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蒙山軍

正文 第九節實力對比 文 / wanglong

    8月10日,國會在接受了就外交政策對總統的質詢後,以絕對多數票通過了龍謙提交的中立方案。嘗到和平發展甜頭的兩院議員不願意中國捲入歐戰,歐洲太遙遠了,就算中國跟德國有著良好的外交關係,議員們也不願意「莽撞」地投入到同盟國陣營。

    但願意跟德國並肩作戰的議員還是有的。之前,參議院部分議員對德國開出的條件深感興趣。為此,在8月9日晚,政務院總理方聲遠就交戰各方的實力對參議院國防委員會成員做了一個秘密報告。方聲遠向委員們提交了一組絕密數據。

    一、人口:

    俄國:1.75億。美國:0.97億。德國:0.67億。英國:0.46億。奧匈:0.52億。法國:0.39億。意大利:0.35億。中國:4.6億。

    二、人均工業化水平,以英國1900年為100相對比較。

    美國:126。英國:115。德國:85。法國:59。奧匈:32。俄國:20。意大利:26。日本:20。中國:13。

    三、鋼產量

    美國:3200萬噸。英國:770萬噸。德國:1760萬噸。俄國:480萬噸。法國:460萬噸。奧匈:260萬噸。意大利:93萬噸。日本:25萬噸。中國:55萬噸。

    四、戰爭爆發時各國陸海軍總人數

    俄國:135.2萬。德國:89.1萬。英國:53.2萬。法國:91萬。奧匈:44.4萬。意大利:34.5萬。日本:30.6萬。美國:16.4萬。中國:90萬。

    五、海軍噸位

    英國:271.4萬噸。美國:98.5萬噸。德國:130.5萬噸。日本:65萬噸。俄國:67.9萬噸。意大利:49.8萬噸。奧匈:37.2萬噸。中國4.5萬噸。

    六、國民收入(美元)

    美國:137億。德國:120億。英國110億。俄國:70億。法國:60億。意大利:40億。奧匈:30億。日本:20億。中國:42億。

    數據的截止時間為1913年底。

    經中期選舉而進入兩院的議員們已經習慣於用數據分析了,但方總理提供的這組數據還是引起了參議院國防委員會成員的極大興趣。他們提出了兩個問題,第一,數據來自何方?第二,為何列入了美國,美國不是已經宣佈中立了嗎?是不是美國已經有了較為明確的態度?

    很顯然,美國是左右局勢的關鍵力量。如果美國置身局外,敵對雙方的實力有一拼,但如果美國加入其中一方,天平立即傾斜了。

    方聲遠請參加會議的龍謙總統回答。

    龍謙說,數字的來源比較複雜。大部分來自公開的出版物。少部分來自情報機關,需要嚴格保密。但數字是真實的,不需要懷疑。關於美國的動向,現在美國是中立的。但不等於美國將來也中立。將來美國加入哪一方。哪一方就贏定了。

    數字是最能說明問題的。委員們在做了對比後感到了中國和列強間差距,他們已經學會了計算人均,所以。對於總統隨後提出了選擇中立表示完全支持。

    龍謙簡要向委員們介紹了西歐戰況,肯定地說,對於任何一方都難以實現速勝。大家很快就可以看到了,戰爭將趨向長期化。事實將無情地擊碎那些希望速勝的念頭。然後他對委員們說,我們的中立是為了乘機發展自己。中立不等於不備戰,不等於不作為。歐戰對於中國是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天予不取,必受其咎。就我看來,一方速勝的可能性為零。這樣,我們就獲得了發展的機會,無論是軍火還是其他物資都是雙方急缺的,這樣的發財機會不抓住簡直沒有天理。而且,必須加強國防建設,這既是我們火中取粟的前提,更是實現中立的保證。

    委員們發出了會心的笑聲。當有委員提出中立國不能向交戰國提供軍火時,便有人反駁,那些國際法如果真的被執行,世界就不會爆發戰爭了。

    會議在一種極為輕鬆的氣氛中進行,參議院國防委員會的成員多少有軍界背景,當龍謙最後提出一種假設,委員們立即憤怒了!

    「絕不允許日本胡來!他敢開第一槍,我們奉陪到底!」出身民黨系統的李烈鈞大聲叫道。

    「謝謝李委員的愛國之情。國雖大,忘戰必危!」龍謙嚴肅地說,「我們必須做好最壞的打算,去爭取最好的結果。為此,國防部將向國會提出一份秘密議案,增加1914年度軍費預算的議案。請各位委員站在國家安全的高度予以支持。之所以要保密,原因大家已經清楚了。」

    從1912年起,政府預算就需報國會批准。但政府年初預算並不能做到盡善盡美,更不能預料到特殊情況的發生。所以追加預算就成為了必然。根據相關法律,追加預算不需經全體議員審批,只須經過參眾兩院的專門委員會批准即可。所以龍謙在8月9日晚的秘密會議上乘機拋出了追加軍費6000萬華元的要求,在原則解釋使用方向後,參議院國防委員會高效率地通過了該項議案。

    現在將球踢回財政部了。

    8月11日,財政部長段祺瑞直接來到海晏堂求見龍謙。恰好龍謙有時間,段祺瑞毫不費力地進入了龍謙的會客室,開門見山地反對增加軍費,「基於一種假設來打破收支平衡是不可取的。財政好不容易實現盈餘,而且償還國債的壓力漸大。我不同意這樣做。」

    「芝泉兄勿急,」龍謙收起手邊正在審閱的件,「不如我們手談一局?」

    段祺瑞欣然同意。他酷愛圍棋,除此之外就沒有什麼愛好了。當年很多人都對段祺瑞出任財政部長不看好,包括袁世凱在內。誰知段祺瑞成為首屆內閣最「長壽」的閣員之一,越干越上勁了。去年發生了安徽省副省長倪嗣沖案件,那是「曹閻王」親自抓的案子

    子,牽扯到好幾個皖籍大佬,但段祺瑞卻毫髮無損,共和國權力核心的大人物都知道段祺瑞已經成為龍某人的真正心腹了。

    的確。以段祺瑞超越常人的清廉。「認死理」性格,特別適合做財務工作。軍人出身的段祺瑞在執掌財政部後的卓越成效,讓當初準備看笑話的人跌碎了一地眼鏡。

    新政府成立不久從陳超那裡得知龍謙棋藝高超之後,段祺瑞冒昧地提出對弈的要求。倆人從此成了棋友。閒暇的時候或者短登門。或者龍謙去史家胡同,手談一局,其樂融融。下棋拉近了倆人的關係。儘管出身有很大的差別,但彼此的瞭解和友情卻增加了。

    棋盤上飛快布下三十粒棋子後,雙方進入了中盤搏殺。在龍謙低頭思考一個局部的變化時,段祺瑞說,「我不喜歡赤字!」

    龍謙沒吭氣,繼續長考著。段祺瑞的棋力比陳超高的多,但比起自己全盛時期還是有較大差距的,至少可以讓他一先。但這些年哪有時間摸棋?計算力退的厲害,一個不小心,被段祺瑞一個簡單的手筋難住了。

    陳淑親自給倆人泡了茶端來,段祺瑞恭敬地站起身,雙手接過陳淑的茶盞,繼續對龍謙說,「基礎教育要提高1個點。高等教育要增2個點,交通的投入也要加大,特別是隴海路西段的投資必須保證。去年以來將陸軍各部隊基本充實,一下子吃掉了2200萬。海軍的投資也在加大,你口口聲聲要壓縮軍費,實際上軍費自前年就在逐年增加!已經佔到了總盤子的27%!你又不讓加稅!」

    陳淑笑著說,「段部長啊,你應當找總理談嘛。」

    段祺瑞哼了一聲,心道如果總理說了算我幹嘛來海晏堂?

    自建國以來,財政收入增加的幅度是超過了開支增加的。否則也不會出現去年破天荒的財政盈餘。收入的增加除了出口增加外,主要是工商稅的增加,也有美國和德國賠款延期的因素。相比滿清多如牛毛的苛捐雜稅,新中華的稅收要簡潔的多了,實際上減輕了百姓的負擔。由於工商業的迅猛發展,這一塊成為了稅收的主力。實際上前年推出的個人所得稅不佔多大比例,但引起了巨大的反彈。個人所得稅條例規定的起征點為月薪100華元,採取累進徵收的辦法。幾乎跟普通百姓毫無關係,針對的都是高官顯宦。該條例引發巨大的爭議,叫好聲居多,但反對的也不少。參議院兩次打回了眾議院通過的條例,最終在龍謙的親自解釋下勉強通過了。

    「啪」龍謙重重將一子拍在棋盤上,「如果不是危及國家安全,我也不想增加軍費啊。放水養魚的道理我還是懂的。下棋吧,不談這件事了。」

    不談就是已經不可挽回了。性子比較硬的段祺瑞正要爭辯,猛地看到低頭思索的總統鬢角已經有了斑白,心頓時軟了下來。他還不到四十歲啊,已經有了白髮了。

    段祺瑞將一把黑子放在了楸木棋盤上,站起身來。

    「咦?你佔著優勢呢……」龍謙詫異地看著木著臉的老段。

    「不下了。王明遠派去的人還等在我的辦公室呢。再說,我不相信你能下在心裡。」

    段祺瑞的財政部不在西苑而在東城,座車駛過**時,段祺瑞專注地看著廣場兩側正在緊張施工的兩座大樓,東面是國會大樓,西面是國家博物館,國會大廈是西式風格,而國家博物館則完全是中式,斗拱飛簷,看上去更為親切。氣派莊嚴的兩座巨大的建築物已經封頂了。原來首都建設總體方案中最初在國家博物館的位置是總統府,但被龍謙否決,認為國會作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設在首都的核心區域是應當的,但總統府不應該在這個位置。

    段祺瑞的目光落在正陽門北高聳的無名英雄紀念碑上。輕聲對司機兼警衛說,「繞一圈。」

    轎車繞著廣場轉了一圈。司機是衛戍區警衛局選調的,已經跟了段祺瑞兩年,知道部長的習慣,在紀念碑前放慢了速度。段祺瑞搖下了窗子,看到紀念碑兩側持槍肅立的士兵,也看到了碑座前長年不息的焰火。紀念碑是1911年由龍謙提議建立的,碑身正面刻著譚延闓所書的「為國犧牲,永垂不朽」八個楷體大字,背面是「你的名字無人知曉。你的功績永世長存!」卻是1912年回國的民黨大員胡漢民所寫。

    能將墨寶留在如此莊嚴的建築物上對於任何人都是巨大的榮譽。特別是那些自詡字還拿得出手的人。一時間,誰來為紀念碑題詞成為了高層爭論的話題。最終以書法定,譚延闓的楷書和胡漢民的隸書都是一時俊彥,儘管胡漢民曾是蒙山軍的敵手。但還是獲得了該項殊榮。關鍵是碑的內容幾無爭議。它拋棄了狹隘的政爭。站在了更高更廣的層面,所以胡漢民欣然命筆,一連寫了四幅交國會。最終選出最好的字體,鐫刻於紀念碑之上以期永恆。

    以書法論,鄭孝胥的名氣絕對在胡漢民之上。但此人一直未曾放棄對共和國政體的攻擊,頑固地站在徹底退出歷史舞台的滿清立場上,奉滿清為正朔,總統斷然否決了用鄭孝胥書寫的提議,「字寫的再好也不能用了,這是一個原則問題。」這是總統的原話。但段祺瑞想不通為什麼會用胡漢民。

    最有資格題詞的自然是總統。但龍謙坦承自己的毛筆字根本拿不出手。段祺瑞確實沒有見過龍謙的毛筆字,他所有的信函公都是用鋼筆書寫的,偶爾還會出現他獨有的「簡體」,段祺瑞研究過龍謙的「簡體」,儘管「簡體」是越來越少了,但確實是一種「字體」而不是錯誤,錯誤和錯體的區別很簡單,當他始終堅持一種寫法時就很難說是錯誤了,而是一種對現有字體的「修正」。教育部和中央研究院的部分專家為此引發一場爭論,即漢字是否應當改革,普及義務教育遇到了障礙,必須承認,祖先留給我們的某些漢字確實過於繁複了些,有的字筆畫超過了二十數。讓小學生和掃盲班學員苦不堪言,總統的「簡體」便顯示出了合理性。大致教育部主張做字的革新,中研院堅決反對,比如「二章」(章炳麟和章士

    釗)就堅決反對簡化漢字。不過,一種更為「巧妙」的拼音字已經被教育部採納,發明者是一個江蘇人,由此獲得教育部的大獎,那種用拉丁字母標注漢字的辦法甚為巧妙,非常適合小學生學習漢字讀音,學會拼音,即使不會寫,也可以正確地閱讀書了。

    碑卻是龍謙的作品。本來,國會已經組織人馬為紀念碑碑「征」了,但辦公廳送來了總統的題詞,立即被國會所採用。不僅因為龍謙的身份,更因為碑言簡意賅,寓意深長,有一種永恆的莊嚴,非常貼切。

    段祺瑞覺得紀念碑背後鐫刻的銘更為深刻,每次閱讀都有一種莊嚴的感動。這座通體漢白玉的巨大紀念碑確實感召了無數的國民,從來沒有一座紀念那些為國征戰而死的無名烈士,有的只是正史留名的帝王將相,這座紀念連名字都沒有留下的為國犧牲的烈士紀念碑,算是開創了歷史,受到了軍隊、政府和百姓極大的愛護。建軍節軍隊會有不同形式的紀念活動,學校會組織學生代表來獻花祭祀,北京市甚至出台了地方性規定,所有新婚夫婦均需到紀念碑獻花換取一份證明後才可領取結婚證。因此,紀念碑基座前的鮮花長年不斷。如果是清明節,這裡幾乎就是花圈的海洋了。

    段祺瑞是帶過兵的,他知道這座紀念碑對於士氣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當汽車繞至國會大廈前,段祺瑞的思緒回到了龍謙身上。

    他成功地喚醒了一個沉睡百年的民族!對於因歐戰爆發而驟然緊張的外交局勢,段祺瑞其實並不擔心。他相信龍謙的決策力,更相信國防軍的實力。「增加軍費也是不得已啊。增就增吧,曾經渴望有一支可以保衛國家的軍隊,如今有了,卻捨不得花錢了……」一絲苦笑浮上段祺瑞臉龐。(……)

    ps:昨天一直登陸不了起點,忙到晚上十點也未成功,致歉!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