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揚與三娘行了多時,才見到一處村子。荒蕪的四野使這一處農村景物,更顯荒寒。村中只有十多戶人家,多半都是敗屋號風,頹垣不掩。茅簷雪壓,冷灶無煙,看去十分殘破。
張揚見三娘粉臉已經凍的通紅,便道:「時辰不早了,我們先在這裡吃些東西再走。」
三娘出身大戶,雖然自小練武,可也沒吃過這般苦楚,只是對張揚心有遐思,才強自支撐。聞言忙道:「好的。」
張揚見西首一家,雖然同樣是土屋,但牆上土色新舊不同,好似修補過多次,比其他人家乾淨一些;門外的雪,也似經過多次打掃,只積有薄薄一層。便上前喊道:「屋裡有人嗎?」
門開處,一個三十多歲的漢子出來,見張揚與三娘衣衫華貴,忙道:「官人有何吩咐?」
張揚拱手道:「我們是過路客人,尋不著酒食店,想在你家回些飯食。不知主人可否行個方便?」
那漢道:「家中只有些粗糧,恐怕客人難以下嚥。」
張揚也想看看普通百姓吃些什麼,聞言笑道:「無妨,我們隨便吃些就行。」
那漢聞言,便也把二人讓進屋子。
一個三十多歲婦人聞聲從裡間出來,見二人衣著華貴,頓時有些手足無措了。
那漢對張揚道:「村蠢婦人,沒見過什麼世面,讓二位見笑了。」說完又對婦人道:「你去把家中剩餘糧食煮了,招待客人。」
那婦人聞言,不由閃過一絲猶豫,但見丈夫已有怒色,忙進裡屋去準備。
張揚見這漢子語言不似一般莊戶,便道:「主人不是在鄉下長大?」
那漢道:「官人慧眼,小的也在城裡做過些營生,只是後來衝撞了一個小吏,才搬回老家過活。只是近年苛捐雜稅愈多,怕在這裡也長久不了。」
張揚道:「我聽的梁山張揚把水泊方圓五十里土地都分給了百姓,又不收捐稅。這裡離梁山也不遠,主人何不往那裡去?」
那漢道:「那裡雖然是樂土,但仁義大王幾次攻打城池,朝廷必然還會派兵圍剿,到時恐怕泊外百姓也要遭殃了。村裡無法過冬的人都去了,我以前還有些積蓄,勉強可以熬到夏天,便也未與他們同行。但若今年還有天災,為了活命,我們也不得不去那裡了。」
張揚去年為了培養一些熟悉內政的人員,把方圓五十里的土地重新劃分了一下,又給一些無糧的百姓分了不少糧食。因此江湖上都稱張揚為仁義無雙,百姓則叫他仁義大王。聞言也理解他的擔憂,又不知與主人該說些什麼。
正尷尬間,屋外傳來一個童音:「爹,娘,哥哥又打到倆只麻雀。」
說間,房門已經被從外推開,一股冷風也隨之鑽入屋子。一個五六歲小孩也跳了進來,穿著一身兩袖和膝蓋都打著補丁的舊棉襖褲,通紅的小手還捧著倆只麻雀。見到張揚二人,忙把麻雀藏到了背後,怯生生的看著父親。
後面進來的一個十來歲小孩見到家中有客人,忙引弟弟進了裡屋。
那漢尷尬的道:「這孩子在鄉下長大,見倆位客人衣衫整齊,大概以為又是官差來催逼捐稅了。」
張揚也知道官差平日十分兇惡,對百姓更是非打即罵,還要撿好的吃喝。聞言笑道:「無妨,我見這孩子甚為機靈,日後一定可以光耀門楣。」
又閒聊片刻,那婦人便端出倆碗粥來。張揚見其中不過是一些蕎麥、糙米、紅豆,真的算是粗糧粥了。張揚在部隊特訓,曾吃過生牛皮,在這大冷天,能喝到熱粥,已經滿意不已。三娘卻是錦衣玉食長大,看著碗裡的粥,卻有些難以下口。
倆個小孩也端著小碗蹲到牆角開始吃飯。張揚發現那個小孩不時便瞄向自己的碗,不由一愣。起身見他們碗裡居然是一些粗糠和一些黑色的植物葉子熬成的粥,才知主人已經把最好的飯食給了自己了。
張揚把碗伸到小孩跟前,道:「我們換一下。」
那小孩看著張揚碗裡的「美食」,不由嚥了口唾沫。剛要說話,那孩子父親已經搶先道:「他吃慣糠粥了,客人不用管他。」
張揚笑道:「我也嘗嘗糠粥。」說著便與小孩換了碗,一飲而盡。只覺嗓子被粗糙的糠皮割的一陣生疼。
三娘也已過來,見那哥哥碗裡的粥,不由也是一愣,把自己的碗也硬塞給他。
男主人見狀,忙對倆個兒子道:「你們還不還給客人。」
張揚笑道:「我已經飽了,讓他們吃。」
三娘也道:「我旅途勞頓,也吃不下東西了。」
那漢也把三娘表情看在眼裡,尷尬道:「家中貧寒,讓倆位客人見笑了。」說著又讓渾家給三娘乘了一碗水喝。
張揚與三娘又休息一陣,便也告辭上路。
那個小孩也不再害怕二人,與父親直送出村口。
張揚道:「天氣寒冷,主人請回。」
那漢道:「客人路途不熟,我再送一程。」
張揚見主人堅持,只好又走了幾里,然後停步,塞給小孩一錠銀子,道:「叔叔第一次見你,也沒帶什麼見面禮,便給你一錠銀子,以後買些衣服穿。」
那漢見狀,忙道:「招待不周,怎敢再收客人錢財。」
張揚道:「無妨,我也不缺錢財。孩子衣服單薄,你快領他回去。」
主人聞言,也知道人家確實不缺銀錢使用,拜道:「那多謝客人了,容我父子目送客人。回程時一定再來寒舍。」
張揚又摸了摸那小孩,才與三娘上路。走了很遠,二人見那父子仍站在村口。
三娘道:「張公子,你說天下這樣窮苦的百姓多嗎?」
張揚反問道:「那你家莊上的莊戶吃什麼?」
三娘道:「好像爹爹借給他們許多粗糧,應該和咱們剛才吃的差不多。」
張揚笑道:「那是他們碰上好地主了,不過那借的糧食也不知道得多少年才能還清。正因為有這許多活不下去的百姓,各地才有許多百姓落草啊。可皇帝仍然只知享樂,又有許多奸臣弄權。也只有推翻宋王朝,建立一個新的政權,百姓才能過上好日子了。」
三娘以前看的不過是一戶一莊,聞言不由開始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