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魯成他們過了華州就進入了潼關,然後是河中府,從此也就進入了中原大地。
行程依舊,一ri他們就進了河中府萬泉縣的縣城。這是一個窮縣,外面就沒有像樣點的集鎮,所以他們只能進縣城停腳和置辦物資。
到了晚上,卻有個官帶著幾個鄉紳找上了他們住的客棧。
進城就是麻煩,因為他們是名人了,在城裡時間一長,就會被人認出來,而麻煩事也會接踵而來。有人會來看一眼為快,也有人來熱情的請上一次酒。這本來沒什麼,魯成以前也不是沒見識過人們的熱情。但就怕是有人會煞風景,「魯壯士,能否去平了某某賊寨?」
平賊寨,本不是魯成的工作,那是因他有他的目的才去做的,找哥、鬧名聲、鍛煉隊伍、讓兩小年青死了去做土匪的心等等,但就是沒有要為民除害、寧靜地面的願望。他若有這個願望還不把他給累死啊!因為環境就這樣,這山賊就像是那些永遠不倒的山林一樣始終會是存在的。
不過魯成倒也不是都一口拒絕,酒喝得熱鬧時也會答應,不過前提是要有合適的報酬,這樣魯成倒不介意去做一次傭兵。只是魯成這個傭兵可是高級傭兵,任務有保證,這價錢自然也不低,每個大賊一千貫起步,先給定金再去捉人來。
一千貫,也就一百萬錢,以這個價打底換那個時代都是不算高。因此有些富戶若是肯拼拼都是拿得出的,不過就是碰到一些不肯掏的就往往要冷場,所以魯成最不希望有人來請他剿賊。
不過這次,卻正是魯成不想見到的。
來的官是當地縣令,姓劉,四十來歲,一身綠袍已洗舊,還有補丁。這官和幾個鄉紳見了魯成並自我介紹後就直接開門見山的要魯成去平了境內萬泉山上的賊寨。
萬泉山魯成知道,他剛去城內轉悠時就知道了,此山上有一幫惡賊,鬧得縣裡不太平,這縣裡還出了五百貫的懸賞。賊不是好賊,只是那懸賞太低了點,所以當時魯成沒理。現在見這官一臉正氣又儉樸,魯成倒不介意開恩耽擱一下。魯成就道,「做倒是可以去做,只是我們也要吃飯的,這懸賞金額能不能再提高點?你們懸賞的可是三人。」
劉知縣就道,「本縣是個窮縣,每一個銅板都有用處,就這五百貫還是這些鄉紳湊的。」魯成看了一眼那有補丁的官服點了點頭,就轉問鄉紳,「那你們是不是能再補點,按現在的標準可都是一千貫一個起價。」
一千貫真不高,時下行情就是追個逃犯也是要一千貫起,只是這個縣有點窮酸相。但幾個鄉紳互相看了眼,有點遲疑了。這時,劉知縣又開口了,「魯壯士,捉那幾個山賊只是你的舉手之勞,以我看,這五百貫已可以了,且這五百貫已是這幾位出的,本縣已不好意思,就別再難為他們吧。」
魯成就不滿意了,心道,你是我誰呀,你不好意思那是你的事,與我何干?就道,「劉縣長,話不能這麼說,是不是舉手之勞那是我們的本事,和這事情無關,這個事情就是值這個價。再說這種事情也不是絕對就能手到擒來的,它有生命危險,說不定就要出現死傷,所以一千貫一個是不能再少的。」
劉知縣也不滿意了,道,「魯壯士,民間可是說你是義士,難道你只為錢才肯幹?」
魯成說道,「我從不說我是義士,我們是賞金獵人,幹活拿錢是天經地義。再說我們幹的這個活是個風險性很大的活,風險大,這工傷保險費、死亡保險費、養老保險費等等就不會低,所以價格絕對不能降低。」
劉知縣頓了一下,沒想到魯成會如此說,也不解魯成的什麼保險,他又說道,「就算這樣,你還可從賊髒中拿你的那些什麼費的。」
魯成道,「這不行,如果你們沒聽說過,那我再說一遍,我們是講職業道德的,我們的職業就是捉賊賺官方懸賞金或經官方認可的委託金,賊髒我們不會動,動了就是說我們是為了他們的錢才去捉他們,就變成掛羊頭賣狗肉在圖財害命了。因為我們去捉賊不是針對賊,賊和我們是無怨無仇,我們針對的只是這個有報酬的任務,且是官方的或官方認可的任務,所以賊髒的錢我們絕對不會拿。」
劉知縣和幾個鄉紳再次愣了一下,有一鄉紳道,「可他們的髒款大多是從我們這兒搶去的,你就是拿了也可算是我們給的報酬。」
魯成搖搖頭道,「不是這樣理解的,我只負責去抓人,不負責幫你們追髒,所以那些賊髒在名義上不是你們的。那些髒款我還是會委託人用作賠償死者家屬的,男女不分、童叟無欺,每人兩百貫,多餘用作慈善,這是我出手的規矩。如果你們要想雇我完成這個任務,我會在合約中註明此項的,也是不可更改的條款。」
其中有一鄉紳就道,「那我們再雇你追髒呢?」魯成道,「追髒這種可能有糾紛和法律歧義的事情我們不做的,所以免談。」
鄉紳呆了呆,「那我們化錢只能捉個人來?」魯成道,「應該是的,不過你們一是可以報仇解恨二也可以止損以後過上太平日子,並不是在花冤枉錢。當然,值不值你們自己考慮,肯不肯也是你們的事。」
那劉知縣到這兒就有點半懂不懂的明白了魯成的道理,魯成就是在隨心所欲的剿賊,不為國也不為民,他自己去捉賊領賞不算,若是要請他去,那就是鄉紳花錢魯成得名聲,鄉紳本身並不能因花錢而得到補償。就說道,「可鄉紳本就是受害者了你又何必要他們再出一筆錢?」魯成卻道,「你的道理是對的,可這這本來是官府責任,誰讓官府的賞金少得可憐?」
「可本縣是窮縣。」劉知縣道。魯成道,「那不是我的錯。」劉知縣又道,「你就不能少要點?」魯成道,「你不能把官府沒負到的責任攤到我身上,我沒道理少收錢。」
幾個鄉紳一直不作聲,看來他們認為止損不值那個價,這事是要僵了。不想那劉知縣他卻抹起了淚,「魯壯士,本縣窮也就是窮在這些賊身上,他們鬧得地方不得安寧。我前任及我任上也不是不努力去捕賊,但錢糧花了不少,也死了不少公人卻沒能奏效。又請府軍來剿,卻只是更多的錢糧花出還是無可奈何。如今是府庫一空還欠著不少公人的撫恤,幾番出兵這些鄉紳也早已破費頗多,對他們我也本是愧對。魯壯士,你出手要把賊髒賠於受害人家我也都應你,可你能否看在受苦的百姓份上,看在這些鄉紳早已不堪重負的份上便宜出一次手?這就算我求你了。」劉知縣換了個方式來求。
拋高帽的人魯成不是沒遇過,可再是高帽畢竟當不了飯吃,魯成一概不理。不過這個官兒沒來拉高調,反是抹淚相求,魯成倒第一回碰到。會哭的都是能人,於是魯成又一回敗在了淚水上,魯成在當夜就去完成了任務。然後就趕緊交了任務走人。
可這次之後魯成的剿賊之心就越發的淡了。其實,他對很多土匪的行為是很看不慣的,所以他願意去做賞金獵人。可他也明白,土匪多不是土匪的問題,是官府的問題,他自己也差一點加入土匪隊伍。所以,這捉賊頭真不是他的責任,他也一直是以交賊拿錢來強調這一點,他也能對沒錢用高帽子來套的人一口拒絕,可碰上這哭哭啼啼的人他軟了一回,事後就覺得不得勁了。
有一回就可能會有第二回,這種有違他原則的事情一多,這剿匪的責任卻又要轉到他身上來,一念如此,他就想乾脆少做或不做這個剿匪的活了。
不過那會哭的劉知縣卻因有所感,長期困擾縣內的問題魯成卻能一夜解決,這是個人才,魯成的不拿賊髒賠償受害家人也算是高風亮節,可他不應各地府縣的招用和令人困惑的「怨魂勾人」事件長此以往卻要毀了他。想到這些,領了魯成情的劉知縣就覺得要做點什麼,他就仔細收集了些魯成的事跡,然後就上了個奏本給皇帝,請求皇帝出面來招錄了這個民間奇人異士。卻也就是要把魯成拖進那個責任中去。
這個好心的劉知縣的奏本就輾轉來到了皇帝即道君皇帝趙佶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