤軍,或是再派大批援軍來。雅典人不肯退卻,決定派一支海陸軍和兩名將軍去西西里增援。同時派船隊繞伯羅奔尼撒巡視,以防有人從科林斯或斯巴達去西西里。

    亞西比得及其同夥逃到斯巴達,取得了生命和安全保證。他向斯巴達人獻媚,和盤托出雅典人的戰略計劃。他誇大其辭地煽動,激勵斯巴達人的戰鬥情緒,又為斯巴達人出謀劃策。在他的蠱惑下,斯巴達人堅定了進攻雅典的決心。他們在徵調部隊去增援西西里的同時,也在積極準備進攻阿提卡,並採取措施瓦解雅典同盟。

    公元前413年chun,斯巴達王阿基斯率軍侵入阿提卡,在德凱利亞設防,利用這裡作為根據地,劫掠鄉村,把城中的駐軍定期換防。這使雅典遭受了很大的損失。以前,斯巴達人入侵的時間都不長,他們一走,雅典人還可以利用他們的土地。但是現在,敵人終年駐紮在高地,斯巴達王阿基斯親自在那裡指揮,不時地蹂躪鄉下和一些地方,掠奪財物。雅典人不但失掉了全部農村的土地,喪失了羊群和役畜,而且有大批奴隸逃亡,這些奴隸多半是有技術的工匠。原本可以走捷徑,由德凱利亞轉運來糧食,現在必須繞道而行,才能到達雅典。雅典城裡,白天,分遣隊在城上輪流守衛;晚間,除騎兵外,所有的人都輪班防守。冬去chun來,不得安寧,更令人難以招架的是,他們同時在兩線作戰。這邊雅典被斯巴達人包圍著,那邊雅典人又在包圍一個幾乎同雅典一樣大的敘拉古城。這一切給雅典人造成了極大的財政壓力。他們開始對屬民從海上進出口的一切貨物徵收5%的關稅。

    在敘拉古,敘拉古人決定在海上作戰。斯巴達人由陸上去攻擊普利姆密里昂。敘拉古人在海戰中因為自己秩序混亂、互相撞碰而喪失了幾乎到手的勝利。但他們佔據了普利姆密里昂的雅典要塞。這使雅典人的情況迅逮惡化。因為要塞中存放著他們的大量財物和糧食及設備。這裡失陷,必然引起雅典人士氣的低落,造成恐慌。敘拉古人又攔劫了雅典的補給船,焚燒了雅典人在科倫尼亞的造船木材,逐漸贏得了大多數西西里人的支持。除了中立的阿格立真坦之外,整個西西里都聯合起來了,他們都站到了敘拉古人一邊。

    敘拉古人加固了自己的船頭,在海戰中主動向雅典人較弱的船頭撞擊,鑿穿雅典人的船頭很深。甲板上的標槍手也使雅典人受到很大威脅。更可怕的是,那些乘著小船的敘拉古人溜到雅典船的槳下,緊靠著船邊航行,向雅典的水手們投標槍。由於水面狹小,雅典人的船隻不能運用環繞敵艦、撞擊其側面或船尾的戰術,損傷很大。海戰的勝利,不但使敘拉古人對自己的海軍有了充分的信心,而且感到很有能力對付雅典人的陸軍了。

    在敘拉古人準備再次海陸進攻的時候,德莫斯提尼和攸利密頓率領的雅典援軍到了。他們決定迅速出擊,給敵人一個下馬威,並想乘夜首先攻下厄庇波利。開始時,一切都比較順利。他們佔領了敘拉古人的城牆,因而自認為已經獲得了勝利,於是精神開始渙散。就在這時,敵人趁機進行反擊,擊潰了雅典人。雅典人被迫逃命,秩序大亂,不知向哪裡逃才好。黑暗中,難辨敵我友,誤傷了不少自己人。逃路只有一條,一些人跌下懸崖丟了性命。迷路的人被敘拉古的騎兵包圍殺害了。這次意外的勝利,恢復了敘拉古人以前所有的信心。

    面對失敗,德莫斯提尼主張立即離開西西里,保留雅典尚存的海上優勢,回去對付斯巴達人。但是尼西阿斯不願公開示弱,不肯撤退。雅典人一時沒有採取任何步驟。敘拉古人卻馬上又準備了新的海陸軍聯合行動。尼西阿斯開始後悔沒有早一步轉移。可是,當他們決定撤離時,發生了月食。迷信的尼西阿斯堅持依照預言者說的辦,要等到過了3個9天之後,才討論軍隊的去向,致使軍機延誤。敘拉古人卻一點也沒有放鬆,他們在自己選好的日子,同時從海上和陸地向雅典人發起進攻,給雅典人造成重大損失。他們再也不怕雅典人了,開始封鎖港口,堵死雅典人的逃路。

    雅典人對這次遠征感到後悔不迭。他們的退路被封死,又斷了糧食,急得尼西阿斯幾乎精神錯亂。將軍們商定在海上與敘拉古人決一雌雄。尼西阿斯對雅典人說:「如果在這次戰役中你們不能獲勝的話,我們在此地的敵人就會立即去進攻雅典。我們留在雅典的那些人,將不能抵抗已經在那裡的敵人和從這裡去的敵人聯合起來的大軍。所以當你們一旦落入敘拉古人的手中,你們國內的同胞就要落入斯巴達人的掌握之中了。」他強調,全體雅典人的命運「完全依靠這次戰役」,號召雅典人為祖國表現出自己比別人更高的技術和更大的勇氣。

    作好了戰鬥準備的敘拉古人及其同盟者,更是嚴陣以待。吉利普斯發表演說激勵他們。他說,「我們最大的敵人,現在瓦解了,他們的時運已經過去了,讓我們同仇敵愾」向侵略者復仇。

    戰鬥開始了。這是一次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激烈的戰役。雙方的槳手們毫不畏懼,舵手們互相競爭。200多條船擠在一個狹小的水面上。一條船去撞擊對方,同時又被敵艦撞擊,有時兩條或更多的船一起向一條船撞擊。船艦互相撞擊的聲音如雷貫耳,命令聲和叫喊聲混成一片。甲板上的士兵們把標槍、箭和石頭不停地向敵人的船上射去;一旦船艦相遇,兩方的士兵都搶著跑上敵艦,跟著就是殊死的肉搏。雅典人拚命要衝出港口,奪取安全回到祖國的機會;敘拉古人全力爭取勝利,阻止雅典人逃跑。

    海上戰鬥在進行時,岸上的軍人們也不輕鬆。他們緊張的情緒隨著戰鬥的形勢而轉移。忽而大聲哀嚎,忽而開始祈禱,忽而覺得達到了安全境界,忽而覺得面臨死亡的邊緣。戰鬥進行了很長時間,敘拉古人及其同盟者終於粉碎了雅典人的抵抗。他們大聲歡呼著、叫喊著,追逐著丟盔卸甲的雅典人,把他們趕到岸邊。岸上的雅典人也亂成一團,他們大聲哭嚎或呻吟;清醒一些的人跑去幫助他們的船艦或防守他們的城牆。

    戰後,德莫斯提尼和尼西阿斯想要連夜裝備殘餘艦隻,在黎明時衝出去;可是水兵們已經喪失了銳氣,他們不願上船。雅典人決定從陸地上撤退。

    敘拉古人赫摩克拉底看出了雅典人的用心。他晉謁政府官員,向他們指出雅典人可能在晚間逃跑。他建議立即全軍出城,堵塞道路,佔領並防守隘口。可是官員們卻指出,敘拉古人及其同盟者們在海上大捷以後,正陶醉在勝利的愉快之中,不可能說服他們拿起武器出去作戰。赫摩克拉底知道時間刻不容緩,只好按自己的計劃行動。他派自己的一個朋友,帶著一支騎兵來到雅典人的軍營附近,裝作對雅典人友好的樣子,告訴他們不要在晚上出逃,因為敘拉古人已經把守住了道路。雅典的將軍們,竟然聽信了這些話,把撤退的計劃推遲了。

    敘拉古人和吉利普斯卻在這期間抓緊部署。他們堵塞了雅典人可能要走的鄉村道路,在大小河流的渡口派駐守衛部隊,還把雅典人的船隻拖回自己的城去。

    當雅典人認為準備工作已經完成,可以轉移的時候,已經是海戰後兩天了。這真是一個悲慘的時刻。全體雅典人都感到恥辱和痛苦。死者沒有埋葬,傷員難以帶走,全軍差不多都在以淚洗面。他們已經遭受了極大的痛苦,不可預料的朱來也許還會帶給他們更大的災難。他們忘不掉,當初出發時是多麼闊氣、多麼驕傲,而今又是多麼恥辱、多麼落魄!沒有哪個希臘軍隊曾經受過這樣的慘敗。將軍們盡力鼓舞、安慰自己沮喪的士兵,把4萬人的散亂部隊整理好。撤退的隊伍一路上不時受到阻擊,走走停停,進一步,退兩步,退卻的第5天晚上,雅典人的各種必需品都沒有了,不少人在同敵人作戰中又負了傷。尼西阿斯和德莫斯提尼決定,盡量多燃一些火把,在夜間出發。他們避開敘拉古人的守衛,向海邊走。由於晚間行軍,又是在敵人的領土上,而且敵人就在不遠的地方,德莫斯提尼的後衛部隊發生了混亂,一部分隊伍失掉了與大部隊的聯絡。黎明時,主力部隊到了海邊。天亮以後,敘拉古人才發現雅典人已經走過去了,他們立刻追趕。中午時分,敘拉古人趕上並包圍了落在後面的、由德莫斯提尼率領的後衛部隊。雅典人被困在一個四面有圍牆的地方。在穩獲勝利的心理支配下,敘拉古人寧願保護自己而不想同雅典人展開肉搏戰。他們從四面八方把石頭射向雅典人,持續了一整天,直到雅典人精疲力竭。德莫斯提尼被迫投降。

    尼西阿斯在確認了德莫斯提尼投降的消息後,曾提出願意償付敘拉古戰爭賠款,作為換取允許他們回國的條件,希望能訂立協約。但是,敘拉古人和吉利普斯拒絕了這些建議。他們包圍了雅典人,雨點般的石頭落在雅典人的頭上。一直堅持到晚上,只有300人突圍出去。第2天,尼西阿斯帶領他的軍隊繼續前進,敘拉古人及其同盟者緊追不捨。又饑又渴的雅典人向河邊跑,衝入河中。一切紀律都沒有了。每個人都想先渡過河去,他們擠成了一團,互相踐踏。有的人被他們自己的矛刺死,有的人被行李糾纏著讓水捲走了。河對岸的敘拉古人居高臨下,向雅典人射擊。伯羅奔尼撒人衝到河裡去殺正喝水的雅典人。最後,死者的屍體堆積在河床中,少數渡過河的人也被敵人的騎兵殺死了。尼西阿斯向吉利普斯投降。突圍出去的300人也被追上並當了俘虜。被俘的雅典人有7000人之多,其餘的人當時就被殺死了。敘拉古人及其同盟者不顧吉利普斯的意見,殺死了尼西阿斯和德莫斯提尼。

    被俘的雅典人及其同盟者,被囚禁在一個沒有棚頂的、狹窄的石坑中。白天,秋日的毒熱和污濁的空氣使他們困苦不堪;夜晚,秋風襲人,無法可以御寒。傷病人員逐ri增加,死者的屍體堆在那裡,惡臭難當。他們在飢餓困苦中煎熬了2個多月,除雅典人和參加遠征軍的意大利人及西西里的希臘人外,其餘的俘虜都被賣作了奴隸。雅典人在西西里的失敗,是完全的慘敗,海軍、陸軍都毀滅了,全軍覆滅。他們喪失了近5萬人,其中重裝步兵1萬餘人,損失戰艦200艘,付出了大筆戰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