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異世明皇

龍騰世紀 第一百零九章 年內計劃 (下) 文 / 半介過客

    宮裡有了三個女人懷孕後,我的好日子算是到頭了。女人在懷孕期間性子多少有些改變,特別是田妃跟秀兒,兩人妊娠反應甚是嚴重,動不動就讓太監來請。其實也不過請我過去說說話,要是我稍有些把話說重點,兩個嬌滴滴的傢伙彷彿眼淚就是水龍頭一般,說流就流,搞得我只好投降!可是到了晚上,這兩個小傢伙全把我往外推,大方得不得了!還好婉琴會收留我,不然可真是要孤枕難眠了!

    看來這是我大大的失策,原本想著在宮裡不必端起皇帝的架子,像一家人般得過日子。不想卻是應了孔夫子的一句話『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所幸後宮還有皇后主持,不然我就要給她們折磨得不行了!大伙可以想一下,一會從西面田妃跑到東面慧妃那,又再從東面跑回西面,一天在兩位娘娘的宮裡轉幾個來回,誰受的了啊!最後我索性不理,自己埋首在乾清宮的奏折堆裡。

    畢竟我還有很多正事要做,最深有印象的是:在崇禎朝不僅外患內亂接踵而來,就是天災**也是沒有少過,特別是從崇禎五年開始一直持續到明朝滅亡。我現在倒是大為後悔,怎麼沒有精讀一下崇禎朝的傳記呢?!搞得我對於不少災害發生的時間地點都記不清了。不過我唯一比較有記憶的就是南方一帶會發生饑疫,而且是大規模出現。

    我原本就打算在江南存糧,但是林丹汗的突然入侵打亂了我的步驟。現在只能是有多少存多少,讓李原吉盡可能從海外貿易糧食,除了保證京城的四百萬石,貿易來的糧食全就地屯在南京,湖廣也是如此!否則一旦南方出現饑荒,又要從北方調糧,一來一回不知浪費多少。

    新任的內閣大學士鄭三俊在新年伊始也到了京城,各內閣算是齊了。我在平台召見了我第二任的內閣成員,鄭三俊我還是第一次見,雖然已經年近六十,但精神還很是矍鑠。

    「朕今年第一次召見閣臣,加上內閣又新添了幾位愛卿。一來呢,眾位卿家一起親近親近;二來呢,咱們也商量下大明今年的計劃?」

    「大明今年的計劃?」眾位閣臣都不由得對望了一眼,竟是疑惑。

    我呵呵一笑解釋道:「這個計劃是建立在去年的基礎上,來做一次合理的安排。往往以前忙一年,只要國庫稍有盈餘,百姓相安無事那便是天下大安。但朕並不這麼想,居安還得思危,何況大明已經在威脅的境地。因此,大明每一年要做些什麼,改變什麼,稅收增加多少,支出又增加多少,能余留多少糧食都要有計劃。當然朕說的這些都是固定的東西,像糧食的豐欠卻不是人能掌握的。但朕要的計劃是,我大明如何才能富強,需要多少年,從哪裡做起,要做多少件事,依次排列。比如說,修黃河要多久,每年做多少,撥款多少都要有計劃!唯有這樣,才能看得出朕跟你們內閣的辦事能力。朕這麼說,不知大家是否明白!」

    「臣等明白!」

    「你們能夠明白那就好!對於今年大明要做的事,你們有什麼建議?」

    錢龍錫第一個出來道:「戶部是想著今年內盡力保持收支平衡!」

    鄭三俊也提出了他的見解:「微臣覺得,大明應該首先結束邊事,否則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無論是兵員還是財政都會受到波及!微臣以為只有先免去戰事,才能夠安心。」

    張惟賢微微笑道:「只怕是樹欲靜而風不止!」

    鄭三俊卻沒有理會張惟賢,仍舊對我說道:「皇上,臣剛到京時,曾聽聞女真人派來使者,不僅送回吳總兵的遺體,還帶來了求和的信件!不知皇上是否知曉此事!」

    「朕知道!」

    「皇上,既然敵酋皇太極卑躬屈膝的求和,何不暫且應允。待大明兵精糧足之時又何懼建州跳樑小丑,大明實不宜再起戰端,不然每年的財賦都耗盡在邊事上了!」

    「張愛卿以為如何?」

    張惟賢恭聲回道:「回稟皇上,鄭大人所說不無道理,但女真人在這幾年與我大明屢屢衝突,損失慘重,應該不會輕易放棄,恐怕和談是假,想讓我大明放鬆警惕才是真。再者,大明北面仍舊跟蒙古人在僵持。到了開春雪化,只怕還有惡戰要打。因此臣以為今年兩面備戰是少不了的!」

    鄭三俊反駁道:「林丹汗自身根基不穩,臣以為開春他必然遁去。女真人在廣寧一戰雖然逼退遼東軍,但自身也損失慘重,臣以為短時間內,女真人是無力再戰。只要邊事不起,遼餉就可免除一年,百姓就受惠一年。雖朝廷徵收遼餉三百六十萬,但層層官吏上下其手不知幾何!緩得兩年,再徵收,百姓也不會家資損耗殆盡。臣以為應以民生為重。」

    說到這,張惟賢卻不言語了。其他人都望著我,等我發話決定。真沒有想到,第一次集會就起了爭執。不過場面還算冷靜,沒有爭得臉紅脖子粗。

    我沉吟了會,才把我心底的想法說了出來:

    「朕愛卿說得很有道理,朕也知道民生之重要。像我大明江南之地,雖然物產富饒,魚米之鄉,但從嘉靖年間起,收稅之重,全國居冠。這朕不是不知道!朕從登基之日起,每一年都有戰事要起,朕不得不打。坦白說,今年恐怕朕還要打戰,而且是主動去打!另外今年朕還要辦的一件事情就是在南京,武昌建立糧庫。這件事朕已經發六百里加急給吳貞疏,沈縝了。你們就看著辦吧!」

    這一次內閣會議就讓我一錘定音的把大明崇禎五年的年度計劃定了下來。雖然他們不是很明白為什麼我要提出主動作戰,又是要跟誰打。但我這個皇帝發了話,他們就只能遵照我的旨意下去辦事。

    這一戰的開打不是取決於大明,而是看皇太極何時出兵蒙古。我敢斷定,只要林丹汗撤軍後,皇太極很快就會去吞併蒙古。

    老實說,我也不知道當皇太極入侵蒙古的時候,我是否應該派兵出去救援林丹汗,救援一個剛剛在大同跟我大明將士死拼的敵人。就算我願意,我手下的將領們會願意嘛?!

    這真是一個令我左右為難的選擇!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