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的名嘴社會學教授周孝正說過:歷史學研究的是「塵埃落定」,當事人都不在了,當事人的子女也都不在了,你可以用理性的頭腦,而不加進感**彩去研究這段歷史才行。周教授還說:研究「塵埃飛揚」現象的,是社會學。
所以,目前研究晉察冀史,為時尚早,因為許多當事人的子女還都活著,這些人一定會帶著感**彩看當年的問題。我的本意,不想同任何歷史人物過不去,翻他們的老底,而只是為了準確還原那一段晉察冀戰爭年代的歷史原貌。
以前的幾篇故事講過之後,如「抽絲剝繭」之後的「圖窮匕見」,朱遵斌一案的實質也顯露出來。所謂實質,包含有三層意思:一、百團大戰是陳正湘離開一分區、楊成武親自指揮的第一次戰役,楊司令非要打勝此戰不可;二、淶靈戰役中的一團不給力,表現不佳,直接影響到戰績不佳,這是朱遵斌被撤職的主要原因;三、1940年底一團領導班子的更換,實際上是從「陳正湘班子」更換到了「楊成武班子」。
1945年延安召開「七大」。「七大」的晉察冀代表團會議上,參會的晉察冀代表對聶榮臻群起攻之,發動大批判,口吻之尖銳,聶榮臻親自介紹入黨的紀亭榭不由得跳起身來,與攻擊聶榮臻的幹部們面對面大吵起來。
攻擊聶榮臻的眾多口實,其中一個就是朱遵斌問題。
朱遵斌致使聶榮臻不高興的,有兩件事。一件是反頑戰鬥結束後,晉察冀部隊撤回來之前,八路軍總部首長要做總結。看當年一團的營教導員回憶:「朱總司令表揚了我們參戰部隊,可是劉師長就很嚴格的批評我們部隊紀律不嚴」。
下面還有:「剛過正太路,敵鐵甲車來了,天已大亮,我們邊走邊打。還好沒有傷亡,只是把我騎的馬驚跑了,乾糧衣被全丟了。部隊回到平山休整幾天,聶司令員召開營以上黨員幹部大會。總結南征,嚴格批評幹部中的錯誤和缺點,印象深刻的是丟了文件箱。沒有召開過清查戰利品和款項的會議。」
聶總一向比較注意總部朱、彭、劉、鄧幾位老總對晉察冀的評價。批評一團,也就是批評了他聶榮臻。而部隊管理中出了紀律鬆懈、作風疲沓的問題,團政委的責任是主要的。所以聶老總對朱遵斌印象不佳。戰後,一團還沒有回到一分區,聶老總對一團政委朱遵斌的批評已經到了楊成武那裡。
第二次,就是朱遵斌1942年在晉察冀軍區高幹會議上的「掀桌子」事件。朱遵斌修養不夠,丘八脾氣,匹夫之勇。點火就著,不知道「小不忍則亂大謀」的道理,做不到「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的境界,所以事後吃虧,是必然的。換了修養極好的陳正湘和老謀深算的楊成武。都不會做到當眾「掀桌子」的那一步。
以後,當我看了更多的有關材料之後,我才發現楊成武比起聶榮臻,有更充足的對朱遵斌表示不滿。其主要原因,主要產生於淶靈戰役中一團的表現。更重要的,這原因也涉及到一個關鍵性人物陳正湘。
陳正湘,湖南新化人。祖上是唸書人,因抽大煙、賭錢,把家業敗了,淪為窮人。因為貧窮,陳正湘15歲當兵,在唐生智的部隊裡。他在一分區時。常往衛生部跑,因為看上了學生出身的女醫生康捷。他為了掩飾自己的勤跑,曾對康捷的上司盧星文解釋說,他最初一當兵,就是衛生兵。那時叫「看護兵」,所以對看護有感情。逗得盧星文身邊的小看護兵李英武咯咯地笑著說:「明明是來看康醫生的,直說不就得了唄,陳團長可真會找理由……」。
1939年11月初,淶源縣雁宿崖戰鬥打響的之前,楊成武、趙志珍結婚的一年之後,陳正湘與康捷在一分區結婚。同一時期結婚的還有羅元發,不過他是在抗大二分校結的婚。幾天後的黃土嶺戰鬥的同一時間,楊成武的長女楊易在一分區衛生部的水泉村休養所出生。
震驚中外的雁宿崖、黃土嶺戰鬥之前,1939年8-9月,一分區還發生了一件機構變動的大事,這就是在軍分區之下、各團之上,成立了一級叫做「支隊」的軍事機構。身經百戰的紅軍老資格團長陳正湘與土匪司令趙玉昆同時被任命為一分區下設的兩個支隊的支隊司令。說是一支隊司令員陳正湘指揮了黃土嶺戰鬥,而不是楊成武直接指揮戰鬥,主要根據由此而來。
一支隊下轄兩個主力團,一團和三團。一團團長陳正湘兼任一支隊司令員、三團團政委袁昇平兼任一支隊政委。原一團團政委王道邦調走,擔任趙玉昆五支隊政委。王道邦走後,經陳正湘提名,原一團總支書記朱遵斌接任一團團政委。我想,把朱遵斌看作是陳正湘的人,應該與此有關吧?
如果不帶感**彩的回顧這段歷史,人們不禁會問:成立支隊這一級指揮機構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安置陳正湘和趙玉昆嗎?趙玉昆是土匪司令,安撫一下可以。但陳正湘的資歷、功勞和能力為什麼不能當一分區副司令呢?
陳正湘1930年參加紅軍,但因為已經在舊軍隊幹了幾年,軍事技術全面,起點很高。沒兩年,就被提拔為營長,此時的宋玉琳、王茂全在他手下當排長,馬輝是測繪員。陳正湘1935年一度在楊成武的四團任團長(耿飆的後任),與團政委楊成武當過搭檔。以後當團長時,還與團政委羅元發當過搭檔。1937年紅軍雲陽誓師,改編成八路軍,楊成武是**團團長,陳正湘是一一五師下面一個主力團的副團長(團長楊得志),鄧華是那個團的政訓處主任。鄧華既然可以當得一分區政委,陳正湘的功勞更大,作用更大,為什麼當不得一分區副司令員?而被那個名義上分管一分區衛生部和供給部,實際上什麼都不管的一分區副司令高鵬佔據了位置。這合理嗎?為什麼?
祖上是唸書人,這樣的人智商就絕對不會低。陳正湘是非常聰明、也非常有天賦的一個人,從他善於指揮作戰和勤於用筆就看得出來(陳正湘的兒子是學者,也是繼承他們家族聰明的基因)。老將軍羅文坊曾評價晉察冀軍區領導幹部,說在他看來晉察冀冀只有兩個真正懂得打仗的軍事家,一個是陳正湘,另一個是文年生。
可能許多人都讀過一分區出來的幹部藺柳杞寫的長篇小說《長城烽煙》。這本描寫黃土嶺戰鬥的小說,歌頌的主人公是楊成武,言語到了肉麻的地步。幾十年後,藺柳杞重寫《黃土嶺戰地舊景》一文,重新回顧那段歷史,你認為他有變化了嗎?沒有,他依舊熱情歌頌聶榮臻和楊成武,對實際上指揮作戰的陳正湘隻字不提。我認為,作為一個當時在一團擔任教育幹事,又親身參加過黃土嶺戰鬥的知名作家,藺柳杞這篇戰地紀實性的文章明顯存在瑕疵。因為藺柳杞的這本書和這篇文章貶低和抹殺了陳正湘在黃土嶺戰鬥中的傑出作用。
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不管是本人要求走的,還是晉察冀軍區的組織調動,總之,黃土嶺戰鬥結束的兩三個月之後,被認為是一分區最能打仗的陳正湘走了。而且走的十分蹊蹺,一去不回。正是一支隊司令陳正湘的突然離去(1940年1月),促使五支隊司令趙玉昆叛逃(1940年2月),接著是一支隊參謀長楊上坤及幾個支隊紅軍幹部的叛逃(194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