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najanajaatra英文名:chinesecobra,taiwanspectacle
cobra
幾種毒性劇烈的蛇的統稱,多數種類的頸部肋骨可擴張形成兜帽狀。儘管這種兜帽是眼鏡蛇的特徵,但並非所有種類皆密切相關。眼鏡蛇分佈於從非洲南部經亞洲南部至東南亞島嶼的區域。在其分佈範圍內,耍蛇人喜愛使用不同種的蛇,耍蛇人會嚇唬蛇,使之採取身體前部抬離地面的防衛姿勢。蛇對耍蛇人的動作做出搖擺的反應,亦有可能是對耍蛇人的音樂做出反應;耍蛇人知道如何躲避蛇較慢的攻擊動作,而且可能已將蛇的毒牙拔除。毒牙短,位於口腔前部,有一道附於其上的溝能分泌毒液。眼鏡蛇的毒液通常含神經毒,能破壞被掠食者的神經系統,眼鏡蛇主要以小型脊椎動物和其他蛇類為食。眼鏡蛇(尤其是較大型種類)的噬咬可以致命,取決於注入毒液量的多少,毒液中的神經毒素會影響呼吸;儘管抗蛇毒血清是有效的,但也必須在被咬傷後盡快注射。在南亞和東南亞,每年發生數千起相關的死亡案例。
眼鏡王蛇(ophiophagushannah)為世界上最大的毒蛇。主要分佈於印度經東南亞至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一帶的森林中,以其他蛇類為食。已證實體長最長為5.6公尺(18呎),但大部分不超過3.6公尺(12呎)。眼鏡王蛇有護卵巢的習性,一巢卵有20-40枚,置於雌性用樹葉築成的窩內。若有掠食者或人類靠得太近,守護在一旁的父母就會攻擊來訪者。並非所有的眼鏡蛇都產卵。
印度眼鏡蛇(najanaja,又譯亞洲眼鏡蛇)過去被認為是與眼鏡王蛇的分佈區域大致相同的一個單一物種。然而,最近生物學家已發現亞洲存在著近12種眼鏡蛇,一些種類會噴射毒液,其餘則不會。體型(多數介於1.公尺)和毒液的毒性各有不同。噴射毒液的眼鏡蛇透過毒液導管的肌肉收縮和迫使氣體自肺部吐出而將毒液自毒牙裡噴出。
在非洲亦有噴射毒液和不會噴射毒液的眼鏡蛇,但和亞洲的眼鏡蛇無親緣關係,彼此間亦無親緣關係。南非的唾蛇(hemachatushaemachatus,又譯粗皮小眼鏡蛇)和廣佈於非洲的黑頸眼鏡蛇(najanigricollis)皆會噴毒,後者體型較小。毒液準確地噴射入超過2公尺外的受害者眼內,若不及時清洗可導致暫時性或永久性失明。埃及眼鏡蛇(n.haje,大概即為古代所稱的阿斯普〔asp,亦稱角蝰〕)黑色,頸部膨脹所成兜狀較窄,長約2公尺,廣佈在非洲大部分地區並向東分佈至阿拉伯半島一帶。埃及眼鏡蛇通常捕食蟾蜍和鳥。赤道非洲有樹棲眼鏡蛇(非洲眼鏡蛇屬〔pseudohaje〕),與曼巴為眼鏡蛇科(elapidae)僅見的樹棲成員。
俗名:
眼鏡蛇、飯匙倩、蝙蝠蛇、脹頸蛇、扇頭風
分佈於中國南方雲南、貴州、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海南等地,北方亦偶爾可見。國外主要見於越南等地。
特徵介紹:
中大型毒蛇,體se為黃褐色至深灰黑色,頭部為橢圓形,當其興奮或發怒時,頭會昂起且頸部擴張呈扁平狀,狀似飯匙。又因其頸部擴張時,背部會呈現一對美麗的黑白斑,看似眼鏡狀花紋,故名眼鏡蛇。背鱗列數為21縱列。
毒性成份:
毒素為毒蛋白--cobrotoxin,分子量為6949、心臟毒素cardiotoxin及磷酯酵素a。
中毒症狀:
毒蛋白-cobrotoxin作用於運動神經支配的橫紋肌,使其痙攣而麻痺,與箭毒素作用相同。同時具有心臟毒素(cardiotoxin)為細胞毒性,動物實驗上可以使平滑肌及心肌停止收縮,使血壓下降,也會破壞局部組織引起細胞壞死及局部紅腫痛,另富含磷酯酵素a可分解磷酯質,而引起間接溶血作用。
讀以上資料可以明白,眼鏡蛇並不是發明眼鏡以後才發現的,它還有其他的名字,比如飯匙倩、蝙蝠蛇、脹頸蛇。
生活習性及體貌特徵:
眼鏡蛇(najanajaatra)在民間的俗稱是飯鏟頭、吹風蛇、飯匙頭等,頭橢圓形,頸部背面有白色眼鏡架狀斑紋,體背黑褐色,間有十多個黃白色橫斑,體長可達2米。具冬眠行為。以魚、蛙、鼠、鳥及鳥卵等為食。繁殖期6-8月,每產10-18卵,自然孵化,親蛇在附近守護,孵化期約50天。
在我國分佈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xizang、四川。生活於平原、丘陵、山區的山野、田邊和住宅附近。běijing動物園19年首次飼養展出眼鏡蛇,1970年繁殖成功。
眼鏡蛇被激怒時,會將身體前段豎起,頸部兩側膨脹,此時背部的眼鏡圈紋愈加明顯,同時發出"呼呼"聲,藉以恐嚇敵人。
我國的眼鏡蛇大多是指眼鏡王蛇
姓名來歷(以及別稱):
眼鏡蛇名字的由來應該是近代十七八世紀以後眼鏡出現後附會而成,最後成為了正式名稱。在正式命名前是沒有統一名稱的,中國歷史上對蛇類大多都沒有專門名稱,民間對眼鏡蛇曾有很多叫法,如山萬蛇、過山風波、大扁頸蛇、大扁頭風、扁頸蛇、大膨頸、吹風蛇、過山標、膨頸蛇、過山風、飯鏟頭等。
中國一般保護動物
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
眼鏡蛇科elapidae,最新分類是把海蛇科和扁尾海蛇科併入了眼鏡蛇科,分為:眼鏡蛇亞科elapinae、扁尾海蛇亞科laticaudinae、海蛇亞科hydrophiinae。均是毒蛇,除了歐洲和馬達加斯加外,在世界大部分的溫暖地區都可以發現它們。
眼鏡蛇科主要特徵:上頜骨較短,前端具有溝牙,溝牙之後往往有1至數枚細牙,系前溝牙類毒蛇,蛇毒液含神經毒為主。本科蛇類不愛活動,頭部呈橢圓形,從外形看與無毒蛇不易區別。頭背具有對稱大鱗,無頰鱗。瞳孔圓形,尾圓柱狀,整條脊柱均有椎體下突。我國只有4屬8種左右,如銀環蛇、金環蛇、眼鏡蛇、眼鏡王蛇等主要劇毒蛇。
眼鏡蛇
najanaua(l.)
膨頸蛇,蝙蝠蛇,五毒蛇,扁頭風,琵琶蛇,吹風蛇,吹風鱉,飯鏟頭,飯匙頭,萬蛇
眼鏡蛇科動物
眼鏡蛇除去內臟的全體。
味甘鹹,xing溫,有毒。入肝、腎二經。
祛風濕藥
祛風除濕。治風濕關節痛,腳氣。
內服:浸酒(蛇半斤浸酒三斤)。
1.對神經系統的毒性:眼鏡蛇毒對人或動物是以神經毒為主的混合毒,對神經系統的作用是廣泛、複雜的,且常出現雙向xing作用,即由於劑量不同,或動物個體差異,或神經系統敏感性差異而表現興奮或抑製作用。首先是呼吸機能的麻痺,這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呼吸停止時心跳尚繼續維持若干分鐘;如給動物作人工呼吸,心跳可繼續1-2小時以上。呼吸麻痺之原因,粗製蛇毒可能是對呼吸中樞的直接作用;精製後的單純神經毒,則為外周xing作用,根據作用原理的不同,後者又可分為三類:第一類為眼鏡蛇神經毒及甲種環蛇毒素(a-bungarotoxin),其作用原理與箭毒相同,即阻斷乙酰膽鹼對運動終板上受體的作用;第二類為乙種環蛇毒素(a-bungarotoxin)則系作用於突觸前的運動神經末梢;第三類為眼鏡蛇毒,則同時具有上述二類的雙重作用。蛇毒對植物神經系統也有顯著而廣泛的影響,特別是對頸動脈竇化學感受器有抑製作用。在頸動脈竇灌流試驗中,低濃度蛇毒可引起呼吸短期興奮,以後是較長期的抑制,並能阻斷乙酰膽鹼的反應;較高濃度還能阻斷氰化鉀的反應。此種抑制可能在蛇毒中毒所引起的呼吸抑制的原因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對腎上腺髓質的膽鹼能受體有強度興奮作用,使腎上腺索大量分泌,此可能與臨床上所見到的血壓與體溫的上升、血糖增高有密切關係。對神經節則作用很弱,在高濃度時可麻痺感覺神經末梢(咬傷部位有麻木感),降低或阻斷神經干的衝動傳導。它還能提高離體腸肌緊張力,抑制離體心臟,此皆說明蛇毒對毒蕈鹼受體亦有一定影響。在乙酰膽鹼離體合成試驗中,蛇毒能抑制膽鹼乙酰化酶而發揮對中摳神經系統的毒性作用,阻斷蛙腹直肌對己酰膽鹼的反應,比氯化筒箭毒鹼的作用強2倍以上,新斯的明能消除此種作用。
2.對循環系統的毒性:呼吸麻痺雖然是眼鏡蛇科毒蛇咬傷致死的首發原因,但是輕度中毒病人或呼吸尚未遭受抑制以前,大多數病人已呈現心肌損害和心肌炎的心電圖變化,而且眼鏡蛇咬傷中毒較嚴重的病人,甚至在呼吸遭受抑制以前已經出現嚴重休克;因此對循環系統的毒害也是中毒致死的重要因素;不可忽視。在狗注射蛇毒後,血壓的變化,大致可分為三期:早期--血壓迅速下降,這可能是由於蛇毒所含的磷酸酯酶進入機體後,形成溶血卵磷脂酶導致組織細胞破裂,引起了組織胺、緩動素、五羥se胺、腺甙類物質的釋放。大量組織胺釋放,使肺血管收縮,肺動脈壓上升,肺循環阻力增大,加上組織胺和緩動案使毛細血管擴張,循環血量相對不足,回心血量減少,以致心輸出量下降。蛇毒早期使心收縮力加強加快,可能是一種代償而非真正的強心作用。至於對離體兔心和蛙心的直接興奮作用(所謂洋地黃樣作用),估計在整體情況下無大意義。中期--由於機體的抗損害作用,發揮代償,使血壓逐漸回升;此時呼吸、循環功能均處於相對穩定狀態。晚期--呼吸遭受抑制並逐漸轉入麻痺,由於缺氧,血壓常有短暫上升,在人工呼吸情況下,心收縮力逐漸減弱,心率變慢,血壓持續下降,出現心律不整,心力衰竭而死。心力衰竭的原因在於蛇毒對心臟的直接毒害。心電圖早期即可出現st段下降、t波平坦或倒置、qt間期延長、r波低電壓等心肌損害的變化,晚期還可出現房xing或室xing期前收縮、束枝傳導阻滯、室xing陣發xing心動過速、心室節律或心室停頓等嚴重心律索亂。病理切片呈現心肌廣泛濁腫、灶xing壞死、心內膜下出血等急性閻質xing心肌炎的病理變化。眼鏡蛇毒對冠狀血管呈擴張作用。從眼鏡蛇毒中分離出的純粹心臟毒素(cardiotoxin)是一種強鹼性多膚,含量很高,占蛇毒干重的25-40%,對哺乳動物心臟的毒性極強,但致死性能只有神經毒性的1/20。其原發作用是細腦膜的去極化,使心臟收縮期停跳。
3.酶的作用:蛇毒本身含有很多酶,可對機體起嚴重的毒害作用。重要的有卵磷脂酶,它可引起溶血、組織胺的釋放,侵犯毛細管壁細胞引起肺出血及心室纖維震顫至強直收縮,直接傷害神經系統(呼吸抑制、昏迷)等;蛋白質分解酶,可損害血管壁引起嚴重出血,組織破壞,甚至引起骨組織的壞死。同時釋放組織膠等物質,並能影響神經功能。磷酸酯酶及磷酸二酯酶,能水解體內三磷酸腺甙,導致其缺乏等等。此外,蛇毒對體內某些重要的酶系統的活性也有抑製作用。
4.對血液的影響:切眼鏡蛇毒中毒致死的狗及兔,其紅細胞、血色素、血球比積等均無顯著變化,說明無血液濃縮現象。眼鏡蛇毒能延長實驗動物(兔)的凝血時間,體外加入蛇毒則凝血時間更顯著延長,可以解釋被蛇咬病人的出血傾向,對於整體動物,眼鏡蛇毒能增加其紅細胞脆xing,但無溶血現象;亦未見產生定氧血色素的作用。它對狗、貓、兔及小鼠均有升高血糖的作用,此可能與腎上腺素之釋放有關,對大鼠則呈降血糖作用。對於動物的白細胞總數及分類似無恆定的影響,在臨床上,部分病例似有嗜酸性白細胞增加現象。在玻皿中,眼鏡蛇毒的溶血濃度為10-11或10-9(狗)。
5.對內分泌的作用:蛇毒中毒可引起腎上腺皮質的顯著變化,如以小鼠半數致死量作指標,各種腎上腺皮質制劑均能有效的提高動物對眼鏡蛇毒的耐受力,切除腎上腺的動物則顯著下降,補充皮質激素可使耐受力提高到正常動物水平,加用抗組織胺藥撲爾敏可使耐受力進一步提高,半數致死量升高幾達一倍。因此,腎上腺皮質機能衰竭可能是蛇毒中毒致死的因素之一,治療時可應用皮質激素,還可加用抗組織胺藥。眼鏡蛇毒激活腎上腺皮質作用也可能是小量蛇毒治療某些疾病的藥理機理之一。眼鏡蛇毒對甲狀腺機能也有明顯的抑制影響,主要是抑制其吸碘機能及甲狀腺素生成過程,利用i131測得給蛇毒組大鼠的吸碘率、碘利用率、無機碘含量、甲狀腺平均干重均較對照組偏低。用瓦伯氏直接量壓法的初步試驗中,證明眼鏡蛇毒(加入反應瓶中或注入動物體內使嚴重中毒)對家兔的心、肝及延腦組織的耗氧量無明顯影響,即不抑制細胞呼吸。治療應用蛇毒有鎮痛作用,0.188mgkg對大鼠的鎮痛作用較嗎啡(1mg/kg)作用長3-4倍,且不產生耐受xing及習慣性。它對神經炎、惡性腫瘤、心血管疾患、神經痛以及神經型麻風引起之疼痛有效,對某些神經系統疾病如帕金森氏綜合征亦有一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