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楊棒子和他的囚犯小分隊

正文 第一百四十章 大將南征膽氣豪第三節 戰術運用 文 / 寒潭水一色

    日軍的師團編成從39開始隨著戰爭的需要又出現了幾個變種,等甲乙丙等的變化,現在就按照一個甲種師團的進攻來說下日軍的戰術運用。

    一個師團的正面進攻時往往是由一個聯隊負責主要地域的進攻的,當一個聯隊進攻時,首先會以兩個中隊向兩翼迂迴,因為中**隊的u形陣地上,左右兩個前端是火力支撐點,一般都是輕機槍。如果你向中間進攻,兇猛的側射火力將是散兵線的惡夢。

    而包抄的中隊攜帶九二步戰炮、擲彈筒、輕機及通訊器材等,實際上是一個合成化分隊,組成方式就是一戰後期的德軍快速部隊,擲彈筒代替迫擊炮,增加的步炮號稱鬼炮,幾乎和重機槍一樣大小。

    守軍方面,重機槍因為調整射界慢,無法對持續移動目標構成有效殺傷,陣地前端翼尖又是步兵稀薄,而且素質產差不齊。不能提供有效掩護。日軍步戰炮壓制、摧毀火力點,擲彈兵限制對方運動,輕機殺傷步兵,而自己的步兵做三角式野戰防禦,保護己方火力點。

    直到清除對方火力。然後正面炮擊,掩護正面進攻部隊的左右兩翼先發,搶佔u形兩端,佈置日方重機槍火力,之前拔點的兩個中隊立刻向守軍後方縱深穿插。佈置好的火力點對守方陣地實施分層交叉火力,壓制前線,切割前後方聯繫,正面開始步炮協同進攻。前線守軍被火力壓制,後方想增援困難,戰壕被擲彈筒逐步清理。

    日軍這種進攻方式,幾仗下來,中**官就都知道了。但是火力上的不足,還是造成中國指揮官的困難。如果一線佈置過多兵力,就要被優勢火力大量殺傷,少放呢,打起來增援又困難。

    後方則有被穿插部隊截斷退路或全部合圍的可能,因為士兵素質的巨大差異。為了防禦穿插部隊,只能是在多個危險區域都多用兵力,以求優勢防禦。前線在這時就是絞肉機,正面打退日本人一次次進攻(如果他們得到的命令是必須佔領,大家想想他們會撤退麼?叫他們鬼子是因為他們太鬼了),後方一次次增援,援軍在重機槍擲彈筒火炮下運動到前線,要付出很大傷亡。增援不上的時候,就是前線失守的時候。

    日軍常規戰術中較少以班(日人叫作分隊)為**單元作戰,其最小戰役執行建制小隊(就是排)。所以。日軍步兵班戰術是其小隊戰術一個組成部分。而且與其裝備密切相關。既然不好分。索興一勺燴了。結果整體結構有點亂。

    日本步兵小隊(排)也有甲乙丙三種常見編製。甲種為加強編製,轄三個步兵班及一個擲彈步兵班,小隊長及其助理。步兵班配輕機槍一挺,其餘均為步槍手。其中一人常會加配一具10式擲彈筒,共十五人;擲彈班有三具89式擲彈筒,每具擲彈筒應有正付射手各一名,其餘皆為步槍兵.甲種小隊應有62人.乙種為標準編製,與甲種編制的唯一區別在於其每班只有十三人,故乙種小隊應有54人。

    日軍步兵班戰法源於西方步兵班戰法。本來這個戰法的特點是發揮機槍火力。簡單講來就是先用機槍壓制,用步兵將敵人從掩體中趕出來,再用機槍把敵人放倒。到了日本人這裡就變了味道.打法的前兩步不變,但在第三步上。日軍則強調用步機槍共同殺傷敵人,而且偏重步槍.

    這裡面的原因有兩個。一個就是節省彈藥及減小對機槍的依賴。另一個就是發揮步槍的優勢。這背後的主要原因就是日本國資源及後勤能力有限,再就是日軍班用機槍有性能缺陷。

    二戰中日本陸軍的制式機槍主要有三種:11型,96型和99型.11(即歪把子)機槍是改進法國的hotchkissm1909而來的。射速550發/分,射程1500m,用日軍步槍制式彈。日軍班用機槍的主要缺陷有:

    1)容易卡膛。不甚可靠

    2)槍彈口徑偏小,侵徹力低下口徑彈打人可以,打掩護物就不夠勁.一百多米的距離上一千發子彈打不爛一個普通沙壘.作為壓制火器,這個機槍威力偏低。

    3)後座力大,非訓練有素的射手很難打得好

    4)11式機槍彈鼓在一側,整槍重心不正。即使是訓練有素的射手,長時間射擊也會非常疲勞。

    日本的制式步槍,也就是三八式,卻很有幾個長處.最主要的就是其彈道非常穩定,這個是源於其原型德國毛瑟槍的優點.三八槍彈比德造g98的子彈小,但其膛速比毛瑟要高。這就使38槍在射擊精度及射程上都不輸於g98.同時由於子彈小,大大地增加了日軍單兵攜彈量.這個是鬼子兵連續作戰能很強悍的一個重要基礎。

    既然機槍不夠可靠,而且還要消費大量的資源去製造及供給,發揮步槍上的優勢就順理成章地成了日軍基礎訓練科目.日本人步槍射擊訓練很有其民族特點.雖然其基礎訓練有統一綱目,但其時日本盛行『下克上『,新兵轉入連排級協同戰術訓練時,大都加入該部隊老兵們的『私貨『.

    這些私貨練起來都很苦,但非常實用.例如立姿加重物持槍長瞄,打夜間100公尺外香火頭,避彈奔跑及針對避彈奔跑的射擊方法,狙擊與反狙擊術,突發情況下防守與反擊等。經過這些訓練,二戰前期的鬼子兵多數人都有現代狙擊兵射擊水平,當然這是在同等裝備條件下的比較。

    日軍同時考慮到了反壓制火力:在步兵班內配10式擲彈筒,可精確打擊200公尺以內敵壓制火力點。一般日軍小隊配置的三具擲彈筒中至少有一具是89式,可打擊700公尺內目標。日人擲彈筒使用可謂訓練有素,雖沒有趙順章式奇才,但多數老鬼子二髮夾叉後都能於第三發直接命中目標。

    鬼子的武士道崇尚進攻。其步兵班排的戰術是以攻擊為根本的,很強調部隊在行進間展開接敵的速度和方法。日軍步兵班級戰術多是從600——400米之間某點開始的。步兵班集結分組,補充彈箹,,明確攻擊方向及可利用之地形地物,確定各組階段性掩蔽點等戰術要領。

    然後分組展開,待機槍組進入第一射擊陣地後,各組即向第一個掩蔽點機動。到達第一點後,展開火力殺傷敵人,同時掩護機槍組機動。機槍組到位後,再壓制敵人,同時掩護其它組向前機動。

    如此循環。全班應於200米處略停,展開全班火力,清除已爆露的敵人火力點,及兵力密集的陣地。同時利用煙幕彈,曳光彈(夜間戰鬥)為日軍直瞄重火力指引目標。在這裡,一般應有兩輪打擊,第一輪是面打擊,消除全部當面火力。然後集中打擊一側以造成守軍配置不均而被迫機動,從而最大限度地消滅機動中的守軍力量,為最後攻擊做準備.

    在炮火準備尾聲,步兵上刺刀匍匐前進,炮火停止後,展開全部壓制火力掩護攻擊中步兵.步兵應於100米左右轉為全速衝擊。

    這是教科書版但很全面的戰鬥方式。實際戰鬥中會有許多走樣版本。但卻是鬼子在明確對面有堅決防禦之後,屢屢採用的攻擊術.一個優秀的日軍基層指揮官可以讓成百上千人倒在他這幾十個鬼子的攻擊中.

    在這個戰術中,鬼子在面對堅強防衘逐步逼近,利用機動能力及火力上的優勢大量殺傷守軍.許多久經沙場國共老兵都是在自已手中步槍的有效射程外被鬼子射殺。當鬼子推進到200米左右時,其火力精度強均遲到頂峰,守軍將承受炮火,傷亡,心理等多方面衝擊.這就是抗戰初期,一小隊鬼子依托其配置的優勢火力,屢屢擊潰我營團級防銜的一個主因。鬼子打仗鬼得很!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