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門外,大轎落地,沒等差人過來,顧忠信自己掀起轎簾走出大轎。
就在顧忠信大轎落地的同時,另有三台大轎也差不多同時落地。
走出轎外,成仲時入目便見的是顧忠信的滿嘴燎泡,他不由得輕輕歎下一聲,這是何苦來哉!
八旗兵兵臨城下、張素元下獄、遼軍叛反遼東這等極端惡劣之時,顧忠信雖也憂心如焚,卻也沒有急成今天這樣。
成仲時心裡明白,顧忠信之所以如此焦急,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的原因是讓思宗給逼的。
奏章遞上去後一連五天,其間思宗除了召見過楚延儒和聞體仁一次後,便緊閉宮門,不見任何朝臣,滿雄全軍覆沒後的一幕再次上演。
另一方面,也是更為重要的原因,是在顧忠信心中,季家王權至高無上。
當日八旗兵於關內肆虐之時,情況之危急遠非今日可比,但顧忠信也沒急得滿嘴燎泡,這是因為顧忠信清楚,至少張素元生死未定前,遼東不會出什麼問題,而八旗兵雖然驍勇善戰,但以皇天極的力量尚遠不足以在關內立足,充其量只是劫掠一番而已,所以對朝廷而言,危機只是暫時的,但現在的情況卻已截然不同,若朝廷一個處置失當,逼得張素元提兵入關,則帝國旦夕可亡,因為一旦勢成,就非人力可以改變,到時必然烽火遍地。
唉,成仲時又一聲歎息,看來他說的話沒什麼大用,但願顧忠信頭腦能清醒一些,別為自己惹來殺身大禍。
楚延儒、聞體仁看到顧忠信的模樣後不由得對視一眼,瞬時心有靈犀一點通,兩人都清楚對方是怎麼想的,看來顧忠信這副模樣一定可以在思宗那兒討個頭彩,不過這也沒什麼不好。
楚延儒和聞體仁這會兒也和顧忠信一樣,都巴不得思宗可以比較理性地處理這件事,因為他們害怕把張素元惹到běijing來。一旦張素元兵臨城下,他們必然成為階下囚,因為按思宗的性子,到時他們就是想當喪家之犬,落荒而逃都辦不到。
四位相互點了點頭,算是打過招呼,而後便魚貫走入宮門。
一入平台,四人無不大吃一驚,此刻他們眼中所見的至尊至貴的大皇帝整個人已沒孩子樣了。
思宗本就瘦,這會兒坐在龍書案後的大皇帝就不是瘦可以形容了。思宗這時與其說是個活人,倒不如說是個臉上罩層皮,身上裹一襲滾龍袍的骷髏更合適些,或者也可以說是耗子成精,粗具人形,也許更加神似。
「顧卿家,你這就回遼東勸張素元遠走海外行不行?如此朕就不再追究張素元的叛逆大罪。」一見顧忠信進來,還沒等四人見禮,思宗便迫不及待地帶著哀求的口吻問道。
看著思宗滿是希望的忐忑目光,顧忠信也不知自己是個什麼心情,但思宗如孺子依賴父兄的目光頓時使得他把成仲時的千叮嚀萬囑托都拋到了腦後。
「皇上,臣一向以為平遼非張素元不可,所以日前離開山海關時,臣希望可以說服皇上接受張素元提出的條件,如此平遼指日可期。等到大局已定,邊亂敉平之後,臣再勸說張素元上表請罪,而後或是辭官歸鄉,或是任職他處,如此帝國中興可期……」
「這個絕對不行,張素元必須現在就離開遼東!」沒等顧忠信說完話,思宗就跟換了人似的,斷然說道。
「皇上,臣在回京的路上尚有說服張素元的信心,但在聽聞法場上張素元大開殺戒,致使愈萬民眾死傷之後,臣再無半點信心。」顧忠信不由得苦笑著說道。
「這麼說……顧卿家不能讓張素元離開遼東了?」思宗眼內的熱切瞬間就被寒冰取代。
「皇上,臣當然可以勸說張素元遠走海外,但能否成事,臣沒有絲毫把握,所以還請皇上另尋他策,以備萬一。」
顧忠信說完,大殿上便陷入了沉寂,氣氛原本就萬分壓抑,此刻更是讓人喘不過氣來。
看著思宗充血的雙眼、凝滯的目光,除了顧忠信外,成仲時、聞體仁和楚延儒俱都緊張得手心直冒冷汗,當然,成仲時要比另外兩位緊張得多。
從顧忠信一開口,成仲時就把心提(di,平聲)了到嗓子眼,因為顧忠信完全忘了他在和什麼人說話。換個其他人聽來,顧忠信字字肺腑,句句良言,但對思宗而言,顧忠信的每一句話都在指責他,總之,顧忠信話裡的意思只有一個,就是張素元有功無過,今天這種局面全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這當然也就意味著他這個皇上是個大大的昏君。
這幾乎是思宗對這種話必然的反應,但今天,情況似乎有點不同。
「顧卿家,這麼說朕得準備接受張素元提出的條件嗎?」思宗的眼珠轉了轉,終於是有了一絲活人的氣息。
「皇上,現在不能接受張素元的條件。」顧忠信一字一句,神情凝重地說道。
顧忠信此言一出,眾人皆驚。
「顧卿家,你這是何意?」思宗登時來了精神,他本以為顧忠信必然會勸他接受張素元的條件,就即便退一萬步,顧忠信什麼也不說,但也決不會反對。
當日,聞體仁只是給他分析了成破利害,除了遷都,聞體仁並沒有給出任何實質性的建議,這是思宗在地獄中苦苦煎熬了數日後方才體悟到的,但現在看來,顧忠信似乎有別的辦法。
「皇上,如果臣今日勸不動張素元遠走海外,異ri平遼之後,也必然勸不動他離開遼東,如此,張素元必起謀奪社稷之心,所以從現在起就要盡可能地削弱他的力量。」
「怎麼削弱?」思宗雙眼開始放光。
「皇上,今日之勢,重中之重就是不能現在就逼得張素元提兵入關。我們現在得借助張素元的力量穩定北方,如此我們方可騰出手來整頓後方,積極備戰,只有這樣將來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如果一切進展順利,朝廷或可迫使張素元和遼軍不敢起叛逆之心,從而皇上可以兵不血刃,重掌遼東。」
「顧愛卿,你說該怎麼辦?」思宗急不可耐地問道。
「只要遼東不缺糧,臣可擔保,張素元在目前的情況下就決不會入關。」顧忠信斬釘截鐵地說道。
「顧愛卿,你的意思是……」思宗遲遲疑疑地問道。
「皇上,臣即ri回奔遼東,首先勸說張素元遠走海外,如果不成,臣即代陛下與張素元談條件。」
「什麼條件?」思宗脫口問道。
「朝廷和張素元不定任何公開的協議,朝廷也不給遼東一毫糧餉,但開放陸路和海路通道,如果缺糧,張素元可到關內或是南方購買。」
「顧愛卿,張素元……他能答應嗎?」思宗難以置信地問道。
「皇上放心,臣可以舉族生死擔保,只要有一線之機,在平滅離人之前,張素元都決不會揮軍關內。」
「顧大人,如果八旗賊兵再從西線突入關內,而張素元坐視不理,我們又該當如何?」楚延儒上前一步,問道。
「只要張素元在遼東,皇天極就絕不敢故技重施,但加強西線防禦也是得加緊做的,值此亂世,不為離人,單為蒙厥這也是必須的。」
「顧大人,張素元有沒有和皇天極沆瀣一氣的可能?要是如此,則形勢危矣!」楚延儒又接著問道。
「楚大人,不必多慮,絕沒有這種可能。張素元和皇天極之間,只有一方敗亡或是皇天極投降張素元這兩種可能。」顧忠信毫不猶豫地說道。
「皇上!」顧忠信跪倒在地,向上磕了個頭後,懇切地說道:「皇上倘然恩准臣的計劃,臣定可讓張素元接受,如此一來,朝廷將不用再支付遼東龐大的軍餉,各種稅賦、加派、練餉都可大幅削減,西北各地的民變勢必會平息下來,如此休養生息數年,國勢必將為之一新,到時進可攻,退可守,皇上或可兵不血刃,重掌遼東。」
看著這一幕,成仲時、聞體仁、楚延儒三人的心情各不相同,但也同樣百味雜陳。
成仲時現在倒不擔心顧忠信了,至少眼前不必了,他現在擔心的是張素元。成仲時清楚,顧忠信提出的條件雖與張素元原本的條件相去甚遠,但張素元還是會答應的,這一方面是大的形勢使然,另一方面是顧忠信的關係。
不管顧忠信對張素元的瞭解有多少,但是顯然,顧忠信毫不懷疑一點,他毫不懷疑什麼事是張素元死也不會做的,而這就是張素元在這場談判中不利的罩門所在,也是顧忠信如此自信的原因所在。
如果思宗今後不再如此昏聵,顧忠信預想的遠景是極有可能實現的,如此一來這對帝國倒是轉禍為福,因為帝國幾乎所有的問題都緣起遼東,是遼東年復一年激增的巨額軍餉壓得帝國喘不過氣來。
抬頭掃了一眼龍書案後,這會兒跟抽了大煙似的的大皇帝,接著又低下頭來看著顧忠信的背影,一股憐憫之意不覺油然自心頭升起,成仲時此刻體悟到,在張素元與帝國的爭鋒中,顧忠信永遠也不會跟張素元站到一起,但站到朝廷一邊又會如何呢?除了失望,還是失望,如此而已,不會有別的結果。
成仲時的眼圈不由得紅了,他似乎看到了顧忠信站在落日餘暉中垂老、孤寂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