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本報連續收到不少讀者發來的信息,都是反映對自己所在單位年終發福利的具體做法表示不滿,要求記者前去調查。給大家發福利這本來是一件好事,可為什麼惹人嫌呢?是因為這些表示不滿的職工多事?還是因為惹人嫌的決策者多事呢?這裡舉其中兩例:
例一我們單位近幾年來,每年年終時都將職工的福利費購買成沒有明顯質量和價格優勢的胡油發給大伙。尤其過份的是今年年終,本來每人的福利費是近200元,單位只發給每個職工10公斤胡油,就這10公斤胡油的批發價競達110元。我們職工要問:1、單位憑啥憑這樣的實物頂替福利費?2、價格並沒有比零售價便宜。3、剩餘的錢又到哪裡去了?
例二我們單位這幾年的福利都是某公司的購物券,到商場一邊購物,一邊還得算著還差多少夠數。因為用購物券購物,購不夠面值是不會找零的,倒是歡迎添錢多購。去年我在某商場用購物券購物時,還窩了一肚子氣。當時我有點急事,身上帶的錢很少,到收銀台結帳時比面值多購了16元,我不想再往出花錢,折騰了好一陣子,最後添了幾元錢,總算讓購物券「超值」完成了它的使命。我對單位年終給職工發實物、發購物券特別討厭,他們指定商場、限定時間、購定數量,還得看人家臉色,我認為這是一種霸王福利。
認真一想,確實有些不可思議。如果是七十年代商品流通供應短缺時期,給職工以實物的形式發福利,那真正是一種難得的福利,可現在是商品供應過剩時期,再也聽不見有什麼緊俏商品,商場、超市到處都在搞促銷,甚至還可以送貨上門,福利決策者為什麼不直接發現金,讓職工ziyou做主,非要費神多一些環節,讓人說成霸王福利呢?
這種霸王福利,倒是給某些商家著實搞了一次大大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