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藝高不在個子上
古有力起身相迎,道:「梁老師近來可好,怎麼親自登台?後台說話。」
就把梁雪江給往後台引,後邊那個粗矮短矬的青面也跟著優哉游哉地跟了過來。
古有力對他這麼客氣,是因為雖然二人不是同枝,但從老祖宗那排,梁雪江跟自己的老師是一輩。
古有力屬於跟師早小輩分,他跟他老師實際差別都不大。
螳螂拳在這一時期也達到了一個完善進展的高峰,實際螳螂拳自早就是有少林羅漢短打演化而成的崩補八肘。然後在歷代的學習總結中逐漸添枝加葉,不斷完善。後來越來越多有了十八湊之說,而這還沒完。因為歷代學習螳螂拳者多是半路出家,折服而轉學,所以隨著歷代的編整,分成了各家風格。或者由於齊魯大地禮儀只邦的緣故,這些人還真愛湊在一起琢磨。而且一經盤道發現之前的舊拳還都能論上輩,這就親上加親大鍋亂燉。後來套路是越來越多,風格也越來越多,最後都氾濫了。但是就核心內容,各家還都有各家的玩意兒。
古有力自早就習練家傳鐵砂掌、羅漢拳。已有名氣。後隨魁德堂王雲升先生學習螳螂拳。而王雲升先生在得螳螂拳前已是武舉功名,而且已經在家開設武館了,教得是彌祖長拳跟地功拳。
他這一支的拳功成型,實際是在古有力身上。
王的恩師「閃電手」快手李之箭,是正經的螳螂拳,先在南方做事,後回山東濟南開設鏢局,但一直沒有衣缽傳人。金盆洗手之後獨身雲遊,盛名不減當年。至煙台福山聞聽王雲生善拳法,登門訪見,但見王雲升演習之後不讚一語。王很不服氣與李較技難,數招架而數敗。於是拜快手李為師,數年盡得其技而有成。
李之後便一路向北雲遊訪友,再無定所。傳聞至京津、奉天,再無蹤跡,也不知再有無傳人。
他這一支再往上到了生霄道人就不好核對了。
古有力是武松般的大漢,高人一頭乍人一背,提一條單刀的話能湊足三百斤了。
出道之時行經田野,適有二牛抵角,見之來疑相犯,乃共奔面前欲用角抵之。二牛先後到來,先到之牛,被一腳踢中腹部應聲倒地。後到之牛被其握角,照前脊一掌,一掌擊斃。之後因為農戶要求賠牛,鬧將起來,名聲騰播遐邇。
他是個人物,後來有俄國人在利亞設擂較技。時正值祖國蒙辱之時,力倡武道,以期振奮民族之精神,率先垂范,身赴異邦海參葳,登擂連連力挫沙俄拳擊高手,擊敗擂主取而代之,經多場比賽均無對手,勇奪錦標而歸,威名遠振,有「螳螂王」之稱。
古有力之後的是七星螳螂,梁雪江之後的是梅花螳螂。
而梁雪江那一支從他師爺雙鉤李冰霄這就跟那邊分家了,往上就是祖師王朗了。到這就對不上了,但東西又一樣。
李冰霄,因為雙鉤耍得絕,當地人稱李二鉤。後來他這又傳出另一支跟**、劈掛合了的馬猴螳螂,也對不上頭。傳著傳著就出了個叫「李二狗」的字號了,到這膠東螳螂三大枝都對不上了。
再之後的太極梅花,**,光板摔手,秘門、八步那些個,都是從這分出來,光板摔手秘門八步在當時都不能算大枝,只能說是個風格。
太極梅花在梁雪江的弟子薑闊龍身上得到了大發展。姜跟大財主宋子德、地功拳李仲祥是把兄弟。宋是煙台第一莊園主牟二黑的女婿,家資豐厚,癡迷武學,因為身份所在不方便親自求習,遂出資供兄弟學習後來切磋研究,合以梁氏編整的《可使有勇》拳經,在梅花螳螂拳的成型上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他之後才有了「螳螂三山」。
但有一樣有趣的是三支螳螂各自都參了地躺拳,而這地躺又不是出自一人。就一支隱秘的小架螳螂,傳說為祖師王朗妻舅後傳,竟有四路地躺。孫青麟學那套,就是這套,都不知道是什麼拳了,
雜七雜八。
說梁雪江是山東好漢,是因為其性忠厚而火爆,嫉惡如仇。份量是有,個子不高。但拳風硬朗,硬接硬砸。身子不大但拳力勁道,也喜好比武較技。螳螂拳招式繁雜,本來也是速成的拳法,技術的提高多賴切磋。
他家「德順堂」在京城有絲綢莊,成藝後時常自京城押運貨物歸煙台海陽,恃藝高而膽大,時常獨自押運。終於一次出事了,從這次的事件上,很容易看出這門螳螂拳的風格。
咱一直沒描寫梁氏的相貌。此人氣勢逼人,卻不凶悍。不是那種帶有文氣的超脫威嚴,又不是那種吹鬍子瞪眼的粗狂威猛。像是努力壓著火,又不屑左右的樣子,充滿自信與驕傲。他的帽子下額外斜出一條黑布。梁鐵錘還有個外號叫梁一眼。
那一次是遇劫匪數十人,雖為兵刃群都,卻依然是中路翻車的路子。雙臂兜裹開合連綿不斷,頭頂盤的辮子散落開,紮在眼上。但生死攸關無暇顧及,雖然打死打散歹人保住了性命物資,但之後不久右眼便完全失明,從此又多了一個外號。
這之後他廣收門徒,悉心培養後人,但火爆倔強的脾氣卻一直未改。所以今日聽說有善揣頂的高手占擂,幾日打死數人,心下憤恨,特來挑戰。
在梁與弟子薑闊龍身上,非常容易看出下功夫就成就人這話。姜也是五短身材,比他師父高不了多少,比古有力矮了一個頭。而且不似梁那般精悍,甚至是有點癡肥。很難想像靈活刁鑽的螳螂拳在他身上會是一個什麼樣子。
面對人高馬大的古有力,二人毫無懼色。古有力比他矮一輩,而且梁更年長。但因為過去並無親熱來往也就沒稱他師伯。梁鐵錘還沒吃這一套,反道:「不是你給他們撐腰才敢如此囂張吧?」
古有力見梁是來興師問罪的,但又不明白問得是哪一樁。
梁又帶著挖苦之聲調道:「古師傅,你還給人幫場子啊?既然咱爺們站在台上了,也就不用客套了。您既然坐在一旁那也不用忙活了,我也權當沒看見你。」
然後一轉身對馮老三道:「兄弟,辛苦了。不大好意思,眼見您收攤了,但我徒弟既然喊了擂,那就得耽擱會功夫了,再走一趟吧。」
馮老三本來感覺撐到天晚就算了,是越來越沒精神。但被梁鐵錘這麼一激也很硬氣:「不瞞老哥說,是折騰了些時候了。這道不好走了,累我也得撐著。」
「行,是個爺們兒。這一天一直耍威風的是你吧?」梁鐵錘還挺細心。
「老哥你說笑了,這幾天確實是我。」
「聽說你揣子用得挺好啊?」梁鐵錘還是不大放心,怕打錯了人。
揣是摜跤常用的幾個法子之一。摔法樣數多了,常用的有勾踢揣別擰,背挑纏彈搿、掐撮、躺刀、穿襠靠、涮擰鋟拄撴裝錯太多了。
揣也分上領揣,偏門揣等等很多。揣實際就是個單臂過背摔,用起來挺瀟灑的。基本是搶著把之後身子迅速一背讓腳正好落入對方腳前,躬身一縮,腰臀一托借力將過背給摔過去,摔口袋似的落地,實實在在地帶勁。再一走跤步,別提那個帥勁了,要多精神有多精神。
別子也常用,就是插一腿多支個別子,大弓步一擰摔出去,乾脆利落。因為這些個動作的起手還是擰腰支腿,跟裴秋實挨身頂肘的很多起手挺像。
裴秋實這支奉承的是逢強閃打,但他又是個騎馬步,所以搶起步眼來很像是要走踹的搶位。
而頂肘前兆總有一「請」,先開門再頂靠。裴秋實強硬起來時是抓過來扯起來頂,這跟走摔抓這對方用的披拉法硬破壞重心很像。特別頂不准就走反身掛塌,除了是打不是摔,跟別子基本一樣,有的支別八極叫這就叫抽別子。
整個感覺是武術加跤,就是當摔不摔而改打了。因而有不知內情的兄弟跟梁鐵錘說的是「有個摔跤不地道的」打死了好幾個人。
摔跤場上的規矩挺多,不讓踢高腿過中,不讓雙手抱頭,不讓碰觸眼睛襠部咽喉這些要害,不讓抓發,不讓反關節,不讓摔倒後故意壓砸,不讓大頭朝下扛摔。
但馮老三跟裴秋實用的都是抓臂挎胳膊的,所以梁一眼看了幾場之後就認定是他了,說這些也是多餘。
「行了,拿狀子吧。」說拿狀子,這就得玩兒命。
古有力一看這局面不對,馮老三也感覺不對,這幾天一直好好的啊。但到了這個分上就不能怯場,簽就簽。
古有力過來攔下了,道:「既然已經晚了,不如就三個跤論輸贏吧,不是說看看跤嗎?又不玩打人的,不用簽了。」
姜闊龍比古有力小一些,但也沒給他面子:「摔死了算你的?」
後邊楊萬里臉色變了:「咱倆摔摔?摔死白摔!」
古有力還是很穩重:「師叔,我確實是受朋友邀請過來幫場子的,既然我答應人家了,我就得幫。朋友看上的是我行走江湖還光明磊落,還有幾分薄面。但是怎麼到了師叔這就過不去呢?我看師叔是有什麼誤會吧?才這麼急急火火。如果真有什麼地方開罪了師叔,看在家鄉一門上還望師叔話講當面。」
「哎,闊龍,就摔三個跤,不用這麼認真了。」古有力也是成名的拳師,能這麼說真是給了大面子了。這在武林中怎麼樣先不論,就是回到家鄉對於同門發展也是好事。既然人家都這麼說了,自己再不給這點面子就真是給臉不要臉了。生死戰就成了三個跤了。
姜闊龍的跤也不是正經跤,就是螳螂跌扑。所以這倆都違規也就不存在違規了。
第一跤,二人照常上手,姜闊龍上手就撕著馮老三的衣服,馮老三伸手來抹,姜闊龍左手一圈,朝馮老三臉上就扇過來了,馮老三本能就擋。沒想到姜闊龍左手是虛晃,一晃即手,另手直接就一肘挑起來,連肘帶手就糊馮老三臉上了,這手勁不大,姜闊龍個子矮,但就勢一把抓住了馮老三的小辮子,就手一拽。馮老三的腦袋就一偏,隨著這一偏身子就彎下來。
馮老三左手來抓,姜闊龍抓著馮老三鞭子的手順著鞭子一捋,就馮老三左腋下就插背後了,一探又揪住了辮根。
就左手擋開馮老三的手,抱住馮老三的背,手抓著鞭子,雖然個子不大,卻把馮老三給夾著了,那右腿就往馮老三襠下插。按說這個側身相貼的樣子根本起不來勾子別子,要想摔起來根本不可能。
但是姜闊龍並沒有去摔,而是扯著鞭子用身子去拱那馮老三,就將頭藏在馮老三肋下,探左手去撈馮老三的腿。
馮老三是抱腿的祖宗,這點早看出來了,撤後步就要支開,沒想到就這一支正碰著姜闊龍插在襠下那腿,那腳就勾在後邊等著呢。合著這勁姜闊龍一扯辮子,馮老三仰身栽倒。
說起跌打,不得不提螳螂門的地功,地功拳就是所謂九滾十八跌,就地十八翻那些,就各地拳法中多有涉獵,傳其來源於戰場刀法。
就山東地面過去屬於燕青門迷蹤拳,乾隆年間為山東兗州孫通傳開,直至滄州。所謂彌祖拳實際就是迷蹤拳,螳螂各支歷代吸取的並非一家,順籐摸瓜卻又為同根所生。此拳比螳螂拳成名要早很多,《績效拳經篇》所謂山東李半天之腿,千張跌之跌。
李半天習練的是醉拳,後由醉拳所演。他之外還有一位東平千跌張,擅跌扑摔打。後來李半天與千跌張在泰山打擂,合了滾跌之法為地趟拳。
「罈酒不醉師傅打,腿腿傍地李半天。」
(技術抗打聽,人抗打聽,但是這裡這個個事情不抗打聽了,所以相關人等就沒用真名字。但是山寨的太明顯了。結尾技術章,有螳螂門的諒解下吧。
我一再勸告朋友,不要自學心意形意這些,真學不出來還出問題。自學出來的問題,我能幫著解決一兩個,但解決不少十個八個,而跟在老師身邊學,問題又何止十個八個。我都寫這麼直白了,各位就不要再好奇癡迷了。真沒說服力的,你從哪看見形意拳好來了?別自學了。要麼練不出來,要不練出問題,剩下那點長進,真不如學學散打。
學散打沒什麼丟人的,打不過散打才丟人。從散打可以很好的分析技術,然後慢慢理解傳統。而且談散打容易看出寫論文者的水平,您有辦法去找找資料發佈者,視頻發佈者最好。也打打假,真沒幾個好的。大家自己又不是不知道,別糊弄自己了。換句話說,你散打都不行,自學形意更不行了。
特別整天站三體的,練劈拳的。王薌齋先生比咱現在學習條件好吧?他強調樁吧?他劈拳都給去了,總能證明難度了。
再有,那些整天談內修的,自我感覺良好的,可以很負責任的說,他們之所謂老感悟那些,是因為一天的沒個身體上的大感悟,只能那麼玩了。但凡實戰起來,或者做大動作,感受比那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