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是《惠恩令》了。
《惠恩令》的一部分內容是新皇登基的常用套路。比如說:大赦天下、開恩科等。
而另一部內容就比較震撼了。在《惠恩令》中提出:永久取消人頭稅、取消徭役、逐步取消奴隸制等。而且開始提倡人口有限的流動。
值得注意的是,《惠恩令》中並沒有「免天下錢糧一年」的內容。不過因為取消了人頭稅和徭役,百姓的負擔其實已經大大減輕。
尤其是徭役,這是古代百姓的一個沉重負擔。但是由於官府也需要大量的勞力進行些「公共事務」,如果用銀糧僱傭勞力,那官府的財政壓力也將會變得很大,所以這也是古代的一大社會矛盾。
而大平朝雖然取消了徭役,但又規定了:每個男丁在一生中將服兵役三年,其實這也就是變相的一種徭役。反而是因為全民都要參軍的緣故,能盡量保證軍人的地位不會下降。而且大平朝的軍隊,也將採取職業的軍官、軍士加服兵役的義務兵相結合的方式,保證軍隊的戰鬥力和動員能力。
至於取消奴隸制和人口有限的流動,無非是減少階級矛盾,鼓勵工商業的一個舉動。不過這些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吳世恭也就準備,規定一個期限,再逐步地施行這項法令。
而在《惠恩令》中,吳世恭首先採用了「華夏人」的概念。只要是遵循「華夏正朔」的所有人,不分民族、膚色等。都是大平朝的子民,在大平朝享有平等的權利和義務。換句話來說:就是信奉中華價值觀,學習華夏文化的所有的人。都是「中國人」。這也是吳世恭模糊自己蒙古血統的一個舉動。
當然,不信奉中華價值觀的「蠻夷」,將不受到大平朝的保護。如果剝奪那些「蠻夷」的財產,或者俘掠他們為奴,那……反正自己可以想像。
宣讀和解釋了新法令以後,吳世恭開始宣佈大平朝的新政和朝廷機構設置。
首先,吳世恭就明確了皇族的定位問題。之後。他就宣讀了一長竄受封的皇族成員名單。例如皇后薛雨霏、太子薛呈麟等。
比較滑稽的是,除了追封自己的親生母親以外,吳世恭還冊封了倆位太上皇、倆位太后。分別是自己的父親吳惟忠夫妻和岳父薛濂夫妻。而其中父親吳惟忠續絃的那位新侯夫人,她的歲數竟然比吳世恭還小,不過這次照樣被冊封為太后。
不過在其中,還是有個問題沒有解決。那就是太子薛呈麟的姓氏問題。這次他依然沒有改姓為「吳」。而這個問題,說得誇張一點,一旦處置不當,可能就會動搖國本。但是吳世恭依然未提,而眾文武也這麼含糊了過去,看起來也只能延後解決了。
但是接下來吳世恭對於皇位的一些決定,就震驚了在座所有的人。
一、皇帝的退休制。吳世恭規定了:皇帝年滿六十將會退位,不再處理國事;
二、繼承人的次序和資格。皇位的繼承人將遵循嫡長子的規矩。包括皇帝在內的所有皇族成員和官員不能改變。
而即位的新皇帝也要遵循以下規矩:年滿十六週歲;通過文事武功的考核等。一旦不符合要求。就將成為「虛君」,由內閣暫時總理國事。內宮絕不可以干政。如果皇位繼承人的智力和品格有重大缺陷。那就將順補等。
三、皇帝的退位制。一旦皇帝怠於國事或者胡亂理政,搞得民沸人怨,可由內閣提出彈劾,再由重臣通過,最後全民公決通過,逼迫皇帝遜位,交由繼承人順補。
這一制度,其實就是逼迫著皇帝勤政。而且要關心統治階級的利益和民間疾苦。不再出現前明那種三十年不上朝或者木匠皇帝的奇葩。
四、全民公決制。每五年,全民都將對皇帝的執政做一公決。如公決的票數太低,將對皇帝做出:警告等處罰。當然,最高的處罰就是要皇帝遜位。不過還有一點,如果連續幾位皇didu因為票數太低而遜位,那將啟動取消皇位的全民公決。
一旦這個全民公決通過,就將取消皇帝制,以後也將不再設皇位,國家將轉為共和制。所以說,吳世恭所創建的也就是個「最終皇朝」。
可以看出,如此重大的皇權改動,將對皇帝提出很高的要求,也是君權的一大讓步。不過吳世恭就考慮得比較遠,他是為未來家族的延續做準備呢。
吳世恭相信:憑著他開國君王的威信和能力,吳世恭本人和子孫這幾代人的皇位,應該是沒有威脅的。但吳世恭不能保證,將來皇族中不會出一個不孝子。與其到時候亡羊補牢,還不如現在就防微杜漸。
還有一點,有了這樣的制度,起碼也給天下百姓多了一個選擇。萬一他們活不下去,他們也可以通過全民公決把皇帝趕下寶座,起碼不會鋌而走險造反了。這也有利於國家的穩定。說的極端一點,就算是吳世恭的後人失去了皇位,他們還是能保存著家財富貴度ri的,起碼沒有性命之憂。要知道,原先那些亡國之君的下場可都是很悲慘的。
接著,吳世恭解讀了新朝勳位和官員職責問題。
大平朝的勳位,除了公、侯、伯三個爵位以外,另有一個勳爵。而爵位的獲得有兩個途徑:一是戰功;二是入閣為相。
而戰功獲得的勳位將世襲罔替。入閣為相的勳位,除開國和立有極大功勳之人,一般只由本人受勳。不過所有的勳位,也只是身份的象徵。朝廷將不發俸祿,只給予榮譽稱號。反正這細則將在以後確定。
關於官員,首先確定的就是重臣。以後在朝廷中,內閣諸相、所有侍郎以上官員、各省巡撫、各藩地總督、十位大司寇(**官)、十五位都督府提督,以及一部分勳貴代表和御史台高級御史,還有國老(就是致仕的內閣宰相)將為朝廷的重臣。而這些重臣將共同治國,不以論政而治罪。
而對於知府、知縣等親民官的考核和陞遷,將以以下的標準來進行:
經濟狀況和錢糧稅收。對於每個地區,每年的財政稅收都將比較排名。排名高的親民官將優先陞遷。這也將杜絕前明那些親民官,不收官紳稅收來邀名,最後導致朝廷財政崩潰的惡果發生。
民生。每個地區都將力所能及地開設學堂和醫館,讓治轄的百姓可以接受教育和醫治病情。其他還有一些方面,比如提高百姓的收入、興修道路和水利等,也將歸於民生之中。
穩定。每位親民官要對治轄內的治安負責。盡量不引起**,尤其防止造反和盜匪橫行的狀況發生。如情況危急,親民官可以要求當地駐軍來幫忙。當然,如遇上災年,親民官也可以要求駐軍共同救災。
其實大平朝關於官員的一系列要求和規定,無非是要增加朝廷的財政收入。而要增加收入,固定的田畝所產肯定提高不了多少,所以也就變相地要求這些親民官,要扶持工商業的發展。同時,工商業的發展也能夠增加百姓的家庭收入。最終就是要做到——國富民強。
最後,吳世恭就宣佈了朝廷新的各大衙門以及各部主官。
因為此項內容很多,所以這裡也就簡單介紹一下。對於前明六部九卿的設置,大平朝將會大大地擴編,以此來加強朝廷的中央集權,也使得各衙門的設置更加合理。
先說禮部:禮部將分離出三個二級局——學政局、教化局和醫藥局。學政局就是管教育考試的。而教化局就是原先汝寧軍的宣傳司。至於醫藥局,從名字就可以看出它的功能。不過在醫藥局中,將有保障老弱婦孺的一個部門。而這三大局的局長,都將領禮部侍郎銜。
值得一提的是醫藥局的局長,她是大平朝重臣中唯一的女性,就是楊狗蛋的夫人——楊氏。
而禮部的主要功能,也將轉變為類似現代的外交部。而禮部中新設有一個司,名為「理藩司」,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指導大平朝向外殖民擴張的。
戶部:戶部也將分離出三個二級局——稅金局、儲備局和證券局。之所以如此設置,是因為大平朝的財政將實行「收支兩條線」的政策。因此可以這麼說,原先戶部的權利將會被大大地削弱。
而儲備局將履行現代中央銀行的職責。以儲備的金銀等貴金屬作為本金,發行銀鈔、銀元以及各類輔幣。當然,儲備局也將適當地發行國債。除此之外,儲備局還將管理糧食等戰略物資的儲備,準備隨時能供應戰爭和救災所需的戰略物資。
至於稅收,將採取全民納稅的原則。不過大平朝也將新設置幾個新稅種。比如礦藏開採的資源稅、酒稅、海貿稅、商品的印花稅等。總之一句話,大平朝的稅收主體,將逐漸從農業稅轉變為工商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