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大唐春

龍騰世紀 第五十二章 轉運,轉運(第三卷終章) 文 / 英年早肥

    第五十二章轉運,轉運(第三卷終章

    這時候畢竟是當著玄宗皇帝呢,李曦臉上不敢帶任何表情,就連那抹想要抽搐的笑容也藏得緊緊的,他躬著身子過去坐下了,悄悄抬頭看玄宗皇帝,卻見他也正瞧過來呢,當下與李曦眼神一對,他便笑道:「朕的家常飯,你莫嫌簡慢。」

    這時候李曦很想按照禮部那位主事教的那樣趕緊起身走到一旁跪下,然後痛哭流涕的表演一番,諸如「臣,不敢,得陛下賜食,臣感激涕零,雖九死亦難報陛下隆恩」之類的肉麻話也給他弄上一籮筐,反正就是拍馬屁嘛,真要說起來,這種話還真是沒人不會說。

    但是,那個得要求臉皮有著一定的厚度啊,顯然,李曦不具備這個條件,儘管他一再提醒自己,關鍵時刻,臉皮必須要厚起來,你不表忠心,人家怎麼知道你忠心呢?但是臨到此時,他卻還是拉不下那個臉來,當下裡猶豫了片刻,他慢慢地漲紅了臉,低頭道:「臣,謝陛下賞賜,臣……臣感銘五內……」

    玄宗皇帝笑笑,不以為意,他還以為是李曦有些緊張所致。像這樣第一次覲見的人,出現這種緊張到說起話來結結巴巴的可是數見不鮮了,更何況李曦才那麼點年紀,不夠老成也是人之常情,他自然不會往心裡去。

    這時候,一直站在玄宗皇帝身邊一言不發的一個高大內侍突然開口道:「李茂才,這是陛下最喜歡吃的冰玉冷淘,旁邊那是櫻桃畢羅,也是陛下最愛吃的,都賞你品嚐了。」

    茂才,又稱茂材,是漢代的一種察舉常科,西漢時原作秀才,到東漢時因避光武帝劉秀的諱而改為茂才。茂者,美也。茂才者,有美才之人也,即優秀人才。到了唐代,這個詞也還一直在被沿用著。

    眼下李曦身上的一個芝麻小官,在玄宗皇帝和高力士面前,自然不好稱大人,因此高力士便稱呼李曦為茂才。李曦先前乃是晉原縣縣學的學子,此後又是國子學的學子,不過卻一直不曾考中過什麼國家的功名,因此拿茂才來稱呼他,倒是比較恰切。

    當下李曦聞言一邊心裡腹誹,一邊抬頭看過去,然後想起禮部那位主事的提醒,他就知道這個個子高大的內侍,應該就是連玄宗皇didu稱呼他為將軍的高力士了。

    有唐一代,著名的大太監呀

    雖然心裡對於玄宗皇帝賜宴居然就拿出一碗涼麵條加幾個餅子來頗有些哭笑不得,心想眼下可已經是秋末了,轉眼就要進冬了,居然還是吃涼麵條……但他聞言還是趕緊道:「臣多謝陛下厚遇,呃,多謝將軍提醒。」

    他說完這句話,玄宗皇帝便擺擺手,「用膳,用膳。」

    在禮部接受培訓的時候,那位主事壓根兒也不會想到李曦居然會被賜宴,而且還是被賞賜跟皇帝陛下一通用膳,因此他不曾說過,不過李曦在師從周邛之後,倒是從他那裡學到過一些類似的禮儀,這待人接物之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食不語。

    所以玄宗皇帝說完了這個話,便自顧自的埋首吃飯了。

    李曦手裡拿了筷子玄宗皇帝吃的很香,再看看高力士,又看看大殿兩側侍立的那些宮女太監們,不知道這個飯該怎麼吃。

    在前世的時候,不管是小說裡還是影視作品裡,皇帝賜宴,而且還是跟皇帝一起吃,當然都是了不得的榮耀,可以算是皇帝對於大臣一種很重要的拉攏和褒獎的方式,雖然眼下李曦這個待遇,顯然不能被稱之為「宴」,充其量也只好叫做賜飯,但這畢竟是跟皇帝老子一起吃的,所以從根本上來說,與那種大型的賜宴,並沒有什麼區別。

    對於皇帝來說,也就是多個人吃飯而已,或許不覺得怎樣,但是李曦恍惚記得,每當這個時候,大臣們固然覺得很是榮耀,但是當著皇帝,卻罕少有人是真的下筷子猛吃的,甚至於當著皇帝,連坐都只敢坐半邊屁股,說話之間都必須弓著腰低著頭,並不敢上視,可見敬畏。要是真的甩開腮幫子吃了,到時候呼嚕嘩啦的,豈不是君前失儀?

    所以這會子眼看著玄宗皇帝吃得香甜,再加上李曦也確實是餓了,他這心裡也就越加的為難,不知到底是該吃還是不吃,或者,該怎麼吃,吃多少。

    這時候他四下裡看過去,見滿大殿上所有人都垂著頭,包括高力士在內,沒人敢看玄宗皇帝的吃相,不知不覺的,就聽見自己肚子裡咕嚕咕嚕的。

    他一狠心,掂起筷子來,端起碗,乾脆放開了,開始吃所謂「冷淘」。

    還別說,名為冷淘,也就是涼麵條,但畢竟時間已經快要到冬天了,給皇帝吃的,自然不可能冰涼,所以麵條溫溫的,嚼起來口感極好,李曦餓極了,不一會兒就把一碗冷淘給吃下了肚,然後他拿筷子夾起一個「櫻桃畢羅」。

    這畢羅乃是唐代的重要食品之一,其實形狀和製法都類似於後世的餡餅,名為櫻桃畢羅,裡面的餡自然應該是櫻桃了,別看李曦來到長安也很是去了幾家名吃店,嘗了不少大唐各地以及長安城內的特色吃食,但是這把櫻桃包在畢羅裡蒸著吃的做法,他還真是沒吃過。

    咬一口,入口香糯,低頭那櫻桃竟然還是亮紅亮紅的。

    畢羅都蒸熟了,櫻桃的顏色居然還沒變而且嚼在口中,櫻桃的那股子香甜也是脆爽得饞人……這可不是一般的手藝了

    李曦胃口大開,三五口就下肚了一個櫻桃畢羅。

    吃完了一個正準備再夾一個,他突然覺得有點不對勁,抬頭看過去,這才發現玄宗皇帝已經吃完了,正自笑吟吟地看著自己狼吞虎嚥的模樣呢。

    李曦尷尬地笑笑,趕緊放下筷子。

    玄宗皇帝趕緊道:「無妨,你吃你的,朕吃飽了不代表你也不能吃了,繼續,繼續」

    人家都不吃了,難道讓皇帝在那裡看著,自己繼續大吃一通?

    想想都不對勁。

    李曦笑笑,拿起几案的手帕擦了擦手臉,趕緊起身,道:「回稟陛下,臣已然用完了,多謝陛下賜食」

    玄宗皇帝聞言點頭,把手裡的帕子丟給一旁的宮女,道:「既然你也吃完了,那咱們就來說說正經事吧」

    李曦聞言趕緊畢恭畢敬的站好。

    「其實看到你那份奏章之後,朕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殺了你」玄宗皇帝緩緩地道。

    李曦聞言趕緊低下頭,儘管他早就知道,為了震懾臣子,這是皇帝們最喜歡用的一招,而且根據他的推測,玄宗皇帝這個話十有**的說的還是實話,但是想到了歸想到了,當這個話親自從玄宗皇帝的嘴裡蹦出來,李曦還是忍不住一陣子的後怕。

    幸好,玄宗皇帝是個足夠有智慧的皇帝,是個明君,而且眼下的他還並未老去,他的壯志雄心也依然還在,還沒有被醇酒佳人消弭掉

    「臣罪該萬死」李曦道。

    玄宗皇帝歎了口氣,「思來想去,朕還是決定不殺你,你年輕,見識淺薄,也是常有之事,所以,朕把你調到長安來,叫你進國子學裡去讀書,讓你明理。近日聞報,你在國子學內尚算勤勉,想來這些日子用功之下,是有所思進的嘍?」

    這話什麼意思?李曦的腦子轉了幾個圈才鬧懂,然後就是不由得心中不屑。

    這玄宗皇帝,原來那麼死要面子

    他是明白和認可自己那份奏章的,而且想來他也已經確定,在他的有生之年,務必要盡最大的可能把自己那份奏章裡所描述的幾種可能給扼殺掉,留給下一任皇帝一個太平的天下,但是呢,藩鎮乃是他玄宗皇帝一手促成,豈容李曦一個十八歲的年輕小子信口駁斥?

    所以,他認可歸認可,這份面子卻是不能要,李曦要想被重用,那好,你知情知趣一些,低個頭,自然一切好說。

    雖然心裡對玄宗皇帝的這個做派表示不屑,可是當此關頭,李曦自然沒有非得硬要挺著脖子跟皇帝作對的興趣,因此他聞言之後稍加思索便道:「多謝陛下揀拔,臣在國子學內聽課,舉凡毛詩正義、禮記等,頓感往日所做之非是,心中懊悔不已……」

    他稀里嘩啦說了一大段懺悔的話,玄宗皇帝頓時滿意地點了點頭,心道甚好,這些年隨著自己的年紀一年比一年大,也不知道,當年的壯志似乎正在逐漸的消磨掉,心中固然還是喜歡一些諍臣的,但是對於這些有眼色會做事情的官員,卻是越來越喜歡了起來。

    操勞了幾十年了,眼看著天下昇平路不拾遺,堪稱大治矣,若不是李曦這小子突然一份奏章戳中了他的軟肋,他還真是準備就漸漸的放下朝政,想要好好地享樂幾年了呢。

    「你起來吧,你還年輕,犯些錯也是常事,只是以後要戒之慎之才是。」

    李曦聞言謝恩起身。

    這時候,玄宗皇帝才道:「你有才具,這個朕是知道的,而且朕知道,你很願意為朕分憂,為朝廷解難。所以這些日子以來,朕一直在考慮該委派你一個什麼官職才好。」

    著說著,他起身走下殿陛,一邊走一邊背起雙手,道:「恰好,前些天的時候,李林甫舉薦你,說你詩文滿長安,年紀輕輕得享大名,定不是凡俗之輩,而且還說,你在蜀州擔任主簿時,頗有治名,是一員能吏,據說你還頗有經濟理財的本事,朕詢問了幾位大臣的意見,他們也都並不反對,所以,朕準備派個差事給你,只是不知道,你敢接不敢接?」

    李曦聞言心道果然來了,雖然玄宗皇帝是用的詢問的口吻,但是顯然他並沒有打算讓李曦接話,因此李曦就繼續聽下去--

    「近些年來,關中人口ri繁,糧米消耗彌大,但是關中地形如此,各地想要調派糧米過來,道路殊為不易,加之今年多雨,穀物之價益發高昂,因此長安之內,米糧幾乎是一ri一價,你既然是經濟理財之人,於此事想必也該有所耳聞,唉,每每思及此事,朕常憂愁難寐。如今,朕準備委派你出來負責此事,你意如何?」

    李曦對此早就有了心理準備,因此聞言只是略略沉吟了片刻,便在玄宗皇帝期待的目光中抬起頭來,安靜地與他對視著,問:「臣斗膽敢問陛下,長安缺糧已非一ri,陛下想必也不是第一天考慮過此事,既然如此,為何不委派朝中其他的諸位大人,反而選擇微臣呢?」

    李曦這話可謂大膽之極,自古講究君君臣臣之禮,君要臣死臣都不得不死,而且還有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之說,可以說,皇帝既然已經打算好要委派你做某件事了,就算是問問你的意見,你也別太當真了,但是李曦卻居然當場反問回去,這可就頓時讓玄宗皇帝皺起了眉頭。

    玄宗皇帝心中微有不快,不過想了想,他還是誠實地道:「沒錯,此事朕已經考慮好幾年了,奈何此事不易為呀,朝中頗有治世之臣,不過朕卻也拿不定主意到底該委派了誰去,因此既然李林甫舉薦你,說你有經濟才能,朕才準備用你一用,怎麼,你不樂意?」

    到最後一句,他的語氣突然加重,天子之威頓時佈滿殿內。

    李曦不為所動,只是低了頭,想了片刻,又抬起頭來,問:「臣曾聽說,長安外來之糧,主要是依靠江淮的漕糧,那麼,臣敢再問陛下,前年、去年,和今年,江淮地區運抵長安的漕糧各有幾何?」

    聽到李曦非但不回答自己的問題,居然再次提問,玄宗皇帝心中越發的不悅。要知道,歷來可都是只有他責問別人的份兒,可是從來不曾有人敢於這麼當面的質問自己。

    不過認真地與李曦對視片刻,感知到李曦眼中的那份認真,他深吸了一口氣,把胸口的怒氣壓住了,認真地想了想,然後便回答道:「前年,是四十八萬石,去年,是六十一萬石,今年,是五十七萬石。」

    李曦聞言微微頜首,道:「若臣負責解決長安的供給問題,想來定是要以漕運為主了,因此,臣敢再問陛下,許臣何職?允臣何權?又需要臣做到如何?」

    李曦再次拋出一連三問。

    玄宗皇帝微微愣神,臉上陰晴不定,過了片刻,他才道:「朕意,加裴耀卿為江淮轉運使,不署事,以你為江淮轉運副使,全面署理此事。至於做到如何……三年之內,朕要三百萬石漕糧如何?」

    李曦聞言,掰著手指頭計算了起來。

    玄宗皇帝聞言先是一愣,繼而卻是哭笑不得,伸手指著他,「你這是作甚?」

    李曦當然沒幹什麼,只是做出那麼一個姿態而已。

    根據腦子裡殘留的一些後世對於唐玄宗的形容和描述,再加上穿越以來積累起來對他的印象,李曦大約的把握到,唐玄宗李隆基這個人,有才華、有度量,也有見識,只不過呢,隨著人生境遇的改變,在他執政的前期和後期,他重用人才的側重點,還是有所不同的。

    在他執政的前期,也基本上就是開元年間,他側重於任用那些直言敢諫而且有才能的幹吏,而且他喜歡風標高尚的君子,諸如姚崇、宋?、張說,乃至於歷史上即將要拜相的張九齡等人,都屬於這一類人,以至於張九齡都罷相好幾年了,朝廷每每任用賢才,玄宗都要先問一句,「風度得如九齡否?」,可見他的人才觀。

    但是到了開元後期和天寶年間,逐漸年老的李隆基,在人才選任的側重點上,卻開始出現了變化,或許潛意識裡也是擔心江山不穩吧,他開始更加喜歡一些說話委婉但是心腸直率的人,諸如楊國忠安祿山等人,別管後世人如何評價,至少當時,在玄宗皇帝眼裡,他們都是憨態可掬的人,可愛,又有一定的才華,所以玄宗皇帝可以很放心的任用他們。

    正是因為心中有了這些準備了兩三個月的預加綢繆,李曦仔細的分析了玄宗皇帝李隆基的性格和此時大致的用才側重點,這才針對性的設計了自己的表現風格,於是才有了殿內的這一番問答,以及他當下的這副正在掰著手指頭錙銖必較的模樣。

    當下他聞言抬起頭來,一本正經地回答道:「回稟陛下,臣算了算,陛下若是想要三年三百萬石漕糧……臣還要求些東西才好」

    話說,玄宗皇帝並沒有誇大其詞,這長安缺糧的問題,確實一直以來都是他心中極為揪心的大事情,長安可是國都啊,堂堂的大唐國都,卻居然隨時都可能缺糧,這要是萬一打起仗來,豈不是人家都不用打,只消圍困個十天半個月的,自己就只能投降了?

    但是呢,這漕糧運輸,確實是一個老大難問題,他左右思量,都沒有什麼好辦法,之所以准了李林甫的舉薦任用李曦,其實他也未嘗就沒有試試看李曦這個傢伙是不是能有什麼好辦法的意思,但是他可沒想到,李曦居然那麼大的口氣,竟是開口就把這件事給攬下來了

    愣了愣,玄宗皇帝突然哈哈大笑

    他伸手指著李曦,笑得前仰後合,「你這豎子,竟敢公然問朕討官麼?」

    李曦一臉憨厚地點點頭,結合著他進殿以來粗魯的大口吃冷淘,還有剛才掰著手指頭在那裡計算得失的動作,在玄宗皇帝看來簡直就是憨厚可愛之極

    於是玄宗皇帝笑得打迭,這時候,一直都不發一言的高力士突然走前幾步,扶住玄宗皇帝,不滿地皺著眉頭?視著李曦,怒道:「爾這豎子,太不曉事,朝廷官爵,豈是可以討得?」

    玄宗皇帝伸手扶著他的膀子,擺手道:「將軍莫怒,無妨,無妨,朕倒真是喜歡他這副潑皮無賴的模樣……唔,李曦,你你剛才是怎麼計算的?莫非只給你一個轉運副使,你覺得虧本了?那麼,還要問朕再要什麼,你才不虧本?」

    李曦看見玄宗皇帝這番反應,一顆心終於放回了肚子裡。

    看來自己的推測沒有錯

    於是當下他心裡頓時便越發有底了,當下裡見問,便朗然答道:「回稟陛下,臣剛才曾問,朝中頗有治世名臣,為何陛下不用,陛下言道想不到叫誰去,那就是說,大人們各有要務,走不開,陛下也不捨得大材小用,如此說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臣恰好得用,此所謂奇貨可居是也,焉能不獅子大開口?」

    玄宗皇帝聞言又是大笑,而聽著李曦完全是一副街頭小人的口吻,倒好像是真的在跟皇帝算賬一本坐地起價,高力士卻是愕然地看著他,實在是想不明白,這個自己所知道的大才子大名士,怎麼見了皇上竟是這麼一副做派。

    這時候,李曦已經繼續道:「陛下既然見問,臣便實話實說。若要三年三百萬石漕糧,單只是一個江淮轉運副使卻是萬萬不夠的,臣還要幾個官職」

    玄宗皇帝呵呵地笑著看他,擺手,「你說,你說」

    李曦再次數起了手指頭,「戶部度支員外郎、吏部考功員外郎、刑部司門員外郎、知太府寺丞,一、二、三、四……哦,還有一個,臣請陛下賜一柄天子劍,此劍如陛下親臨,殺伐決斷,在臣一身」

    玄宗皇帝聞言漸漸地收起笑容,熟思良久,他緩緩地點頭,鄭重地道:「朕,給你」

    開元二十一年秋末,九月二十九日。

    玄宗皇帝親筆下詔,經門下省副署之後,正式曉諭天下,以京兆尹裴耀卿兼任江淮轉運使,著揀拔國子學李曦為江淮轉運副使,拜翰林侍讀,督京畿糧道事,加戶部度支員外郎、吏部考功員外郎、刑部司門員外郎,官居從六品上,賜天子劍。

    旬月之內,天下皆知。

    bk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