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科幻小說 > 位面開拓者

正文 第185章 納米機械人 文 / 溫柔

    ps:今天第一更!求訂閱、月票、打賞、評價!同時也求收藏、推薦、點擊等各種支持!

    隨著護盾發生器率先被激活,淡藍色的光罩在空氣中一閃而逝,直接就將整個工程重中之重的反重力引擎給保護了起來。

    沒過多久,身在帳篷裡半躺在沙灘椅上的寧致遠,就清楚地感受一陣劇烈震動,從不遠處的航空母艦那裡傳來。

    接著就見已經被清理掉掩埋船身沙土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彷彿被無形的大手給扶了一把似的,從斜倒慢慢變得正了。

    而之前挖好的那條長溝,正好把整艦航空母艦的龍骨給「吞」了進去,大量的工程機械體也在不顧危險地從事著輔助工作。

    各種古怪的響聲在空氣中陸續迴盪了起來,很快,整艘航空母艦就在反重力引擎的協調下,穩穩地「坐」在了地面上。

    這還不算完,隨著這艘尼米茲級航空母艦順利地恢復了在海面航行的姿態後,大量的工程機械體又前仆後繼地擁了上去。

    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要進一步將這個大傢伙給固定好,避免因為這個星球時常會發作的十級風暴出現什麼問題。

    還有安裝跟鵜鶘號一起帶過來的那台輔助型的光子智腦,以及建立臨時基地所需要用到的各種高科技設備和儀器。

    至於防禦手段方面,寧致遠到是沒做什麼過多的安排。除了幾座必要的電磁炮台之外。有之前帶來的那只無人機中隊,再加上一個小隊的鵜鶘號基本上是已經足夠用了。

    別看這個世界雖然已經發展到了星際文明。而且星際殖民技術貌似還挺不錯,但本身的價值說起來卻並不是很大。

    畢竟,這個世界的人類貌似已經把觸手伸向了龐大的星系,如果深入開發的話,到時候很容易和對方碰上。

    再加上從原劇情中對人類軍方的描寫,寧致遠可不認為對方會對自己的出現表示什麼善意,更別說友好合作共同發展了。

    雖然,寧致遠現如今也算是進入了星際文明。而且也鬱悶了不少的高科技技術,但真正的實力還是相當的弱小。

    與其把時間花在位面戰爭上,還不如老老實實地在主位面或者《泰坦尼克號》這樣的安全位面,發展壯大自己更實在。

    對於寧致遠來說,要不是為了這裡正好可以用來實驗和研究新開發的資源回收技術,根本不必在這個世界裡浪費時間。

    不過,想要不受打擾地完成這次。有關於資源回收技術的研究和實驗,還需要解決一個用不了多久就會出現的問題。

    按照原劇情的發展,兵王陶德在被扔到垃圾星球上之後沒多久,那個用新一代超級戰士取代了老一代的軍官,就會把這裡做為實戰訓練場所。

    好在,以原劇情中對人類軍方所描述出來的戰鬥能力。並不算強,想要解決他們的話,目前看來是不會有什麼問題。

    問題是,到底是在對方進入星球之前直接就毀掉對方,還是等對方在星球上降落之後再動手。寧致遠不得不考慮一下。

    在星球外直接毀掉對方的話,好處是垃圾星將不會引起人類軍方的注意。到時候想繼續搞資源回收那是妥妥地沒問題。

    但這樣做的壞處是,反派飛船上的量子糾纏態電池技術以及和兵王同一批被淘汰的那些老兵,也會一同被毀掉。

    對了,還有那種號稱星球殺手的核彈,按原劇情的描述一顆就能毀掉一個星球,而反派飛船上足足有十五枚之多。

    雖然還不知道這種逆天級的核武器到底是什麼樣的高科技,但既然能在電影裡出現,自然就沒有錯過的道理。

    如果放對方進入垃圾星再動手的話,好處嘛自然是不必多說,不但能得到想要的技術和老兵,而且還能俘獲那艘軍用飛船。

    只不過,這樣一來,垃圾星這邊很可能會被人類的軍方給注意上。畢竟,再怎麼說這艘星艦也是出來執行任務的。

    突然就這麼連人帶船都沒了,人類軍方怎麼可能一點反應也沒有。到時候沒人再來扔垃圾是無所謂,卻可能等來更多的麻煩。

    好在,這個問題也並不是完全無解。權衡了一下利弊之後,寧致遠還是決定採用「關門打狗」然後「扒皮拆骨」的戰略方針。

    眼瞅著航空母艦那邊又開始忙活起來,趁著時間還早,寧致遠乾脆也沒閒著,回到自己的座駕上就拿了個箱子下來。

    一米多長的軍用級密封箱子裡,裝的是六枚已經處於激活狀態的納米彈頭,以及相應的控制器和便攜式發射筒。

    別看這種納米飛彈跟《特種部隊:眼鏡蛇的崛起》裡的造型有五六分相像,但實際上兩者相比起來,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老版的納米彈頭作用很簡單,就倆字兒,破壞。電影原劇情當中,這玩意兒可是差點把法國巴黎給啃成白地。

    哪怕就是有特種部隊出現阻止,法國巴黎的標誌性建築和景點埃菲爾鐵塔,以及其它設施也是被禍害的夠嗆。

    可惜,對於寧致遠來說,這種老版的納米彈頭雖然在殺傷力方面確實挺不錯,但這玩意兒在高科技位面的作用卻是並不大。

    畢竟這種彈頭的殺傷力完全是來自於可以自我複製的納米機器人,可這玩意兒對電磁類的攻擊,抵抗力卻並不強。

    原劇情中的納米彈頭控制器,採用的就是短路的原理。就算沒有控制器。用emp電磁脈衝其實也能起到很不錯的效果。

    而電影裡之所以會表現的那麼牛波依,主要是別人根本不明白這玩意兒的工作原理。就像治病一樣,都弄不清楚是什麼病,想治療也無從下手。

    至於寧致遠拿出來的這種納米彈頭,雖然還處於實驗階段,但功能方面卻已經《特種部隊:眼鏡蛇的崛起》裡的強多了。

    不說別得,最起碼對於納米機器人的控制上,已經不再僅僅局限於啟動和徹底關閉這兩項,而是已經能夠進行簡單的控制。

    而具體功能方面。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只能用於破壞建築或者控制人的大腦等方面,更多的卻轉向了資源回收領域。

    打開箱子的寧致遠,在檢查了一下裡面的東西之後,拿起一枚裝有流光四溢液體的納米彈頭,卡嚓一聲就將在了發射器上。

    然後抄起對應的那塊彷彿玻璃板一樣的控制器往兜裡一塞,順手又把獵殺者裝甲的頭盔往腦袋上一扣。就朝遠處飛了過去。

    找了一個離航空母艦那邊不算近也不算遠的地方後,懸浮在半空中用念力屏障將風沙給擋在身外的寧致遠,對準下方不遠處的垃圾山就來了一發。

    等納米彈頭以高速命中目標,並卻沒有像普通rpg火箭彈那樣引起劇烈的爆炸,只是「彭!」的發出一聲輕響。

    接著就見一團彷彿綠色濃霧一樣的東西四散開來,然後就像發現什麼好吃的東西一樣。快速地衝著垃圾堆撲了上去。

    遠遠地看去,綠色的濃霧就好像有生命一樣,開始在垃圾堆上蔓延開來。只是短短的幾分鐘,覆蓋面就擴大的兩倍多。

    射完納米彈的寧致遠,隨手把發射器往身邊一扔。任由這玩意兒飄在空中,自己則掏出兜裡的控制器仔細地看了起來。

    「很好。納米機械人在吞噬了足夠的金屬之後,就開始自行複製,數量開始不斷上升,吞噬的速度也越來越快。」

    看著控制器屏幕上不斷浮現的一條數據,寧致遠滿意地點了點頭,接著就圈定了納米機器人的活動範圍免得它們亂跑。

    五六分鐘之後,這片垃圾堆上就已經被成片的綠色霧氣給覆蓋住,空氣中時不時傳來垃圾塌陷和移動時發出的嘎吱聲。

    沒多會的功夫,寧致遠就發現一些明顯不是金屬的物體從成片的納米機器人形成的綠色濃霧中凸顯出來。

    而之前還啃金屬啃得很嗨皮的納米機器人,對這些非金屬的物體卻是一點興趣也沒有的樣子,直接棄之一旁理都不理。

    趁著納米機器人繼續在垃圾山上「大快朵頤」的時候,寧致遠卻在控制器上操作了幾下,最後才按下了確認鍵。

    接著就看到原本連成一片的「綠霧」突然從大部隊中脫離了一部分,順著垃圾山就爬到了滿是沙土的地面之上。

    而這時,寧致遠連忙降落了下去,裹起這已經抱成一團彷彿只綠色足夠一樣的納米機器人,就往臨時基地那邊飛去。

    等回到基地之後,直接就來到了營地內的一個一人來高幾米長的一件造型古怪的設備前,打開一個類似進料口一樣的凹槽。

    然後寧致遠又拿出之前的控制面板,又操作了兩下,就見懸浮在身前的那只彷彿有生命的綠色足球,突然就凝固了起來。

    接著二話不說這就這玩意兒扔進了剛剛打開的那個凹槽裡,蓋上蓋子之後,又在這古怪機器的控制面板上操作了幾下。

    隨著一陣陣彷彿大型客車起飛時產生的發動機聲響起,沒過多一會兒,站在一旁輔助的t900就送來了一塊金屬。

    「嘖嘖嘖!實驗成果確實不錯啊。有了這種納米機械人,以後不管是開採礦物資源還是搞資源回收,都不用再怕麻煩嘍。」

    「可惜,目前這種技術還不成熟,雖然已經能夠限制納米機械人只啃食金屬,但還沒辦法把具體的金屬種類也給區分開來。」

    接過那塊金屬的寧致遠敲擊了兩下,聽著那金屬所特有的光澤和聲音,對這項新研發出來的技術,心裡是即高興又鬱悶。

    好在,寧致遠也知道,科技樹這種東西,想一步到位那是不可能地,所以,感歎了一會兒之後,也就回過神來。

    考慮到一時的實驗成功可說明不了什麼問題,寧致遠也沒因此而大意,轉手就將這項任務交給了專門負責這個項目的t900。

    別看這幫智能機械人在臨機應變以及聯想和創造方面還並不能比人類強,但從事這種輔助的實驗工作卻是非常好用。

    不會疲倦、不會懈怠、不會怕死,同樣也不會感情用事,一旦接到命令就會一點折扣也不打地執行下去,直到完成任務。

    最關鍵的是,一旦定型和形成流水線,產量方面會相當給力。就算是實驗出了問題,導致了t900的損失也不至於出問題。

    就在寧致遠準備去那艘,將被當做臨時基地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上去轉轉時,卻再次接到了外圍警戒的t900傳來的消息。

    「吆喝,他們怎麼這麼快就又趕過來了?是等不及要答應我的提議了呢,還是想不知好歹、得寸進尺地爭取更多的好處?」(。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