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求仙無門

龍騰世紀 第一百三十五章 兌換築金丹 文 / 一言生死與卿同

    第一百三十五章兌換築金丹

    秦王秦廣身死,華中國朝中大亂,各個手中握有兵權的將軍擁兵自重,紛紛霸佔郡縣,自立為王。再加上原先就起義反叛的諸侯們,華中國當中大大小小的勢力達到了三四十個。其中以吳王吳盡、胡王胡光啟、馮王馮群、齊王齊然、周王周洪宇幾人勢力最大。

    吳王吳盡霸佔了閩郡、廣郡、良郡、越郡、江郡、夏郡、泉郡七個郡縣,是各個諸侯當中所霸佔地盤最大的,手下有一百萬軍士,實力也最強。

    胡王胡光啟原先是朝中的統帥天下兵馬大將軍,是德妃胡媚兒的哥哥,現在正統領著朝廷剩餘的八十萬將士,守衛著京郡、東郡、贏郡、劉郡、田郡、木郡六個郡縣,一舉掃除了朝中的反對黨派,自立為胡王。

    胡光啟的胡家也曾經是秦朝中的貴胄,胡媚兒也正是混入了胡家,害死了真正的胡媚兒,化作了她的樣子,才能夠一步步的接近君王秦廣。之後更是傾力扶植胡家的人,擾亂朝政,唆使秦王秦廣殘害忠良,禍及百姓。

    而馮王馮群則身世更是傳奇,他以一個逃走的徭役身份,號召起一個起義隊伍,攻鄉鎮,打縣城,一路拉幫結派,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驚人口號,招攬了一大批忠實的追隨者。

    由於馮群出生就是平民徭役,更加的獲得了老百姓的認可,幾乎馮群每到一處,老百姓聞馮群之名,甚至都會綁著村長、鎮長來降。

    可以說,馮王馮群所率領的大軍完全就是老百姓自己的軍隊,雖然不多才七十多萬,但是卻個個都是敢打敢拚的硬漢子。在馮群的帶領之下,一路攻陷了朝廷六個郡縣,馮群也一躍成為霸佔了六個郡縣的一方霸主諸侯。

    接下來的齊王齊然就略微遜色了,二人本就是秦國的貴胄之後,和吳王一樣,原先手中就把握著兩個郡縣的大權,麾下將士也有數十萬,朝廷大亂之後,也自立旗桿,有謀取天下之志。但是二人的軍力和謀略眼光有限,也只佔領了四個郡縣。

    其他的一些佔據了一兩個郡縣的小勢力,要麼也自立旗桿,想要謀取天下,要麼就是依附於這五大勢力中的其中一個,想要在大樹底下乘涼。

    至於各個修仙門派,除了已經因為秦王朝衰敗而被淘汰出局的第一大派昆吾派之外,其他的修仙門派多多少少的支持著某些勢力。

    受到修仙門派支持最多的要屬實力最強的吳王吳盡,不僅是第二大修仙門派蒼雲派鼎力支持著,就連其他十大門派中的青炎派和羅天宗也站在了吳王吳盡的一邊。

    龍鳳宮和金兵門以及二者後面的昆吾派卻站在了胡王的身後。

    馮王馮群則有幸得到了符修門派九衍門的全力支持,其他的兩大勢力就只是受到散仙會和一些小門派的支持了。

    華中國也就是在這混亂的幾年當中,各個諸侯相互結盟和征討,五年過去了,最後只剩下了三大勢力。分別是吳王吳盡、胡王胡光啟和馮王馮群。

    華中國的勢力成為了三足鼎立之勢了,吳王吳盡霸佔著三十多個郡縣,胡王胡光啟和馮王馮群分別霸佔著二十多個郡縣。整個華中國七十二大郡縣已經被分割成了三大塊,分別被稱為吳國、胡國和馮國了。

    在吳國當中,當初只是吳王手下軍政處處理軍務的一名大臣的王自貴現在已經成為了手握百萬大軍的吳國兵馬大元帥了。

    在李華和一干蒼雲派、青炎派和羅天宗修仙弟子的協助下,王自貴的大軍屢戰屢勝,幾乎就沒有被打敗過,一路為吳王立下了汗馬功勞。

    而一路上幫助王自貴大軍攻城掠地的李華也收穫不少,現在在那個福城功勳榜上,李華就以十六萬的總功勳牢牢的霸佔在榜首。而第二位的是雷凌,也足足有了十萬的功勳。蕭穆冰僅次於雷凌,九萬多的功勳。其他的一些門中弟子也都有了豐厚的功勳,有的兌換了靈石,有的兌換了丹藥,有的兌換了靈器。

    李華卻一直攢著自己的功勳,一點也沒有兌換,因為他要兌換的是築金丹。

    現在,存滿了十六萬的功勳,李華可以一口氣兌換處五顆築金丹了。按照李華自己的估計,自己必須要用五顆築金丹才能夠修成金丹。每一顆築金丹需要三萬功勳兌換,李華的十六萬功勳兌換五顆築金丹還有剩餘。

    據金丹長老全逢說,本次門派總共才派下十顆築金丹,李華可是時刻關注著這十顆築金丹的動向,如果一旦數目不太夠了,李華立馬就會來兌換。

    先前已經被蕭穆冰和雷凌各自兌換走一顆築金丹了,也就是剩下八顆築金丹了,李華也不急,一直積攢功勳直到一口氣能夠兌換五顆築金丹的時候,才來到福城的玉碑前。

    「李華啊……好久都沒有看到你了!聽說你最近可威風了,幫著那個百戰神將王自貴一路攻城掠地,就沒有被打敗過一次的!有出息了……」

    全逢長老好像許久都沒有看到李華了,但是李華在外的那些威風事跡卻一點也不露的傳到了他的耳邊。

    「全長老過獎了,那都是王自貴將軍用兵如神,和我能有什麼關係?」經歷過大小戰鬥上千次了,每一次李華都用通過玉珮內的元丹控制城中人的把戲,將城門騙開,然後弄得城中內亂,王自貴就乘機帶兵突破攻城。但是,這僅僅只局限於王自貴和李華自己知道,其他的將士和修仙者只當王自貴每次都事先勸降了城中的某些帶兵將領,有了內應,自然攻城順利了。

    「我在這裡守著,就看見你那功勳蹭蹭的往上漲,十六萬功勳,那得能夠兌換多少東西啊?就連我這老頭子也開始羨慕你起來了。」

    全逢長老笑瞇瞇的,搓了搓手道:「我老頭子照顧了你這麼久了,難道不應該給點辛苦費?」

    「嘿嘿!全長老,我這次可是來兌換築金丹的,我自己可能都還不夠,哪裡還有功勳兌換東西孝敬您老呢?」李華嬉皮笑臉的跟全逢開著玩笑,然後就轉到了玉碑旁邊,神識進入玉珮,向玉珮發出自己兌換五顆築金丹的請求。

    噗的一聲,那玉碑當中就吐出了一個精巧的白玉瓶,裡面裝著五顆築金丹。

    而在全逢長老的眼裡,就看到那功勳榜上李華的數據後面的已兌換功勳從0一剎那間就變成了15000。

    「你……你難道一連兌換了五顆築金丹?」

    全逢不可思議的看著李華,平常人用一顆築金丹就可以成功結成金丹,要是失敗了,只有兩種情況,一個就是結金丹的過程當中被打擾了,心思不夠專注,機緣不夠,失敗了。另一種就是身體的資質是半步築基型的,同樣也需要更多的築金丹才能夠完全結成金丹,就像蕭穆冰一樣。

    「嘿嘿!全長老,這築金丹可是好東西,多留點總不會錯!」

    李華彈了彈裝著築金丹的白玉瓶,對著全逢神秘的說道:「這要是將築金丹拿到拍賣會之上去,那拍賣的價格可就……」

    全逢一瞬間就明白了李華的心思了,他以為李華是要將自己用剩下的幾顆築金丹拿出去拍賣。要知道築金丹都是把握在大門派的手中,流落出去的屈指可數,李華要是將這些築金丹拿出去拍賣,肯定能夠大賣一筆的。

    「這個……你最好偷偷進行,不要讓門派知道!」

    全逢想了想警告李華道……

    畢竟蒼雲派中想出利用功勳來兌換築金丹本來就是為了培養本門的弟子,要是有弟子多多兌換築金丹,然後拿出去轉賣給其他門派的弟子,那於蒼雲派非但無益而且還有害。所以,全逢為了李華考慮,小心的告誡著他。

    「知道了,全長老,你放心!不會讓門派知道的。」

    李華拍了拍胸脯做了保證。

    「不過,如果你晉陞到了金丹期,就不能夠再留在俗世的戰場中賺功勳了,像先前的蕭穆冰,兌換了一顆築金丹後,成功的晉陞為金丹期了,就必須要回到蒼雲派當中去了。而那個雷凌還是比較聰明的,兌換了一顆築金丹,並沒有急著服用,繼續在戰場中建功立業,賺取功勳。」

    全逢長老的話中意思,就是要讓李華將築金丹暫時放在手中,不要急著服用,以後多賺些功勳,兌換一些有用的靈器和丹藥等等。全逢自己其實都在後悔,為什麼自己是金丹期的修為而不是築基期的修為,如果是築基期的話,他也就可以參與到這種賺功勳得靈石、靈器的門派獎勵當中了。

    弄得現在,全逢長老每天要看著那麼多的門中弟子,來到這玉碑面前,用自己的功勳兌換著各種各樣讓全逢長老都眼紅的獎勵。

    「這個嘛,再說了!」

    李華嘴上是這麼答的,心裡卻在想著要早一點進入金丹期了。築基期在修仙門派其實是算底層的存在,雖然底下還有練氣期的弟子,但是門派的正式弟子都必須是築基期的。而進入到金丹期之後就大有不同了,金丹期就是門派的中層了,許多事情也自主了許多,有更多的時間和資源用於修煉了。

    更讓李華有馬上晉陞金丹期想法的卻是那一枚老祖宗李中天留下來的戒指。那一枚儲物戒指上面留有禁制,必須是擁有李家血脈的人到達金丹期以後才能夠開啟。

    一個達到渡劫期的門派掌門的儲物戒指,想必裡面好東西不會少,至少靈石和仙法是不會缺少的。李華現在最缺的就是這兩樣了。

    戰爭果然是燒錢的,不僅是那吳王大軍糧草的消耗厲害,李華自己的靈石消耗也十分的厲害。

    那一次在拍賣會當中僥倖弄來的五百塊上品靈石已經在這五六年來花的七七八八了,一部分是購買各種符菉丹藥,一部分是用於自己的修煉。

    至於功法,現在李華在這俗世當中,看到的拍賣會和集市上的仙法都是不入流的,而且還賣的非常之貴,李華是不想買也買不起,所以一直以來,還是使著那幾門仙術。

    「全長老,我走咯!以後有空再來看你……」

    李華兌換完築金丹了,將築金丹小心的收在玉珮內的空間,準備回去衝擊一下金丹期,就匆匆的跟全逢告別了。

    「你有哪一次是真正來看我的啊!都是無事不登三寶殿的小兔崽子……」全逢白了李華一眼,然後看著李華的背影又自顧自的坐在蒲團上打坐練功了。

    (ps:第四更送到!今天碼字有點慢了,老實出神發呆了!另外,我現在肚子很餓啊!想去吃飯了,在圖書館可真是難熬啊!今天到現在差不多寫了一萬字了,還有一萬多一點,不知道能不能徹底補完!反正各位書友,我盡力去補齊吧,補不完的話就明天繼續補!反正俺是個守信譽滴人,欠賬是會還滴!累死累活也要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