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到郭淮的傳書,出視眾人。荀攸道:「恭喜主公得一大將,說實話,郭淮只是剛投效主公一員將領,主公就賦予其守護邊關的大任,我還覺得主公過於輕率,但現在看來,主公看人之準確,攸是拍馬不及啊。」
我笑道:「能得公達的馬屁,實是難得,不是備誇口,就識人來說,備還是很有自信的。不過我也沒想到郭伯濟能給我帶來這麼大的驚喜,我還以為他們怎麼也得打上兩個月呢,不想就連麴義差點都去晚了。」
荀攸道:「麴義自投主公以來,就一直為主公守護地方,他的軍事才能也沒怎麼顯露,不想他訓練的槍兵如此的精銳,就算是槍兵是騎兵的剋星,但是就步兵和騎兵而言,也不過是兩敗俱傷的結局,此戰麴義指揮的槍兵自身傷亡不足一萬,竟留下了兩倍的匈奴騎兵,可謂是一個奇跡。」
我道:「那是,要不要不我怎麼讓他去雁門關,而不讓別人去。」好傢伙,差點露餡,好懸把歷史上麴義曾經一手覆滅了白馬義從的事說出來。我又接著道:「這次的功勞先記上,參戰的將領和士卒都有重賞。」
荀彧道:「主公,如今朝廷無主也太久了,主公官職不夠,無法給手下立功將士足夠的封賞,那些將士來投主公不外乎要憑借功績搏個封妻蔭子罷了,如今主公不能給與他們這些,早晚人心離散,造成大禍啊。」
郭嘉也道:「主公,如果再這樣的話,就真的不好收拾了,到時候主公的統一大業必將受到巨大的阻力,天下蒼生必然會受到更大的損失。」這時候,手下來報:「主公,襄陽有書信到。」
我岔開話題,道:「襄陽來信,必是諸葛亮的信,我們先看看他有什麼事再說。」於是打開諸葛亮的書信,看過後,我把書信給郭嘉他們,讓他們傳看。郭嘉看過信後,喜道:「主公,你看就連孔明都看出我軍現在的隱患。」又有點幸災樂禍的道:「而且主公要是再不改變現在的狀況的話,襄陽那裡和孔明一起學習的幾個人才就要轉投他處了。那裡的幾個人,看元直就知道,都是眼光很毒的,一旦他們轉投他處,主公就再也找不到他們了。」
我苦笑道:「怎麼會這樣,唉,算了,我本來準備等打敗袁紹的時候在近位的,但現在這個樣子,就按你們的意思辦吧。」
荀彧道:「主公,現在稱帝是有點早,而且主公剛滅了袁術,現在自己稱帝豈不是自相矛盾。我看,主公可以先稱王,反正主公漢室宗親,稱個王也不為過。」郭嘉等都稱善。
我道:「一切都交給你們辦了,弄好後再通知我就可以了,另外再和皇后和一干老臣商議一下,問問他們的意見。」
其後幾天,事情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皇后和一干老臣都沒有反對意見。畢竟他們也不想看到大漢無主的樣子。先帝駕崩,沒有皇子,由我這個皇叔繼承最合適。於是擇吉日於洛陽東郊築壇,方圓九里,分佈五方,各設錦旗儀仗。荀彧張飛請我蹬壇,進冠冕,璽綬等,面南而坐,受文武官員拜賀,稱洛陽王,兼領大將軍事。封荀彧為丞相,兗州調來陳群為相國,荀攸為太傅兼河南尹,郭嘉為大司馬兼軍師,諸葛亮為尚書令,但是因為其人不在,其位暫缺,總領軍國重事;封顧雍為青州刺史,徐庶為鎮東將軍,太史慈為左將軍,凌cāo為虎牙將軍,總領青州軍政之事,手下人等自行調配;封陳宮為兗州刺史,關羽為驃騎將軍,領兗州軍政之事;封諸葛謹為豫州刺史,魯肅為鎮南將軍,趙雲為前將軍,領豫州之事;封陳登為徐州刺史,張郃為征南將軍,魏延為鎮軍將軍,領徐州之事;封張飛為車騎將軍,黃忠為右將軍,典韋為領軍將軍,張濟為司隸校尉,麴義為輕車將軍;封鍾繇為雍州刺史,張繡為鎮西將軍,賈詡為軍師將軍兼領光祿大夫,領雍州之事;封司馬朗為并州刺史,徐晃為鎮北將軍,郭淮為安夷將軍,領并州之事;封呂蒙為撫軍將軍,甘寧為後將軍,李通為壽chun太守,徐盛為橫江將軍,丁奉為凌江將軍,閻象為廬江太守,領淮南之事;由於人太多,就不全說了。分封完畢,諸將各回各地,自行保境安民不提,此時我手下總兵力近八十萬,手下大將無數,但是無奈需要防守的地方太多,涼州馬韓聯軍和漢中的曹操,西北方草原民族牽制了我雍州十萬;并州兵馬九萬中四萬要防守雁門關;豫州兵馬十萬要防守荊州;淮南兵馬十萬其中五萬是水軍;徐州兵馬只有七萬。不要看我兵馬這麼多,沒幾個能用的,歷史上的曹操兵馬不少,光青州軍就三十萬,再加上其他地方的部隊,我想五六十萬還是有的,但為什麼關渡之戰只能籌集那麼點兵馬呢,想我一樣需要防守的地方多是其一,其二就是他沒有我這麼多的糧食,如果我現在和袁紹作戰的話,光洛陽就有十五萬大軍,集合青州,兗州,并州一起怎麼也有四十萬兵馬。如果只出動一半二十萬大軍,不算每年的賦稅,光憑儲備的糧食就夠支持兩年的。
我自立洛陽王后,天下震動,各地諸侯反應不一,和我關係好的孫策,曹操都給我送來賀禮,我也沒小氣,我軍換代下來的半身鋼甲分別送給他們一人一萬件,陳群說我是資敵,但是郭嘉解釋道:「主公沒給武器,鋼甲不能砍人,再說孫策和曹操哪個沒個十五六萬的軍馬,那點東西根本不夠用,就算他們想仿製也沒那個煉鋼的技術。再說那都是我軍的淘汰品,不礙事。」陳群這才退下,但是嘴裡咕嘟的話只有郭嘉能聽到「那也應該讓他們多出錢買啊,就這點賀禮就騙去一萬鋼甲,主公真是敗家子。」郭嘉聽到,好懸沒趴下,感情陳群還是個財迷。說實話,陳群主管天下政事,八十萬大軍每日消耗的錢糧都不是小數,算計錢財現在都成了他的習慣,就連荀彧也沒事就到我這給我報一遍各地的錢糧消耗,以及各地的收穫,稅收情況。有一個給我算計錢糧的管家是我的好事,畢竟現在大汗十三州我佔了七州半,沒這麼一個人,我的軍隊早晚垮掉。
袁紹和劉表表現不一,袁紹方說我要學王莽,劉表則是個悶葫蘆,不贊同也不反對,看來劉表真是老了,沒有大的發展了。袁紹他們說的我就拿他們當笑話聽,我姓劉,大漢皇室,要說學王莽也輪不到我,他袁紹才是最想當王莽的人。不管他,自己安心的休養生息,等我攢夠了資本,也和他來個官渡之戰,讓他知道一下我不是當時的曹操,他想欺負一下就欺負一下。
同時我給并州司馬朗發下命令,讓他們招募草原上的小部族,遷到并州居住,凡是遷到并州的部族,青壯在并州雁門關外給我建立牧場飼養戰馬,我供給他們糧食,老幼婦女在并州分土地種地,各族平等,沒有丈夫的婦女要是嫁給漢人可以多分三畝田地,賦稅也和漢人一樣,另設一個官屬,專門負責各族糾紛問題,由田疇主理。這樣做的目的是,留下依附我的小部族的後代做人質,讓青壯不敢背叛,另外那些人的後代過慣了種地生活這樣的安穩日子,誰還願意去過牧馬放羊那樣的苦日子,這樣可以促進外族和我漢人的同化,當那些青壯老了後,自然就回來陪老婆孩子了,然後我再招募,如此往返,則我大漢人口就越來越多了。此令一出,在塞外的一些生活不如意的小部族紛紛依附,這些部族多的一兩千人,小的三五百人,早晚是別人吞併的主,另外千萬的遺孀喀麗兒帶著他的部族也來并州投我,她逃回去的時候有近萬青壯,呼廚泉回軍後吞併了十幾個小部族,兵力達到了五六萬,不敢來找我報仇,就找上喀麗兒了,本來兩三萬的部族,被呼廚泉打得只有五千來人了,青壯只有一千來人,喀麗兒來了之後,就很少再有人來投了,估計是呼廚泉阻止了他們,看來他也不是傻子。不過我并州收容的也差不多了,近二十萬人,只有十分之一青壯,雖然其餘儘是老幼,但是外族婦女具是身強力壯之人,不影響生產,按我的計劃進行,明年并州的糧食和賦稅將會提高三層,但是現在卻是賠本的時間,只能忍著。
起點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