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恐怖靈異 > 古城探寶

龍騰世紀 河池 今徽縣大事記 文 / 南河散人

    先秦至明朝(公元前6000年至1637年)

    新石器時代(約8000年前),先民們就在河池永寧河和嘉陵江河谷的陽坡地帶定居生活,繁衍後代,並逐步形成村落,從事原始農牧業生產和狩獵活動。

    周(前841~前476)時,河池陶瓷和青銅器的使用已較為普遍。從縣境內出土的陶壇和銅質觶、罍等器皿說明,周朝時河池一帶的制陶業和青銅冶煉鑄造就較發達,並且工藝水平很高。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統一天下,將全國分為36郡,河池歸隴西郡管轄。當時秦人和氐羌等少數民族共同開發。

    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置河池縣(治在縣西銀杏樹樹),隸武都郡。為本縣建置之始。

    王莽始建國元年(9年),改易地名、官名和行政區劃,河池縣改名為樂平亭。

    劉玄更始元年(23年)10月,劉玄起兵攻陷長安,推翻王莽統治。割據隴右的隗囂乘機派遣諸將率兵攻取了隴西、武都、金城(今蘭州)、武威、張掖、酒泉、敦煌等地。樂平亭遂為隗囂所據。

    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年(26年),割據巴蜀的公孫述派大將侯丹奪取劉玄轄地南鄭(今陝西漢中)。南鄭守將漢中王劉嘉招募逃散士卒數萬人,任命柱功侯李寶為相,自武都起兵南取侯丹,久攻不下,回軍河池、下辨(今成縣)。

    建武九年(33年),劉秀派征西大將軍馮異討伐公孫述,公孫述派大將王元、環安領兵據守河池,抵擋漢軍。馮異在河池大敗王元、環安人馬。

    同年,漢揚武將軍馬成接替中郎將來歙任中郎將,率武威將軍劉尚等領軍攻佔河池並收復武都郡。後得而復失。

    建武十一年(35年),漢虎牙大將軍蓋延和中郎將來歙率軍攻河池,久攻不下。

    同年,巴蜀王公孫述再次派王元領軍駐守河池,阻擋漢軍入川。漢中郎將來歙、左馮翊蓋延領軍擊破王元。公孫述遣刺客刺殺來歙。劉秀命揚武將軍馬成接替來歙伐蜀。11月,揚武將軍馬成率兵攻下河池。

    東漢獻帝建安八年(203年),漢相曹操令郡國恢復學官,縣滿500戶置學官,涼州、雍州依令相續建立官學,河池縣亦在其列。

    建安二十年(215年)4月,漢相曹操領兵討伐割據漢中的張魯。大軍經陳倉、散關(今陝西寶雞市西南)抵達河池,氐人首領竇茂組織萬餘人憑借地形阻擋曹軍。5月曹軍攻破氐人大營,竇茂被殺,曹軍進入漢中。曹佔據隴南地區時,先後從隴南強遷30餘萬人至漢中。

    三國蜀漢建興六至九年(228~231年),諸葛亮先後六出祁山伐魏,兩次經過河池。第一次經過路線與第五次相同,由漢中經連雲棧道、河池、下辨攻祁山。

    西晉懷帝永嘉(307~312年)後,河池為氐族侵佔。

    東晉成帝鹹和九年(334年),河池公楊堅頭死後,其子楊盤被仇池國詔授使持節,封為將軍、右賢王,稱河池公,屯河池。

    北魏在河池地置廣化縣,並在廣化縣置廣化郡,隸鳳州。

    北魏永平四年(511年),仇池、武興氐族反抗壓迫,使西垂諸郡田賦運輸斷絕。魏帝任命普惠為西道行台,調岐、涇、華、雍、東、秦軍隊協助運輸田賦。使秦到武都(為郡治,治所在陝西寶雞縣虢鎮)、武階(武都)的田賦運輸暢通,東益各氐族部落先後歸服北魏。使廣業(治甘肅成縣)、仇鳩、廣化三郡縣地入北魏版圖。

    北魏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6月,秦州(今甘肅天水市)人莫折大提率領農民起義反魏,殺死秦州刺史李彥,佔據秦州城,自稱秦王。他死後其子莫折念生繼位稱帝,年號天建。7月,莫折念生派都督楊伯年、樊元、張郎等攻打仇鳩、河池。北魏東益州刺史魏子建派大將尹祥、黎叔和領兵鎮壓起義軍。起義軍兵敗,樊元戰死。

    北周孝閔帝元年(557年),鳳州人仇周貢、魏興領導農民起義軍攻破廣化郡,並佔領郡轄各縣。起義軍又西攻廣業、修成(今甘肅省成縣東南)二郡,廣業郡守薛爽、修成郡守杜杲派人向武州(今甘肅省武都縣)刺史趙昶求援。趙昶先派人送信給趙杲,送信人被仇周貢部下樊伏興俘獲,樊伏興知曉趙昶意圖,放棄修成,在泥功嶺設六重埋伏等到趙昶軍。趙遇埋伏,令大軍猛攻,突破義軍埋伏。仇周貢領義軍退去,廣業之圍解除,趙昶追殺義軍至泥陽川(今徽縣泥陽鎮)收兵。

    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廢廣化郡。

    文帝仁壽元年(601年),改廣化縣為河池縣。

    煬帝大業十三年(617年),隴右金城校尉薛舉起兵反隋,佔據隴西郡自稱秦帝。派其子薛仁越領兵攻河池縣,河池郡守蕭瑀領兵擊退薛仁越。

    同年12月,隋河池郡守蕭瑀降唐,河池縣地亦歸唐。唐朝在河池青泥嶺設青泥驛,虞關設虞關驛。

    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正月,唐王朝下令天下州、縣、裡置官學,河池縣依令而行。

    玄宗天寶十五年(756年)6月。安祿山叛軍攻長安,玄宗起駕躲避戰亂,在陳倉改道行蜀地避難。途經河池入川。

    肅宗乾元二年(759年)12月1ri,詩聖杜甫(時年48歲)攜眷自栗亭沿河池南境過鐵山入蜀。

    憲宗元和(806~820年)中,山南西道節度使嚴礪從興州(今陝西略陽縣)、長舉經河池仙人關、小河越青泥山,過栗亭,愈寶井堡,直至成縣,開鑿江河運輸道三百里,此為河池歷史上最大的漕運工程。

    僖宗祥符(875~879年)中,王鐸在河池西南的木皮嶺置關。

    後梁太祖開平三年(909年),後梁同州公劉知俊投靠割據陝南的前蜀大將李茂貞,並率兵由階、成攻打固鎮(今河池西南),奪取了固鎮的糧倉。後梁派大將王宗侃、唐襲等率軍討伐,敗於青泥嶺,後梁軍退守西縣(今禮縣境內)。

    前蜀永平五年(915年)11月,前蜀出軍討伐李茂貞,攻克固鎮、階州、成州、秦州、鳳州等地,並置武興軍於鳳州,割文州、興州隸之。

    後唐同光三年(925年)10月,後唐西征軍出大散關討伐前蜀,後唐先鋒康延孝率軍攻破鳳州,占河池,奪興州,一路勢如破竹。不久,前蜀為後唐所滅。

    後蜀廣政十年(947年)3月,後唐鳳州守將降後蜀,後蜀又出兵奪取秦州、鳳州、階州、成州、河池之地。

    後周世宗顯德二年(955年)5月,後周鳳翔節度使王景攻取秦、鳳二州。9月後蜀派染院使王巒領兵出唐倉阻擋後周大軍,王巒兵敗戰死,後蜀大將高延儔與諸將商議退守青泥嶺,河池為後周所有。

    後周(951~960年)在河池設雄勝軍,並修築城池。

    北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年)11月,趙匡胤令忠武軍節度使王全斌率兵自秦鳳路伐後蜀,並送給川陝地圖,授以伐蜀策略。12月,王全斌攻下興州(今陝西略陽縣),大敗敵兵7千人馬,並取石圃、虞關、白水等20餘寨。

    太祖乾德(963~967年)中,節度使崔顏進領軍經鳳州抵河池奪取後蜀青泥關。

    太祖開寶三年(970年),河池設水銀務,負責縣內汞礦開採和冶煉水銀的業務。

    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chun,利州路轉運使、主客郎中李虞卿,知河池縣事、殿中逐王令圖,簽署興州判官、太子中捨李良佑,權知長舉縣事、順政縣令商應祥開修由今甘肅徽縣大河至陝西略陽白水路,年末修通。從而廢棄了青泥驛,縮短路程33里。

    北宋末,米芾著《硯譜》載「栗亭石se青,有銅點,大如指理。慢發墨不乏,亦有瓦石之象。」

    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金國大將高彪率兵犯宋和尚原(今陝西寶雞南)、仙人關(今河池虞關鄉西十里)兩地,秦鳳路總管吳玠率兵擊退。

    高宗紹興元年(1131年)6月,宋川陝宣扶處置軍副使張浚任命吳玠為陝西諸路軍都統制,並派劉子羽駐守河池,協助吳玠調遣各路軍馬。

    紹興二年(1132年),金兵大舉進犯仙人關,吳玠在虞關穆坪置關,大敗金兵。後人為紀念這次勝利,將該地改名殺金坪。11月,金將撤離喝率5路兵馬,繞開吳玠駐守的和尚原、河池,攻陷商州。

    紹興三年(1133年),宋分陝西秦鳳路到洋州(今陝西洋縣)之地為吳玠統轄,治所設利州(今廣元市),吳玠仍率軍屯守仙人關。6月,金將撒離喝用叛將李彥琪駐秦州牽制吳玠,他率領大軍襲擊饒風關(陝西石泉西北),奪取興元府(今陝西漢中)。宋經略使劉子羽焚興元府,退兵守三泉(今陝西寧強北),吳玠退兵駐守仙人關,以防金兵入川。

    紹興四年(1134年)2月,金大將兀朮率兵經兩當犯仙人關。3月,吳玠率楊政、吳璘、田晟、王喜等與金兀朮大軍在仙人關激戰7天,金兵慘敗,吳玠率軍追殺到河池才收兵。11月,撒離喝敗吳玠於河池,侵佔諸寨和仙人關。

    紹興七年(1137年)2月,四川宣撫使吳玠在河池發行地方紙幣銀會子。

    紹興九年(1139年)正月,宋與金人議和,獎賞將士,赦免天下,吳玠被授開府儀同三司、四川宣撫使。3月,吳玠因病上書要求卸職,皇帝派太醫到河池探視。6月,吳玠在仙人關病逝,享年47歲,被贈少師,謚號武安,後追封為涪王。10月,宋將階、成、岷、鳳四州民稅減半徵收,河池在減稅之列。

    紹興十年(1140年)5月,宋川陝宣撫使胡世將屯駐河池,派涇原經略使田晟率3千人馬迎擊金兵,令吳璘率軍兩萬從河池赴寶雞南禦敵,又調陝西右護軍屯駐蜀口。

    紹興十一年(1141年)chun,金國毀約南侵宋朝,宋川陝宣撫使胡世將掉郭浩、吳璘、楊政會兵仙人關。9月,秦鳳經略使吳璘收復秦州,金將胡盞退保臘家城。吳璘又率兵奪臘家城,胡世將令吳璘退兵,吳璘退駐河池。

    紹興十一年(1141年)8月,宋將吳璘在河池閱兵,演示新陣法。以槍居前,依次為最強弓、次強弩,皆跪膝與槍陣緊挨,最後為神臂弓。與敵相搏時,相距百步神臂弓先發,七十步強弓弩並發。陣內用鐵鉤相鏈,受傷換人,更換時以鼓擊節奏。騎兵隱蔽在陣中兩翼,攻擊時從兩翼殺出,使敵措手不及。待陣法再次填補完整後,騎兵又退回隱蔽陣中伺機而出。此陣法謂之「疊陣」,主要對付敵騎兵。11月,河池百姓為頌揚宣撫使吳玠、吳璘兄弟的功德,修忠烈生祠。

    紹興十二年(1142年),楊從儀奉命領本部兵馬屯仙人關。

    紹興十四年(1144年)5月,高宗令階、成、西和、鳳4州募兵赴都城臨安戍守,河池也在募兵之列。

    紹興十五年(1145年)10月,於河池置四川宣撫使司總領錢所。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宋川陝宣撫使吳璘屯兵河池,分兵駐守散關、和尚原、神義口、玉女潭、大蟲嶺、石壁堡、寶雞縣等地,又發兵10萬收復河州(今甘肅臨夏)。

    同年11月,金主完顏亮毀盟,吳璘帶病在勝金坪調遣眾將防務,事畢病重,由仙人原回興州(今陝西略陽),留姚仲在仙人原節制重兵。

    是年,金兵進犯至和尚原,吳璘駐守青野原,遣大將高松支援和尚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