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步步青蓮

龍騰世紀 第二十六章考驗二 文 / 流水成觴

    這丫頭無一不缺,天生感覺靈敏,那真是難得一見,絕對是古玩方面的天才,還有考古系的知識面做底,若是進入古玩界,進步迅速那是很有可能的,而目前已經在發生的事。想著,葉老起了一個心思,若是這丫頭的心性就如他對她的感覺好印象,那也無不可能!

    「葉老,您又考我。不過好在,我前些天見了一件龍泉梅子青釉的荷葉廣口盤,對這有些研究。」那套瓷器的根底,她剛剛已經看得分明,對於這個明顯是在考她的老爺子,也就沒有必要說謊,藏頭縮尾,違了她的本心。

    「龍泉在西晉時便開始有燒製青瓷的瓷窯,宋元之際進入鼎盛時期,在南宋時燒製出了晶瑩如玉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標誌著龍泉青瓷達到了顛峰。」拿了一隻小巧的茶盞上手把玩,穆沐從書上網上學來的姿勢還算標準,但是稍顯生疏,證明穆沐所說真的不假,她真的是個才入行當的新手。

    「龍泉青瓷又有哥窯和弟窯之分。哥窯特點是黑胎厚釉,瓷器釉面佈滿裂紋,呈現金絲鐵線、紫口鐵足的特徵。由於窯溫不易控制,優等青瓷極難得,往往成為帝王將相專用,目前傳世量不足百件,世所罕見!弟窯的特點是白胎厚釉,外形光潔不開片。弟窯瓷品青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賞之讓人心情暢然。」

    葉老頷首,這是書面上的基礎知識,小丫頭記憶力不錯,看這熟練的口吻,像是能倒背如流。

    提了茶壺上手把玩,底部沒有明顯底款,輕彈一下,那聲音如磬清脆自然。穆沐繼續開口:「您這套茶具,明顯屬於龍泉青瓷弟窯系列中的精品,很有弟窯特點,白胎厚釉,外形光潔不開片,瓷品青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賞之讓人心情暢然,這些都做到了。即使它只是現代成品,也是十分難得。雨過天青雲破處,梅子流酸泛綠時,這句話可以作為對您這套龍泉梅子青釉精品茶具的詮釋!」

    「現代精品?不是宋代精品龍泉?」葉老微微瞇眼,將表情嚴肅:「這麼說,我打眼了?」

    「葉老,您就蒙木木吧!您老會是打眼的人?」俏皮的笑著,穆沐才不相信,這老爺子會不知道這套瓷器的底氣。那一套明顯包漿不顯,釉面含有賊光,用行裡的話就是還燙手的東西,糊弄誰也不可能糊弄那老爺子的利眼。這老爺子,可是一眼就能看出她那件贈品的不凡!

    「呵呵······」這丫頭心性也不錯,對他的心思,少有人敢在他面前直言不諱,特別是在他壓人的氣勢之下。氣息純淨,靈氣湛然,如斯人兒,他怎麼看怎麼合乎心意!下定決心,葉老暗中自有思量。

    「來來來,丫頭,說了這麼多,我們再來看看你撿到的寶貝。」劉嫂早在穆沐點評龍泉青瓷之前就將一盆清水一方潔淨的白棉布送了上來。

    葉老在那時並沒有立時開始清洗那物件,而是先把那物件放到水裡浸泡著。想著葉老是行家,經驗不知比她豐富到海裡,穆沐看到,也沒多說什麼。現在看葉老招呼她,應該是時間到了。只見葉老把手放到水盆裡,撈起那物件,此時包裹在那物件外面的泥土已經被水浸泡松洩脫落,那物件的真面目稍稍表露,讓一老一小看得分明,這是一塊玉璧。

    葉老放輕動作,神色專注,輕柔的用手揉洗著玉璧表面還殘留的泥灰。不一會兒,將清洗的差不多的玉壁取出示意劉嫂將那盆渾濁的水換掉。如此三遍,葉老才停止清洗動作,單手拿著,一邊細細的欣賞,一邊用棉布輕攢慢抹,除去玉璧表面水分。

    此時此刻,這方玉璧方方顯露真容。這塊玉璧目測來看大概直徑在六七公分左右,中間有一一指粗的孔洞,打磨的非常規整。

    「丫頭運氣真的不錯!」對著門廳的亮光,葉老仔細觀看把玩手裡的玉璧。

    「玉文化在我國一直源遠流長,時代變遷,每個時代的玉有每個時代的玉的特點。」葉老點明,「這塊玉璧有紋飾,多屬春秋以後。在這以前,原始社會晚期及夏、商、西周作為禮器的玉壁,大多光素無紋或僅有簡單紋飾,春秋戰國時代,玉璧開始被大量用來作佩飾和殮葬用玉,還有作為禮儀場合手執的信物,玉壁的裝飾較以往豐富。」

    「而這塊玉璧表面紋飾呈一二三區同心圓紋帶,內外區琢成一首雙身龍紋,中區保留傳統谷紋,這是戰國玉璧的特徵表現!若是丫頭日後遇到內孔或外緣上鏤雕出生動的動物形象的戰國玉璧,要記得那是那個時期的創新出廓玉璧的表現形式,也是戰國玉璧的一大辨認法門。」既然確定了心中的盤算,葉老在點評賞玩這塊玉璧時,格外細心的向穆沐講解著一些屬於辨認古玉的竅門。

    「再看這塊玉璧內外邊沿用陰線刻出,剖面呈三角立稜狀。雕刻手法是運用粗細陰線結合法,粗線條少,細線條多,且線條有毛口。刀工鋒利挺拔,刀痕較深,轉角尖銳,谷紋乳突飽滿勻稱,谷紋是在乳釘紋上加刻陰線而成。這些也是戰國玉璧的特徵,而不是秦漢以後時期懂得仿作。」

    「漢代玉璧沿襲了戰國的風格而又略有變化,玉璧變大,透雕的龍、鳳、鳥紋較多。谷紋蒲紋顆粒大且稀疏,起凸淺,谷粒上部渾圓,玉璧邊緣加寬,立緣剖面呈方形。東漢,壁體加厚,外緣立面略有弧度,但數量漸少!」

    「宋代仿古玉器興起,但是玉璧呈圓形轉角,不見鋒稜,谷釘稠密模糊,谷紋旋轉力度不夠,谷尾呈圓脊形,與戰國谷紋用細陰線不同。刻有龍螭紋的玉璧,龍螭分叉長尾,叉尾內卷,具有宋代龍螭紋的特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