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得楊陽喝問,南方的彩雲之中出現一個身影,那身影飄然而至,若有若無,週身紫氣氤氳華光道道,一見就是個有道之人。
只見那人形容枯槁,白髮長髯,穿一身八卦水火道袍,落下雲頭深深地向楊陽施了一禮道:「貧道乃是南極長生門長老枯木道人是也,因門中叛逆長春子逃到中土地界來,貧道特奉掌門之命前來追捕,豈料途中見證道友成道,特來拜賀,絕無窺探之意,還請道友寬恕則個!」
這枯木道人倒是人老成精,撒起謊來一點都不會臉紅,自己明明是長春子請來報仇奪他寶樹的,只不過此時楊陽神通大成,不好下手,只得另尋計策罷了。所以他現在還不能和楊陽翻臉,免得將來不好收拾。
楊陽一聽是南極長生門的長老,心中也微微有些吃驚,沒想到長生門這麼快就對楊陽起了反應。不過聽他之言,這長春子是門中的叛徒,這老道應該不會是來向他報仇來的吧?再看看這老道的修為,早已踏入地仙的境界,便是離那三花聚頂五氣朝元的天仙境界也只有一線之遙。長生門中區區一個外派辦事的長老就有這等修為,那門中裡的其他長老的修為又如何?還有門裡那些老不死的修為又如何?楊陽不敢再想像。
更何況之前我們說過,天地間有五仙,乃是天仙、地仙、人仙、神仙、鬼仙,這五等神仙乃是按他們的修行成道後的所處地域或修行功法分的類別,而不是按他們的道行深淺分的類別。不要以為天仙就比地仙來的高貴,舉個最淺薄的例子來說,那些天兵天將都是天仙,而人家萬壽山五莊觀的鎮元子大仙卻是個地仙,可是沒有哪個天兵天將會狂妄到說自己比鎮元子大仙的道行還高的吧?
眼前這個地仙的實力,楊陽不敢低估,尤其是像長生門這樣的大派的地仙,楊陽更是不敢低估。於是也拱手道:「道友多禮了!貧道只不過是成了區區一個天仙之道,不足道友如此大禮!」雖然嘴上這麼說,楊陽身上被他刻意釋放出來的氣勢將他莊嚴的就像是天上下凡的大神一樣不可侵犯,直將枯木道人身上護體的罡煞吹得運行紊亂。
而枯木道人也不示弱,輕撫一下道袍,那本來就介於虛實之間的身體顯得更加虛無飄渺,這招以退為進巧妙地將楊陽施加在他身上的壓力輕輕地卸到一邊。
「長生門下長老果然好神通!」楊陽也忍不住讚歎道,心中卻是暗自慶幸自己做了個明智的決定。
其實更應該覺得慶幸的是枯木道人,別看他輕輕鬆鬆地就卸去了楊陽加在他身上的威勢,其實他要將身體化為無形卻不是他這個修為等級能夠輕易辦到的。將身體化為無形乃是達到「煉神返虛」的境界的高人才能夠達到的境界,雖然他已經練到「煉氣化神」境界的巔峰,離那「煉神返虛」的境界只有一線之隔,可是失之毫釐謬以千里,那一線之隔就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超越級別施展幻化無形的神通,著實耗費了他不少真元。表面上看是枯木道人贏了,實際上他卻輸了。
(作者按:請各位看官多多包涵,在下實在不願意用等級來描述一個人的道行,要知道世間強弱沒有一個定數,你等級低的人不一定弄不死等級高的人,等級高的人的神通也不見得會比等級低的人來的高明。比如剛才說的幻化無形的神通,普通的鬼就會這樣的神通,而普通鬼物的道行肯定是要比枯木道人來的低的,所以在下愚見,真的覺得詳細的分修為等級沒什麼意義。)
「道友謬讚,貧道班門弄斧了。」
兩人自顧自互吹互擂,卻見四面八方飛來許多修士。那些修士想必是因為受了楊陽成道引發天地靈氣變化的影響,知道肯定是有人練成了驚天地泣鬼神的神通,便想出來一探究竟。豈料不止是有人練就了驚天地泣鬼神的神通,而且還三花聚頂五氣朝元成就了天仙果位,時間出了這麼一位大神通者,自然無論哪個門派的人都想來結交一下。
「恭賀道友得成大道!」來得最快的是楊陽的東海近鄰麻姑島定一師太和皓月仙姑,接著便是九華山自生金剛笑彌勒,五台山八臂劍僧空空上人,太行山妙行真人,峨眉山凌雲子、不空大師,崆峒山清風真人,青城山披霞真人,龍虎山張祭酒,武當山沖虛道長,白雲觀李觀主,嚴華寺三藏法師……如是三山五嶽群修幾乎都派了人來向楊陽道賀。
可大家都來道賀卻弄得楊陽十分尷尬,大家本來都是方外之人,修真之士,無論坐臥行止都是道場,不會對場地有太大的講究,可是人家前來向你道賀,你不請人家到山門裡坐坐,喝杯水酒,吃吃鮮果未免有點說不過去。可是楊陽此時卻不太願意將他們領到度朔山裡去。一來是因為此時許震坤和八部護法正在禪定修煉,不好打擾他們;二來這度朔山的秘密太多,自己還沒有研究過來,卻讓別人先進去了,未免有些不太保險;三來就是那度朔山的仙桃,那些仙桃不知是幾萬年才長出來的,雖然讓他們吃幾個也不太要緊,不會傷到桃樹元氣,可是楊陽本就是個小氣的人,仙桃自己還沒吃上一個卻讓別人先嘗了鮮,以他的性格斷然是不肯做這樣的事的。可是不叫人家去度朔山叫人家去哪?
思來想去,楊陽心中頓生一計,道:「承蒙諸位道友前來相賀,貧道不勝感激,還請諸位道友不吝下駕到山中一坐,貧道也好一盡地主之誼!」
「如此甚好,貧僧雖然和道友早就相識,卻不曾到過道友仙府,如今正好大開眼界!」笑彌勒樂呵呵地道,其他人不禁有些疑惑,這浩瀚無垠的東海之上,不見一座孤島,哪裡來的仙山洞府,不過看楊陽那麼自信滿滿,不像是在誑他們,都不動聲色地看楊陽帶路。
皓月仙姑卻疑惑道:「聽聞道友住在度朔山,這度朔山不知在東海何處?」想來皓月仙姑也在這東海之上活躍了一兩百年,除了傳說中的蓬萊、瀛洲、方丈三座仙山沒有去過之外,足跡幾乎踏遍了整個東海,也不曾見過什麼度朔山,難道這度朔山不在這東海之上還在他桃陽子的巴掌裡不成?
不過這一回真被她給猜中了,只聽楊陽道:「正在此處!」卻見他伸出一個巴掌來,眾人見了都覺得這道人雖然證了大道,但是說他的手掌就是度朔山,那就未免太托大了,「納須彌於芥子,藏大千於沙粒」可是大羅神仙和佛祖的手段!
而楊陽也不解釋,將手一翻,道:「諸位道友,且隨貧道來!」只見剛才楊陽手掌覆蓋的地方出現了一座仙山,懸浮於虛空當中,山中紫氣氤氳,除了能看見一株大桃樹以外,其他的景致卻不十分清晰。
諸位莫要生疑,此時他們所看到的仙山並不是真正的度朔山而是楊陽用寶樹變化出的世界。寶樹化身自從證悟枝枝葉葉光明佛佛法之時,悟得了掌中佛國的神通,雖然他的道行現在還不足以真正的變化出一個浩瀚無邊的世界來,但是借助寶樹裡邊的乾坤世界,變出一座仙山來還是可以的。
眾人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怎麼就這麼一翻手就變化出一個仙山來了?
「袖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須彌如芥子,大千同沙粒!道友果然好神通!」一向不執迷於外相的空空上人也不禁讚歎道。
「彫蟲小技,何足掛齒!」
眾人落下雲頭,只見眼前一片好精緻,翠峰連綿,到目極之處生一株大桃樹,枝枝葉葉皆有萬道光明,普照在整座仙山之上,卻一點也不顯得刺眼。山峰勾連之間有無數飛流急湍湖澗瀑布,山林間虎嘯猿啼,似有猛獸居住;湖澗裡紫氣氤氳,定有蛟龍盤踞。無數湖澗河流匯成一條大江,注入東海之中,海中的潮水與與江水相接,壯闊波瀾,海上的明月漸漸升起,清輝遍灑……
諸位真仙佛老皆是有神足通的高士,盡顯壺公縮地瞬息千里之法,峰迴路轉,穿過層巒疊嶂,行到一座峭壁之下,旁邊立一石碑,丹書「桃花上鬼師門」六字,字體古樸好似蝌蚪之文,邊上又有一碑,書「萬仞金頂」四字,字體蒼勁,猶如倉頡鳥篆。那峭壁壁立萬仞,如刀削斧鑿一般,峭壁陡然挺立不生雜草松柏,任他猿猱難攀,飛禽難渡。極目遠眺,峭壁之巔彩霞繚繞,隱隱中有仙光浮動,相比此處便是鬼師門洞府所在。看楊陽的表情,似乎對眼前的傑作也頗為滿意。
眾人見到楊陽的洞府在萬仞峭壁之上,且四周布下無數**禁法,知道是楊陽要試他們的神通,神通不夠上不了這萬仞金頂,更入不得神仙洞府,便都哈哈大笑,各顯神通望那萬仞金頂便去。
而楊陽卻是早已在金頂廣場之上等待眾人到來,最先到達山頂的是自生金剛笑彌勒。
楊陽拱手道:「多日不見,道兄神通精進不少!」看笑彌勒的神足通爐火純青,知道他已經證得了小乘阿羅漢果味,因他要修煉大乘菩薩道,所以沒有往生佛土,繼續留在世上修行。
「阿米陀佛,道兄見笑了!」顯然笑彌勒還是十分佩服當日楊陽馭空飛行的神通,忙答禮道,「道兄神通方可謂一ri千里,幾日不見便神通大成……」
寒暄間,其他幾位高僧真人盡數上到萬仞金頂之上,楊陽忙將眾位請入大殿之中。眾人見這大殿雖然古樸莊嚴宏偉氣派,但是不見一個人影,有些冷清。不過大家知道楊陽的行為總是出其不意,雖然覺得奇怪,但也沒人多嘴問一句。
想這桃花山本是寶樹中的乾坤世界所化,雖然神仙洞府形象生動和真實的度朔山也沒多大區別,只不過畢竟楊陽道行不夠,變化不出人丁來。造人之術乃是上古奇術,古往今來只有女媧娘娘精通此道,其他人變化出來的人不過是夢幻泡影,道行高的人自然一眼看穿。楊陽若是真要變出一些僕人侍從來雖然不困難,只是這種小道難免不被別人看穿,一向將鬼師門自居為大派的楊陽自然不想讓道友們看到自己門中一個人也沒有,連個僕人都要用道法變化出來,對於楊陽來說,這無異於扇他的耳光。
可楊陽卻不慌不忙道:「侍候童子安在,還不看茶!?」
話音罷,便從內殿裡走出十來個身穿青衣頭挽丫髻的道童來。只見那些道童面如冠玉手如蓮藕,粉嫩嫩就是真人,眾人都覺得驚奇,為何有生人在內殿裡以他們道行竟沒有一絲覺察?其實這些個道童哪裡是什麼童子,盡數都是楊陽的身外化身所化,既是化身當然與真人無異,別小看這些童子,作為楊陽的化身,自然有不低的道行。眾人不知其中三昧,當然發現不了他們的存在。
童子看茶畢,留下三五個侍立在大殿兩側,聽候差遣,又見楊陽道:「天女、力士安在,何不添酒設宴!?」
語畢,又走出十來個嬌滴滴的天女,十來個黃巾力士,鋪席設案,上朱果仙桃美味佳餚瓊漿甘露。
楊陽道:「粗茶淡飯皆是山中所產,諸位道友不必客氣!」
眾人皆知這些都是仙山裡產的好東西,便是在名門大派之中也很少拿來招待客人,更何況在這宴席當中還有不少的散修,哪裡有幾個人吃過這些東西,當下也不客氣,先舉杯敬過主人一杯,便開始品嚐自己几案上的各種仙果,一邊吃,一邊將其中蘊含的靈氣煉化。
楊陽見了只是微微一笑,散修、大派、僧道……不知他心裡在盤算著什麼。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笑彌勒道:「桃陽真人今日得證天仙大道,乃是我修真界的一大幸事,趁此良機,我等聚會在此,不如開個無遮法會,免得浪費這莫大的機緣?」
眾人聽到笑彌勒的建議,紛紛點頭稱是,如此提議,正中他們下懷。
兼容並蓄而無阻止,謂之「無遮」。無遮大會原本是佛教舉行的一種廣結善緣,不分貴賤、僧俗、智愚、善惡都一律平等對待的大齋會。而後發展為修真界中無論何種教派,何等修為都可以參加的一種討論道法印證心境的法會,這種法會在修真界中經常會舉行,各派的大德也會乘這個機會來提升自己在修真界的知名度,順便招攬一些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