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就為這些區區外物,卻得罪了楊閣老,此事殊為不智。」張之恆小聲地對吳世恭道。
當張之恆得知吳世恭與顏繼祖達成了協議,雖然他還是為吳世恭執筆了奏章,可心中還是一直持反對意見。今天趁著吳世恭獨處,張之恆就主動求見,想要指出吳世恭的錯誤,最好能找出個彌補的方法來。
「張先生!非我利令智昏,實則無奈啊!」吳世恭歎息道。
「可大人是否明白?顏巡撫所承諾宛如空中樓閣,一旦其不在其位,所說必盡數作廢,而大人與楊閣老此隙已成,卻很難緩和,真是太得不償失也!」
這次為了要吳世恭幫忙,顏繼祖可謂是甩出了大手筆。為了讓吳世恭出手,那些答應的小條件不說,還給予了吳世恭兩大好處:一是給予吳世恭和劉澤清一萬畝濟南城附近的無主土地;二是默許吳世恭在登萊開設一個海船碼頭。
說實話,如果這兩個好處實現的話,確實能給汝寧軍帶來相當大的利益。先說萬畝地,吳世恭和劉澤清相約的是七三分成,吳世恭就可以白得七千畝,就算是一轉手就可以淨得幾萬兩。
再說那個碼頭,如果實現的話那更不得了,簡直就會成為汝寧軍的一個聚寶盆。
因為明朝的禁海,所以北方沿海地區根本沒有什麼商用碼頭,而江南和福建以鄭芝龍為首的海商,他們在自己的地盤上倒有些碼頭,不過為了隱蔽,還是以海島上的碼頭為多。
這就造成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比如:最賺錢的黃金航線——大明至日本。如果大明的北方與日本進行進出口貿易,就要把商品先送至南方。再通過南方的碼頭外運。這在明朝昂貴的物流成本面前,簡直就是一個極大的浪費。
如果能在登萊有了一個中轉站,那麼運輸的成本將大大減少,而海貿的盈利將會大大增加。還有,可以讓海船可以在沿途多個補給、維修船隻的地方。因此在以前鄭家得知吳世恭在登萊有兩家鹽場的時候,他們早就詢問過吳世恭建個碼頭的可能性。當時因為時機不成熟,所以也就沒了下文。不過吳世恭早就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了。
而吳世恭擁有了這個碼頭以後,也將在與鄭家的合作中,大大地提高自己的地位。起碼能做到擁有話語權,不會像現在一樣。被鄭家肆無忌憚地打壓。
看起來好處確實很多,但實現這一切要有一個基礎,那就是顏繼祖一定要留在山東巡撫的位置上。而且不僅不能夠被治罪,甚至不能夠被免職。由此就可以看出,實現這一點的難度有多麼的大了。
而且。顏繼祖給予吳世恭的那些東西,都是些利用職權得來的東西。而他私人並不需要為此付出些什麼。而吳世恭付出的就是實實在在的支持。也就是說,吳世恭是用實在的東西換顏繼祖虛的。這總讓人有種吃虧的感覺。
「張先生!您也在朝中為過官,依你所見,如無此事,楊閣老又對本官有何看法呢?」既然正面很難向張之恆解釋清楚,吳世恭就準備用迂迴的方法。
張之恆立刻皺起了眉。苦苦地思索了起來。想了好一會兒,他才長歎了一口氣,搖搖頭道:「不好!」
其實這道理也是顯而易見的。雖然吳世恭與楊嗣昌私人之間沒什麼交集,倆人之間也談不上有什麼看法與成見。但崇禎皇帝對吳世恭有惡感,而楊嗣昌又是崇禎皇帝的心腹,那就決定了:楊嗣昌一定會和崇禎皇帝抱有同樣的立場,所以說,吳世恭和楊嗣昌本來就是天敵。既然已經是天敵了,就不怕再得罪楊嗣昌一次。
雖然想明白了這一點,但張之恆還是接著責怪道:「大人!雖說如此,您也不應焦急如此!」張之恆的話也很有道理,再怎麼說,晚些發生爭鬥總比立刻刺刀見紅的好,要知道,現在的吳世恭畢竟羽翼未豐,樹敵不宜太多。
吳世恭也是滿臉苦澀,搖頭長歎道:「哎——!與先生明言,此次大戰將士英勇非凡,指揮也無失誤,可我還是犯了輕敵,小瞧了韃子,以為憑一萬六千汝寧軍就可大敗韃子,可沒成想韃子如此難啃,傷亡如此之大,因此,此戰雖勝猶敗,一旦處置失當,可能我們好幾年的心血全都白費了。」
「為何如此?」張之恆立刻大訝道。因為加入汝寧軍的時間較短,所以張之恆並不完全明瞭汝寧軍的財政狀況。
「先生睿智,正想向先生討教。」於是吳世恭就把汝寧軍將要面臨的狀況詳細地向張之恆介紹了起來。
首先,吳世恭為張之恆對比了一下汝寧軍和清軍的戰鬥力。吳世恭認為:汝寧軍比清軍強上一點,但強的不多。
吳世恭分析道:汝寧軍的優勢是火器,因此,正面對抗佔優;而清軍的優勢是全騎兵,機動性較強。而兩軍的指揮、戰術、單兵戰鬥力和戰鬥意志都差不多。
如果兩軍再次正面會戰,吳世恭有信心,即使不是摧枯拉朽,也能夠把清軍平推打敗。可是如果清軍主動撤退或者游鬥的話,汝寧軍可就沒轍了。而且這是在兩軍人數差不多的情況下的。所以接下來的分析中,吳世恭就有些悲觀了。
這次汝寧軍傷亡的人中,是以教導協、飛馬鎮和火炮協的兵丁為多。這些兵丁不是技術兵種,就是汝寧軍的老兵,應該說都是汝寧軍的精英。所以這樣的傷亡已經讓汝寧軍傷了元氣。
而清軍方面,雖然傷亡與汝寧軍差不多,可是吳世恭估算過,遼東滿蒙聯軍的數量不會低於二十萬(其實這是吳世恭估算得高了),應該說還沒有傷筋動骨。所以這裡外一比較,汝寧軍與清軍的實力其實拉得更開了。
接著就是恢復性。清軍那裡因為情況不明,吳世恭估算不出。可汝寧軍這邊如果要恢復戰前的水平,起碼需白銀四十萬兩,其他的馬匹、物資還不算。而此次出征,汝寧軍根本沒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可以說是分文未得。所以現在的吳世恭也遇上了與崇禎皇帝一樣的問題——糧餉無處籌措。
唯一比較好的地方就是,吳世恭擁有超過十萬的護莊、護礦和護路隊,所以預備的兵源還不缺,但是阻礙爆兵的關鍵也是錢。
最後吳世恭向張之恆坦白了汝寧軍的家當。現在的汝寧軍,可以動用的壓箱底的錢最多就是七、八萬兩,所以這個缺口很大。
而吳世恭回汝寧就想再通過變賣一些產業籌措四、五萬。可是除此之外,就沒有什麼來源了。所以這個缺口相當大。因此,吳世恭才會答應顏繼祖,想要得到一些是一些。沒辦法,現在的吳世恭也是窮瘋了。
「那大人再發債券,向士紳籌措如何?」張之恆問道。
「我已想過此法,可前債未清,後債難解,士紳家浮財畢竟有數,他們又大多買股票、存錢莊,最多籌措二、三萬,真是杯水車薪啊!」吳世恭早就想過這個辦法,但汝寧、歸德的游錢投資的方向太多,股票和期貨的吸引力也太大,所以對發債券,吳世恭也沒什麼把握。這時候的吳世恭真有種作繭自縛的感覺,自己發明的金融產品,卻吸走了市面上大量的錢財,以至於現在就是想借債,都很難借到。真是成也股票、敗也股票啊!
「那大人可有多餘的土地發賣?」張之恆又問道。
「汝寧軍所擁有的土地其實也很緊,傷殘、陣亡兵丁撫恤、退伍兵丁安置、莊農贖買到期、農奴轉為ziyou民分配,都聚在了這幾年,其實土地已不夠,就是寅吃卯糧,也支撐不了多長的時間。唯一可動用的,只有這次濟南之地和鄭游擊夷洲之地。」
「可濟南之地賣不出價。連年災荒,地價已壓到極低,急著想出手,更是難尋買家,除非我們再讓價格。而夷洲之地更不可能了。除非是賣給鄭游擊,要不,連一個買家都找不到。可鄭游擊根本不缺夷洲之地,所以那地方有也是無。」一邊說,吳世恭一邊抓著頭皮,這時候的他顯得是相當的煩惱。
張之恆也感到相當棘手,又想了半天,他也只能夠說道:「那大人也只能減少兵額了。以兵之jing來替換兵之數了。」
吳世恭再次苦笑了一下。他知道這個問題很棘手,詢問張之恆無非是死馬當作活馬醫。見到張之恆也拿不出辦法,吳世恭的心中反而是落下了石頭。
吳世恭心想道:自己也許太執著了,一直妄想著恢復原有兵力。可是實在沒辦法也只能夠退一步了,這樣反而是海闊天空。雖然傷亡了一萬多,可吳世恭還是有五萬勁旅。只要再苦心經營幾年,汝寧軍的實力還是會恢復的。不過在這幾年中,汝寧軍也不能夠再發生大戰,自己已經經受不了這樣的損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