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魯豫邊區的這個重大損失,很快也傳到了冀西北,和上次阜平板峪溝被奔襲不同的是,板峪溝晉察冀軍區的機關等損失了上千人,竟然沒有搞清是哪支日軍的部隊來的!還是過去一個多月後,才通過敵占區那邊的情報大致搞清是敵一一零師團所部奔襲的。
這次冀魯豫邊區被鬼子圍攻,犧牲了這麼多的指戰員,最大的收穫就是成建制的突出來一部分部隊後,帶出來了兩名日軍的俘虜,據這兩名日軍俘虜供述,才算搞明白了,這支隸屬於一一零師團的聯隊,就是日軍新組建的快速特戰聯隊!
為此八路軍總部給各軍區都下達了防範和注意這支日軍快速部隊的指示,而楊棒子聽說這支日軍聯隊的指揮官就是他的老冤家清水大佐的時候,還挺高興的,他私下裡和老馮他們說,老子有預感,這個清水鬼子一準得來找老子報仇!上次在郭家堡子這小子吃大虧了!
說歸說,眼看著都十月了,按照鬼子的行動方案,就該對一分區、十一分區等晉察冀的分區動手,楊棒子他們從八月就開始著手做反掃蕩的各種準備工作了,簡單滴說就是大練兵,深挖洞,廣積糧,造刀槍。
練兵這個好說,現成的兵是加大了訓練的力度和增加訓練的科目,把特訓營的訓練方式給其他部隊也用上,苦不苦地戰士們都不喊,誰都明白,現在不練,等鬼子來練你就晚了!
深挖洞呢就是在整個分區的戰略要點上,在村莊和山地丘陵等地,挖地道,構築防禦陣地,修建村莊整體防禦體系,把日軍已經標注的對十一分區的地形地貌上的點和線,都做了積極的防禦準備。
廣積糧呢。最好理解,在全區挑選隱蔽地點,修建儲藏糧食、彈藥等等給養的秘密基地,整個分區修了幾十處。老百姓的積糧呢也由村委會統一安排做堅壁清野,必須做到一粒糧食都不落到鬼子手裡,而糧食儲備能維持部隊和百姓們堅持三個月以上的反掃蕩鬥爭才行。
造刀槍呢明面上是自己打造大刀和長矛這些,但其實不然,實際上楊棒子想解決的是刺刀問題。
別小看這個刺刀,如果在子彈打光和近身肉搏的時候,刺刀那就是最得手的傢伙是,以前都是說咱中**人大刀刷到好,就誤以為說大刀能克制了鬼子的刺刀了,這是絕對的曲解了!當初二十九路用大刀對付鬼子的刺刀。主要是因為中**人的白刃戰中對刺刀的使用和日軍士兵比差遠了,而大刀呢使用簡單,容易上手攜帶方便。
隨著自動武器的廣泛出現及戰場火力的不斷增強,在二戰中的大多數戰場,刺刀已經沒有什麼發言權了。但是中國戰場是一個例外。這是由交戰雙方的裝備水平、戰術思想和軍隊傳統等決定的。
抗戰中的國民黨軍政要員有不少在日本軍校受過教育。包括蔣介石和閻錫山,但日軍重視的拼刺訓練並未對國民黨部隊產生什麼影響。黃埔軍校建立之初,就將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培養的軍官在戰術素養方面似乎還不如北洋系的保定軍官學校,蘇式刺槍術對他們的影響也極為有限。
在20世紀20~30年代中德軍事合作中,國民黨軍隊特別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受德**事思想的影響頗深。德國陸軍在傳統上更重視步兵射擊的速度及火力的持續性,只有在巷戰或塹壕突擊戰等個別情況下步兵才使用手榴彈、匕首和工兵鏟等裝備進行白刃戰。
但當時國民黨軍隊的火力配置、彈藥供應和射擊技術比德軍落後甚遠。照搬德軍操典而忽視白刃戰訓練,在後來的抗日作戰中顯示出了嚴重缺陷。抗戰爆發初期,儘管廣大愛國官兵在白刃戰中憑借一腔熱血與敵人死拼,但往往由於拼刺訓練的不足導致傷亡較大。
當然也有例外。李宗仁的廣西軍由於在省內普遍採取了義務兵役制,井在部隊中保留了大量有經驗的中下級軍官,因此在白刃戰方面頗有獨到之處。台兒莊戰役中。以廣西軍為主力的中**隊打垮了日軍的精銳師團一仙台師團。
另外一支擅長白刀戰的**部隊則是隸屬西北軍序列的第29軍。早在1930年中原大戰時29軍「大刀隊」即已名聲大噪,他們的「破鋒八刀」流傳至今。前面俺專門說過這個刀術的厲害之處,但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起來的,西北軍使用大刀的傳統幾十年了,這是有傳統的。
對干我黨所領導的軍隊來說。白刃戰一直是常用和擅長的作戰形式。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由於工農紅軍的裝備極其落後,只能大量依靠冷兵器來解決問題。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早期,甚至出現了「梭鏢營」、「梭鏢團」。
某**營共有官兵500餘人,步槍僅有60支,梭鏢(紅纓槍)倒有400多支。紅軍的對手鮮有擅長白刃戰者,所以紅軍在白刃戰中依靠堅強意志和旺盛士氣就能取勝。但在長期的運動戰中很難對基層官兵進行系統而完善的白刃戰訓練。紅軍的槍械裝備比例逐漸上升後,由於刺刀不足,很多戰士仍然攜帶大刀或長矛進行白刃戰。身背大刀成了中國工農紅軍的一個經典形象。
西安事變後,陝北的中國工農紅軍整編為八路軍(國民政府領導的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於1937年秋開赴山西抗日前線。抗戰初期八路軍的武器大多數已經不堪使用,步槍仍以老式的「漢陽造」和其他的雜式步槍為主。八路軍第120師參謀長周士第在日記中曾記載,全師的4092支步槍和卡賓槍只配有117把可用的刺刀。在很多情況下,八路軍戰士在白刃戰中仍然使用厚重的大砍刀。
仗打到1943年,別以為刺刀就能人手一把了,這玩意還真就不是耐用消費品,我弄上一把,使個幾年都不帶壞的,胡扯呢!一般情況下,一場戰鬥下來,捅過幾個人的刺刀就會出現彎曲的現象,必須進過修配所才能重新使用。
有哥們就說了,那玩意不就是鐵的嗎,鐵還不是遍地都有啊,有造大刀的材料多做點刺刀不就得了。還別說,大刀好打,刺刀真的就是不好造!
 
以製造的難度而言,刺刀對加工技術的要求較高,尤其是在對公差的控制上,須保證槍口環、卡榫尺寸與步槍相吻合,因此普通鐵匠鋪難以打造。刺刀在中國的生產,和槍械一樣,發展的非常緩慢;漢陽兵工廠在成廠十年中,生產了130,726各式槍支,卻只生產了2,310把刺刀。在軍閥時代至抗戰之前,更是大量向歐洲列強購入了各式刺刀。
中國自製的刺刀,主要是供漢陽造和各式土洋毛瑟步槍使用。漢陽造的刺刀為單刃,長度及造型類似日本的明治三十年式。中正式和其他毛瑟步槍的刺刀,刀刃形狀則有英式1907年式和比利時1924年式兩大類。
由於產量有限,造槍和造刺刀分開,因此到了抗戰時,地方部隊中有許多士兵沒有刺刀。例如開赴前線的川軍,記載中說有的槍栓要用繩子綁住才不會掉出,士兵一律沒有刺刀。有的部隊乾脆發給士兵大刀,以供近戰使用,至少大刀片的供應可以自給自足。
明白了吧,小小的刺刀的製作難度不亞於大炮和機槍,當時根據地裡的冶煉條件也被限制不容易造出適合做刺刀的高強度鋼,所以對於刺刀大部分只能修補,遇到好的鋼材時才會考慮做上一批。
楊棒子琢磨的就是怎麼給他的部隊能夠人手一把刺刀,去找軍營鎮的周冬瓜求助一批,最大限度也就能弄回百十把來,不解決實際問題,要想讓周冬瓜能幫這個忙,你得先把他餵飽才行!
不是行賄周部長,而是你得給他解決材料的問題,造刺刀沒好鋼哪成啊!楊棒子他們當時能想到的最好的材料也就是去扒鐵軌了!
為了扒鐵軌也是頗費周折的,楊棒子集中了三個營近兩千人的部隊分在從滿城到順平之間的地域上,造成一股要打破鬼子封鎖線的態勢,此時日軍主力基本都集結於北線的冀東和晉西北地區,南線都集中在德州至徐州之間,保定周邊只留有各地的駐防軍。
這三個營是虛張聲勢用的,而特訓營和工兵連、騎兵連等部由楊棒子親自帶領,穿插過封鎖線後,在敵後的武工隊和游擊隊的配合下,一夜之間扒了平漢路和保定到滿城的窄軌鐵路十多公里,弄回了上百根的鐵軌來。
好嘛,別說造一千把刺刀了,上萬把都沒問題!楊棒子和周冬瓜說好的,就要五千把刺刀,加班加點的給造出來,他拿出罐頭、白糖啥的犒勞工人們!剩下的鋼材全歸周部長支配。
造刺刀用的鋼材還不到這批鐵軌的總重量的十分之一呢,老周自然同意,但是冶煉條件還是有限,自己造的這批刺刀呢,在硬度上還是和原裝的刺刀差那麼點,這就行了,楊棒子想的就是給老子的部隊,人手兩把刺刀,一把捅壞了馬上再換上一把!
這小子鬼精鬼精的,一把還不夠,還弄人手兩把,不過這鬼機靈很快就顯出它的正確性和威力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