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天朝南下,但當晚李氏族中長者便被刺殺一空。城中其他貴族在天朝使者威逼利誘下,便趁李氏混亂之時,起兵屠滅了李氏。
張揚剛剛領兵到的城下時,城中貴族便都出城歸順了。張揚安撫了城中貴族,便令人去收羅船隻,準備渡河。
金沙江的水正如眾人進入大理後所見的江河一般清澈,只是卻少了許多溫和。急的水流激盪在河中暗礁上,發出「轟轟」的巨響,雪白的浪頭讓人望而生畏。
過了金沙江,大軍便可直撲大理,沿途也再沒什麼重鎮要塞,而且大理防守兵馬也已被抽調一空。眾將對這一行,多少有些不滿,雖然眼看便要消滅一國,但此行卻無多少硬仗,眾人的所得獎賞自然也不會太多,本是看著湍急的河流,也是暗自搖頭。
張揚轉頭對剛剛被封為善巨郡郡守的白族土司楊藝道:「卿收集到多少船隻了?」
楊藝雖然也是白族大豪,但在城中貴族中也不是什麼頭面人物,只是也學建昌府守備把女兒孝敬給皇帝,才得了郡守這個高位。看了看身後無邊無際的大軍,心裡不由打起鼓來,道:「臣已把方圓五十里的船隻都徵集來了,但加上水軍船隻,大船只有三十餘艘。小船多些,有近三百艘。」
張揚並沒打算讓自己境內出現什麼割據勢力,因此才封了一個勢力並不算強大的土司,這樣一來他想保住現在的地位也就只能依靠自己。再在城內留些兵馬。足以保證自己征服越李朝了。等自己騰出手來,也就該撤消這些土司了。
張揚現在並不想使這些土司鋌而走險,尤其眼前之人還有些利用價值。聞言點頭道:「卿做地已經不錯了,攻下大理後,朕會給你記次軍功地。」
楊藝雖然剛剛歸順天朝,但這幾日也從天朝武將口中得知軍功的重要性,即使文官陞遷,也是有軍功的優先。聞言。忙叩頭謝過皇帝。
張揚打開地圖,看了看道:「花榮部馬軍先渡河,之後朕親領馬軍攻佔大理,張開部渡河後往大理接應。其他四部渡河後直攻弄棟府(姚安),之後朕會往那裡會合你們,與大理主力決戰。」
花榮聞言,愣道:「馬軍沒有攻城器械,光是馬軍恐怕無法攻下大理。」
張揚笑道:「大理城內守軍只剩千餘人了。倘大一個大理城,他又如何守得住,朕親自奪門便是。」
眾人見皇帝如此說,便也去安排渡河之事。
~~~~~~~~~~~~~~~~~~~
大理王宮。段和譽看著下面慌亂地文武大臣,不由暗自搖頭。先祖開國之時手下能臣武將極多,傳到自己這一代,怎麼就只剩一些草包了。僅有的幾個有些才能的人,還是出自高氏,可惜高氏心懷叵測。想及此,不由歎了口氣,道:「現在天朝一萬騎兵已經渡過金沙江,向大理奔襲而來,眾卿看看該如何辦啊。」
副相高泰運道:「現在城內兵馬已經只剩一千,料難阻擋天朝兵馬。不若暫避鋒芒,遷都東都(善闡府今昆明)。等相國領大軍回師後,再伺機奪回都城。」
東都是你家封地,朕要到的那裡,即使奪回大理,到時恐怕皇位也成了你高氏一族的了。段和譽也不置可否,轉頭向自己侄兒大理守禦使段武道:「你看這大理還能守否?」
段武被高氏調走麾下大部兵馬後,已有了十分戒心,自然也不想再送入虎口。見皇帝看向自己,忙出列道:「臣以為皇上應堅守待援。」
話未說完,高泰運便呵斥道:「段武是想害死皇上,臣請皇上治其叛國之罪。」
段和譽對高泰運兄弟的放肆也已習慣了,見他公然誣蔑自己侄兒,雙眼也不由閃過一絲厲色,但想到現在局勢,只好搖搖頭道:「高卿且退下,段武繼續說下去。」
高泰運也還不敢與皇上武鬥,瞪了段武一眼,這才不甘地站回原位。
段武道:「天朝兵馬輕騎來襲,必然沒有攻城器械,只要我們據城死守,天兵便無法越雷池一步。皇上再令騰沖府和乞藍部兵馬勤王,等相國率軍回師,天朝兵馬便陷入三面受敵之境。天朝兵勢一挫
郡、建昌府必有部族起兵反抗,到時天朝便進退兩難們可以生擒天朝皇帝,到時不難逼天朝割土賠款。」
段和譽聞言,點頭道:「卿所言甚是,只要我們據城死守,天朝騎兵又焉能飛進城來?段武聽封。」
「臣在。」
「朕封你為全國兵馬副元帥,負責抵禦天朝入侵,可以隨意調動城內丁壯和西各部。」
高泰明藉著瓜分中原的行動,成功掌握了國內大部分軍事力量,又以中原利益為誘餌收買了東三十七部,若無意外,打下廣南後,便會班師回國,逼段和譽禪位。
廣南局勢一夕數變,高泰明與越李朝正高歌猛進,爭論如何分割廣南時。天朝已攻佔江南大部分州府,王寅、司行方也已收服摩尼教殘部,並率師進入廣南,其後董平、梅展、項元鎮三部也相繼率師進入廣南。
越李朝自起兵以來便沒有遇到什麼有力抵抗,兵驕將傲,與王寅、司行方所部一接觸,便大敗一場。加上各地民眾不斷反抗,越李朝無力分守各地,越李朝太子李陽煥見機不妙,便帶劫掠的財物往國內退去。
越李朝一退,高泰明也不敢duli對抗天朝數路兵馬。好在高泰明通過這次征伐,已把忠於段氏的軍隊消耗大半,高泰明便抱著回國奪位的想法,帶兵往老窩退來。天朝五路兵馬自然也是窮追不捨。
剛剛到的烏桓舊地,烏蒙王羅杓內弟祿氏又率烏蒙殘部截擊大理退兵。高泰明本準備剿殺烏蒙殘部,再回身抵抗天朝追兵時,卻聽得天朝已經擊退西夏、吐蕃幾國,天朝皇帝更是直接領兵從西川攻入了大理。高泰明也不敢再逗留,擊退烏蒙殘部,便領兵倉皇往國內退來。
高泰運本來也等著去廣南做一方親王的,誰知局勢惡化,廣南已經無望。自然不甘再被段氏奪權,聞言出列道:「段武年輕識淺,恐無法承擔如此重任,臣願領此命,還請皇上成全。」
依附高氏的文武官員也紛紛出言附和。
段武雖然經常被段和譽警告要小心行事,但畢竟年輕氣盛,見高泰運三番兩次冒犯自己,對皇上也沒有半分敬意,不由大怒,思及現在城內兵馬都是自己麾下,便奏道:「高泰運咆哮大殿,實乃對皇上不敬。臣請治其不敬之罪。」
高泰運橫行一世,段和譽都得讓他三分,見段武敢指責他,驚愕過後,並沒一絲畏懼之色,反而指著段武,道:「段武誣蔑朝廷大臣,請聖上治罪。」
依附高氏地人見主子發話,便也一起開始攻擊段武。忠於段氏的大臣見段武發難,以為皇上要剷除高氏了,也紛紛指責起高泰運來。
段和譽看了一會,見眾臣不但沒有消停,反而越扯越嚴重,不由大怒,喝道:「都給朕住嘴,朕意已決,仍由段武負責守城。」說完便起身往後宮走去。
高泰運見狀,怒哼一聲,便也率眾而去。
段武則徑直往後宮而來,見到皇帝,便道:「叔叔,現在城內兵馬都是我的親信,何不趁機剷除高泰運和他的羽翼,然後再令人傳信前線將領,斬殺高泰明,我段氏便可重掌大權了。」
段和譽搖頭道:「你還是太年輕了,高氏受封數代,高昇泰(高泰明之父)更曾篡位,只是迫於見國內百姓懷念我段氏之功,臨終才囑咐高泰明還政於我段氏,高氏繼續執掌相權。雖然高氏退位,但其朝中勢力盤根錯雜,你麾下兵馬也不完全可靠,不然高泰明定然不會把他們留下。」
段武聞言,忙道:「侄兒麾下兵馬都是我一手訓練,必然是忠於我段氏。」
段和譽擺手止住段武,道:「即使我們能剷除高泰運,掌握城內局勢。高泰明老奸巨猾,卻不好剷除,一旦失手,國內便要四分五裂了。那時我們還如何擊退天朝,搞不好便要亡國滅家了。你下去好好想想,萬萬不能輕舉妄動。」
段武雖然還有些不甘,但見段和譽已經轉過頭去,便也告退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