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楊棒子和他的囚犯小分隊

正文 第一百一十八章 螳螂捕蟬第一節 醉翁之意不在酒 文 / 寒潭水一色

    水車王和麻克敵,還有楊棒子都瞧出來了,這小鬼子用的身形步法很特別,跨步是一條線,雙腳不交替,單步跨,也是搭手近身,一連串的擠靠鉤別將對手摔倒在地,用鎖喉等手法使對手不能反抗。

    這幾個小鬼子下手狠毒,本來摔跤是不能攻擊下身和喉部等位置的,可鬼子還專門玩陰的,傷的就是中國人這些跤手不注意的位置,這兩位置還是很軟弱的部位,一旦被攻擊特別痛苦,傷也重。

    麻克敵和楊棒子大約能猜出這是柔道來,水車王呢是一點都不懂小鬼子這是什麼摔跤手法。另外兩個獲勝的也是贏得蒙古摔跤手,後面和小鬼子過手的九個人全部落敗了。

    小鬼子的這柔道呢說穿了,也是從中國的武術裡演變過來的。柔道是一種以摔法和地面技為主的格鬥術,現在呢都說日本素有「柔道之國」的稱號。柔道是日本武術中特有的一科,是由柔術演變發展而來的。

    明末清初浙江人陳元贇於公元1638年去日本幫助創建柔術,日本人學到了其中的踢、打、摔、拿等技術,結合本國武術和本國國情以及外國武術形成了新的流派——柔術。

    1882年,被譽為「柔道之父」的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學生嘉納治五郎綜合當時流行的各派柔術的精華,創立了以投技、固技、當身技為主的現代柔道,同時創建了訓練柔道運動員的講道館。從日本戰國時期到德川時代(公元十五世紀到十六世紀),一直把柔道稱為柔術或體術。現在所用的柔道這個一名詞。是由「日本傳講道館柔道」簡化而來的。

    這個日本人呢不太喜歡說自己的「國術」柔道是從中國武術裡偷來的招數演化來的。就編了一些傳說來證明這玩意早就有了。下面就是他們自己說的。

    在柔道各流派的著作中。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一種傳說是:在垂仁天皇時期(公元前29年繼位,野見宿彌和當麻蹴速二人進行了一次有名的格鬥。他們的格鬥是用拳腳和角力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的。此後,一些人吸取了其中角力的技術,發展成為現在的相撲運動。

    另一些人總結了格鬥中搏擊方面的經驗,發展成為柔術,進而演變成為柔道這種體育運動形式。據記載,最早的流派是天文元年(1532年)六月創始的竹內流派;接著在豐臣末期(約1590年)興起了荒木流派;德川家光時代(1623年)以後,又出現了夢想流派、制剛流派、吉同流派、直心流派、良移心當流派、天神真楊流派、起倒流派、涉川流派等。

    從這些傳說裡也能看出來。這個柔道的實戰性非常強,動作呢簡單快捷,以擊倒對手使其無力反抗為最終目的,所以沒有接觸過這種打法的中國跤手,吃了一些虧。

    其實呢還有一樣楊棒子他們沒有看出來,這十名小鬼子不光是柔道的高手,他們都是柔道、柔術和空手道三修的高手,這在日本國內敢於三修的都不多,能夠集中三修還有一定修為的的原因,恰恰是這幾個鬼子的身份。

    沒一個是普通的日軍士兵。這些都是隸屬於華北方面軍特工總部的高級特工!作為特工那是必須要接受多方面的格鬥訓練的,除了日本國內的這些技擊門派。還要學習西洋的格鬥術和中國的一些武術。

    對付中國的摔跤術,他們在平時的訓練中曾經專門的開課研究過,並且抓來北平和天津的中國跤手當成活靶子,實戰訓練,找出能克制中國跤術的方法,換言之,這批日軍特工是有備而來的。

    這次為了配合天皇特使對華北各地的宣撫呢,北平的茂川大佐派出了自己最得力的部下隨行,保定這得特工分部呢,希望藉著舉辦跤會的時機呢,要打擊下中國老百姓的精神,不僅要佔領了中國的土地,還要把老百姓那內心裡的根子也一併拔除。

    越是尚武的地方,民風越是剽悍,保定就是這樣一座能被擊敗但絕不會屈服的城市。日軍佔了好幾年了,這地面上就沒消停過!城外的八路和游擊隊最近都能在離城幾里的地方攻擊皇軍,城裡的各種地下抗日活動從來都沒有停止過。

    為這事頭疼不已的憲兵隊呢,聽了漢奸的損招,想利用辦跤會呢,把民間一些有血性的中國人吸引出來,讓日本和蒙古來的高手打敗他們,挫一挫民眾的銳氣,醉翁之意不在酒,鬼子辦跤會是假,挫中國人的反抗心才是真!

    到目前為止看,小鬼子的這損招呢效果還不錯,中國人再和日本人和蒙古人的對抗賽中,處於了下風,已經過關的五名中國人所顯露的身手呢,高台上的日軍特工帶隊的教官也琢磨出了破解之法。

    現在就剩下最有一個中國人和最後一名日軍特工了,那傻大憨厚的中國人蹲在圍布那,剛剛抽了一袋旱煙,正磕煙鍋子呢。而日本的這個特工呢,逕直走到場地中央,目露凶光,擺了個開手型的站姿。

    和其他的日本特工開場的柔道站姿不同,這最後出場的是個空手道的黑帶,他在所有北平受訓的特工中,空手道的功夫是最強的!

    這空手道呢和柔道呢是兩回事,不少人還以為都一樣,錯了,柔道是陰中蘊柔欣賞性不太強,但非常實用,從頭到尾都是控制與反控制的較量,而且學起來容易上手。空手道呢也是實用性很強的項目,據說一般訓練半年,男子可以正拳擊碎5塊1厘米厚的木板,女子也可以用手刀擊碎4塊。空手道在生活中講究「克己」,培養自信和毅力,據說練習者還多長壽呢。

    空手道的發祥地是歷史上的琉球王國(今琉球群島),其起源眾說紛紜。其中,最為學術界所普遍接受的一種說法是:1392年,琉球國中山王察度遣使向中國明朝朝貢。明洪武帝派遣閩人三十六姓赴琉球。

    這些中國移民在那霸港附近建立了久米村,將中國的先進技術帶到了琉球。中國拳法也在此時被帶往了琉球,結合了當地的格鬥術琉球手,發展成今日空手道的原型型唐手。這種說法即「久米三十六姓輸入說」。

    然而有人對此說產生質疑,指出明朝初期中國拳法尚未發達,唐手是在明朝中後葉時期傳入琉球的。1609年,日本薩摩藩入侵琉球,將琉球變成其附庸國,並對琉球實行禁武政策。當地人為了反抗薩摩的壓迫,從中國人處學習了中國拳法,並與當地的打鬥術琉球手相結合,形成了唐手。這種說法被稱為「慶長輸入說」(1609年是日本慶長14年)。《大島筆記》中聲稱唐手系由中國人公相君帶入琉球的。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空手道起源於琉球民間的舞方。舞方是琉球舞踴的一種,為琉球民間一種帶有武術性質的舞蹈。舞方後來結合中國武術發展成琉球手,琉球手又發展成唐手、空手道。空手家安裡安恆及其弟子,以及容宜仁,都支持這種說法。

    不管怎麼評定空手道的起源,這空手道的的確缺是用來赤手空拳和敵人作戰的,必須准很穩地一招拿下對手,說白了,用來作戰的技能!

    這名空手道的高手準備等這中國人一上來就用一連串的劈踢衝開對手的中路,然後用碎破重傷對手的胸腹部,這就是想要人命的招法。

    楊棒子這時候呢磕完煙灰了,把煙袋子卷吧卷吧往腰後一查,摘下頭上的棉帽子,往地上一放,棉襖也不脫,把下擺呢撩起來掖在褲腰帶裡,,跺了兩下腳,抓起把黃土搓了下手,慢條斯理地向場中央走了過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