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蒙山軍

正文 第十一節整編前後一 文 / wanglong

    蒙山軍獲得北洋第五鎮的正式番號的意義是重大而深遠的。如果說三年前蒙山軍倉促被招安是擺脫其響馬身份的第一步,那麼,次年因勤王之功被編為威勝軍右翼是進入朝廷正規軍的象徵。但由於榮祿身體急轉直下,慈禧依靠榮祿整編新軍的計劃成為泡影,威勝軍右翼孤懸魯南,軍餉來自沂、兗兩州及山東省的接濟,軍火裝備朝廷竟然沒有出一分銀子,從這點講,蒙山軍依舊是一支地方部隊。但從現在起,蒙山軍成為了中央陸軍的正規部隊,受兵部直轄,軍餉來自běijing中央財政,官兵待遇與其餘五鎮陸軍完全相同了。

    除掉蒙山軍的核心高層外,大部分軍官在獲知被改編為中央陸軍第五鎮的第一反應是部隊將要大擴編,從而盤算自己是否會在這一次擴編中得到提拔。這是人之常情,那幾天,駐紮於大河兩岸的蒙山軍部隊喜氣洋洋也是題中應有之意。

    龍謙在接到改編第五鎮的上諭後下達的第一道命令是要求駐守曹州抗洪的寧時俊、周毅及留守魯南的司徒均、葉延冰立即趕赴青城縣田鎮蒙山軍臨時司令部,商討部隊整編事宜。

    第二道命令是下給參謀處的,要求參謀處根據規定的編制擬定第五鎮編製序列表並統計上報現有武器的準確數字。

    參謀處立即忙碌起來。現在的情況有些特殊,參謀長寧時俊在曹州,副參謀長兼參謀處長司徒均留守沂州大營,任務落到了參謀處副處長姜義柳身上。

    關於組建第五鎮的上諭中附了中央練兵處確定的第五鎮編製表,明確要求迅速上報現有武器缺編情況,這意味著中樞將根據威勝軍右翼的裝備情況,按照預定編製給予補足。

    蒙山軍負責武器裝備的部門不是後勤處而是參謀處,參謀處下設一個裝備科,專門負責武器裝備的配備問題。武衛前軍出身的參謀處副處長姜義柳拿到裝備科提供的全軍武器裝備明細表,陡然意識到,司令官絕對不會將武器的實際數額上報兵部,那麼,應當如何上報呢?

    還有就是編製問題。已經確定的北洋六鎮常備陸軍編制上基本採用了日本陸軍編制,以鎮為基本戰略作戰單位。每鎮轄步兵2協,每協轄2標,每標3營,每營4隊,每隊3排,每排3棚,每棚兵目14人。炮兵1標下轄3營,每營3隊,每隊3排,每排3棚,每棚兵目14人。騎兵1標下轄4營,每營4隊,每隊2排,每排2棚,每棚兵目14人。工程兵1營下轄4隊,每隊3排,每排3棚,每棚兵目14人。輜重兵1營下轄4隊,每隊2排,每排3棚,每棚兵目14人。全鎮計官長及司書人等748名,弁目兵丁10436名,伕役1328名,共計12512名。

    蒙山軍現有兵力(不包括預備役部隊),編有步兵兩標,炮、騎、工、輜、jing各一營,加上龐大的直屬機關分隊及隨營軍校,實際兵力已達9000餘人,如果再加上王明遠統率的預備役部隊,兵力竟然超過了中央練兵處發來的第五鎮編製人數!對照編制表,部隊還將擴編兩個步兵標及炮兵、騎兵部隊,這個編製表該如何做?

    姜義柳忙了一個晚上,編出幾張表格去找龍謙。

    龍謙正與武定知府陳培余聊天,陪同的是方聲遠方參議和青城縣令王占傑。

    得知威勝軍右翼擴編為中央陸軍第五鎮,陳知府送帖子恭賀龍謙高昇,請龍謙赴府城喝酒,但龍謙婉拒了。陳培余意識到自己托大了,一個五品知府無論如何比不上新軍統制官,於是親自跑來田鎮,當面向龍謙道賀,並送上一份不菲的賀禮。

    雖然文武殊途,但陳培余感激蒙山軍抗洪的功績,如果沒有蒙山軍捨命護堤,武定府必遭大難,他的官途也會受到影響。其次是認識到龍謙在朝廷心目中的地位,不足而立之年蒙獲如此重用,斷定此人前程無量,所以抱了巴結之心。二人談及招兵之事,陳培余說武定府百姓感激大軍之仁義,希望大軍在本府多招一些子弟,並且希望第五鎮所部常駐武定。

    龍謙收下了陳知府的賀禮,承諾擴軍時一定多招武定子弟。至於部隊駐紮地,尚要請示兵部。看到姜義柳進來,龍謙含笑對陳培余說,軍務繁忙,先請陳大人與王大人歇息片刻,中午設了便宴,咱們好好喝幾杯。

    陳培余與王占傑告辭而去。

    「義柳,編製拿出來了?」龍謙接過姜義柳手裡的幾張表格。

    「有些不明白的地方,要請示司令……」

    龍謙花十幾分鐘看完了表格,「第五鎮編製完全按照上面的規定報,這個不需要研究了。你們要研究的是我軍的實際編製,先不要考慮預備役部隊,現存編製中超編的部隊要重點研究,該留的要留,該撤的就撤。要說明理由。你們先拿一個詳細的意見出來,不要等寧參謀長及司徒副參謀長了,他們來了,立即開會確定,你來匯報。這個不行,太簡單了。至於武器,槍械按照我們實有數量的三分之二上報,火炮按照一半上報。」

    「是……」

    「義柳,司徒不在,你就是參謀處的最高負責人,大膽去做。另外,部隊將接管山東全省防務,你們一併考慮一個意見出來。」

    「是。」

    打發走姜義柳,龍謙對方聲遠說,「他是西沽之戰投奔我軍的,參謀業務的底子不錯,就是太拘謹了些。我們嚴重缺少可以獨當一面的人才啊。」

    「我不懂軍事。但覺得你手下一幫參謀官的水平真不錯……是不是該抽空去趟濟南了?」

    「是要和周撫台商議。不過要等大家聚齊後,將軍事上的幾件事確定下來再說。鳴皋兄,你知道我為何讓你講東北的局勢嗎?」

    「司令要圖謀東北?」

    龍謙點點頭。

    「方向極妙!但時機要把握好。另外,大規模地調兵東北,怕難以瞞過朝廷的耳目……走海路怕是難以遮過日本人,何況我們也沒有那麼多的海船啊。」

    「這就是我最近苦思難解的地方啊……對了,鳴皋兄對我手下軍官大都認識了,你覺得誰可主持東北事務?」

    「這個……」方聲遠為難了,他加入蒙山軍時日甚短,雖然認識了司令部及第一標的主要軍官們,但說不出其特點長處,「我想司令在下一盤大棋,目的是在東北佔據一塊地盤,與山東我軍主力遙相呼應。但東北各種勢力糾結在一起,非得有獨當一面之能力方可……」

    這話等於沒說。龍謙笑笑,「鳴皋兄歷來爽快,何以吞吞吐吐?你認為魯山和王明遠比較,誰更合適?我就是要聽一聽你這個新人的看法。」

    「這個,」方聲遠沉吟道,「接觸ri短,怕是有所失誤。魯標統有魄力,王司令處事穩重,似乎各有所長……不過,既然司令不將預備役部隊列入正式編製,方某猜想,司令一定是準備將這支部隊投放東北吧?預備役是王司令一手帶出來的,將不知兵乃兵家大忌,從這點講,似乎王明遠更為合適……方某疑惑難解之處在於想不明白司令如何在滿洲佈局,若是公開我軍進軍滿洲,似不符合司令的總體戰略吧?」

    「是的。在東北的佈局必須是秘密的,不能與第五鎮有任何的關係。所以,要提前確定派往東北的軍官,他們必須做出最大的犧牲……鳴皋,我讓你研究東北的局勢,但你沒有得出我要的結論。」

    「司令認為俄國人和日本人會開戰?」

    「你不敢做出這個判斷嗎?」

    「自三國干涉還遼,日本人就憋了一口氣。如今俄國人賴在東北,日本人肯定氣的要死……而且,英ri同盟也簽訂了,英國人會全力支援日本……我軍即使派過去幾千人,先不論用什麼辦法派過去,對於俄ri戰爭,幾千人怕是無關大局……」

    「鳴皋,東北的戰略地位極為重要,如果拿東北來換山東,我甘願讓出山東來。但是,我這人比較貪心,魚和熊掌想兼得。既要獨霸山東,又想著在東北立足,至少要佔據一塊地盤。日俄開戰是極為難得的時機,當一支精銳的部隊出現在俄國人或者日本人的後方,其作用是難以估量的。另一方必定想盡辦法拉攏扶持我軍……從長遠看,俄國和日本兼是死敵,這場狗咬狗的戰爭打的越慘,對於我國越有利,雖然戰場在我國。」龍謙盯住方聲遠,「鳴皋兄,你估計日俄開戰,獲勝的是誰?」

    「這個……但從軍力上講,俄國人佔據絕對優勢,如果他們願意,可以調集一百萬陸軍進入滿洲,何況還有一支龐大的太平洋艦隊駐泊於旅順口……但西伯利亞大鐵路尚未完全通車,俄國的補給來自其歐洲部分,路途過於遙遠,而日本海軍警強,從遼東半島登陸不難,這場仗,很難預計。以我對日本的瞭解,日軍獲勝的希望是有的。」

    「為何?」

    「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國力蒸蒸日上,特別是取得甲午之戰的勝利後,隱然有稱霸亞洲之雄心。日軍訓練jing強,又悍不畏死,那股子勁拿出來,怕是俄人難以抵禦……」

    「我亦判斷日本將獲得勝利。但他們不可能將俄國趕出東北,最多從俄國人手裡獲得南滿。北滿遼闊的土地,日本人難以染指。我的計劃是將部隊派到北滿去……俄國人的遠東支線將是他們的生命線,日本人的諜報工作高於俄國人,日本人必定收買大批的土匪,實施其以華制俄的戰略,我軍一面剿匪,打擊北滿的鬍子,一面獲得俄國人的支持,待戰爭結束,力爭在北滿佔據一塊地盤……俄國人戰敗,其在北滿的控制力必將削弱,假以時日,歐洲局勢發生變化,北滿俄軍必將全部撤走,我軍獨霸北滿就有可能了。當然,這需要時間。這些話我沒有對其他人講過,等寧參謀長他們過來後,你做關於東北的報告,將我的這些判斷揉進去,用你的語言講出來。」

    「成。」方聲遠感到了龍謙對自己的器重。

    「時間不早了,咱們請陳知府他們吃飯吧,還不知鳴皋兄酒量如何,不妨放開胸懷,圖謀一醉。哈哈。」(。)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