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六合大拳師

龍騰世紀 第九十一章 迎門解帶封閉槍 文 / 鐵萼奇蘭

    第九十一章迎門解帶封閉搶

    於七為明末武舉,家世殷富,同治康熙年率寇反作被鎮壓,螳螂門重要人物,被一些支別稱為祖師。

    螳螂拳兩條支脈一樣的功夫,記的是少林王朗傳,但傳說是俠盜於七傳。後來有說王朗即於七的,「於、七」二字一合便是「王」字。

    王朗只存在與傳說之中,而於七案卻轟動大清兩朝。於七為人極為仗義,又武功卓越,地方時行相當有威望。此人一心報效明朝,多次造反,引得八旗大兵萬餘會剿,後遁入山中以熱水撲面謊稱天花逃過劫難,自此隱入空門落髮為僧,後集合眾家之長多年實戰傳出螳螂拳法。所以七星螳螂跟梅花螳螂拳路一樣但師承不同,都是在第二代因為隱諱而不能謀和。自此後又各自完善互通有無,枝繁葉茂還是一家。

    煙台郝家拳房門類眾多,在螳螂拳興盛之前郝家就已經因武藝而聞名於膠東武術界。於七造反時曾尋得兄弟郝宏一同參與,他們當時論起來也是同門,不過還不是螳螂拳法。

    郝先生明知於七難成大事,就百般推托,最後約定以比武定去留。結果用一式「迎門解帶」槍法,挑開了於七前襟一串紐襻,明知人家不願意再勉強下去也沒意思,於七作罷。

    而後於七創螳螂拳法,雖說是少林正傳基礎上加了巧妙,但合他一生卻也應了「螳臂擋車,勇往直前」之言,也是造化。

    練武人要有志氣,但更多練武人關係的是武技。所謂「迎門解帶」就是槍法準頭力度拿捏的極其到位,郝家槍講「托、帶、封、刺」四字訣,其祖人稱「郝九炮」,一槍下去九個窟窿。

    其實這一路還是楊家槍法為主,「中平槍蓋世英雄,老把門久戰千合」。不過特別強調了回馬槍。

    後來在這基礎上改進的雙手劍,也是一路轉崩封刺的風格,其拳法也是轉崩封刺白猿取果的刁鑽狠准的打法。

    為此,也留下若幹練功方法,且都是青面家裡沒有的,後來孫青麟四下走訪,學得一些器械訓練的法子,多是從郝家梅花螳螂這來的。

    古有力知道這些,但他不怎麼練,他們是以二人對練為主,那套對練也不難,就是三靠臂抄腿砍喉進步雙梱,二人反覆練習,可以走各種勁,硬磕也行巧化也行,按需要練習。

    郝家把式房就多了很多器械,可以獨自用功。說是器械,不過也是尋常小玩意。特別強調硬性基本功,如入所謂的身手眼步法。郝家梅花螳螂八個大勢子可以做樁,之後打拳行樁,「步法不對身法錯,身法一錯樣樣錯」,之後才是按規矩行拳,掌握梅花散手,就是一些行而有效的組合套招,因為都是歷代前輩實戰所得,驚得住考驗,通常用了就管用,因為有現學現賣之說。

    那打起來就首尾無端勇往直前了,被喚作「螳螂不回門,打到哪算哪。」

    正因為這些自由變化多了,個人風格都能彰顯出來,而後來很多前輩都愛總結編整,所以螳螂拳越編越多,最後精要摘要的就十多套,便一人難以學全了。

    而其練功法兒很多卻挺有意思,如果只從實戰出發,有了根基練出一兩手也足夠了。

    螳螂門練拳,不管是槍還是劍,特別注重眼法,郝家是在房中四角吊掛銅錢,人站在當中瞄著銅錢眼扎槍扎劍,但不扎前面的,而是猛然回身扎身後的銅錢眼,實際說是扎身後的,身子一旦行動起來,也就沒了前後了,如此扎槍打拳軌跡無端,渾身都給劍光手影罩著。

    這是扎槍,練劍的話有回身扎點桌子上的豆子,拳法有打樁認穴,都是以快准為先,不招不架。

    其實這種練法非常好,獨自一人時心靜不燥,練拳容易上心,上心就上功夫快,問題是一人時容易懶惰,容易走形,所以以這些沒有生命卻有頗有靈性的小物件配合練功,興趣就大多了,不自覺就長進了,而且一旦練上了就是遊戲一般欲罷不能。

    這樣也容易檢驗功夫,比如另外練法,如彈踢棉花球,撥掛砣繩索,打滑桿沙袋,都有一套檢驗標準,不用跟人動手,自己跟沙袋一玩就知道自己水準了。

    後來孫青麟也搞了一套挺系統完善的法子,可惜死的太早了,沒傳下來。

    所青面功力一般,是說他功架不行,他連基本的螳螂套路也不會幾個,但他的基本功並不差,他過去別的沒怎麼練,盡在他老爹的嚴管下練這些快准狠刁的玩意了,地躺空翻的無一不精。

    雖然沒什麼套路,但是隨著不斷見識,也是一學就會。

    青面有一手絕的殺法一直沒用過,就是合了劍招的大翻車。大翻車實際很簡單,但根基要求很高,不然充滿危險,是犧牲性打法。就是提著長劍猛衝封刺,是個快三步的玉環步連環劍,一般人練到這就是個自下而上的小鬼叫門劍就完了,他因為根基好,三步左右一滑比一般人步子大身子柔,第四步的時間是斜裡一劍接一個前空翻,按尋常人這一劍太危險,因為空中是失控的,但這一劍絕的就在這,他就是一翻一扎,落步就是雙腿騰空的飛踹,因為提前有劍法開門了,這一腿又合著一翻的回力,勢不可擋。落步又是一個突刺。按說他這套劍用起來就不是當劍用的。

    青面吃虧也吃在這,就是一身好基礎用的不是地方,這些玩意拼起命來多許多勝算砝碼,但不下狠手都是花拳繡腿,且這些特技日漸而衰,終究不是辦法。

    所以青面也越來越走向以靜制動的路子,他並不喜歡雙手劍,但他還是托人尋了一套,也不是什麼好劍,看著嚇人而已。

    這嚇不住裴秋實,裴秋實一看就感覺此物華而不實,刀的化長點也就罷了,兇猛有力,劍的話兩面帶刃,又那麼長,雙手耍起來就有不少動作打自己面前過,這就太危險了。劍當離身,一旦貼了身子,害人害己。

    這二人正好想法,裴秋實提這一條棍,卻是雙手把持多用後把傷人。裴秋實實際不會幾樣兵器,他的基礎就是「撐拳撐掌劈山掌,降龍伏虎探步掌」,較為死板,換上器械的話也就棍子的勁順暢。裴秋實也練過刀劍,但鑽研不深。拳風跟棍風若是時常實戰的話,風格幾乎是一路延長的。鳳吟一見二人站姿,就感到了裴秋實要輸。裴秋實棍一抱,鳳吟就知道他是換把近身,走「滴水、搖旗」。滴水搖旗都是槍棍基本大勢,將來出鏢草原路上細講。這路棍法厚實巧妙,按說正能發揮雙頭棍特色。但他遇上的確實青面,棍對棍一旦絞上了,裴秋實以其根基,一般人不是他的對手。但鳳吟知道,青面是絕對不給他粘連的機會的,迎門解帶那是客氣,一放膀子那就是開膛破肚。可以說裴秋實這完全是冒險,而且一點勝算也沒有。

    鳳吟掃視四下,發現就裴秋實跟青面這對冤家在這掐了,大事一點沒辦,心想孫先生怎麼這麼不懂事。上步就推了青面一把,青面自然不能反抗鳳吟,讓青面給推出去了。

    回頭青面又伸手來分裴秋實,裴秋實大棍一橫,道:「鳳吟你閃開。」

    鳳吟也不管他這些,上去胳膊一橫,裴秋實沒有跟鳳吟教過手,他也不知道底細,將棍用力一架,沒想到跟推在山牆上一般,自己倒退兩步。

    鳳吟也沒什麼架子,就是轉著身一邊朝青面比劃著示意下卻,這邊就用身子往裴秋實身上偎。裴秋實也是整日的馬步小架,但在鳳吟面前感覺毫無作用,似乎這十年都是白練了。開始他是感覺自己還沒準備好,被鳳吟輕鬆一碰卻一個趔趄,正好借這距離定步站穩。鳳吟沒事一般還是把他往外推,說是推,實際並沒動手,就是胳膊肘蹭蹭,但不經意的三蹭兩蹭裴秋實就從場中退到邊上了。

    裴秋實感覺有一種無奈與傷悲,想翻臉都無力,就感覺自己是站在水中,一股力量將自己自下而上的浮起,包圍,一動就要倒。這才知道了所謂的「拔根」二字。

    裴秋實還是不想相信,他胳膊走纏抱,以棍子滾裹著化鳳吟的來力,但鳳吟那來力似乎跟胳膊都沒關係,他步子都沒過身,離開自己還有距離,並不存在捆腿鎖腿或者腳踏中門,而就是隨便的蹭,步子都是散亂了。

    裴秋實真鬱悶了,眼見被推出了場子無能為力,他想過出手打鳳吟,但每出手都感覺被阻擋回來了,而且腳下不穩,發力也無力,硬抗了幾下要不是鳳吟暗暗拉著自己,早不知道摔到哪裡去了,感覺腳都軟了,或者大地在動。糊里糊塗就被請出來了。

    鳳吟一抱拳:「多謝裴兄弟成全。」

    裴秋實心裡暗暗罵了鳳吟句好聽的,但是非常驚奇,沒有脾氣。不服中又含著無限的懷疑與慚愧。天下之大,山外有山,感覺到差距了。

    不過在外人看來,不過是大事化小「哥倆好」,攜手並進說個話兒而已,乃是一團和氣。

    其實迎門解帶這類屬於小技,主要是得功夫深,而這個功夫深跟出手如鋼銼這類功力厚又大不同。那個再下功夫,終究是在快准之上耗費精力,終有破綻。若鳳吟這般陰柔出手就讓人拔根裹了,什麼都出不來了。若動起快來自然也是顧打一步到位,這就是硬打硬進無遮攔。硬打應盡無遮攔,也就是硬打硬進難遮攔。

    兵器也一樣,袁鳳吟不玩大槍,就是花槍,與拳一路,封閉四槍。一個人若真能以拳入道,看得更開,看得更透,那必然是更加關心蒼生,而不是避身世外,許多事情也是明知不能為而為之。所以心意門尊岳武穆王為始祖,除了勇猛與悟性之外,更多是「精忠報國」的大義。

    舉大義更當知進退,當出手時就出手,當收場時則收場。這也是後來鳳吟越來越喜歡形意風格,進退連環直來直往,正大光明地打,正大光明地解決問題,不玩彫蟲小技的陷害打法。

    而如此,無愧天地,拳師也方能真正自強。

    鳳吟掃視四下,也差不多了,大事要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