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奮鬥在三國

龍騰世紀 第九十六章 蹋頓踹營 文 / 我就是胖

    隨著蹋頓的軍隊越來越接近軻比能的大營,大營裡的火光越來越多。蹋頓已經看到了,身穿皮甲,手拿彎刀的老人們正向他們衝來。對於這些老人,蹋頓沒有一絲不敬的意思,這樣的老人他的部族裡也有的很多,常年的征戰,在他們的身上留下了數不盡的傷口和暗傷。其實說他們是老人有點誇張,他們中最大的也不過五十歲,如果按照的現代的說法,他們還算是中年人,但是草原上的風霜使得他們看起來是那樣的憔悴。每一個在戰鬥中存活下來的老人都是真正的勇士,他們的存在就是部族的支柱(參考火影中的三代)。如今為了自己的部族他們又拿起已經放下的彎刀,穿上已經明顯變大的皮甲,對於這些老人,蹋頓和他的烏丸勇士毅然的舉起了彎刀,只有這樣,才能顯示出對他們的尊敬,讓他們像一個戰士一樣戰死,而不是老死在床第之間。

    雙方交戰在即,蹋頓已經可以清晰的看見他對面敵人的樣貌了。隨著蹋頓手中大刀的揮下,他的敵人,一個鬚髮皆白的老人從馬上跌落。但是這名老人的戰死,激發出了後面的人的血腥,那些老人們手中的彎刀沒有上銹,依然很鋒利,不少烏丸勇士倒在了他們的彎刀之下,但是卻有更多的老人落馬,畢竟他們已經老了,不論是力氣還是身體都不在年輕,蹋頓的眼中一種英雄遲暮的感覺是越來越濃,但是他手中的大刀依然沒有沒有放鬆,一個又一個的敵人倒在了他的刀下,蹋頓在發洩,他的對手都是真正的勇士,他不會讓勇士老死或病死於床上,他們真正的歸宿是戰場,這也將是他蹋頓,烏丸大王的歸宿。隨著最後一個老人的戰死,軻比能的大營被擊破,但是裡面除了一地的帳篷和棄物外,已經沒有一個人在了,那些老人完成了他們最後的任務,保留下了他們部族的種子。不要問為什麼那些留守的戰士不參加戰鬥,因為他們還要保護女人和孩子撤退到他們的第二個隱秘駐地,當然他們也不會就這樣的撤走,因為他們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就是斷後。斬草除根是草原上永遠不變的規則,女人和孩子他們行進速度不能和他們這些戰士比,以他們的速度早晚會被敵人追上的,所以就需要這些斷後的戰士。軻比能部族是最大的鮮卑部族,但是他已經帶出了二十萬的戰士,留守的戰士能有多少呢?為了他們的種子,這些戰士留著淚的看著那些老人和敵人拚死戰鬥,他們卻要掩護族人撤退。這些老人都是族裡的財富,他們豐富的戰鬥經驗培養了一代代的後人,可以說這些戰士都是他們的學生,但是學生卻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老師在那血戰,自己卻要撤退,他們的心在滴血。

    果然,隨著大營裡戰鬥聲音的減弱,已經有一部分的敵人追了上來,鮮卑勇士緊了緊手中的彎刀,他們眼睛已經變得血紅,呼吸越來越粗重。戰馬在不停的打著響鼻,彷彿在訴說它們急切與敵人交戰的心情。隨著留守的鮮卑小帥一聲呼嘯,手中的彎刀在頭上劃了個圓圈,帶領著他的部下迎上了那些侵略者,直到現在他們還不知道偷襲他們的部隊是從那裡冒出來的,附近的鮮卑部落都已經應大王的徵召前去戰鬥了,附近沒有比他們更加強大的實力存在,在軻比能的眼裡,就算是他留下的守軍也足夠在附近縱橫不敗的了。隨著敵人的接近,鮮卑勇士的頭領已經看到了對面敵人的樣貌,「是該死的烏丸人。」他喊了出來。草原上的民族他們的戰鬥方式是一樣的,穿著是一樣的,樣貌也是一樣的。唯一不同的就是頭上辮子的編織方法和身上的掛飾。一個民族一個不一樣的掛飾,這是他們分辨人的方法。隨著一個手勢,他身後的一個族人掉頭就往回跑,他必須要把這條消息傳回自己的部族,不能讓自己的部族就這樣莫名其妙的被人偷襲。雙方交戰以後,鮮卑勇士的頭領小帥,沒有接下蹋頓的幾招就命喪當場,但是他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任務,知道了是誰偷襲了自己的部族,以後就有報仇的機會。鮮卑小帥的陣亡,讓其餘的勇士更加的瘋狂,奮起餘勇抵擋烏丸戰士的進攻,哪怕已經沒有了彎刀,戰馬,哪怕是用牙齒,他們也要和敵人拼上一把,只是為了自己的族人能夠逃到安全的地方。但是人數上的差距讓他們最終全軍覆沒。蹋頓看已經不可能追上逃跑的人後,就守軍回到鮮卑的大營裡,那裡還有很多的財富需要他們去收拾。畢竟偷襲軻比能的大營只是順帶而以。一切收拾好後,蹋頓讓手下把那些奮鬥至死的老人們埋葬,勇士的屍體是不可以留給天上的禿鷲糟蹋的。

    第二天,一切都安排妥當,蹋頓讓一千人帶著他們繳獲的財富先回幽州,等待他們凱旋歸來以後再取走,蹋頓相信沮授不會貪圖他這一點財物。然後帶著剩餘的近五萬烏丸勇士踏上了去雲中郡的路,因為那裡才是他最終的目標,步度根的大本營,在陸遜來說,軻比能被削弱,步度根就會強大起來,取而代之,這樣還是一家獨大的局面,鮮卑還是處於聯盟的情況,只有打破這個平衡,把剩下的幾家鮮卑部族的實力拉平,才能讓他們內鬥起來,才能夠消耗他們的實力,當然這些陸遜都派使者告訴過蹋頓,只有鮮卑內耗,他的烏丸族才能壯大起來,所以這也是蹋頓為什麼不遺餘力的攻打鮮卑的原因。草原就是這樣,只有統一的時候,它才能展現出強大的攻擊力,沒有統一的時候,他們就會為了自己部族而戰。陸遜掐准了蹋頓的軟肋,才有蹋頓的全力配合。一切還是老樣子,軻比能部族被襲擊的消息並沒有傳到步度根的大營,因為草原太大了,而且在草原人的眼裡,既然他們偷襲了軻比能的大營,就沒有必要再去偷襲步度根的大營了,因為同時得罪草原上的兩大霸主是個不明智的選擇,但是蹋頓的烏丸族沒有這個顧慮,他的地盤靠近大漢,還和大漢結了盟,在他沒有發展起來的時候,任何部族的大軍要靠近他的部族,都不可避免的要靠近大漢的邊界,這樣就好說不好聽了,誰知道你是不是要侵略大漢的地界,所以現在的大漢是他的保護傘。當然當他的地盤大起來後,你是可以不接近大漢就攻打烏丸族,但是強大起來的烏丸族又會怕誰呢?所以蹋頓才可以在草原上肆無忌憚的攻擊任何人。

    蹋頓和步度根大本營之間的戰鬥沒有什麼好說的,可以參考上面對付軻比能大本營的過程,因為步度根的部族還不如軻比能的部族呢。一場毫無懸念的戰鬥,步度根的大營也淪陷了,蹋頓的烏丸族又得到了大批的財物。這回他們沒有辦法就近運回幽州了,因為這裡離幽州很遠,但是繳獲的大批戰馬承擔起運輸的工作,馱著大批的財物往并州的雁門關行去。雁門關外的鮮卑部族已經接到了自己部族的大本營被人偷襲的消息,毫無懸念的在他們頭領的帶領下,急匆匆的往自己的家裡跑去,但是在他們的路上還有蹋頓的大軍在等著他們,蹋頓的軍隊早就設好了埋伏,這裡接近雁門關,附近還是有可以藏人的地方的。最後鮮卑人在蹋頓烏丸大軍的埋伏下,幾乎全軍覆沒,但是蹋頓的烏丸勇士也是受到了不小的損失,這些鮮卑人已經知道了偷襲了自己大營的仇人就是埋伏他們的人,拼了命的攻擊,給蹋頓的部族造成了不小的傷害,而烏丸人本來就比鮮卑人少一點,雖然他們先是用埋伏偷襲給了他們一定的傷害,而且鮮卑人連夜回軍戰士體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才幾乎全殲了鮮卑人的部隊。當蹋頓他們到了雁門關外的時候,正好看到徐晃的大軍在和匈奴人交戰的情況。在鮮卑人走了以後,匈奴人本來也想撤退的,但是他們還沒來得及撤走,雁門關的關門就打開了,徐晃率領著郭淮,任峻和曹xing帶著并州的鎮北軍團九萬人殺出了雁門關,關上是張燕的五萬黑山山地軍在守關,雖然徐晃的鎮北軍團不全是騎兵,但是呼廚泉早就見識過我軍騎兵的厲害,當初一萬騎兵就把千萬的三萬匈奴騎兵擊潰,自身損失還不足一成,那是幾年以前的事情了,并州的騎兵經過公孫續的訓練,根本就是又一隻讓外族聞風喪膽的白馬義從,雖然他們不騎白馬。五萬騎兵,四萬步兵,對上匈奴人的騎兵完全佔了上風,徐晃英勇無敵,郭淮雖然武藝沒有徐晃強大,但是他的指揮在加上徐晃副將任峻的配合,曹xing指揮的弓箭手的準確射擊,讓呼廚泉的匈奴騎兵大亂。徐晃之勇他們早就見識過了,但是其他的將領他們還是第一次見到,結果匈奴前鋒軍為了躲開徐晃卻在郭淮和曹xing的手下吃了大虧。光是曹xing的弓箭手就成片的收割著匈奴騎兵的性命,郭淮和任峻指揮著槍兵組成拒馬陣像鐵壁一樣阻擋著他們前進的線路,使得他們沒有辦法接近曹xing的弓箭手,他們的退讓,讓徐晃找到了戰機,徐晃讓過了匈奴騎兵的前鋒,五萬騎兵直插呼廚泉的中軍大隊,呼廚泉的中軍大隊沒有阻擋住徐晃的衝擊,徐晃很快的就衝倒了呼廚泉的跟前,呼廚泉的親兵和身邊的將領一擁而上,但是徐晃的身後閃出了不下一百人的親兵,他們接住了呼廚泉手下的攻擊,給徐晃和呼廚泉的戰鬥留下了空間,不要小看這些親兵,他們都是在青州學府的武院畢業的,那裡的教官可是先是王越再是呂布,然後到了軍中又有徐晃教導合擊之術,都是不可多得得人才,要是放到軍中都是督伯,百人將之類的中級將領。而蹋頓到達的時候正好看到徐晃把呼廚泉的腦袋砍掉,追著匈奴人的左賢王劉豹狠殺得情況,同樣是在勢均力敵得情況下,一方是慘勝,一方是全勝,其結果一看就知道,最後匈奴人在他們的左賢王劉豹的帶領下狼狽逃竄,還被蹋頓截殺了一陣,最後帶著不到三萬人逃跑了。徐晃大軍的表現再一次震動了蹋頓,使得烏丸族以後一直是大漢得盟友,不敢反叛,直到被大漢同化的那一天,才在當時的烏丸大王手裡找到了蹋頓留給他後人的遺書,上面書寫了蹋頓對大漢強大軍力的描寫,以及以後和大漢軍隊對抗的外族的慘狀,使得他的後人一直對大漢忠心耿耿,烏丸的貴族都以能夠得到大漢的封號而自豪,當然這是後話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