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蒙山軍

正文 第二節抉擇 文 / wanglong

    確切的消息通過效率越來越高的情報系統傳到山東,立即引起大嘩。

    正式的公文或者聖旨還沒有到。但蒙山軍最高層首腦們都知道了這個消息,包括剛從彰德快馬趕回來的周毅。大家迫切要求見龍謙,但都被歐陽中擋了駕——司令不舒服,需要靜養。

    服從還是對抗?朝廷可是對蒙山軍下手了!該怎麼辦必須盡快拿個主意!偏偏龍謙病了,連寧時俊、司徒均都見不到龍謙。

    似乎有一種不祥的氣氛,司令部後院加強了jing衛。未得允許,任何人都過不了jing衛營長古小林那一關。

    司令究竟是托病對抗還是真的有恙?寧時俊、司徒均及方聲遠極為焦急,他們問醫務處長齊尚明,齊處長本人就是極為高明的西醫,但齊尚明也說不清楚,因為龍謙從未召見過他。於是寧、司徒及方三人只能找陳超,陳超的神態上看不出特別的東西——他確實病了,就是偶感風寒,不要緊,過兩天就好了。

    直到王明遠和封國柱從駐地趕來濟南,陳超受龍謙的委託,召集了蒙山軍主要軍官團開會,人員據說都是龍謙指定的,一共十二人:高級參議方聲遠、巡防軍副統制官(代理統制)寧時俊、第五鎮參謀長司徒均、第九協協統王明遠、副協統封國柱、第十協協統周毅、副協統馮侖、情報處長江雲、後勤處長宋晉國、第十九標標統葉延冰、龍謙的副官歐陽中以及受命主持會議的高級參議陳超。

    那天是西曆11月1ri,飄著幾滴小雨。地點是第五鎮司令部會議室。整個大樓jing衛森嚴,無關人員一律不得靠近會場。

    除掉陳超一個人留著滿清標誌的辮子,其餘人都剃掉了那個豬尾巴,陳超第一次主持這樣的會議,似乎有些不習慣。

    「各位都是司令欽點的大將,今天的會議內容為絕密。除了歐陽副官負責記錄外,其餘人一律不得記錄。會議第一項,江雲通報從京師獲得的消息。」

    距離會議室不到200米的龍謙後宅,龍謙懷裡抱著次子興華,正與妻子陳淑說話。

    「你怎麼能這樣?這樣重要的事情卻交給叔父主持?」

    「淑兒。我帶兵走了。叔父肯定要留在山東的,連一個會議都開不好,哪怎麼行?」

    「你終於決定了?」

    「是的。現在不是攤牌的時候。必須繼續忍耐。而且,這未嘗不是一個機會……」

    「你認定朝廷不會讓你返回山東了?」

    「朝廷那幫人對付外患不行。搞內鬥一個賽一個的好手。連這樣的計策都想不到。怎麼會混到那種地步?」

    「部隊走了。山東這一大攤子怎麼辦?」

    「這就是我反覆考慮的問題啊。」龍謙目光透過窗子投向院落,「這次你就不要跟我走了。帶著兩個孩子,太辛苦了。沒必要顛簸終日。等我安頓下來,再接你過去。」

    「安頓下來?在哪裡安頓?湖南還是江西?」這兩日龍謙在研究地圖,陳淑在旁邊早將湘贛兩省看過不知多少次了。

    「或許是兩廣。那裡朝廷最為擔心。」

    「不去真的不成?」

    「走到這一步,真是一步也錯不得了……」興華掙扎起來,龍謙將他放在地上。

    會議室。會議進入第二項,討論該怎麼辦,眾人開始爭吵。

    基本的傾向是不接受調動。朝廷的用心不妨想的更壞一些,調虎離山是無疑的了。蒙山軍主力南下,辛苦打造的山東根據地是否會丟失?數年的基業都在這裡,嘗到了有了自己地盤的蒙山軍諸將,簡直無法想像離開大本營的情景。

    兵員、糧草、薪餉、武器、駐地……以及家眷,在山東一切都不成問題。主力南下,還會不會返回山東?不准回來怎麼辦?當時他們尚不知道朝廷的真正決定是用他們平定叛亂後永鎮天南。

    周毅、封國柱、馮侖、宋晉國主張武力抗拒。他們認為,朝廷未必敢用武力逼迫蒙山軍南下。對此,封國柱做了分析,他認為朝廷若是動武,可以動用的就是北洋四鎮了。如果魯山在關外做必要的配合,北洋四鎮不能全軍而來,必須防範魯山部破關而入,就算他們來三個鎮台,不過是四萬來人,而山東方面第五鎮加上巡防營,總兵力超過的三萬,如果動員復員回鄉及分配至華源、中興的老兵,人數還可以增加五千人。裝備訓練更不成問題,又是內線作戰,完全可能一戰而平北洋——既然朝廷對我們動手了,那就正面對抗好了。

    方聲遠、王明遠、江雲、葉延冰不同意武力決勝負,希望採取另一種辦法迫使朝廷收回成命。比如,製造一場兵變以要挾朝廷。實際情況是,第五鎮官兵幾乎全是山東籍,遠離故土南下湘贛困難重重,官兵們的鄉土觀念極重,一旦挑動,真的可能出現兵變。

    王明遠等人的意見受到了周毅等人的反對,兩派於是爭吵成一團。周毅在參加彰德秋cāo後更是有了發言權,認為北洋軍並不可畏,完全可以在軍事上擊垮他們。

    陳超注意到寧時俊和司徒均都神色凝重不發一言,於是輕咳一聲,揚手制止了眾人的爭論,「時俊有什麼看法?不妨直言。」

    陳超雖不管軍隊事務,但他是龍謙正式任命的高級參議,而且他的身份特殊,會場立即安靜下來。

    「我很矛盾。大家的憤怒我理解,我也想就此一決勝負。但是,我軍未必能一戰徹底打敗北洋。此其一。其二,還有考慮戰後的問題,自古征戰天下。講究的是師出有名,彎子轉的太快,別說國內其他勢力不支持我軍,就是蒙山軍內部,也不能說是一點問題都沒有?何況,未慮勝,先慮敗,萬一我們與北洋打成膠著,以山東一省而抗全國,備左則右寡。備前則後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只要有一支敵軍深入山東腹地,軍心就會出大問題。茲事體大,還需三思!」

    「參謀長所言甚是!我完全贊同。」司徒均一直稱呼寧時俊為參謀長不改,「但從軍事上講。魯山所部遠在吉林。遠水難濟近渴。而且。魯山所部成分複雜,內部的問題比咱們還大。在這種關鍵的時候,不能依靠關外部隊。而且。北洋動用的兵力不止三個鎮,第一鎮在這種情況下是會發揮作用的,何況,七湊八湊,北洋至少可以動用五萬以上的正規軍,而南洋第九鎮至少可以沿大運河北上攻擊魯南,做戰略上的策應。魯南是我軍工業重地,不容有失。所以,全面開戰風險極大。此外,還需考慮列強的態度。此戰一開,對於朝廷就是滅國危機,他們佔據的外交資源比我們多的多,甚至出現派兵干涉的情況都不意外,比如德軍沿膠濟鐵路攻擊濟南,我軍四面受敵,情況堪憂。再看後勤,雖然我軍已經具備了自己相對完善的後勤供給體系,但彈藥的儲備不足以應對一場全面的戰爭,庫存彈藥用不了十天就耗光了,北洋可以從國外源源不斷地獲得支持,我們不行。最後就是民心,我不認為山東軍民已經徹底站在了蒙山軍一邊。所以,還是要等待時機,以策萬全。」

    「你沒有講透,萬全?怎麼個萬全法?」王明遠問道。

    「司令不去,派人代理司令指揮第五鎮主力南下。只要司令留在山東,一切都會過去的。」司徒均說完坐下了。

    這正是陳超昨晚的意見,並未與司徒均做任何的溝通,倆人想到一起了。

    「好主意。我願帶第九協南下。不就是幾個叛軍嗎?小毛賊,不足為慮。」王明遠輕鬆下來。

    「陳先生,我同意司徒的主意,司令不能離開。」封國柱大聲道,「他留在山東,朝廷就不會派兵進入。」

    內宅。

    「為什麼你必須走呢?派王明遠或周毅不行嗎?這次周毅不是連北洋軍都打敗了嗎?有什麼不放心的?」陳淑很是不解。

    「換做你是慈禧,會讓我留在山東嗎?」

    「我不懂。慈禧老太婆又沒抓到你的把柄。」

    「不需要把柄。實力就是把柄。」

    「是不是延冰他們在河南打勝仗反而壞了事?」

    「那不是主要因素。而且,對部隊的士氣損害極大。山東搞的越好,朝廷越是不放心。其實,我在山東已經太久了……**朝廷就是這樣,經濟搞的好不好不關事,兵練得好不好也不重要,百姓的日子好不好更是無所謂,但絕不能讓臣子坐大。」

    「這樣的朝廷真是混蛋。」

    「現在才發現嗎?虧你這些年讀了那麼多的書。」龍謙望著妻子輕笑起來。

    會議室。

    「諸位以為朝廷會留司令在山東嗎?這是他們的一石三鳥之計!既平定了叛亂,又將一頭老虎調出了山,最後,還迫使司令與反清勢力翻臉。」說話的是方聲遠,「現在的問題不僅是司令走不走,而且還有一個怎麼打。如果蒙山軍出面血洗湘贛,與同盟會等反清組織就徹底翻臉了。」

    「翻臉就翻臉。」馮侖大聲道,「也沒指望幾個書生會成事。推翻滿清,還得靠咱蒙山軍的槍桿子!」

    「不是那麼簡單,」司徒均皺眉道,「孫文一黨前赴後繼反清十餘年,已經聚集了很大的人脈。現在人心厭清,司令出面鎮壓反清武裝,對司令的名聲會有很大的損害。」

    「就是這個話。所以才說這招棋毒辣,難以化解。」方聲遠對司徒均點點頭,心想這位拒絕加入青軍聯的參謀長還是看的很遠的,而且,他似乎不反對龍謙奪取江山,「不管是司令親自出馬,抑或派遣大將南征,出兵之日,就與同盟會站在對立面了。」

    「我倒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好。」王明遠說道,「就算將來與滿清翻臉,咱們幹掉滿清,難道會讓孫文去組建什麼民國?扯淡。」

    「明遠大哥說的是。」封國柱大聲道,「咱們辛苦這些年,為了個啥?將來的天下,只能是姓龍。」

    陳超心裡一震,話終於說開了,也是好事。

    「我看這樣,」寧時俊站起身,「既然司令交代要我們這些人拿出一個章程。我覺得打或者不打,走或者不走,全憑司令發話便是。我們這些人自蒙山寨跟了司令,一步步走到現在,全是司令的籌謀。蒙山軍的歷史就是這樣一部歷史。」

    「時俊說的是。」周毅也站起身,「陳先生,論對天下大勢的把握,我們這些玩槍桿子的加在一起也趕不上司令。您跟司令說,一切憑他做主,我們遵命便是。」

    「二位請坐。對於軍事政治,陳某一竅不通。退思要我召集大家計議,實在是勉為其難。退思的做派你們都是清楚的,他歷來講究集思廣益。如何應付眼下的局勢,一定要拿一個章程出來才好。」陳超微笑著說。

    「還是請司徒參謀長說。」王明遠目視司徒均。

    「那我說幾條。第一,立即請示司令下令集結部隊,包括巡防軍,不管是打還是走,要將部隊集中起來。第二,後勤處立即做好一切準備,命令華源及中興相關工廠,開足馬力不分晝夜地生產軍火及相關軍用物資。第三,情報處及軍法處全力運作起來,保證部隊的穩定及社會的安定,特別是兵工廠的安全,以防別有用心的勢力藉機生亂。第四,參謀處著手制定相關預案,供司令決策參考。第五,情報處用最快速度通知關外,讓他們有所準備。」司徒均一口氣說了這麼多,「當然,這些決定需要司令認可。」

    其實,參謀處在他的主持下已經不分晝夜地工作兩日了,分別制定主力南征及對北洋開戰的方案。

    「我看這樣很好,就這樣辦了。」大家認為司徒均講的五條均好。

    「那好。我便按照司徒總結的幾條報告退思。各位將軍注意保密,或許退思一兩日會做出最後的決定。」陳超宣佈散會……)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