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局一下子就發生了逆轉!原本肉眼就能看到的從山包頂衝下來的幾十個八路已經快被兩個梯次的步兵包圍了,白刃戰打不了多久應該就能取勝的,這下不僅是迂迴過去的部隊被突然襲擊打亂了隊形,山坡上的步兵們的側後也突然出現了大群的八路軍!
西斜的陽光下,身穿黃色軍服的日軍和穿著黑藍色軍裝的八路軍幾乎就是一眨眼的工夫就混戰到了一起!福島甚至都來不及去思考下要不要山腰這得火力接著封鎖呢,他的士兵就已經和八路軍的士兵面對面了!
戰車大隊的機動步兵中隊和還沒有參戰的整備隊,論戰鬥力說實話照在華北這和八路長期作戰的二線駐防軍都不如!訓練的再好,都不如趕到戰場上去待上三分鐘管用!
楊棒子帶出的這些八路軍戰士用這種典型的山地防禦戰和過硬的白刃戰,切切實實地給這些坐慣了卡車和履帶車的戰車隊裡的步兵們,好好地上了一課!
到現在為止,福島的全部家底都暴露出來了,包括你的兵力配置,你的火器配置,你的戰術運用等等,都被八路這邊摸得清清楚楚的,而八路那邊呢,福島方才除了這個小山包上的八路和拉響地雷的那幾個八路外,他一點都沒有預判出對手的兵力和火力配屬!
等到八路發起了反衝鋒時,福島才如夢初醒一般,覺得自己把整個戰車隊置於這種山坡路上,還是一字排開的,使用步兵去爭奪側面山頭,這是非常愚蠢的做法!
明白了也還不晚!山坡上幾分鐘之內,日軍的步兵就垮了下來!要不是川口上尉指揮中隊部的重機槍和公路上的速射炮拚命地還擊,擊潰了日軍步兵的八路軍戰士們都能順勢攻到公路這邊來!
所幸八路看似不想戀戰,擊潰了兩路進攻的鬼子後,就邊打邊撤回了山包子後面。福島呢急忙聯繫坡道頂的坦克和履帶車。得知坦克沒啥損失,履帶車有一輛受了輕傷,有兩名維修員一死一重傷,正在往下拖帶坦克。福島中佐這才稍微鬆了口氣。
思考了下,太陽馬上就快落到山背後去了,在這上又上不去的破地方很不利,還是下撤的好,隨即福島就下令,坦克掩護步兵和卡車等下撤到山下去,在丘陵地帶建立環形防禦陣地,今晚就在這裡宿營,同時向黑田大佐通報下午的戰況,等待黑田的答覆。
鬼子們拖帶著還在冒煙的破損坦克。履帶車轉載著戰死和受傷的士兵們,緩緩向山下開去,台地上的鏟子猴和所有參戰的偵察連的戰士們都看到鬼子這是撤退了,陣地上是一片歡呼啊!開戰前都還提著顆心的,覺得這素未謀面的坦克是個挺可怕的傢伙。沒想到一仗下來,咱這純步兵硬是給小鬼子的坦克上了一堂課的!
日軍的混編戰車搜索隊,損失兩輛輕型坦克,一輛履帶車受損,包括坦克乘員在內一共戰死四十三人,受傷五十一人,按照這個比例。福島這不到四百人的戰車隊基本算是快失去戰鬥力了。
參戰的八路十一分區偵察連等部,騎兵連和游擊隊、民兵沒有直接參戰,槍都沒放一下,偵察連犧牲二十二人,受傷十六人,消耗迫擊炮彈三十餘發。子彈兩千多發,手榴彈一百多枚,鐵製地雷九枚。
這一仗三組地雷是絕對的首功的!第一組地雷雖然沒有炸掉鬼子的坦克,但是卻正好麻痺了鬼子,讓他們認為八路的這種土造的地雷對坦克沒有什麼威懾力。所以才沒有步兵的伴隨下冒進被炸毀了兩輛。
而福島中佐呢也是因為被地雷炸毀了坦克後,惱羞成怒,忘記了自己的主要任務是去控制黑窯溝的山口和公路,轉而使用戰鬥力並不強的步兵去和八路爭奪山頭,結果造成步兵隊被擊潰後,全軍也就渙散了軍心,士兵的鬥志和戰鬥力大打折扣,不得不撤退了。
偵察連的三組拉雷手一共六人,回來了三個,第一組的兩人回來了,負傷一個。第二組的因為想抓鬼子的坦克手,被鬼子的炮火覆蓋犧牲了,第三組的回撤路上也被日軍的報復性火力覆蓋,犧牲了一個。
其實啊,這拉雷手可以說是抗日戰爭中,我八路軍和我黨領導的抗日地方武裝中最危險的一個特殊「兵種」!
真實的鬼日作戰的地雷戰並沒有和電影上一樣那麼輝煌的戰果和神奇,用絕大部分是自製的地雷去和鬼子作戰,戰果往往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
比如最簡單的那種埋下去就沒法管的「踏發(壓發)地雷」的命中率,就指定不如有專人控制的「拉發地雷」,壓發地雷「命中率較差」的說法屢屢見於敵我雙方的戰場記錄中。
而且壓發地雷缺點不止於此,沒有看雷的(即使用沒有控制的壓發地雷),效果小,不及時,有時候甚至還會炸到老百姓和自己人。
最常見的伏擊戰中的使用拉發地雷的辦法呢,就是佈置專門的戰士「在距離地雷僅僅十幾米遠」的地方控制地雷,幾乎在敵人眼皮底下拉響地雷,線長拉不動雷,十幾米距離拉發地雷這才是地雷戰中必須採用的戰法。
負責控制拉發地雷的八路軍戰士或民兵,有一個專門的稱呼叫「拉雷手」。他們監視日軍的行進,只有當地雷可以造成最好的殺傷效果時,才猛地一拉地雷的雷繩,引爆埋伏於日軍行軍路線上的單雷或者是雷群,這樣近距離拉響地雷的戰法,類似拉響手榴彈伏擊敵人,但是卻比用手榴彈伏擊效果更好。
「拉雷手」可以等日偽軍走到地雷的旁邊再拉雷繩,投擲手榴彈卻難有這樣的準頭。如果也埋伏在「僅僅十幾米遠」的距離投擲手榴彈,大幅度抬起身體、揮動手臂的動作,顯然會提前暴露自己——「拉雷手」卻可以在完全隱蔽的情況下,用極小的動作拉動地雷的雷繩。
中雷的敵人,常常不一定全部炸死。末死的敵人瘋狂地報復。他們搜索兩邊的山坡,如果發現了拉雷的民兵,一定窮追,拉雷的八路軍戰士
和民兵犧牲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
即使是「特別勇敢和矯健」,單單一躍而起後「飛快地奔跑」,在日軍專門準備好反擊「拉雷手」的騎兵或者是機槍和擲彈筒的追射之下,也顯然是常常難以脫險。
當然,「拉雷手」不是只依靠「勇敢和矯健」脫險的,還依靠適當的戰術:
事先佈置好戰鬥組、狙擊組,配合、掩護「拉雷手」撤退;在「拉雷手」往後跑的路上再預先埋好「壓發地雷」,以阻擊追趕而來的日軍——這都是常用的辦法。
我軍甚至採用「拉雷掩護拉雷」的戰術,「埋在路上的頭一個地雷拉響了以後,敵人搜山,民兵就跑。敵人看見民兵只有一個人,拚命地追趕。於是往往中了第二個拉雷。原來在民兵準備逃走的路上,預先埋了第二個拉雷,敵人追來時,管理第二個拉雷的民兵把導線拉了,二次爆炸往往就阻擋住了追來的敵人。
這就是為啥偵察連的拉雷組要兩個人一組的原因,每組的副拉雷手身上還掛著一顆地雷的,就是為了防止日軍追來的。
拉雷組的相對犧牲率要比其他部隊高的多,去了六個回來三個,還幾乎都帶傷,這種活不給立功真說不過去!所以抗日戰爭時期,拉雷手們只要能活下來的,立功的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