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裡,法正與劉曄留了下來。(,小說更快更好&nbst)法正低歎道:「陛下,此舉,恐怕施行起來會困難重重!」
劉協微笑道:「任何制度施行起來都會有困難,特別是剛剛開始之時。朕也清楚,這麼做,對於世家而言有多大損害,但是二位也知道,如今這個察舉制度的弊端!且此作法,亦非無史可鑒,朕不過是恢復前制罷了!」
劉協所說的不是沒有道理,察舉與科舉有很大的相似之處,那就是考試。
沒錯,察舉也是需要考試的。先由地方舉孝廉,然後再統一考核,選拔調任官員。簡單的說,就是從地方選出有資格參與考試的人才,然後通過考試,選出相應的人才,比如擅長治政的,或擅長禮法的,或律法的……
唯一與科舉不同的是,察舉的考生,是由地方或某些官員推薦的,而科舉,那是所有學子都有資格參與的。
可想而知,由地方推薦人才,這其中會有多少貓膩。這也是為何袁氏門閥可以門生故吏遍天下的原因。
而科舉,幾乎是直接將察舉制,從根上剷除。這一制度的推出,那些世家大族們,還能安坐如山嗎?
雖然這個制度很好的扼制住了士族門閥的發展,可是真正要施行的時候,法正難免會患得患失起來。一邊擔心劉協會被眾士族敵視,一邊又覺得這樣做,實在太刺激了。
當然,他才是那個頂在風口浪尖上的人,誰叫這是他首先提出來的呢!即便這是劉協讓他做的。
……
法正與劉曄告退之後,劉協來到嘉德殿,這裡是劉協平日休息與處理批閱奏折之所,可以稱得上御書房。
張謙此時已經等在那裡,身為新一任的大內總管,張謙做事比以往十常侍可要認真多了,因為劉協所展現出來的氣質與威嚴,讓張謙不敢亂來。
劉協將選秀之事托付於他,這麼肥的差事,若是他想,絕對有大把賺錢的機會,可惜,他不敢!「奴婢叩見陛下,吾皇萬歲!」看到劉協到來,張謙恭敬的跪拜而下。
劉協伸手虛扶,「愛卿平身!」
關平與呂蒙二人在嘉德殿外停下,一左一右守在殿門外,劉協則帶著張謙進入書房,坐定,問:「愛卿,選秀之事,還順利嗎?」
「回陛下,一切還算順利,只是有些人因此有些不滿!」
「呵……都有哪些人,說說看!」
「趙家,王家,楊家,張家……」張謙躬身低語,「奴婢按照陛下的吩咐,凡與陛下指定的朝中大臣有所牽連的秀女都打發了回去,但是……那些秀女素質確實都不低,是以,借口實在難尋……」
「呵……借口難尋!張愛卿,你是不是想說,你的辦事能力有所不足?」
劉協的笑容讓張謙的身子微微一顫。嚇得張廉直接跪地,疾聲道:「陛下放心,一切都已辦妥!」
「好了,平身吧!把那些秀女的資料呈上!」
「喏!」
張謙選出的秀女只有三個,這是劉協吩咐的,另外五個還準備著嫁給他呢!這三個秀女,為首的,就是來自黃家名叫黃茗的女子。資料上說,黃茗是黃權的妹妹,年不過十四,讓劉協心裡微微搖了下頭,蘿莉啊!
劉協隱約記得,不知在哪裡看到過,歷史上黃權似乎有個妹妹,而且這個妹妹後來還嫁給了張三黑子,也就是張飛那黑廝,而且據說還是趙雲那廝做的媒人。也正因為如此,劉協才會有所記憶,只是這記憶有些模糊。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了,要知道,張三黑子的那個原配夫人夏侯氏,如今也沒出現在他身邊啊!歷史因為他的出現而改變了許多,這些小小的變化,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黃氏是需要拉攏的。
第二個,名叫董琳,是執金吾董承的女兒,跟他同年,十六歲。歷史上,這個董琳也是劉協的老婆,史稱董貴人,只是後來因為衣帶詔的事情,而被老曹所殺,要知道,當時的董貴人,已有身孕。
第三個名叫費姝,年十七,乃費氏之女。這裡的費氏,可不是江州費氏或者犍為費氏,而是江夏費氏。江夏費氏也是名門望族,說起來,這費氏與劉璋還是親戚,劉璋之母,就是來自這江夏費氏。
歷史上,而後來的『蜀漢四相』當中的費禕,也是來自這費氏。劉璋之妹,後來也嫁給了費禕的族叔,也是費伯仁的弟弟費觀費賓伯。同時,若不出意外的話,這費姝,也將會是劉璋的下一任妻子。
看起來輩份有些亂是嗎?劉協可是劉璋的子侄輩。但想想歷史上曹丕納劉協的女兒為妃,孫權納徐夫人,就知道這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了。除非劉協把劉璋之嫂吳莧給納了。
而這費氏,本來是在江夏,但之前劉璋之母與劉璋掛掉之後,費氏費伯仁前來弔喪,得到劉協重視,於是費伯仁便將費氏從江夏遷到成都來,也因此,費伯仁讓妹妹費姝參選秀女……
其實這三人,都是劉協暗中交代張謙的。至於其他秀女,雖然其中有不少貌美的,但依然被劉協打發回去了。
一是這些秀女之中,難免有一些是被迫無奈參與的,身受那些世家望族的控制,劉協懶得去堤防她們;二是身為宮中秀女的命運,劉協清楚的很,與其將她們留下浪費青春,不如將她們放回去;再者,劉協如今最想娶的可不是那些在歷史上沒留下什麼名氣的女子,而是蔡琰、大喬、步練師這些女子。
皇帝找老婆跟找妾,那儀式是完全不同的。找老婆,也就是找皇后,禮儀程序與普通人找老婆的禮儀程序沒什麼不同,但是更為隆重與浩大,場面那就不用說了,正常情況下,誰的排場敢有皇帝的大呢!
至於納妃,其實跟普通人家納妾沒什麼兩樣,禮儀不是那麼注重。
是以,這些事情,劉協都交給張謙去處理了。
而張謙心裡非常明白,那幾位住在錦鄉館中的女子,對劉協有多重要,或者說劉協對她們有多看重,是以即便這種事情可以比較簡單點處理,可他依然不敢怠慢,更不用說其他三個有強大背景的女子了。
是以,這次劉協納妃,場面上不算浩大,但禮儀上卻不會缺少。
而就在張謙忙著給劉協他們算良辰吉日之時,成都上下,刮起了一陣旋風。
旋風的中心,便是劉協舉辦士人科舉一事。因為許多士人在得知此事後,都覺得劉協在侮辱他們,將他們把那些低賤的匠工合為一談。於是,有不少士人直接表示,他們不會參與這次士人科舉,準備直接打道回府。
這事,很快便傳到了劉協的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