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改寫大明

龍騰世紀 第一百三十五章到底誰是勝利者 文 / 暮雨冰雪

    遠在京城的楊嗣昌,對於現在這位與自己,可以平分朝野的盧象升當然不待見,他知道溫體仁能上位,因為劉明遠,溫體仁能倒台也是因為劉明遠。周延儒的下台多多少少與劉明遠有些關係,能上位更是少不了劉明遠的事情。兩位內閣的起起伏伏都是因為劉明遠一人,自己不想在成就像劉明遠一樣的人物出現,而盧象升跟劉明遠太像了,兩個人同樣的忠誠,兩個人同樣對於軍事有著超然的天賦,而盧象升與劉明遠相比,欠缺就是崇禎的信任。如果他能得到崇禎的信任,那麼一個不好就有另外一位劉明遠上台,那麼對於自己絕對不是有力的。他知道自己要做些什麼,要不然自己早晚因為盧象升而死。

    就在盧象升在各地奔忙,做著無用功的時候,楊昌嗣對他發出致命擊,他知道機會來了,首先他找到自己那些狐朋狗友的言官,果然那些言官沒讓他失望,第二天一上朝,各位言官大罵盧象升不懂軍事,整整一個月做的那些事情簡直是無用之極,讓叛軍帶著他圍圈子跑,簡直丟了大明的顏面,整整一個多時辰,這些言官輪番罵,讓崇禎的腦袋都大了,但是也不好斥責這些人,因為他們說的也是有道理的。

    就在崇禎已經按耐不住自己的心情的時候,楊嗣昌出來了,開始對言官百般勸解,全力為盧象升開脫,這讓不知道內情的人看見,簡直以為這是他真在保盧象升,朝中大部分人不相信,但是不管旁人信不信,反正崇禎是信了。接著他一句話算是要了盧象升的命了:「皇上,盧尚書想必軍事才能沒有發揮好,皇上何不給他一點壓力,規定他平匪的期限,倒時候想必他定能加快平定匪患的速度。」

    崇禎想了又想,還是覺得可以於是道:「那好,傳朕旨意,告訴盧象升半年平定六省匪患,另告訴他可以借助周圍行省兵力剿匪。」好在這次崇禎還多說了一句話。

    下朝之後楊嗣昌並沒有很高興,雖然計劃實行了,但是那最後一句話,倒是讓盧象升得到了助力。回到家中楊嗣昌想了又想找到一個人,那就是高起潛。

    高起潛是崇禎身邊內侍,深受崇禎的重視,以知兵著稱,此次傳旨的就是他,同時崇禎也命他為監軍一職。

    楊嗣昌找到他可謂也算找對人,在楊嗣昌在朝中默默無名之時,兩人就比較交好,到了楊嗣昌上位,兩人的關係更是密切,當知道楊嗣昌找到高起潛只說自己十分擔心盧象升不能快速解決戰鬥,這樣不是害了盧象升,讓他多多督促盧象升早日解決戰事,自己也好能夠安心,但是接下來的話語隱隱之中,把高起潛與盧象升做了比較,雖然高起潛臉上沒露出半點不愉快,但是楊嗣昌深知他的為人,想必等高起潛到了那裡,盧象升肯定不好過了。離別高起潛可以說楊嗣昌整個人哼著小調回到府中的。

    果然在楊嗣昌離開之後,高起潛氣的連摔了三個茶杯,心中大罵楊嗣昌有眼無珠,也同時記恨上了不曾見面的盧象升。

    到了盧象升哪裡,高起潛半點好臉都沒給他,而盧象升本來就不是個阿諛奉承之人,也十分不甩高起潛,這讓高起潛十分憎恨與他。也為盧象升埋下深深的禍害。

    崇禎三年十一月三日,盧象升集合七十萬軍與秦良玉等人,與叛軍在湖廣地界展開交戰。能把所有叛軍集合在一起,到少不了秦良玉等將領的幫忙,在陝西的李自成就是被秦良玉逼到河南,而在河南又受到盧象升帶兵的阻截,在損失三十萬軍馬之後,被逼與張獻忠等人彙集一處,另外各地明軍將領也積極配合盧象升,把你本省的起義軍,紛紛驅趕到了湖廣地界。

    本來就要結束的戰爭卻被高起潛破壞了。在大軍與義軍交戰之時,高起潛本來應該帶領五十萬明軍,策應盧象升的前頭部隊,但是因為他的故意拖慢行軍,致使盧象升被李自成率領的百萬義軍死死圍住五天,五天裡盧象升所帥七十萬大軍死傷慘重,直到最後一刻盧象升和僅餘數十名明軍慷慨赴義。高起潛才遲遲來到,更處於極度疲憊的義軍,被高起潛大殺四方,李自成僅帶十萬大軍逃出重圍,之後高起潛向朝廷匯報,因為盧象升貪功冒進,致使本部遭到叛軍圍剿,在十八鋪一代,被叛軍李自成所殺,自己則是帶著明軍疾行,還是沒有救出盧象升被圍的軍馬。

    此戰報一上奏崇禎,就讓崇禎大怒,大罵盧象升太過急進,造成七十萬明軍死在十八鋪,這是盧象升失誤的結果,好在這段時間盧象升剿敵有功,功過相抵不再追查盧象升過錯。

    這個時候盧象升只有三十一歲,正是建功立業的時候,沒想到卻英年早逝。沒想到一生為大明征戰的盧象升,死後既然還飽受冤屈。

    高起潛打敗李自成的部隊,真是興高采烈,指令大軍速度追擊叛軍,卻沒想到受到四方明軍的壓制,叛軍大軍全部往北方而來,正巧就是他這個方向,李自成從容與義軍集合一處,率先對高起潛展開進攻,高起潛急忙率領大軍逃跑,自此一役終究沒有全部剿滅起義軍,而且在高起潛從中作梗之下,導致明軍損失數百萬大軍,當然義軍也是損筋折骨,因為天氣原因各部參與圍剿叛軍的明軍只好不了了之,高起潛帶領的五十萬隻損傷幾萬人馬,還是在逃跑之際,跑得慢的被殺,但是由此倒是受到崇禎嘉獎,稱他是損失最少的部隊。

    不管過程如何,這次算是明軍勝利了,但是也為大明埋下禍根,義軍的主要將領李自成、張獻忠等人根本沒死,而那些被明軍殺死的義軍,大部分是老百姓,對於這次的慘烈殺戮,徹底讓大明的百姓寒心,更是鐵了心跟隨義軍與大明為敵。這一次雖然義軍損失最大,但是在不久在源源不斷的老百姓加入下,戰鬥人員很快就補充上來,而相反的是大明現在招募人員,根本就招募不上來,甚至有的地方為了瞞過朝廷人數,更是以欺瞞的手段蒙蔽朝廷。足可見的這次的戰鬥,大明才是真正的失敗者,喪失民心的大明還能有幾天活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