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有什麼錯?
——解析平涼麻將現象
受麻將之危害的人,視麻將為洪水猛獸。前段日子,也有媒體對麻將現象作了批評報道,也有群眾向媒體或有關部門呼籲,希望「麻將現象」能夠得到整治。看著這個四四方方的東西,追根究底問一句:「她」有什麼錯?
報道歸報道,呼籲歸呼籲,「麻將現象」還是依然如故。平涼大小麻將館,門店前、家屬區的麻將攤人氣都很旺,攻「城」的,觀「戰」的,樂此不疲,可見「她」的魅力確實不凡。
麻將到底是何物?源起何時呢?麻將,也稱之為「麻雀」或「雀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打麻將是我國國粹中最普及的一種文娛活動。麻將的起源可追溯到唐朝。相傳,唐代魏州昌樂(今河南省昌樂縣)有個叫張遂的人,自幼聰明過人,後來出家當了和尚,取法名叫一行。一行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在天文、數學等方面有過傑出貢獻。公元722年前後,一行和尚曾編製一套供人娛樂用的紙牌。「紙牌」規格為:寬3.5cm,長15cm,上印萬、索、筒的圖樣。後來又增加了類似東、南、西、北、中、發、白的七種牌。麻將萬、索、筒,本身是古代貨幣量的概念,筒即是銅鈿(外形圓中間一個四方孔的銅質材料所製),一百銅鈿相串而成一索、一萬即一萬個銅鈿,即一百個索之和。由於紙牌拿在手中不方便,且難以理順,在娛樂過程中對看更是個障礙,故如何克服其缺陷成了當務之急。
實際經驗給予人們以啟發,應以硬質的東西來代替紙牌。於是,紙牌的圖案被刻於竹片或骨料之上,新的硬質牌出現了,從此「紙牌」這一稱謂便銷聲匿跡了。隨著社會的前進與發展,制牌材料逐漸由原來的竹片、骨料,直到發展成為今天的硬塑料與有機玻璃。
麻將之所以久興不衰,是因為「她」迷人神志的魔力。某一事物之所以吸引眾生,一定是有某種引誘。正如佛教的引誘是來世,基督教的引誘是天國。那麼,麻將的引誘是什麼呢?
麻將的引誘是博彩,是經濟效益,是對錢的佔有衝動。麻將不能排除遊戲、消遣的功能,但沒有了錢這樣一個潤滑劑,打牌的人可能早就哈欠連天,作鳥獸散了。
眾所周知,打麻將的「壞處」在於因此衍生賭博,而賭博不僅為社會公德所不容,也為法律所禁止,所以也才有「健康麻將」的說法。不能迴避的是,相當多的「麻友」在「砌長城」的同時,伴以金錢為籌碼,以自身或他人的健康為代價。要說麻將有錯的話,這可能就是「她」最大的錯。
事實上,「她」的魔力傾倒的不僅僅是平涼人。一時之間要想找出來可以賽過「她」魅力的替代品,還真不容易。我們平涼人打麻將,關鍵是要打「健康麻將」,打得要有「度」,掌握分寸,打得好了還可以參加國際比賽拿大獎呢。
看來,麻將還得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